朝鮮半島局勢再次緊張zt
(2009-03-15 22:05:05)
下一個
朝鮮半島日趨緊張的局勢,孕育著爆發對抗衝突的危險,不能不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
金正日去年因病從公眾視線中消失,10月複出頻頻露麵。在此前後,朝方切斷南北交通,關閉旅遊景點,單方麵宣告廢除南北雙方締結的所有軍事與政治協議,揚言可能引發“一場不可避免的軍事衝突甚至戰爭”。與此同時,朝鮮政府聲稱要發射人造衛星,美韓則擔心它可能再次發射“大浦洞”洲際彈道導彈。
朝鮮采取這一係列行動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製造借口推翻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決議,重新啟動建立核力量的計劃。
南北關係中斷,局勢突然緊張
經過三年多的反複之後,朝核六方會談終於在2007年2月13日實現突破,達成分階段實現朝鮮無核化的共同文件。按照文件規定,朝鮮必須關閉寧邊核設施,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驗證,並提交一份包括停止提煉鈈的無核化措施清單。
作為回報,有關各方給予朝鮮可觀的經濟與能源援助,美國將把朝鮮從恐怖主義黑名單中剔除,取消對朝貿易製裁。然而原定60天內召開六方外長會議,以簽署共同文件以確保朝鮮無核化的實施的計劃,由於朝鮮變卦而告吹。
值得注意的是,朝鮮去年6月仍按照協定由美國資助爆炸了寧邊核設施的冷卻塔,7月同意將最大核反應堆去功能化。但是兩個月後它卻破壞協議,宣布要重新啟動核設施。這顯然表明高層內部有所分歧,決定改變原來政策,恢複核計劃的進程。
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朝鮮提出了兩點辯解的理由。一是認為朝鮮半島無核化應該包括整個半島。隻有在美國消除對朝鮮核威脅以及不再對韓國提供核保護傘時,朝鮮才會放棄核武器。但六方會談的共同文件並不包含上述內容,而且朝方在達成協議之前也並未提出這一要求,因此不能節外生枝地以此作為拒絕執行無核化計劃的理由。
不會輕易放棄核計劃
二是指責韓國總統李明博改變“陽光政策”,中止對朝鮮的糧食與化肥援助。但韓國之所以如此,是出於朝鮮違反六方會談協議,未能按時去核功能化與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朝鮮倒因為果,中斷南北關係,甚至進行武力威脅,使半島出現前所未有的緊張局麵。
回想兩年前,當六方會談達成協議之際,輿論界曾對朝鮮無核化抱有希望,有人甚至預計國務卿賴斯可能出訪平壤與朝修好。但筆者為文指出,對朝鮮無核化不宜過於樂觀。朝鮮當局接受共同文件不過是以暫時的妥協換取經濟實惠。將來有可能“故技重演,推翻協議,再次與美對抗”。事實果然如此。
為什麽朝鮮會如此反複,堅持核計劃而失信於國際社會呢?
因為對於朝鮮來說,擁有核力量既是一種奢望,又是巨大的政治資本。它不但可以在軍事上起到威懾作用,政治上抬高國際份量,而且在經濟上可以榨取大量實惠。
對於朝鮮來說,核武器本來是一張隻能威脅使用不能實際使用的王牌。因為一旦使用必然遭到猛烈報複。
朝鮮過去無論在中蘇兩個大國之間,或者在亞洲地區的中美日三個大國之間,慣於扮演小國玩弄大國的角色。不是從兩邊取利,就是利用大國矛盾借助一方製衡一方。
朝鮮本身並不擁有和大國對抗的本錢,但它善於估摸形勢玩弄“戰爭邊緣”手法,明知你不會對它采取極端手段,而故意製造緊張局勢,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隻是由於美日韓擔心朝鮮會弄假成真冒險從事,金正日的這張牌才變無用為有用,產生了價值。
由於金正日日益體衰,金家王朝的權力繼承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朝鮮政局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朝鮮在無核化問題上的反複變化中可以測知,朝鮮今後的內政外交走向,隻會更緊而不是更鬆。即使通過各方從中斡旋,朝鮮緊張局勢不至於惡化到出現對抗局麵,但是朝鮮不會輕易放棄建立核力量的立場。
故意做給美國看
朝鮮最近的一係列行動,是有意做給美國看的,目的是要引起美國對它的重視,增加討價還價資本。朝鮮外務省發言人曾向美國喊話,表示要堅持“先改善(朝美)關係,後解決棄核問題”。說明朝鮮的根本方針,仍然是要美國向朝鮮作出讓步,把朝美關係正常化置於朝鮮無核化之前,而不是之後。也就是說,要在朝鮮成為一個真正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後,再來跟美國談無核化的事情。
美國會接受朝鮮的這種條件嗎?奧巴馬在競選期間曾經暗示,他當選總統之後將與金正日舉行美朝高級領導人會談。但是希拉莉出任國務卿之後明確表示,奧巴馬政府願意與朝鮮實行關係正常化,以簽訂和平條約來取代目前的停戰協定,並向朝鮮人民提供能源與其他經濟方麵的援助,前提是朝鮮要真正實行銷毀其核武器的計劃並且可以核查。
現在美韓不顧朝鮮的抗議,開始在南韓全境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朝鮮也將如期以發射衛星為名發射洲際導彈。朝核六方會談擱淺至今仍無複會跡象,南北朝鮮關係則已緊張到一觸即發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朝鮮半島的形勢究竟會向什麽方向發展,金正日有意製造緊張局勢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國內控製,還是以此迫使美韓讓步?朝鮮的核計劃是否能夠重新展開?六方會談近期複會有無可能?
依筆者管見,這不過是朝鮮無核化計劃曲折過程中的又一次反複而已。事實已告訴人們,由於朝鮮政策搖擺不定,手法變來換去,內部局勢不穩,現在離實現無核化的目標還很遙遠。
----------陳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