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回顧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的戰俘交換 1951年7月10日朝美代表在開城開始進行停戰談判 26日,雙方達成停止敵對行為的基本條件,確定雙方軍事分界線,劃定非軍事區,以及有關實現停火、休戰遣返 戰俘等具體協議。至1952年5月,雙方先後 達成關於確定軍事分界線和非軍事區,實行停火與休戰的具體安排等協議。但戰俘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美方提出戰俘“自願回國”,即允許戰俘在“90天的冷卻期”裏做出自己的決定,可以選擇回國,也可以選擇留在戰爭所在國,還可以選擇到某一個交戰國。中朝方提出無條件交換全部戰俘。因無法達成一致,戰爭又延長了一年,1953年夏季,中朝方接受戰俘“自願回國”協議。朝鮮戰爭停戰最終實現。
參加停戰談判的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代表團正式代表
朝中方麵首席代表南日將軍步入會場
朝鮮停戰談判所在地--開城來鳳莊
“聯合國軍”首席代表、美國海軍中將喬埃來到會場
誌願軍俘獲的美軍
被美軍俘獲的誌願軍
停戰協議簽字,中方
朝方
“聯合國軍”方
************************
按照停戰具體協議,雙方戰俘交換的步驟是:建立一個寬150米的中立區,由國際紅十字會負責,中立國印度和瑞典軍隊擔任警戒,雙方戰俘分階段被送進中立區後,自行決定去何方,然後到中立區南北邊界兩邊的帳篷中去登記,隨後走向朝鮮的南部或北部,這樣就確定了每個人的最終選擇。
戰俘進入中立區後,自行解散,每人做選擇到那邊的帳篷中去登記,然後穿越帳篷邁出中立區。圖為一名戰俘在登記
北朝鮮戰俘被送往中立區途中
誌願軍戰俘在中立區外南朝鮮一則等待進入中立區
“聯合國軍”戰俘進入中立區
中朝戰俘的命運。誌願軍戰俘共2萬餘人被送往中立區,7千多人選擇返回祖國,1萬3千人去了台灣或其它“聯合國軍” 的國家。 北朝鮮10萬多戰俘近一半回到了金日成首相領導的北方。
北朝鮮戰俘滿懷激情回到金首相的北方,然而等待他們的是集中營,苦役和肉體消滅........
忠於祖國的誌願軍戰俘含著激動的淚水終於回來了。然而等待他們的是什麽?
---――訴說不盡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