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四川承諾災情穩定後深入調查校舍倒塌問題,將深入調查倒塌校舍問題並作公開透明解釋

(2008-08-18 19:59:13) 下一個
2008年6月6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民政部新聞發布廳召開記者會,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副司長張世峰介紹汶川大地震“三孤”人員救助安置和救災款物分配和信息公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2008-06-06 11:41:08

  美國之音記者:

  在災區有一個特別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學校倒塌了,很多孩子死了。現在很多失去孩子的父母很生氣,說建築水平不好。請問政府如何安撫這些家長?有沒有具體的計劃對他們給予特別的照顧?謝謝。

  2008-06-06 11:45:55

  王振耀:

  我在災區看到這些情況,當地政府和我們在一塊討論,第一,當時轉移出來之後,先安排家屬的生活。當地政府承諾,隻要災情穩定之後,一定要進行深入調查,請專家鑒定,這到底是不是建築質量問題,一定要向社會作出一個公開透明的解釋。這是當地政府已經開始做的,這也是我在災區看到的。第二,關於有孩子遇難的家庭,當地受災群眾安置點、當地政府都已經采取了一些特殊的安排,包括心理服務等方方麵麵的安排都在進行之中。

  2008-06-06 11:46:28

  俞建良:

  上次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新辦新聞發言人也回答了這個問題。因為國務院辦公廳就做好遇難學生的幹預工作專門做了一個統一的要求,具體的學校建築質量的問題,相關的職能部門正在處理。

  2008-06-06 11:48:06

  美國之音記者::

  肯定要照顧失去孩子的父母,但有沒有具體的安排?如何照顧好他們?

  2008-06-06 11:49:20

  王振耀:

  我在災區看到的特殊的措施是比較多的,第一,特別是心理撫慰,很多誌願者為這些家庭傾注了愛心,對他們進行了心理支持。我也和這些家庭進行過交談,他們確實是處於極度悲痛之中。我也問到撫慰金的問題,但是就我身臨其境感受到的而言,家屬們現在相當悲痛,我和他們談到其他政策的時候,家屬們說先不要談,我們現在不想談撫慰金,不想談其他的政策,現在心裏特別難受。這是我看到的情況。地方政府正在根據家屬的要求,在進行不斷地完善、調整方方麵麵的政策,但當務之急是進行心理撫慰。

  2008-06-06 11:49:37

  公益時報記者:

  請問王司長信息公開的幾個方麵的問題,對於其他的社會組織而言,他們也接收了很多款物,如果他們沒有移交給相關部門,自己直接在災區發放,這部分款物的公募是否隻能是依靠自覺地向公眾公開。另外,關於家庭寄養的問題,既然是多方參與,對於有些開展家庭寄養項目的社會組織是否也能夠參與到家庭寄養的項目中來?謝謝。

  2008-06-06 11:52:03

  王振耀:

  昨天民政部已經有一個公告,公募類的基金會凡是以前在注冊的時候,沒有救災功能的,都要在未來十天內重新補辦手續。非公募類基金會原則上是應該把他們募集的資金及時通過協商,交給具有救災職能或者公募類的基金會。像你說的草根組織,特別是一些特別基層的慈善組織,就我在災區看到的而言,實際上很多是帶有社會互助性的。我就親身在災區處理過很多這樣的案例,他們開著車、拉著物資,直接到受災群眾安置點,像這樣一些資助和捐獻,在災區,我覺得很難進行詳細的登記。因為他們就是直接去了,開著車,自己去發放。我同樣看到的另一個事情,有的單位已經做了米飯、炒菜加一點肉,直接拉到受災群眾安置點,安置點的喇叭就公布出來,哪個單位、哪個組織送來飯了,大家來排隊領,吃了別的飯之後,還要有一些更好的飯,大家還來排隊,他們做的不一定是全部,但他們是捐獻。這種很難進行登記,這些是最直接的幫助。我想捐贈者心中有數,受災群眾心中也有數。所以我看到目前為止這類捐贈還沒有出現矛盾、質疑和糾紛。

  2008-06-06 11:53:41

  張世峰:

  剛才公益時報的記者提出這個問題,關於社會組織能否參與家庭寄養。民政部2003年出台了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當時對家庭寄養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規定。家庭寄養主要是為了克服過去單純的機構養育、孩子缺乏家庭溫暖的問題,從而使孩子從寄養家庭中得到關愛,是從孩子的人格、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予以考慮的,我們在吸取國外經驗的基礎上,走出了自己的路。有一個出發點,就是為了讓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到寄養父母的關愛。從原則上來講,要寄養到機構和組織,本身就如同過去在機構集中養育類似。如果有的組織統一把孩子安置在一起,讓小孩在一塊生活,這是和我們過去機構集中養育的方式是一樣的。現在社會組織也表達了這樣的願望,這是非常積極的、奉獻愛心的一種表示。如果能夠通過組織開展助養,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這次我們提出的七種方式之一,就是助養,社會組織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定向或不定向的對一個或多個孩子在一段時間裏支付他的生活費用,對他進行康複幫助,這是有一定意義的。而且可以通過組織誌願者到機構、寄養的家庭開展服務,開展輔導。總之,任何組織、任何個人對於孤兒的關愛,我們都非常尊重、尊敬並積極鼓勵。在這種選擇上,我們是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的原則,從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考慮。

  2008-06-06 11:57:37

  記者:

  關於公開資金管理的信息,這個辦法有沒有規定在多久公報一次?內容有沒有包括管理費、行政費?

  2008-06-06 12:06:50

  王振耀:

  你說的這個問題,今天上午我們正在開另外一個會議研究。我們工作人員正在商量,就目前這種公布方式,下一階段要轉型了。大家現在關心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什麽時候得到收據,另一個是資金什麽時候到災區,資金流向。我們想,需要建立一套非常規範的公布辦法,看是一個星期還是一個月,還是十天、還是三天,正在討論這個問題。你提醒的這個是對的,是要建立。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06/125815695506.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