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從汶川地震百日到北京百年奧運(zt)

(2008-08-19 13:37:26) 下一個
汶川特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是兩件大事,這兩件事的性質雖說不同,但關係密切。可以說,沒有汶川抗震救災的勝利,就沒有北京奧運會放心、順利的舉辦,或者說不可能辦得那麽成功,那麽漂亮。

  我們知道,從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到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其間隻有兩個多月的時間,直到今天,在這不平凡的一百天裏,中國人民經曆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也歡慶了花如海、歌如潮的盛典。

  在這一百個日日夜夜裏,有山崩地裂的地震災害,有生離死別的哭泣和傷筋動骨的呻吟,有斷壁殘垣、孤兒寡母,有深埋廢墟中的痛苦煎熬,有舍生忘死的抗震搶險;緊接著是百年企盼、夢想成真的奧運會隆重開幕,有普天同慶的熱烈歡呼,有如醉如癡的不眠之夜,有火樹銀花的不夜之城。在這如冰似火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氛圍裏,中國人民遭受了大悲,也享受了大喜,大悲而不餒,舉國奮起抗爭;大喜而不驕,萬眾齊聲歡呼。

  從汶川抗震救災的勝利和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這兩件關係密切的大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先說汶川抗震勝利的意義。在年初戰勝南方的嚴重冰雪災害之後,在迎奧運、傳聖火的喜慶氣氛裏,禍從天降,猝不及防,瞬間造成幾十萬人傷亡和失蹤,一千多萬人房倒屋塌,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全國震驚,舉世矚目。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災鬥爭。感天地,泣鬼神,抗震鬥爭艱難而又悲壯。在這種情況下,麵對近在眼前的北京奧運會,國內國外曾有人擔心,中國還有沒有能力成功地舉辦這一盛會。多難興邦,實幹興邦,事實再一次證明,中華民族不是一個會為災難而屈服的民族,而是一個敢於並善於度難關、求生存、圖發展的民族。

  再說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的意義。在我們的同胞中,有人總是陶醉於中國有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時代萬邦來朝、八麵威風的輝煌,也有人總是哀歎近一百多年來政治腐敗,經濟落後,招之八國聯軍入侵的屈辱。曆史當然不能忘記,但曆史畢竟不是現實,無論輝煌或是屈辱,都已是曆史,重要的是今天,重要的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我們能不能再造輝煌,洗雪屈辱,贏得尊重和榮譽。這就要看今天的中國能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能不能辦大事、辦好事,從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舉辦奧運會是一個舉世公認的標誌和舞台,是一個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契機和過程。為此,中國人民下定決心要辦奧運會,而且要辦成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佛多一炷香,人爭一口氣”,中國人民爭的就是這 “一口氣”。這不是一個同誰“賭氣”的問題,也不是一個所謂“麵子”問題,而是對中國綜合國力和中國辦事能力的一個檢驗,是對中國國際地位的一個檢驗。北京奧運會這十多天,可以說天天精彩,天天難忘,北京給世界送去歡樂,世界為北京喝彩,北京奧運會辦得比預期要好,原來不相信中國能辦好奧運會、包括曾極力反對中國舉辦的人們,也在事實麵前改變了態度,為北京奧運會鼓起掌來。

  從汶川抗震到北京奧運會,使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堅強、勇敢和奮鬥,看到真誠、友好和善良,看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看到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世人會說許多讚美的話、好聽的話,會有很高的評價和期望,而我們則不能飄飄然,不能沉醉於鮮花和掌聲,不能忘記路是怎樣走出來的,不能忘記事是怎樣辦成的,尤其不能忘記汶川抗震救災的日日夜夜,不能忘記申辦奧運的歲歲年年。

  災難與盛典、大悲與大喜鍛煉了中國,也感動了世界。在中國人民未來漫漫的征程中,既會再逢奧運會這樣的盛典,也難免再遭地震這樣的災難。但無論是喜是悲,中國都將從容應對,一步一個腳印向前。(人民網--李德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