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民夢園

閑雲任漂浮,神魂係故土;此生似無鄉,心安即歸處。
正文

他鄉遇故知

(2007-01-11 10:52:42) 下一個

            
            他鄉遇故知

他鄉遇故知,實乃客旅生涯中之一大快事。這“故知”,

即便先前未必最親,甚或僅隻一般熟人——萬裏之外,久違之

後,相見於異土他邦,倍感親切、稀貴,甚而至於成為知交。

沒料到,時空的轉換,居然可以令友情大大“增值”,情愫超

常添濃。

幾年前,移居美國後第一位遇到的“故知”老湯,是當年

我在深圳同事的兄長,他來美十載有多。昔日故地雖然相識,

卻疏於交往。記得頭一回相約見麵,在舊金山花園角。別離多

年,初次重逢,彼此甚為高興。尤其是他,緊握我的手,搖個

不停久久不放。讓人頓感果不其然:老湯真個“客遊經歲月,

羈旅故情多”。一番客氣寒暄之後,他欣然邀我與老伴上美麗

華酒樓飲茶敘舊。對於他來說,“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自是切切向我夫婦詢問了許多別後深圳的近況新事。而我夫婦

這對新移民,頻頻討教於他有關旅美的諸般處事經驗。

一次傾談未能盡興,他又約另一時間相聚。第二趟會麵,

老湯還帶了也是來自深圳的老李。比起老湯,我與老李在深圳

更僅僅隻有一麵之緣。當下,雙方“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

容”。然而,在異國他鄉,彼此竟能一見如故,侃侃而談。這

樣的漫說舊事閑聊今生,遊子胸中總是激蕩著悠悠鄉思,也自

幽幽地消釋去幾多鄉愁。茲後,我們時常電話裏侃大山,閑聊

天。身處鄉緒縈繞的異域,心下頗覺莫愁前路無知己之慰。

隨著祖國改革開放漸次富強昌盛,尤其作為經濟特區的深

圳,出國觀光學習經商旅遊者日眾。前年,就有一位在深圳事

業有成的年輕朋友,來美做生意。他特地抽空由舊金山到核桃

溪,造訪寒舍。相見之下,互有感慨。我們盛讚他年輕有為,

善握商機,事業如虹。他則羨慕我夫婦倆居屋優雅舒適,生態

環境佳好,甘於淡泊平和地與女兒一家共享天倫之樂。他表示

等賺多點錢,爭取日後也移居來美頤養天年。

過不了多久,小女兒一位女同學,從深圳的公司給差來洛

杉磯工作。去年聖誕節,耐不了寂寞,她竟飛來我處,與我家

人一起共度洋節。北美相聚,何等興奮,這也是大夥在深圳時

萬萬沒能料到的天涯際遇啊!執筆本文之時,她先生正要從深

圳前來探親,並且,將於近日雙雙來訪。有朋二度自遠方來,

堪見其情誼之深,何其樂哉!

去年頭,原單位一位頭兒來美國考察觀光。路過舊金山,

電話相約,在他下榻的旅店終於得以晤談話別。去歲末以及今

年秋天,先後兩位青年同事,被派來南加州學習三個月。結業

之後,經由舊金山返國,同樣在旅店與他們會麵敘誼。“一時

今夕會,萬裏故鄉情”,從他們口裏所述,我夫婦倆又神遊了

一趟故國,過一把鄉關夢癮。

盡管來自故鄉的友人越來越多,此等相晤機緣仿佛並不稀

罕了,但是,每次見到一位老鄉,仍然非常興奮,仍然覺得珍

貴,仍然希望常可再見。像這樣來自遠方的故人,在通訊手段

發達的今天,雖則不至於“一別音容兩渺茫”;但畢竟,“水

流東去幾時還”,“不知重會是何年”?

  而另一類在美國重逢的故知,真正曾經是一道在國內曆經

苦辛日子的老朋友。

年中,攜妻旅遊加拿大,在溫哥華,不意接到女兒千裏電

話,說是一位姓曹的老相識打電話找我。會是誰呢?這疑竇,

直到回家後才弄清楚,原來竟是七十年代華僑農場艱苦日子裏

所結識的老曹。知道他就住舊金山,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在

一個周末,同內子驅車登訪。彼此見麵那刻,恰如古詩所雲:

“久別偶相逢,猶疑是夢中”。互敘別情之中,不免各各感喟

於所閱人生滄桑悲歡。如今,年屆七十的他,已從政府福利部

門退了休,同妻兒一家,與弟妹鄰居,安享晚年。敘舊之興未

央,前兩個月,他夫妻也特地來核桃溪我家回訪。

由老曹提供信息,我偕妻赴奧克蘭,拜訪華僑農場年代與

妻一同務農的女知青,一位陳姓老朋。相隔三十餘載,見談之

餘,心內不禁暗湧“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之歎!對我夫

婦的到訪,看得出她歡欣有加,宛若寂靜湖中投來兩顆激起漣

漪的石子,不啻身邊驟然添了一撥親人。而每每嫌友圈太窄的

老伴,樂得今後又多了一位有共同經曆的老友,可以慢火常煲

鄉味馥鬱的電話粥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