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的愛國觀zt

(2008-09-03 14:19:40) 下一個

首先表明一下我的觀點: 留學生們的遊行是對的,讓世界能聽到中國的聲音。家-樂-福事件我就不是太讚同。如果真的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去搞,豈不是給法國人看中國人的暴--民形象,和義--和--團有什麽區別?再者家-樂-福已經不是一個法國企業那樣簡單,這裏麵全是中國的血汗和財產啊。而遊行,就是很文明的發言方式。我們中國人要想不讓別人瞧不起,首先也要有禮儀之邦的氣度和行為方式。
----------
一、關於愛國的定義
首先,作為一個有國籍的人,對自己所屬國家懷著一種尊崇的心態、愛戴的心情是一種義務性質的愛國。這樣的"愛國"是強製性的愛國,這是愛國的一種情況,好比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另一種"愛國",更加寬泛。如果一個具有外國國籍的華人仍然具有愛中國的情懷,我們仍然可以說他"愛國"嗎?我想是的。然而除了血緣,使他愛國的恐怕是發自內心的熱愛了。這樣的愛國是出於自主的價值判斷。
再講一種情況,在納**粹德國,一個反納**粹的分子是愛國的嗎?在當時的德國看來,無疑是叛*國*罪。但是他很可能從心裏熱愛他理想的那個德國,而反對當下的德國。他的愛國不是形而上的,而且具體的,服從於人類普世價值觀的。
由此,我們在講愛國的時候,要避免泛泛而談。很多時候,我愛這個國家,卻不愛它的一切,甚至不愛它的現在。我愛這個國家,隻是因為我認為我屬於這個國家,我認為它值得我去愛。這種理想主義的愛國觀也許更接近愛國的原旨,它無視"愛"之外的任何附加限製。可以稱之為"歸屬感的愛國"。
一個不愛國的人,他肯定有自己不愛國的原因,他沒有自己的歸屬,因此也失去了人類重要的群居心理,是脫離人類社會的人。由此產生的悖論,說明現實中真正不愛國的人是很少的。因此愛不愛國疑為偽命題,人類曆史上糾纏於此而亂扣叛-國-罪名的例子很多。況且在愛國的另一麵還有立意更宏觀的人類大同主義。因此,我想,如何看待愛國和如何去愛國才是問題的關鍵。
二、愛國的原則
由於篇幅原因,我就隻簡單列出一些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觀點,而不去闡述。以下是偏於理想主義的我所稱為的原旨愛國原則:
我愛這個政權國,前提是它是一個被人類普遍認可的、尊重人類尊嚴與精神的國家,也是不會侵犯我的正常發展的權利的國家。
我愛這個國土上的人,因為他們和我有共同的意義空間。
我愛國是因為我真心愛它。
我愛國,我會努力以自己的理性所認知的真理影響它改變它。
如果有人類大同的意義存在,有必要犧牲我的國家利益而完成人類整體利益的情況,愛國就變得沒有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愛國不是至高無上的。
三、愛國的方法
下麵拋開理想的愛國,談談現實的愛國。
首先,愛國要避免情緒化。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時候,它肯定麵臨存亡危機。中國到了這一步嗎?沒有。所以理性的愛國是最重要的。
當下愛國的最有效途徑,是努力使自己發展得更好,減輕社會負擔,並具有一定的奉獻能力。為國家建設出自己的一份力是最有效的愛國。
當下的學習者愛國最迫切的任務是理解我們的國家。這種理解是指,作為這個國家的一員,我知道它的現狀和現狀產生的原因、曆史。由此我清楚它應該怎樣發展,並給它發展的設想和意見。這代表我不僅知道它的好,而且知道它的不好。往往知道它的不好是更有意義的。
愛國的目的不是為了迎合我們的國家,而且讓它變得更好。
其他國家與我國的矛盾不是我們愛國的本質原因。
我可以接受外來的文化,但我堅持捍衛我所認為的我國的優秀文化,並傳播它們。
四、愛國的目的
簡而言之
我們愛國是為了我們和我們的未來在這個國家生活得更好,而不是讓它國人更瞧得起甚至害怕我們。
五、戰 爭與愛國
愛國主義情緒往往在戰爭到來的時候達到頂峰。
原始的愛國主義或許就孕育於戰爭中。
但是戰爭狀態的愛國卻不是愛國主義的常態,而且它的極端加強狀態
,已經失去了愛國的本質。這時的愛國成為群體自我保護與捍衛的本能。這時的愛國主義富有攻擊性與排它性,是前麵的愛國觀不能概括的。
故戰爭愛國主義是另一種情形,它是較為弱化的軍 國 主 義。也是戰爭狀態的必要產物。
這種狀態下,會產生戰士、難民和漢 尖三種人。
戰士是戰爭愛國主義的堅定響應者,難民是原旨愛國主義的受難者,漢 尖是對愛國主義的反動者。
人在這種狀態下有選擇的自由,前兩者在愛國主義的區間之中,後者是原屬國家群體不能接受的。
愛國主義不能約束人對前兩種狀態的選擇。也就是說,戰爭到來時,我是可以回避的,而不必有意將自己的生命壓注於國家的命運。而戰士將成為戰爭愛國主義的典範。
由此延申出破國的愛國主義。若祖國戰敗滅亡,愛國仍然可以繼續。原旨愛國主義可以繼續歸屬的"愛",如不食周粟的典故。
六、愛國主義的歸宿
愛國的前提是有國。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國家是人類曆史發展的產物,而且是過渡產物。
因此愛國主義不是曆史一開始就有,也不會永遠存在。
愛國主義要放在特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才有意義。今天的愛國不同於曆史上的愛國。而且愛國的內涵和外延在將來會發生變化。
根據理想主義的未來社會圖景,國家的差別將會消滅。以現實主義的態度看這個問題,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普遍認同將加強,國家間的共同利益將擴大。
因此愛國主義的歸宿將是人類大同主義。這與最開始的對立恰恰相反,反映了愛國主義的時代和空間的局限性。
但考慮到從實際出發的需要,在當代,愛國主義仍是具有很大意義的時代命題。因此,為了避免理論上的困惑,愛國主義應該具有更寬泛的容納,作為一種國與國關係的調濟和集體主義道德的補充,而不是站在道德至高點上。
愛國主義無法解決的問題是,舉例說明,中國人可以愛國,這是正確的,軍 國 日本人也可以愛他們的國,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反動的。因此愛國本身不是道德判斷的唯一標準。愛國隻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心理現象,中性的,積極的作用需要獨立的價值判斷才能激發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