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民夢園

閑雲任漂浮,神魂係故土;此生似無鄉,心安即歸處。
正文

巴士裏麵我“年輕”

(2007-04-14 08:57:27) 下一個


巴士裏麵我
年輕”                                   

   人生經曆中,有些小事蠻逗人回味,即便搭巴
士的時候,也
不乏這類小事。

    先敘剛剛旅居美國時第一趟搭巴士。

   當時,舊金山唐人埠,是初抵美國最愛去的地
方。埠區華
人商鋪林立,店家掛中文招牌,中國食
品比比皆是,街市滿眼黃
皮膚,貫耳多為廣東話。
置身其間,故鄉感特強,猶如回到熟悉
的廣東城鎮
般親切,華埠自成了異域他邦緩解鄉愁佳所。置
埠裏大可不為英語所困,聊脫“聾啞”之苦,還
可以中餐館裏一
解鄉肴之饞。緣此諸因,我這去
國新羈客,能不對唐人埠向而往
之?親戚們各忙各
事,誰能常陪你閑逛消愁!

   於是自搭巴士闖華埠。我選起始站的9號快車,
圖個車座充
裕。依序從前門上車,車上英文多少能
猜讀幾成,曉得前幾排是
關照老弱之座。見還有空
位,便就近落座。自問到底年屆花甲,
不愧老人一
介,心下自安。
   
  
車兒開動後,沿途陸續上客,座位告罄,站立者
眾。調頭一
看,才發覺幾乎是上了年紀的男女同
胞。後來恍然憬悟,與我欲
赴唐人埠一釋鄉愁的,
大有人在
——不啻新客,老客亦然。

   車到一站,眼見身邊一老漢站起身來,給一位剛
登車的老伯
讓座。瞧那讓座的老漢樣貌,年歲無疑
比我還大。此時我雖兀自
坐著,內心卻開始忐忑。
繼而近處又有半老的婦人給白發老嫗讓
座。左顧
右盼,周遭坐客個個比我老,臉頰頓感熱辣,如坐針
氈,意
識到此座不宜我。當即立身讓一位古虛老翁
坐下,隨即移步徑自
往車後挪去。先前沒料過這把
年紀還須讓座,此刻心頭卻湧滿不
懂規矩遲讓座的
愧疚。站著乘車雖然苦了腿腳,心胸反倒舒坦了許
多;與坐客們相比,漸感自身“年輕”起來,不禁
竊喜。

    晚飯後,和家人提起這椿事兒,親家笑著說:
“你算甚麽老
呀?在美國,65歲才退休呐。”哦,原
來如此!我果真不算老。嗬
嗬,在國內,單位裏同事
早喚我“陳老”,自信十足是個老漢!飛
機旅程僅
僅十一二個鍾點,卻載我穿越了時光隧道似的,抵
美竟
年輕化啦!

   此後,凡搭巴士,上了車徑直往後廂去,途中但
見比我老者,
必自覺騰出位來——車廂裏沒有喋喋
不休襲耳煩人的文明宣傳,
可幾乎人人都這樣躬行
公德,你能敢不隨俗?記得英國著名哲學
家、科學
家、散文家培根,在“論習慣”一文中曾說:“如
有一個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
養好的社會公
民的。”此話當真切中人群素養的
肯綮。

   再回放一下去年歸國在深圳搭巴士的罕例。
與老伴逛完街,
在東門上了103。廂裏座無虛席,
站客也不少,我倆便靠近後門站
著。車上乘客青
年男女居多,這與年輕的鵬城人口比例正好相
稱。幾站之後,下了幾位坐客,老伴才有幸坐下;
我運氣差,身旁
小姐先我一步迅捷落座。我卻毫
無委屈感
——習以為常了,心情倒由平靜轉為怡
悅。私下想:年輕人眼中,我究竟並不老呀,剛
才小姐之舉不是明證麽?後來,車上站客剩我一
個。環顧前後左
右,座上大半填著帥哥靚妹,年
歲最大的我卻仍獨立於眾。

   心裏不禁漾起一陣迷惑:上世紀七十年代中
期,我頭頂已現
“地中海”。公社鎮上趁墟,擺
攤的多稱呼我“阿伯”。當時我
自信相貌不至
於未老先衰到那步田地,作興攤主們出於討好
招徠生意,才那麽尊稱我吧。二十多年後,顱
頂早成“海中地”,
按理一目了然是個光頭佬。
怎麽車上倒沒人肯認我麵相衰老?
美國歸來算是
“回穿時光隧道”,理應還我老漢本來麵目,怎
的倒
返老還童啦?我無以解惑。就這樣,不敢再
自命年老,硬撐著腰腿
一路站到目的地。

   跨步下車,老伴朝我輕輕搖頭,嘴角掛一絲
無奈的微笑,“累
不?”她關切地問。我笑對:
“舊金山巴士裏,我沒資格稱老,得向
耆英讓座;
想不到這兒塔巴士,我也成了不及格的老人。生
也有
涯,人最怕老。現在西方東方都‘認同’了
我的年輕,可喜可賀啊!
累點兒有啥要緊?”老伴
呶嘴聳肩一語不發,她也默許我的調侃?

   公允地說,深圳巴士裏,尊老扶弱協殘助幼
的人,日漸增多,
我就不隻一次承納青年禮讓之
座。如我這等老者,從市裏登車一
直立到沙頭角
——而且乃唯一的站客,畢竟稀有罕見。但我想,
其偶然而稀罕,加之西比東較,才印象尤為強
烈足資品味。

   為此文,難道止於拿“年輕”來自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