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日本1000位最賺錢的藝能人唯一人選華人鄧麗君,馬友友
(2006-12-02 17:59:07)
下一個
鄧麗君 一個時代的“靡靡之音”
鄧麗君是華語流行歌壇第一位具國際影響力的歌手,華人社會裏知名度最高的女歌星。今年5月8日是她逝世10周年紀念日,無數歌迷在世界各個角落以各種形式懷念著她。
一個時代的“靡靡之音”
一張名為《天國的情人》的專輯即將在亞洲各地發行,其中包括一首從未麵世的歌曲《無奈》。上海將舉辦“思君十年———芳華十八鄧麗君金曲上海演唱會”。香港一係列的紀念活動也陸續開始,其中以舞台劇《感受鄧麗君》規模最大。鳳凰衛視等多家電視台近日也頻頻響起她甜美的歌聲……
鄧麗君1953年出生於台灣雲林縣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就展現了歌唱天賦。13歲那年,鄧麗君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賽,以一曲《采紅菱》奪得冠軍。第二年她就從中學休學,加盟宇宙唱片公司,當年9月推出第一張唱片,正式踏入歌壇。
1979年,鄧麗君榮獲台灣金鍾獎“最佳女歌星獎”,在台灣歌壇站穩了腳。1981年,她的5張大碟在香港同時獲得白金唱片獎,徹底征服香港歌壇。1983年,鄧麗君來到全球流行歌手的夢想之地———拉斯韋加斯“愷撒皇宮”,是首位在此簽約演唱的華人。
日本是亞洲流行樂的中心,也是很多華人歌手的兵敗之地。鄧麗君1984在日本竟勢如破竹,她的專輯《償還》在日本唱片流行榜上停留了將近1年!刷新日本樂壇曆史紀錄。次年的單曲《愛人》14周蟬聯日本廣播“點唱流行榜”冠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入選日本紅白歌合戰。
1987年起,鄧麗君穿梭於港台、美加及法國,但除慈善演出外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麵,逐漸淡出歌壇。1995年5月8日,她因哮喘發作在泰國逝世。
完美的嗓音和傳統的外形
鄧麗君是迄今為止華語歌壇最為成功、知名度最高的歌手。這首先要歸功於鄧麗君的演唱天賦和技藝。鄧麗君嗓音很有特色,幾乎聽不出有任何換氣的地方,可以在沒有鼻音的狀況下唱出連續的高音,而且她的中文咬字也非常清晰,音色又細又柔,令人著迷。
鄧麗君歌曲的歌詞很有中國味道,又能雅俗共賞。古典的如“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直白的有“夢裏夢裏見過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夢見的就是你”。每一首都淺斟低吟、朗朗上口,七分甜帶著三分淚,“抒女性之情,解男性之悶”,俘虜了無數人的心。
鄧麗君的歌曲調並不複雜,非常大眾化,很易於流行。有人說,她的高不可攀,恰恰在於人人可攀,人人都可以唱鄧麗君。她的外形也暗合了傳統中國女性婉約溫柔的特質,清澈的眼睛、烏黑的長發,像一劑溫柔毒藥讓人上癮。
華語樂壇的經典
離世10年,鄧麗君對流行樂壇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她的歌曲被翻唱的數量在華語歌中仍高居首位。王菲是清高的,當年卻是模仿鄧麗君起家。1987年,16歲的王菲以“迷人小姐”為名推出了首張專輯,以翻唱鄧麗君歌曲為主。通過這次驚豔亮相,王菲的歌唱潛質才被人發現,隨後赴香港發展,逐步晉升天後。如果不是鄧麗君的那首《甜蜜蜜》,陳可辛的同名電影《甜蜜蜜》絕不可能獲得後來的成就。即使當前洶湧的韓流中也能冒出鄧麗君的歌曲,文根英在新片《舞蹈演員的純情》中就翻唱了她的《夜來香》。荷蘭爵士天後羅拉·菲琪上周在上海還向記者播放了她翻唱的《我的心裏隻有你沒有他》。
其實,在以跟風為潮的今日歌壇,鄧麗君的歌曲顯得過於樸素單調,缺乏變化與張力,似乎無法詮釋現代人爆炸式的情感。但無論何時,溫柔與真情是人無法割舍的,任流行風雨變幻,鄧麗君似的風花雪月最終仍將成為現代人奢侈的情感回歸。
鄧麗君的少女時代
1965年13歲,鄧麗君進入私立的金陵女中念書,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報名參加正聲歌唱訓練班,以三個月時間學習歌唱技巧,並以優異成績畢業。經過訓練後的鄧麗君,於1966年再接再厲,參加金馬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大賽,以一曲《采紅菱》奪冠,更逐漸打開鄧麗君的名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台北東方歌廳的老板聽到了鄧麗君的歌聲,希望鄧麗君能在課後於歌廳裏客串一下,得到鄧媽媽的同意後,鄧麗君開始了在東方歌廳二樓的表演,常常與一位叫皖君的女孩搭檔,反串演出古裝劇《鳳還巢》,梁祝裏的《草橋結拜》,《十八相送》等,十分受到歡迎,每唱完一曲安可聲不斷,之後第一酒店,夜巴黎歌廳,七重天歌廳陸續開張,紛紛要請鄧麗君演唱,鄧麗君年紀小歌喉佳,受到客人熱烈歡迎, 鄧麗君在每個歌廳都很吃香,薪水也不斷增高,卻引起部份歌星的眼紅和排擠,緣自於鄧麗君年紀輕輕,風頭卻淩駕她們之上,但在現實中“鄧麗君”三個字確實是票房的保證,隻要能聘請到她,就不愁生意不上門,鄧麗君巡回於各大歌廳中演唱,名氣愈來愈響亮,由於她眉清目秀,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和圓圓的臉,加上年紀小,逐漸獲得“ 娃娃歌後”的稱號,這是鄧麗君步入歌壇後的第一個外號。?????
????????????
1967年,宇宙唱片公司發掘了15歲的鄧麗君,為她灌錄第一張黑膠唱片,也就是鄧麗君之歌第一集“鳳陽花鼓”。可惜的是,歌唱事業和學業逐漸產生了衝突,由於勤跑歌廳,鄧麗君在學業上一落千丈,校方注意到這件事,並表示要鄧麗君放棄歌唱,於是父親帶著鄧麗君與校方理論,最後決定讓讀到初二的鄧麗君休學,專心在歌唱事業上發展,當時鄧麗君隻有14歲,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校門。
鄧麗君終於在15歲的芳齡躍上了螢光幕,加入台灣電視公司歌唱節目“群星會”的演出,第一次上電視台唱歌,鄧麗君非常緊張,竟然把歌詞給唱錯了。相較於其他歌星,鄧麗君很少濃妝豔抹,在眾多歌星中,一張臉非常清淡素雅,展現出獨有而清新的氣質。鄧麗君第一次拍電影是在1969年17歲,為慶祝鄧麗君唱片銷售創下佳績,東家宇宙唱片公司為鄧麗君拍了一部慶功電影“謝謝總經理”,由鄧麗君擔任女主角,男主角為楊洋,兩人合作愉快,鄧麗君在電影中演唱了多首歌曲。?
1969年10月,17歲的鄧麗君在高雄香檳廳登台,南部的歌迷似乎對鄧麗君特別關愛,每逢她在任何場地登台,必然客滿,香檳廳平日生意清淡,鄧麗君來了,情況自又不同,所以許多歌廳或夜總會的老板,隨時都歡迎鄧麗君南下登台。談起在歌廳唱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鄧麗君想起剛入行的時候:“當然已經有很多比我紅很多倍的大牌歌星,我就有機會唱,要是他找夠了人,當然不要我啦,有一次一個老板很客氣和我說,你休息一下好了,有場的時候,我們再通知你,就是這樣,我明白怎麽回事,一陣委屈湧上來,在後台就哭了。
鄧麗君可說愈來愈受矚目,台灣史上第一出連續劇《晶晶》,1969年10月11日在中視上演,主題曲《晶晶》為鄧麗君所演唱,選擇鄧麗君演唱的原因是因為《晶晶》是描述一個孤女尋母的故事,而鄧麗君年齡較輕,符合少女的條件,在灌錄《晶晶》時,鄧麗君一開始唱著竟然笑了出來,於是製作人將《晶晶》的故事告訴鄧麗君,鄧麗君聽了之後受到感動便進入狀況,果然將《晶晶》唱得淒楚動人。
雖然鄧麗君唱得不同凡響,她的兄弟們對鄧麗君唱歌有什麽看法呢?當時,鄧麗君的小弟常取笑她:“你唱的歌是世界上最難聽的!”惹得鄧麗君啼笑皆非,但是,她依然非常喜愛這個“不是知音”的弟弟,而對於她的三位哥哥,她的批評是:“沒有一個音樂細胞!”因為他們這些大男生從來不去她歌廳捧她的場的緣故也。“我三個哥哥和一個弟弟都喜歡唱歌,但他們沒有一個唱得過我,所以他們就嫉妒了。”鄧麗君這樣說。
1970年初,芳齡18歲的鄧麗君,喜歡梳當時最流行的少女阿哥哥頭,穿少女阿哥哥裝,仔細看鄧麗君,她總是笑笑的,碰到人無論是認識或不認識,她總會點一下頭,笑一笑,而這種笑,並不作做,她笑得坦然,大家也接受得舒服,年輕的鄧麗君也喜歡開玩笑,有一次中國電視公司“每日一星”外景隊在台灣大學拍外景時,一群台大學生圍著鄧麗君,要求合影留念,在拍照完了後,鄧麗君擺出一付老大姐的姿態問:“你們是什麽係的?”,哪曉得這些學生早就知道鄧麗君又想捉弄人了,異口同聲的說:“我們是動物係的,最喜歡研究像你這樣的美麗動物。”這一句話嚇得鄧麗君一伸舌頭,掉頭就跑得遠遠的。
鄧麗君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基於她的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出青年人的朝氣,且不隻是外型上看起來是純美天真活潑的玉女,連她的談吐也那麽斯文雅淡,在群星中創一格,尤其是年輕的男女中學生,更為她著迷。鄧麗君走紅了之後,便很少出門逛街,怕的是引起歌迷注意,因此閑著的時候,她常幫媽媽做點家事,或是關在自已的小房間裏,看小說聽唱片。少女時期的鄧麗君,對瓊瑤和嚴沁的小說非常欣賞,尤其是瓊瑤的《窗外》及《庭院深深》這兩部小說更令她著了迷。
1971年2月到1972年8月,19、20歲的鄧麗君都在東南亞巡演唱,包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地。1973年1月18日鄧麗君率領“麗君綜合藝術團”作全台灣環島公演,因為天氣不佳導致觀眾大減,這是鄧麗君演唱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挫折,自此以後,鄧麗君的演唱從來沒有失敗過。?
眾所周知,雖然鄧麗君國中便休學,不過她能講的一口流俐的英文,其實她的英文底子是這樣來的。????????????????????????????????????????????????
1973年1月,鄧麗君考取台北土林美國學校插班生,修讀英文,鄧麗君表示,那時候剛巧由南部演唱回家,她的隔壁住的美國學校的教務長,告訴她美國學校正在收插班生,問她是否有意再求學?於是經過考試,鄧麗君竟然被錄取了,成了美國學校的一位特別學生(可以不必參加點名),鄧麗君非常滿意又高興她又做了學生,她說做學生是她向往已久的事,因為她離開學校已經有七年之久。鄧麗君一開始進入美國學校的時候穿得很漂亮,同學都竊竊私語,罵她有什麽了不起,做學生穿得那麽講究。從此鄧麗君不敢再穿漂亮衣服上學校去,她穿得土裏土氣,變成了全美國學校最“土”的一位學生了。鄧麗君說,這隻是剛開始的時候,沒多久大夥處熟了,誰也不把我當歌星,我隻是同學的一份子而已,我不願讓同學們認為我很特別,我總是故意使是自已變得跟她們一樣。
談起打扮化妝,鄧麗君講了一個笑話,有一天和母親逛街,她走在前麵,聽到旁邊有人在叫“鄧麗君”,她轉身走開,沒有聽到他們在說什麽,事後,鄧媽媽告訴她:“他們剛剛在說鄧麗君本人怎麽那麽醜呀!?”,母親責怪她上街也不打扮一下,鄧麗君說:“奇怪了,我醜不醜是自已的,何必為了別人說聲漂亮而把自已打扮得花枝招展,這樣累都累死了”。??
在一篇報紙的訪問中,鄧麗君透露了與父母間的互動,問及鄧媽媽如何教育鄧麗君成為一位乖巧的女兒,鄧媽媽說:“也沒什麽,我隻是教她自已辨認是非善惡,從來不強迫她做不願做的事。”鄧麗君則說:“爸媽是大人,他們的看法當然比我高明,而且傷腦筋的事都由爸媽作主,我不就可以輕鬆多了嗎?”。奔波在一場又一場的登台演唱中,站在高高的舞台上,歌唱在四麵八方投射而來的鎂光燈下,被掌聲所環繞著的鄧麗君,無疑是光采而奪目的,她一步一步地向上走,竟走到了華人歌壇中最高的位置,盡管如此,在鄧麗君的內心深處中,說沒有遺憾是騙人的,這也成為她日後努力充實自已的動力,在鄧麗君的一生中,沒有說過一句驕傲的話,因為她經過苦澀,深知成功絕非僥幸,走過鄧麗君的童年和少女時代,“與歌為伍”應該是她的寫照。
影響深遠:鄧麗君的舞台服飾主要為旗袍和晚裝,就像很多人都翻唱過鄧麗君的歌曲一樣,也有很多女明星穿過旗袍,但是,無論是歌曲還是旗袍,不得不說,形似容易神似難。
鄧麗君與日本流行樂大獎
編者按:對藝人來說,獎項絕對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但獎項對藝人的人氣和發展還是提供了一種較直觀的參考,在歐陽菲菲、陳美齡、鄧麗君進軍日本歌壇的過程裏,日本的三大流行樂獎項頒發情況或多或少記錄了她們的沉浮。
本文中日本流行樂三大獎指的是:日本唱片大賞(日本的首席唱片評選大獎,由日本作曲家協會主辦)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是關西地區年度評選,由大阪讀賣電視台主辦)日本有線放送大賞(是關東地區年度評選,由東京電視台TBS主辦)。
日本“紅白歌合戰”(NHK主辦)是一場相當於中國“春節晚會”的國民節目,收視率常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已經有六十年曆史之久,當然近幾年每況愈下,但仍然是所有日本歌星最引以為傲並期待登上的節目。華人第一個登上紅白歌合戰的是1972年的歐陽菲菲,但並不是以1971年《雨的禦堂筋》而登上,隨後1973年陳美齡也躍上紅白歌合戰,這兩個人比起來,陳美齡可以說勝過歐陽菲菲相當相當多,那一口比日本人還日本人的小虎牙為她加了很多分,其當紅聲勢讓山口百惠都倍感威脅,從日本偶像雜誌《周刊平凡》上陳美齡和山口百惠出現在封麵的次數不相上下可見一斑,直到1977年以後陳美齡赴加拿大念書退出歌壇。
歐陽菲菲在日本一直不算是大紅,她是屬於大起大落型,並沒有太特殊的表現,英文來形容就是so so,一般日本人的評價也大概如此。鄧麗君是第三個到日本發展的華人歌星,但是在歐陽菲菲和陳美齡之後到日本發展,對她非常不利,歐陽菲菲偏向演歌路線,陳美齡是偶像路線,當時日本也大概就這兩個歌唱路線,而歐陽和陳在歌壇上都已經有一席之地,要再多一個位子給華人發展,其實沒有歌唱路線留給鄧麗君了,鄧麗君再怎麽唱,觀眾都很容易把她當成另一個華人陳美齡,不然就是另一個華人歐陽菲菲而已。
於是第一首嚐試偶像路線的《無論今宵或明宵》讓鄧麗君看起來像另一個陳美齡,因為沒有特色而失敗,直到《空港》的轉換跑道,一下子賣了70萬張,創下寶麗金公司成立以來旗下歌星最暢銷紀錄,在年終拿到了唱片大賞新人賞。
而1974年唱片大賞的新人賞要從全日本700位新人歌星中脫穎而出,具有標誌性,是所有新人夢寐以求的獎項,鄧麗君以外國人身分拿到,非常不容易。在鄧麗君前一年,陳美齡就是因為拿到新人賞而在日本歌壇一步登天。鄧麗君獲獎後淚如雨下,哭到整首歌根本唱不下去,底下黑壓壓的記者和觀眾哄起一陣“加油”聲,場麵非常感人,直到1984年重回日本歌壇前,鄧麗君對記者談起自己最難忘的事,仍是1974年的新人賞。
在此更正一下,1974年唱片大賞新人賞其實共有六個人脫穎而出,荒川務,原唱《逃避行》的麻生佑子、淺野裕子、西川風子、城直夫、及鄧麗君。其中除了鄧麗君日後在歌壇立下不朽地位外,號稱白馬王子的城直夫隻紅了幾年,其它幾個通通漸漸消失了。日本歌壇的淘汰率,對本地歌星來說都非常殘忍。
唱片大賞後的鄧麗君,出的幾首歌雖然沒有《空港》那麽紅,但銷售狀況不錯,都有進入唱片的20大或50大排行榜內,特別是《雪化妝》、《夜的渡輪》和《小村之戀》等。到1970年代末期,幾個華人歌星在日本開始沒落,除了陳美齡的一趟留學回來聲勢中斷不再後,歐陽菲菲的成績也滑落到鄧麗君之下,這時候在日本成績最好的反而變成了鄧麗君,雖然1978年的新歌反應並不如預期,1979年初冬一場護照意外,讓鄧麗君直接退出日本飛往美國,誰也沒料到這竟然不是鄧麗君的危機而是轉機,鄧麗君在1986年春節節目《與君同樂》中,笑學日本人的方式形容,自己現在終於“進出日本”成功。
1979年,當華人歌星紛紛沒起色時,日本演藝界中的第四位華人藝人翁倩玉,雖然演戲主持在行,但長期一直無法在歌唱中突破,卻因一首《愛的魅惑》受到歡迎,意外拿下唱片大賞首獎“大賞”,可能連翁自己都很意外,因為翁倩玉的演藝事業中,隻有這一首歌竄紅,而且還是紅到足以拿下唱片大賞,爆個滿堂彩,其它全部都掛零,所以在日本人的印象中,翁倩玉被歸類為成功的演員和主持人,不會有人認為她的主要身分是歌星,就好象張惠妹突然拿下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演員一樣的神奇。
1984年鄧麗君重返日本,以《償還》拿下關東和關西兩個“有線放送大賞”,關東的稱為“日本有線放送大賞”,由東京電視台TBS主辦,關西的稱為”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由大阪讀賣電視台主辦,這兩個獎差了一個字,就差了關東和關西的分別。這個獎很公平,由全日本各地數百個統計中心計算歌曲的點播次數,定輸贏,鄧麗君憑《償還》的受歡迎程度,10年後再度稱霸日本歌壇。1984年底的日本唱片大賞,鄧麗君連上台都沒上,雖然日本唱片大賞是日本首席音樂大獎,但似乎僅止於它舞台的華麗程度罷了,一般來說有點概念的日本人都了解,唱片大賞隻單靠幾個評審決定,說白了就是黑箱作業,誰的唱片經紀人手段高明,誰的唱片公司強,誰的”讚助金”比較多,把握了這幾項,誰就是”大賞”的得主,簡單來說,唱片大賞”很黑”,它令人瞠目結舌的舞台布景,不難想象是怎麽來的。
1984年鄧麗君回到日本後加入了從寶麗金獨立出來的唱片公司”金牛宮”(Taurus),社長舟木稔原來是日本寶麗多的企劃部長,從1974年開始對鄧麗君和鄧母就非常關心。他獨立出來自創金牛宮唱片公司,規模實在是非常小,沒錢也沒勢,直到現在你想在日本唱片行看到”Taurus”出品的CD,除了鄧麗君之外,根本找不到,可見他根本是太小太小的公司。鄧麗君這麽笨要加入這種對自己不利的公司嗎?何況想要東山再起;其實全靠鄧麗君的念舊、人情味和義氣,鄧麗君將這些東西擺在前麵。然而鄧麗君在Taurus一唱,居然唱出兩個有線放送大賞,成為“有線女王”,一下子讓Taurus出了一個巨星級人物,就像西田裕司書中寫的,成為Taurus的超級大台柱。
如前所說,有線大賞全靠人氣,唱片大賞全靠財氣。唱片大賞對於Taurus來說,非常地有心而無力,沒人脈,沒金錢,沒勢力,就沒資格進入唱片大賞,就如西田裕司所寫,並沒有”求爺爺告奶奶”以求”關照”,反正也沒本錢。像中森明菜,鬆田聖子那些有大財團大經紀公司支持的歌星,加上中森明菜本來聲勢就很高,唱片大賞可以”理所當然”地頒給中森明菜,不會有很多人有意見。
但到了1985年鄧麗君第二彈《愛人》刷新小林幸子紀錄,創下日本有線放送點播連續14周冠軍的曆史紀錄,唱片排行榜上連續10周冠軍的雙曆史紀錄,點播次數高達91萬次(將第二名拋開20萬次)也同時刷新曆史紀錄,並在12月第二次打敗中森明菜拿下關東關西雙有線大賞冠軍,並成為有線放送大賞紀錄中第一位連續拿下兩年冠軍的歌星,而在之前,日本歌星別說連拿兩次,就算是分別拿兩次的都沒出現過,這個獎以華人來說,雖然在1972年已經由歐陽菲菲得過一次,但是連拿兩次,在日本歌星來講都是空前絕後!
又到了1985年終的唱片大賞,鄧麗君居然連入選都沒份,卻由之前好幾個獎都是鄧麗君手下敗將的中森明菜得到大賞,隔天一些日本音樂評論家自己都看不過去這種誇張的現象,而在報紙或雜誌的專欄中,直接指出這個獎應該頒給鄧麗君,頒給中森明菜對鄧麗君很不公平。這樣的批評聲浪直接影響到了1986年的唱片大賞的“作業”,讓鄧麗君“終於”拿到了金賞,大賞仍頒給了中森明菜,說起來鄧麗君其實和唱片大賞是“有緣”的,一共拿過三次,算是小有光榮,唯獨和“大賞”無緣,原因也許隻有一個,如鄧麗君所說:我隻是外國人,是沒有資格玩這場遊戲的。就好象1970年代,盡管鄧麗君是唱片大賞的得獎者,卻不像其它大牌歌星在後台都有個人專屬化妝室,隻有鄧麗君還要和別的歌星擠一間共享。這種情況直到《愛人》才不一樣,鄧麗君開始被敬重,有了個人化妝室。
盡管“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鄧麗君對中森明菜頗有好評,唱片大賞,其實頒”大賞”時,是叫名字上台,並不像有線大賞一般,後麵沒得獎的人要站成一排給得獎者打拍子打完一首歌那樣難堪,唱片大賞先頒金賞,金賞頒完後再頒大賞,獲獎者一個一個叫號先後出來,並不是一排人站著隻宣布一個,這樣想起來,就為鄧麗君覺得好過多了。然而在鄧麗君心中唱片大賞很重要嗎? 我想不重要,從1974年以來,鄧麗君接受過日本媒體無數訪問,每每表明以“想進入今年的紅白歌合戰”為目標。而在1970年代鄧麗君的人氣勢屬於那種“差一點就能選入”的邊緣狀態,也算紅,但並不拔尖。當然在1985年鄧麗君終於達到了自己10年來的夢想,進入第36屆紅白歌合戰,並以精心設計的服裝上台表演。紅白歌合戰是屬於“國民節目”,有它的曆史和藝術文化價值和氣息,這是吸引鄧麗君的主要原因。其實據西田裕司後鄧麗君在90年代的經紀人表示,1994年,鄧麗君又被選入紅白歌合戰,但是鄧麗君以參加過三次為理由婉拒而沒有答應,表明要將這個機會讓給新人,否則我們在1994年,還可以看到一次鄧麗君在紅白歌合戰演唱的風采。
我問過幾個日本的朋友,華人歌星在日本歌壇誰最紅?差不多的回答都很一致,說鄧麗君是真正紅到發紫並留下歌壇不朽地位的一位。排下來是翁倩玉,算是頗具知名度,但是她三歲就已經到日本,算半個日本人,歐陽菲菲則很普通。陳美齡太早時間也太短沒什麽印象,至於最近的徐若宣,算是較為成功,但是一閃即過。鄧麗君在日本全盛時期時,全日本都很難找到幾個歌星能與她平起平坐,算是日本歌壇第一個以道地日文歌曲名列巨星級的外國人歌星,也是日本史上最成功的外國歌星。在2000年日本一項統計,20世紀日本1000位最賺錢的藝能人,1000人中隻入選兩個華人,一個是大提琴家馬友友,一個就是鄧麗君,而且兩個人還排在前兩百名之內,在80年代,唱片要賣到100萬張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鄧麗君《償還》的150萬張,《愛人》的150萬張,《別離的預感》150萬張,《我隻在乎你》的200萬張,都證明了鄧麗君的成功,並不需要唱片大賞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