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油價背後的政治博弈:西方輿論背後動機可疑zt

(2008-08-18 19:56:11) 下一個
6月19日晚,中國突然宣布提高成品油的價格,當天,紐約原油期貨大跌超過4美元。國內外媒體紛紛報道稱,中國提升成品油價格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回調。

這似乎給西方媒體一直報道的觀點提供了證明:即中國的能源需求,是導致當前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自從國際原油價格今年年初飆升以來,中國一直麵臨著國際上不斷加大的壓力。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要求中國削減石油補貼。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實行價格管製措施,人為地刺激了石油需求,並導致國際石油價格暴漲。

此一指責看起來是需求決定價格的經濟理論,似乎合乎邏輯,若是為世界所接受,對中國是非常不利的,它將大大壓縮中國未來在能源政策上的彈性空間,並可能使得其他石油消費大國逃避應有的國內政策調整責任。比如這次中國提高成品油價格,客觀上是緩解了美國提高能源價格的壓力,雖然美國沒有付出政策成本,但卻受益匪淺。

因此,我們在按照國家利益調整我們的能源政策時,也需要厘清國際輿論的錯誤想象,謹防國際輿論把中國當成高油價的替罪羊,乃至被國際輿論說服,把國內油價與西方接軌,當作是理所當然的經濟規律和目標。果真如此,中國可能將掉入陷阱之中。

由於成品油消費涉及國計民生,社會穩定,因此幾乎在絕大部分國家,都存在補貼行為,美國也補貼其生物燃料油生產的。以“中國補貼油價是補貼全世界”的觀點,來論證中國應提高油價,是肇始於西方的理論,並不值得信服。難道西方竟然無私到不願白得這個大便宜,而不智地壓迫中國放棄“補貼全世界”?須知美國等西方國家正是中國製造的最大出口對象。

中國需求推動油價的理論,第二天就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美國《紐約時報》20日披露說,以色列6月第一周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似乎是在模擬轟炸伊朗核設施。消息一出,紐約原油期貨價應聲而漲了4美元。沙特當天發表聲明指出,地緣政治和投機行為是油價高企背後的原因。對此,美國也承認,除了國際遊資之外,許多在次貸危機中受到損失的投資機構,如高盛、美林等,都押寶原油和大宗商品,以期在這裏翻本。

既然中國能源漲價,並不能抑製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西方輿論仍然在大講故事,背後動機甚為可疑。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曆多次石油危機,其產業以高科技為主,這讓西方在抵禦高油價上,手段多於發展中國家。如近年來很多經濟學者發現,美國經濟對高油價出現越來越“脫敏”的現象。如美聯儲的前經濟學家馬克·霍克認為,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油價持續上漲導致經濟持續走緩的相關性,似乎已經消失了。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機構教授保羅·塞加爾在2007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三年的數據顯示,高油價不一定導致美國經濟走緩。他分析說,油價影響經濟最重要的路徑是通過貨幣政策:當油價傳導到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貨幣當局就會提高利率,經濟隨後相應放緩。但過去三年高油價沒有明顯傳導到核心CPI,美國也就不一定非要采取貨幣緊縮政策。

相比較西方發達國家,中國的經濟成長仍然主要依靠製造業。曆史表明,這樣的經濟階段更容易通過能源傳導通貨膨脹,因此,一旦“提價無害論”或者“有益論”成為國策方向,可能將給中國經濟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並由此產生相應的國際政治局變,對此,國人應該留心。

-----------世界新聞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