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景兒看戲---淺析紅樓人物》
(2008-05-14 06:26:48)
下一個
《對景兒看戲---淺析紅樓人物》
一、三個主角
黛玉是一個精靈下凡的人物,她的前身是棵名叫降珠的仙草,因為曾受惠於赤瑕宮的神瑛侍者,被侍者無意中以甘露灌溉,所以得修到一個女體,隻因想報答侍者的灌溉之恩,於是在侍者下凡的時候,這個五內鬱結了纏綿之意的仙草女子便也趁此機會下世為人,說要用一生的眼淚去還他。
因此“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
這就是寶、黛、釵三個主要人物的一段風流公案,擱現在的話也就是一個簡單的三角戀愛的故事。
寶玉,曹公給他一個侍者身份,侍者必定為王者所用,那赤瑕宮是個什麽所在,宮內住著何方神聖,都未說明,也許是曹公順口編的也未定。女媧補天的頑石是被癩頭僧跛腳道夾塞兒讓神瑛侍者含在口中帶入人間的,它和神瑛侍者是兩個有聯係但分開的個體,他們都是為到人間遊曆一番來的,所以他們最終都要回歸天際。
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寶玉出家,黛玉要“玉帶林中掛”。
我就是這麽想的,後來也就這麽寫了。
寶釵的前生來曆沒有特別說明,但她的命運也被那一僧一道點化過。第八回“比靈通”時寶釵的丫頭鶯兒說寶釵的那個“珠寶晶瑩黃金燦爛的瓔珞”---金鎖項圈也是個癩頭和尚送的,還必須鏨在金器上吉利話兒,和寶玉頑石幻象的玉一樣刻上了人間的字,被寶玉看到,立刻就說:“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些話被誰傳出去的不知道,反正宮裏的元妃娘娘得知了,她不動生色地安排了二寶之婚。所以現在不論誰怎麽說:賈母喜歡寶、黛,和王夫人做鬥爭,想讓這兩個“小冤家”成親等等,書中沒寫明,後世眾人瞎猜,都是沒用的。
曹公的本意是上天指定的命運不可更改,人的造化姻緣都是有原因的,是前生所定。那個時代的人,自然是那個時代的思想。這思想有迷信色彩,卻也有些生命裏不可抗拒的東西在裏麵,無法解釋的清。
寶釵最後一定會被“金釵雪裏埋”,具體是真正意義的被雪埋後死掉了,還是廣義上的被寶玉遺棄後如在雪中一樣僵冷了心,人還活著,不過是行屍走肉的結局,都說最後四十回不是曹公的意思,那就姑且讓眾人再去猜吧。
其實,說到底,《紅樓夢》不過是一部以虛幻的構想打造現實世界平台的言情小說。所以後人續寫它,總也會有一些言情小說的影子。
二、戲裏的人物
寶玉在寧府他大伯家遊玩時午睡,伯伯家的孫子媳婦秦可卿讓他在自己的房間裏安頓憩息,夢中到了警幻仙境,被仙子指點,看了幾個冊子,這是一個被安排在“薄命司”裏人物命運,寶玉當然先找自己家鄉的“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等。警幻仙子先告訴了寶玉這“各司中皆貯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便知還有不知多少女子的命運被上天安排好了,所以寶玉看到的隻是他身邊一些有代表性的女子罷了。
他隨手一翻便是身邊兩個最親密的丫頭名字:第一個是晴雯,第二個是襲人。一個早夭,一個他嫁。第三個是香菱,也是早死。寶玉因當時看不懂,不知這些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便扔了副冊看正冊,第一個便看到寶釵、黛玉二者命運相交的畫頁,此後依次是元妃、探春、湘雲、迎春、惜春、鳳姐兒、巧姐兒、李紈,最後是秦可卿。可卿死在最前,但判詞卻在最後,這的確是有預先警示的作用,警幻仙子還讓寶玉和可卿在幻界交合。
在可卿的唱詞“好事終”裏曹雪芹對《紅樓夢》的主旨思想說了個明明白白:“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可是,把感情和愛情當成敗家的原因,“宿孽總因情”,似乎有些武斷了,這是佛法的理念,讓世人都剃光了頭做和尚尼姑去,就不會產生社會動蕩,家庭危機嗎?這完全是舍本逐末了。
最根本的,還是社會製度和封建禮教扼殺了一切。
此司裏都是《紅樓夢》主要出場的人物,也都是些早夭的年輕的女子們。賈母、王夫人等都不在此司中,說明她們都是長壽者,至少應該活過五十歲的。尤氏也不在此冊中,她的兩個姐妹尤二姐、尤三姐雖然薄命,但寶玉並未在幾個冊中看到,說明了寶玉隨手亂翻冊子,冊子裏的人物名字並沒有看完。寶玉當時並未有一定的目的,直到最後紅樓大廈傾倒,眾女子都有了結果,才明白這些冊子中那些驚心動魄話語的原意。
我在小說《林黛玉和北靜王》中也揣摩了一點兒曹公的意思,大體延長了黛玉、李紈、湘雲的生命,但也都讓她們在不到四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現實中的世界。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似乎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一點淺見,都是從《紅樓夢》中得出的。
三、夢中的好戲
這部戲是從人性出發,卻以不可逾越的倫理道德扼殺人性結束,假以虛幻的夢境和環境做引子,想把人引入宿命的亂花叢中,的確是很有意思的。
我從十幾歲看到這本書,還是發表了一篇小學生作文得到的幾元錢,買了四本一套簡裝版的《紅樓夢》,因為當時幾元錢也還比較值錢,母親又看到我少年就沉迷這個,一氣之下差點把書給燒了。
小時候看紅樓,隻是羨慕人家的錦衣玉食,女兒國裏的鶯聲燕語,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笑自己的心思都用到尋找書中那些風花雪夜的美好生活去了,還十分不理解黛玉為何寫了那麽多傷春悲秋的詩詞。那時候自己有塊糖吃就幸福半天,哪裏懂得“金粒噎滿喉”的處境是怎麽回事。有時候就感覺這些貴族的小姐公子們真的是 “吃飽了撐的”。後來慢慢的長大了,領會了世俗的冷暖,見過了生活的落差,漸次明白了。有那幾個冬日不愛出門,手裏捧著書,從窗裏看到冷冷的雪花飄然從天空落下的時候,有一點縫隙中透過的細風,便把思緒扯到了很遠的地方。
看著書,就感覺到黛玉為什麽會那麽敏感那麽小性了;明白了寶玉為什麽那麽專情又那麽博愛了;清楚了寶釵為什麽大度又那麽冷靜;驚歎著鳳姐的潑辣和毒辣;體會了湘雲的豪爽和委屈,感歎元、迎、探、惜四個女子的不同命運---所有那些人物細節,都揣摩了個大概,看著那些人從那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日子,逐漸走向淒冷空曠、荒草枯根的結局。
紅樓夢是出節奏溪水涓流,波瀾不驚的好戲,並不是隻有少年時才看得清楚,等到人成熟時,往後看越開闊,這出戲看似很多兒女常情,家長裏短的情節描繪,但你心中卻在這篇宏偉巨著中把生命逐漸形成大江大流。
它的“戲眼”是情中有理,理中有情,讓人展開後微笑傷心,合書後閉目驚心。
真的是:字裏行間顏如玉,和風細雨笑如刀
金玉滿堂誰招禍,大廈將倒看危巢。
字裏行間顏如玉,和風細雨笑如刀
金玉滿堂誰招禍,大廈將倒看危巢。
紅樓百看不厭。最喜湘雲和黛玉。真性情,最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