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8)
2007 (129)
2008 (69)
2013 (3)
崔永元應該怎麽做的微信評論
以下是蕭三匝先生評論:
請微友自己分析判斷:一個朋友苦口婆心地勸我站在挺崔一邊,她以為我以情感取代了理智。我本不願多言,但為了說明我的意見,不得已回應如下:非常感謝您對我寄予期望,其實,我一直沒變。既然如此,我說幾點我的看法:
1,中國社會的種種亂象,不是娛樂圈帶來的,根本上是權力深入社會方方麵麵扭曲了一切的結果,所以應該指責的不是娛樂圈,而是權力,或者說是體製。這是根本問題。
2,我們的文藝之所以不發達,根本上是權力過度壓製的結果,在審查製度之下,馮小剛也絕對是受害者,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3,崔永元把私人之間的糾葛、怨恨無限擴大到了公共領域,謾罵劉震雲的女兒、現在又揭露馮小剛在美國的別墅,都是逾越了界限。他完全可以限製在對劉震雲、馮小剛對他的映射上,而在這方麵,馮小剛劉震雲確實有過錯。
4,文藝作品本質上是虛構的產物,不應該對號入座,這是常識。如果拋棄這個常識,社會將進一步喪失言論空間,倒黴的隻能是大多數人。
5,關於稅收問題,是可以討論的。在先進國家,稅收製度、稅收額度的製定是議會定的,所以有“無代表不納稅”的常識。我們不能以富人偷漏稅就忽略了稅收製度的問題,也即稅收製度合法性問題,否則客觀上在維護這個製度。
6,崔的行為客觀上是舉報,問題在於,權力本身正是造成亂象的原因,靠權力來糾正偷漏稅的問題是舍本逐末,緣木求魚。
7,我本不願意說崔的政治立場,但從他倡導“重走長征路”的行動來看,他至少是根本沒看到問題所在,解決中國的問題,也根本不能通過加強集權來實現。
8,劉震雲是否“賣”,需要讀讀劉的作品,需要考察他過往的行為,而現在很多跟著罵劉的人根本沒有讀過他的作品,也不了解他。如果讀過他的作品,絕不會罵他沒有知識分子的精神和操守。事實上,劉對現實的批判,遠遠超過崔的深度和力度。
綜合上述,崔指責,甚至罵馮劉都沒有問題,但他的做法過於任性,已經走向反麵,而大眾已經進入被道德感情綁架的階段,這是很危險的。可以想象,文藝界馬上就會因此被整肅,但問題在於,被整肅以後,社會亂象就會減少嗎?文藝就會好起來以至於反應人民的心聲嗎?此舉不會是打造革命樣本戲的前奏嗎?這些問題,更值得我們思考啊。
下麵是我的評論:
我覺得這次該挺一下崔永元,上次他打方舟子的轉基因理論倒不敢苟同,因為現在很多農業生產都是改良育種的產品,否則養不了越來越多的人類。
我試著回答一下蕭先生的問題。
1.權利產生腐敗,崔現在是想挑戰娛樂圈裏某些人的權利。如果讓他挑戰整個國家體製的權利,他一己之力不可能。
2.馮小剛是不是審查製度的受害者應該看他是否得了到普羅大眾沒有的金錢榮譽,以他的藝術水準他得到了很多,所以他不是受害者而是既得利益者。
3.崔沒有罵劉的女兒,隻是羞辱了一下劉女兒的父親,說她父親指的路更快,實際上劉女兒現在已進入了娛樂圈。另外多年前電影手機的確對崔家造成很大傷害,更傷害了崔的女兒很多年。
4.文藝作品的虛構需要有底線,如果按偷情素材來說,馮小剛自己和他們那些所謂的名導們幾乎都可以說已經濫情了,他更應該從自身和自己的圈子裏找素材,為什麽硬按到當時紅了半邊天的脫口秀主持人崔的身上?這點基本無可否認,誰都會想到那個偷情的國家電視台主持人男主角是當時病退的說話幽默的崔。何況人家崔和那個接替的女主持一點私情都沒有,其實這也傷害了那個女主持的一家人很多年。
5.稅收是每個國家的根本,避稅可以,逃數量巨大的稅額,哪個國家都不允許。
6.崔的舉報就是想反擊傷害他的人,他沒有舍本求末,因為目前他就是要還擊還想繼續傷害自己的對手,還是說他個人的能力怎可以動搖國家的權利?
7.重走長征路也許隻是他做節目的噱頭,不能過於苛求,從崔的多次演講看出他是反對極權體製的。
8.劉震雲是個好作家,書寫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的能力很強,但也不能說他在金錢麵前更有批判能力。這些年他和馮褲子走的太近,未免有些不務正業。
綜上所述,大眾借機進入對娛樂圈利益道德感情的批評熱議,但崔個人並沒有綁架大家的思維判斷,他隻是陳述並揭示了大家不知道的黑幕而已。那些在娛樂圈橫行霸道,欺男霸女,暴富暴利的權利人物和那些為名利不惜自己倒貼硬上的女演員們在這次曝光下應該有所收斂,那樣才能讓娛樂生產真正進入良性循環。至於說查幾個人的稅就會回到文革,借用那個經濟人回答那個演員的一句笑語說:有戲拍就不錯了,你想太多了。普羅大眾憑力氣有錢賺平安生活就好,拍了樣板戲現在這年月誰花錢去看啊?
手機,要說起來諷刺著名主持人生活作風混亂,第一個該跳起來的是趙中翔吧? 總而言之在這個名單上,排在崔前麵的可多了去了。可惜的是,這個電影不應該是取笑主持人出軌這麽簡單。被崔一鬧,不是也隻能是了。
崔揭開逃稅的黑幕值得支持。
崔就是因為私人恩怨要打擊報複,動機不純,他的揭露並沒有違法的地方。
製度問題也要有個由頭把它撕開才會有解決的動力。崔就是這個撕裂曝光者。
劉震雲和馮小剛很不錯啊。劉以小說的形式,馮以電影的方式,在當前這個環境下,已經是在盡最大的可能引出一些思考了。我看電影不多,寓言類的電影,我看到的薑文有,張藝謀有過一個"活著",其他人的電影和張藝謀的其他電影,恐怕連賀歲片都不如。賀歲片起碼實實在在解決了老百姓過節的時候笑一笑這個基本需求。更何況劉、馮合作的電影就比如"手機",還有正在拍的第二集,真的就是為了取笑崔永元麽?
就比如小品。趙本山的小品好不好? 大家都說無聊啊,就是拿農民逗樂啊。問題是你說多了行麽?播的出來麽?有了這個疑問之後,怎樣選擇?幹脆不演了 vs 純逗樂大家開心過幾個鍾頭,哪個好? 我會選後者。再多問一句,其它人的小品,無論它多麽致力於宣傳正能量,可惜不單沒人能記住,能看完的人都有限吧。這種正能量小品有什麽存在的意義?
崔永元 vs 劉、馮。我本希望劉、馮可以再塑造出一個借以警世的形象。如果因為這幾天的這件事兒而夭折,就真真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