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民夢園

閑雲任漂浮,神魂係故土;此生似無鄉,心安即歸處。
正文

秦淮不若幻境美

(2007-01-23 11:13:45) 下一個

                       

               秦淮不若幻境美

                                                                                       ——回國散記之十三

                   夏日黃昏,華東旅遊巴士把我們送抵南京,入住秦淮河畔夫子廟旁的

  酒店。晚飯之後,散步來到聞名久遠的“十裏秦淮”。史上多少文人騷客

  曾經尋跡訪蹤身臨其境,為那回蕩著“六朝金粉氣”的秦淮傾倒乃至沉

 迷,
揮毫寫下無數詩文。李白、杜牧、孔尚任、吳敬梓等大家,都曾為之

 留下
綺麗描寫和深情謳歌。近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和俞平伯,他倆“秦淮

 夜泛”歸
來,更同題撰著膾炙人口的名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記得始自中學時代,文人筆下秦淮河若夢似幻般迷人的槳聲燈影,早

  已漾簜搖曳於喜歡幻想的年輕腦湖裏。一睹秦淮風情,品味六朝勝景成了

  深埋心底的夙願。眼下,居然終於親臨,真想附庸風雅,也仿朱、俞二位

  先生,夜乘畫舫領略一下“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穿

  過市聲喧鬧遊人擁擠的夫子廟前廣場,來到秦淮河邊。沿河路旁,抬眼望

  去,鐵圍欄裏,竟是一長排露天飲食茶座,熙熙攘攘,生意興隆得幾無虛

       席;
身邊往來行人身影幢幢絡繹不絕,旅遊勝點與鬧熱市廛無甚迥異。原

       本縈
回腦際優雅的秦淮詩意,驀地被眼前的喧囂雜遝和濃鬱商味給衝刷得

       蕩然
無存。

    那天晚上,天邊沒有“一丸鵝蛋似的月”“冷冷的照著秦淮”。夜色

  裏眺望秦淮河,全然感受不到“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恬靜,委婉”,“黯

  淡的水光,像夢一般”的情狀氛圍;五彩繽紛的燈彩倒是映得河麵波光閃

  爍。傍岸泊有畫舫,船頭掛紅燈籠和大彩球,竟真是名副其實的“華燈璀

  璨的彩舫”。導遊說,畫舫完全模仿明代模式和風格建造。不知怎的,來

  前本擬登舟去“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淩波的光景”,此刻,卻了無雅

  興在胸。舉目但見對岸一段朱紅色磚牆,照耀著明亮燈光,便是建於明代

  的夫子廟照壁了。這堵時日悠遠長達百來米的遺跡,叫人心底還能湧起幾

  許曆史滄桑厚重感。

    既無搭畫舫的遊興,又不甘心如此悵悵離去,於是,移步踱到文德橋

       上。
據導遊介紹,自六朝起這一帶已然民居密集,歌樓酒肆林立,達官富

       豪風
流人士常來此銷金窟尋歡作樂。過了橋,南岸右側,坐落一幢故宅,

       它便
是清朝戲劇家孔尚任《桃花扇》中名妓李香君的故居。佇立於香君宅

       前,夜
幕涼風裏,不禁為當年飽嚐俗世辛酸的風塵女子扼腕歎哀。時代變

       遷,秦
淮兩岸時下該應沒了既往的青樓明娼。可那發廊酒吧K房裏呢,誰

       曉得?
橫豎咱非那尋花問柳客,管它呢。誠然,河上遊艇裏,自是再也聞

       不到朱
先生當年“被牽惹著,震撼著,相與浮沉”的賣唱女伶們淒婉的歌

       聲了。

    想象與渴望的作美,總覺得古往文字裏的秦淮風色更有滋味;眼前景

  象,隻令我心頭生出無端的惝恍。不如折身回北岸去,到由古時文教中心

  演變成的今日繁華鬧市,瞻仰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之餘,趨向享譽全國的

  小吃薈萃處,痛快地將夫子廟的風味小吃,品嚐個夠。

                      

                                                                      ——以上這幅美照,攝影者是小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