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月

良辰靜夜心無塵,對花傾情恨有身。已知飛紅無悔意,手把枝頭數青春。聽風已見羽展翅,荊柯搖曳相握雲。明朝踏馬隨君去,來生相逢笑顏芬。
個人資料
wumiao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華人生活現象實錄三、情感磐石

(2008-08-28 11:19:42) 下一個

 石明和雲瑩都是八十年代末來到美國。他們二人在中國都出身於幹部家庭,雙方家還都住在北京,石明的單位和雲瑩家住的小院僅一條馬路相隔,但他倆在國內時並不相識。石明於87年先到了英國在親戚的資助下學習語言,並同時打工助學。之後考入美國利諾伊州的一所大學,學習他在國內的老本行:地質學。

也是在那風光旖旎,山清水秀的校園裏,他遇到了嫻靜清麗,正在學習教育學的雲瑩。

石明說第一眼看到雲瑩,那一刻起就下定決心,要追求她,最終目標要娶她為妻。一見鍾情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不同人不同時代每一次緣分相遇時的怦然心動,卻永遠是新鮮而美麗的故事。 

雲瑩是個清秀同時也清高的女孩子。當年他們兩人都住在學校的學生宿舍----即同用一個廚房和衛生間,房間各自擁有,被稱為dormitory的房子裏。雲瑩的房間正好是石明的隔壁。近水樓台先得月,石明經過兩年研究生艱苦的學習,也經過近兩年的浪漫追求,他獲得了事業和生活雙份甜蜜果實。

臨近畢業,他們兩個商量要結婚的事情了。一次外出遊玩的時候,在肯塔基一個小城的市政府,本來隻是想打聽結婚手續怎麽辦的他們,聽到市政府工作人員說手續極為簡便,為省卻再來一趟的麻煩,又聽說手續費隻有22元,雲瑩說:“挺便宜的,那就現在結了吧”。於是兩個人穿著舊牛仔褲,體恤衫,沒有任何準備,就在市政人員的主持下宣了誓。美國人還替他們從走廊裏叫了自己的秘書,為他倆臨時做了證婚人。宣誓完畢讓互換戒指,兩人自然都沒有,美國人說:好吧,你們回家以後補吧。最後一項讓他們互相接吻,看他們不好意思,美國人又笑著說:好吧,你們回家以後補吧。這對八十年代的中國年青人不僅沒有當眾人親吻的習慣,手上不戴戒指也是“祖傳下來”的良好傳統,所以至今雲瑩和石明兩人的手上依然光溜溜的什麽飾物也沒有。隻是那天石明回家後好長時間總坐著發愣,雲瑩問他怎麽了?石明說:怎麽感覺這麽神聖的事情,就這樣匆忙地給辦了,像開玩笑似的,覺得很不嚴肅。但以後二人也沒有再補辦婚宴,雲瑩還是一臉的無欲無求。結婚之後,二人一直過著新婚一樣的日子。

之後就是89年國內的學生運動爆發,本來他二人準備學成馬上就回國,此刻就完全動搖了。雲瑩在電視上看到報道說中國政府開槍打死了學生,便在越洋電話裏向家人生氣地宣布:絕不為現在這個政府服務!

可是這二十年過去之後,他們當初的看法已經漸漸的改變了。雲瑩認為現在的中國政府已經不是個人集權的專製政府,而是一個群體在領導中國。多次回國讓他們看到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都有了明顯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那麽為什麽還要持反對態度呢?相反,他們感到與祖國休憩與共。總之,祖國在變,我們也在變。當看到西方社會的反對勢力不斷提到中國的人權問題和中國威脅論時,石明和雲瑩都認為,無論什麽時候,什麽原因,任何國家都是以本國的利益為前提的。站在這個角度上看問題,一切一目了然。中國的崛起並沒有按照西方社會的模式進行,但仍舊達到一個沒有預料到的高度,這讓西方世界的一些人不理解,也不認同。但他們卻覺得中國這樣的發展很好,很有希望。畢竟,即使生活在國外,也沒有一個人會希望自己的國家像前蘇聯那樣被肢解散裂。

海外華人,提起自己的祖國往往有說不完的話題。

雲瑩的家庭在文革時受到衝擊,撥亂平反之後,政府給他們賠償了一大筆錢。雲瑩的父母都是國家幹部,他們把全部的錢以黨費的名義又交還給了國家。後來,全家人幾經湊錢才買了家裏的第一台彩電。那時在美國,石明為了學英語,花了35美元買了台二手電視。有一天雲瑩正在看電視,屋外風雨大作,雷電把那台珍貴的電視給毀了,雲瑩很難過,當時她很不能原諒自己,因為石明除了努力讀書外,還要辛苦地在校內打工,那35美元可是倆個人半個多月的生活費啊。“那時候有些留學生非常窮,出國時真的隻有按政策換的幾十塊美金,所拿的獎學金又不多,將來生活無著,前途未卜,所以下了飛機,沒有不想盡辦法業餘打工的。”石明對此解釋說。

雲瑩也說“當初就是因為伊利諾伊的學校不用交納50美元的手續費才選擇去那裏,簽證的時候,大使館的官員還說,你怎麽要到那個窮地方去,我說,我沒有錢,那裏不要手續費,我隻能去那裏。真的,別說50美元,當時連5美元都沒有。”那時她隻得了個半獎,也要出去打工。好在以前她父母在文革受衝擊時全家下放農村,雲瑩早已經學會了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到美國後,她和石明吃苦耐勞,更為堅強。

談到他們在國外生活中最艱苦的時期,兩個人都表示:物質生活的困窘不是難事兒,關鍵是人對情感和精神世界的需要最具殺傷力。雲瑩博士畢業後先在弗吉尼亞州的一所大學找到了開發網絡教學的工作,石明就放棄學業陪雲瑩赴職。但石明的地質專業的雇主大都是政府部門,機會很少。石明為了生存,轉學計算機,在家裏安裝了一個計算機網絡做試驗,掌握新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石明就在當地的一所大學找了個計算機係統管理員的工作。因第一個工作比較難,不敢討價還價,故待遇比較差。沒過多久,石明跳槽到當地市政府的學校係統做計算機管理員,從一個學校趕到另一個學校,解決計算機網絡故障,安裝新的軟件。因為技術強,領導很重用他,老師們也很尊重他,工作輕鬆穩定,感到很滿意。但雲瑩就跳的比較遠,先是在賓西法尼亞州的一個大學當教育係的助理教授,準備慢慢走上終生正教授的位置。後來在原同事的介紹下,又去了佛羅裏達州的一所二年製大學繼續搞網絡教學。在這一段時間,二人分居兩個城市,盡管電話不斷,但難解相思之情。而且那時疼愛雲瑩的父親也在國內去世了。雲瑩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支柱,一個不在身邊,一個永遠離去,一時間讓她承受不住,再也沒有心思繼續爬學術上的金字塔。在那兩年裏,親人的去世,夫妻分居,闖北走南的奔波勞苦,使得雲瑩精疲力盡,到了不得不吃藥來擺脫煩愁的地步。最後,雲瑩還是放棄了佛羅裏達州學校的主管(Director)的工作,回到原先工作的地方,和石明團聚一起。雲瑩又在後來的工作中做了主管,生活也走向了正軌。

對於自己的事業,雲瑩有一個最終的底線。她個性鮮明,工作不讓須眉,但她更注重家庭和感情。她一直在事業和家庭中尋找一個平衡點,當事業過重時,她毫不猶豫地把重心向家庭傾斜。

雲瑩的身體不好,因多年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虛弱無力,以致不能懷孕生子,對這些,石明盡管有點遺憾,但從無怨言,一直是以寬厚的心地去理解她,幫助她。與他們對話的時候,看到雲瑩拿了一瓶礦泉水,直接遞給石明,看上去像是雲瑩在為石明拿水,卻看到石明邊和我們說著話,邊把瓶蓋擰開又遞給雲瑩,原來雲瑩竟然沒有力氣開瓶蓋。這麽多年的共同生活,石明一直悉心照顧著雲瑩,而雲瑩的生命力也非常的頑強努力。我們在采訪過程中看著這一對兒相濡以沫的夫妻,從內心感到他們之間的愛情如磐石般具有的力量。

雲瑩是個爽朗聰明的女子,她有不少可以講私房話的美國朋友。她曾經做過一年的大學副校長助理,但是每一個外來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曾受到了一些人的挑戰。在任上她做了一些工作,改進了部門的構造,把基礎教學納入了一個正常的軌道。但是美國人也有一個特有的文化和習俗圈子,工作了十幾年之後,學校又剛換了位副校長,在工作磨合期缺乏一些溝通和理解,雲瑩逐漸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於是就在我們采訪期間,雲瑩又找到到弗吉尼亞州北麵的一所二年製大學做主管教學技術的院長職位。工作很好,但仍有短路途的分居之苦,讓這對幸福夫妻覺得還是美中不足。但他們都覺得領導與被領導,不僅是職務,職位的不同,而且是一種不同的人生經曆。盡管在國內有過這種經曆,但在不同的國度裏確是一種挑戰。在參與主要領導層在人事任免和資金存留的決策上,與國內的經驗還是有很大不同。

雲瑩笑說人生活在這世界上,人性基本一樣,看上去美國人相對較直接了當,但阿諛逢迎不比國人少,吹牛自大卻有過之。和中國社會習俗某種程度上極為相似。於是石明笑著說:“被說壞話的那人永遠不在場。”是啊,在中國,當事人要想知道和自己有關的事情,也總是在最後那一刻。

當問起一個移民最難克服的困難是什麽?石明和雲瑩都說,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文化觀念的不同是主要的,這種落差反映在人生經曆的不同,相對產生的空白感。比如說一個美國人他生活的環境自然和一個中國人不同,從他的童年,甚至到了青年,大家的生活都沒有交集,他看的電影、小說、各種文化現象的討論你都沒有參與過,到了上班的時候大家沒事說話,外國人無法加入本土文化的討論,因為很多事你並沒有親身經曆。甚至你可以學習一些他們的文化,但仍舊很難達到他們的默契,有時也很難理解他們話裏的幽默。

雲瑩說他們有位生長在美國的台灣華裔朋友,和他交談的時候,你說的中國話大部分他都懂,他也努力地去學習中文,練習中文,但是每當他們夫妻說些笑話、俚語,以及他們經曆過的生活事件,他都不了解,甚至於有一天石明說了句“那就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他也要追著問:“什麽禿子,什麽虱子擺著?”

而華人對美國的俚俗用語,生活文化等很多方麵也找不到認知同感。石明和雲瑩夫婦有時參加美國人的聚會(Party,聽到一些讓美國人熱烈討論的話題,有時就插不上嘴。對於任何一個移民來美的人,語言文化經曆感覺上的空白感也真的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新移民怎樣才能參與進入美國社會呢?對於最起碼的生存必要條件,石明認為一般中國人都不會有什麽大問題。語言雖然也比較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需要具有一技之長。無論在什麽地方謀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的人生活能力一定會強。這時雲瑩插言說:這個我讚同,比如以前的大學聽一個華人教授給美國學生上數學課,他把所有的公式一步步全部寫在黑板上,他的語言隻有‘from here to there, thereto there’。幾乎整堂課就隻有這幾句話,她在下麵為同胞著急,等下了課一問學生們,大家卻都說:挺好,挺明白的。

石明說教數學的可能在語言上的要求不用太高,但像畫畫的,開餐館的,不也都是靠著技能來生存嗎?當然語言過關,機會更多,生活質量也可能會提高一些,但不等於有了語言就有了一切。專業技能還是非常重要的。

 石明是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他有很多業餘愛好,家裏的花草庭院蔥蔥鬱鬱,一畦春韭,半籬秋花。自己親手設計的二層小樓,每個角落都充滿了他的設計靈感。在美國的平靜的日子裏,他們有一個愛的安詳的港灣。

談起未來的生活,兩個人都說,當初來美國的時候從沒有做過什麽美國夢,從未給自己製定什麽目標,所以現在的生活穩定自足,還比較滿意。將來就決定回國了,他們已經在國內一所大城市的郊區自己設計修建了一所實用的房屋,準備安置一個安逸的退休生活。雲瑩認為除了國內醫療保險還有些擔憂之外,其他都不算什麽問題。說起來,當初來之前,在國內雲瑩卻有個“宏偉的”夢想,那就是想在國內學院裏當上副教授,因為到達這個級別就可以買火車臥鋪和飛機票了。我們聽了都嗬嗬大笑,現在中國任何人都可以用錢買到這些,但中國的變化又豈止這些?

 石明和雲瑩夫婦和大多數早期出國的人們一樣,出來的時候起步很低,經過了很多人為的障礙和生活的困苦,現在的一切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奮鬥爭取得到的。他們一直所走的路程和成長與家庭沒有關係,但在思想、感情上卻和祖國的一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為那份中國文化習俗的熏陶已經潛移默化到骨髓之中,活著,便保持著。所以他們出國20多年,從未去想拿美國公民的身份,對他們兩個的生活來說,公民身份不算重要。

臨別時,石明說了句:“距離產生美,也許是離祖國遠了,才真正感到她那無比的魅力,才時刻掛念著,就像談戀愛一樣。”

何嚐不是呢?大家或許都有這樣的感覺吧,因為對於自己的親人,總是愛多於恨,寬容大於計較,愛之切,故言之也苛。曾經惱過,卻既恨不起來。國家有一點進步,大海那邊伸出雙手歡呼的,永遠是這些默默無聞的華人。

這對夫婦給我們的感覺是:雲瑩像一隻飛燕,落腳處總是堅定的等候著像磐石一般的石明。而我們在整理了這次整個的談話內容後,也感覺這對夫婦像兩隻飛燕,遠遠眺望著,並要飛去的,也是那邊磐石一樣的祖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3)
評論
袁泓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異言者的評論:
同意.
chongqwu 回複 悄悄話 ding
tester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iangazi的評論:
謝謝你澄清。致歉。
jiangaz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ester4的評論:
其實我反對的不是那些不願加入美國籍的人。 我反對將加入美國籍與否和中國文化習俗的熏陶聯係在一起。這確實是篇好文章。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真情金不換的評論:
是啊,生命的本身是什麽?我們都說不清楚?那時光的滄桑留給人心中那一縷無心出岫的雲一般的思慮,卻無法讓人抹去身心的疲憊,傷心和痛苦,所以總要追求快樂,追求心靈的輕鬆,和傾訴。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天風海濤的評論:
每一代人都會有那個時代的特征,即便生活變化有多大,時代的烙印始終存在。所以你說的這話我深以為是。
真情金不換 回複 悄悄話 似曾相識。淡淡的描述,人生難能可貴的真情躍然紙上,平淡而情真意切。
而立之年遠渡大洋,而今銀絲染鬢,20多年人生坎坷,回眸一望,讓人唏噓。今天讀了這篇短文居然勾起沉澱多年的思緒,浮想聯翩。


天風海濤 回複 悄悄話 白描式的敍述讓人真切地體會這對夫婦的人生曆程,很好。他們其實就是50後、60後出國人士的真實寫照。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閑人Filiz的評論:
謝謝留言,是這個意思。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ester4的評論:
"看了這對夫婦的情況後,還是讓人有些敬意的。"
是,他們是普通人,但又有不普通的地方。他們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一對兒好人。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ester4的評論:
可不麽,出國相當於把自己的生活完全翻個個兒,總有翻不過來的東西,是吧?所以感覺就不一樣。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令人羨慕的一對兒!
tester4 回複 悄悄話 俺也來說倆句。
其實,人各有誌。有人願意加入美國籍,是無可非議的,自然不能說是不愛國。但更不能用"堅決反對"說那些不願加入美國籍的人。你是南方人愛吃米,他是北方人愛吃麵。哪有什麽對與錯?
但我看了這對夫婦的情況後,還是讓人有些敬意的。留戀故土,拳拳中國心。
trempcn 回複 悄悄話 原來出了國,無論是去了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感覺阿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ydney-boy的評論:
英語很重要,出國後這是一項重要的生存手段,但我們采訪的這兩位主人公也認為個人專業技能也很重要,而且往往是最基礎的東西。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異言者的評論:
說的好啊,他們的心情我們很理解。
什麽叫“落葉歸根”呢?這也算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吧。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iangazi的評論:
我們沒有說拿了公民就“已經忘記了拋棄了中國文化習俗”,相反,拿了公民的人對中國的希望更多了。
“多數人拿美國公民身份隻是為了工作或者生活上更方便一些而已。”說的不錯。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紅袖添香老板娘的評論:
說的好啊,可不就是愛之深,恨之切,像戀愛的人一樣。
根也深啊。
sydney-boy 回複 悄悄話 文化,文化。對了就是文化,每當與那些大學的老師或者老外坐下來聊天,搜腸刮肚,隻有中文的詞語,音樂呀美術呀曆史呀哲學呀之類,都是中文的詞語。英語不夠用。況且那些很多都不是純英語,也是從德語或者法語過來的,有時望著他們幹瞪眼,傻笑。還有每個詞都會,變成句子,卻是不同的意思,不是一般的對話。牛頭不對馬嘴。自己範圍的就OK,超出了的就難,文化非一朝一夕地形成。第一代的移民大部分都有這個缺陷。
異言者 回複 悄悄話 "因為那份中國文化習俗的熏陶已經潛移默化到骨髓之中,活著,便保持著。所以他們出國20多年,從未去想拿美國公民的身份。"

這是因人而異。有人對國籍無所謂,有人對國籍很在乎。作者筆下的人物想必對國籍很在乎,但這並不表明什麽。拿了美國公民身份的中國人可能更沒有種族的意識,對一個大同世界的發展可能更有幫助。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不必太在乎別人的想法。
jiangazi 回複 悄悄話 "因為那份中國文化習俗的熏陶已經潛移默化到骨髓之中,活著,便保持著。所以他們出國20多年,從未去想拿美國公民的身份。"

堅決反對。難道拿了美國公民身份的中國人都已經忘記了拋棄了中國文化習俗嗎?這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聯係。多數人拿美國公民身份隻是為了工作或者生活上更方便一些而已。
紅袖添香老板娘 回複 悄悄話 對祖國,大部分人都有愛之深,恨之切的感覺吧。
畢竟那是我們的根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