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Dome攻略(圖文) 4:45AM,起床,洗漱一番,吃了一個甜圈,把行李裝上車之後,退了房間,匆匆上路。 駛出Yosemite View Lodge的大門,時針剛剛指向5:15AM,天光迷蒙,東方略略泛起淡淡的魚肚白。140沿著山穀蜿蜒向東,河穀的上空彌漫著朦朦朧朧的晨霧,隨著海拔的升高,漸行漸淡。彎彎曲曲的山間公路上,隻有俺們一輛車行駛,車燈劃破晨霧,恍若大海上的獨行木舟,很爽的心情。 昨天下午,同伴鼓動俺做了一個Cathedral Lake往返7英裏遠足。今年加州雨水充沛,5月份的矽穀還下了兩場雨,Yosemite一帶山區也是積雪盈尺。一路之上,近半數的Trail為厚厚的積雪所覆蓋,俺們隻能依賴前人留下的腳印尋找路徑。去程迷了一次路,回程又迷了一次路,而且是在同一個區域,實在是邪門的緊!俺們隻好如林海雪原中的孫達德那般,在濃密的紅杉林間,踏著厚厚的積雪,撩開長腿,沿著山坡橫切。如果運氣不好,一腳踏進雪洞,喀嚓一下就陷進去了,一直能沒過膝蓋。迷了兩次路不說,在雪地跋涉了4個半小時之後,好不容易回到停放在120路旁的汽車時,卻發現因為忘記關車燈,蓄電池沒電了,打不著火了!隻好站在路邊截車,運氣不錯,截停的第二輛汽車就攜帶有駁接電纜線,總算把車發動起來。 Cathedral Lake的景致極有特色,四周是林立的絕壁,湖畔是水網縱橫的沼澤,俺們費了很大的力氣,方才繞到了湖邊。6月的Cathedral Lake,風雪彌漫,冷風刺骨,俺們僅僅駐足了不到5分鍾,就匆匆撤退了。高海拔山區的氣候非常怪誕,短短3.5英裏的路程上,藍天多雲和狂風大雪交替出現。一直到現在,俺也沒有弄清楚,到底是局部小氣候的緣故,還是高山氣候多變的緣故。 6月結冰的湖麵 此次的Cathedral Lake的收獲有兩個,一是,前往湖畔的一段路是在沼澤裏麵穿行,很多地段踩在腳下軟軟乎乎地,似乎一不小心就會陷進去了,當年紅軍過草地,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二是,在從120前往140的途中,一束晚霞從天際的雲縫投射在遠處的Half Dome上,雨霧蒸騰之間,霞光漫射中,一壁絕立,當時俺們都被震住了! 蓬萊仙境 言歸正傳,回到今日的攻略話題。 5:50AM,抵達Curry Village的停車場(A點)。俺在第一時間衝到WC,痛快淋漓了一番。出來的時候,外麵居然排了好長的一支等待如廁的隊伍,暗自慶幸早起的鳥兒有食吃,早起的人兒有坑蹲。 6:00AM,背上行囊,繼續上路。俺的背包中,攜帶了礦泉水3瓶能量水3瓶,同伴少背一瓶水,但是多背了6罐酸奶。反正丫是牲口級別的,能者多勞吧,再說,誰讓爬Half Dome是丫的主意,嘿嘿。 路牌 6:15AM,抵達山腳下Half Dome Trail的起點B。從這裏開始,前往終點Half Dome的距離是單程8.2英裏,往返16.4英裏,一般人都是把這裏計算為攀登的起點,包括公園的手冊。按照公園方麵的建議,Half Dome Trail全程約需10~12小時,是所有Trail中難度最高的一條。去年,同伴花費了12小時完成全程,今天看看俺們的記錄如何。 開始的一段路是瀝青路麵,坡度不很大,輪椅也能上來。跨過一座木橋之後,步道分成兩岔,東邊叫Mist Trail,西邊叫John Muir Trail。俺們選擇了東邊,一來近一英裏多,二來景色好些。 Mist Trail沿著山穀在Vernal Fall與Nevada Fall下麵和旁邊穿行。顧名思義,這條小路平日因為瀑布濺起的水霧,變得很潮濕。今年的冬雪很大,再加上6月初是融雪季節,瀑布的水量是一年之中最大的時刻,隔著一個山崖就能聽見轟鳴的水聲,轉過山口,遠遠地望見一根碩大的水柱懸掛在峭壁上麵,這就是Vernal Fall。這個瀑布不是很高,但是分布的很寬廣,河水從高空跌落下來,狠狠地砸進下麵的深潭中,翻滾著朝下遊傾瀉下去。Vernal Fall所在的峽穀既高且狹,收縮成為窄窄一線。步道就位於山澗旁邊的半山腰上,很窄,而且很陡峭,一個石階接著一個石階。好在險峻的地段,外側加持了欄杆扶手,所以走起來除了累人之外,危險度不高。 上山的遊客已經不少了,大部分是年輕人。亞裔不多,尤其是中年以上,零星兒幾個也是韓國人,大老韓的確生猛。大家在步道上排成一線,慢慢往上走,遇到異常狹窄的地段,上行和下行的雙方,需要其中一方站在路邊避讓。自從看到瀑布,水霧就飄灑在身上,隨著慢慢接近瀑布,就像下起了小雨,很快衣服就被打濕。最糟糕的是,相機的鏡頭很快就被打濕,所有的照片都被加上一層水霧特技,而且缺乏色彩層次感。俺不知道其他人show出來的瀑布照片為何如此的美輪美奐,反正俺照的很難看。 上到Vernal Fall的頂部,很多遊客就止步不前了。如果從淺嚐輒止的旅遊菜鳥角度,這裏是一個很不錯的折返點。 Trail繼續沿著小溪上行,很快就抵達Nevada Fall的底部,但是距離瀑布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從這個角度,很難體會出多少壯偉的美感。有人說,如果沿John Muir Trail上行,能夠從正麵觀賞到Nevada Fall的全貌。這個說法沒有經過俺的驗證,因為返程俺們也是沿著原路走的。 Nevada Fall旁的小路 7:35AM,經過1小時20分鍾的攀登,俺們登上了Nevada Fall的頂部,行程3.4英裏,登高約2千呎。這是攻略Half Dome的第一階段,一路上坡,坡度陡峭。 Nevada Fall的上下遊都是Merced河,因此,從水量大小的角度衡量,Vernal Fall與Nevada Fall是Yosemite最大的瀑布。 Nevada瀑布上空的峽穀 沿著Merced河畔上行,路程極為平緩。天空湛藍,俺們溜溜達達地走的很寫意。在河畔休息了10分鍾,順便將6罐酸奶一掃而光。 Little Yosemite Valley 北望Half Dome 8:10AM,過了Little Yosemite Valley不久,Trail沿著紅杉密布的山坡盤旋而上,總的趨勢是偏左轉。前往Half Dome的Trail近似於繞了一個大圓,在水平地圖上,最後的終點又轉回到接近起點的位置,隻是,隻是海拔高出近5000呎!因此,從Yosemite Valley的角度看過去,Half Dome拔地而起,實在是因為在很短的距離內,海拔陡升的緣故。 9:10AM,終於走出了陰天蔽日的密林。踏上山脊,意外地發現,不知不覺之間,密雲布滿了天空。預報說今天有40%的降雨機會,居然準確不爽。 山脊的路程又一次轉為平坦,因此從體力消耗的角度,Half Dome攻略還是很有節奏感的。 很快,Half Dome巨大的身軀就從山脊的遠端展露出來。從這個角度看過去,Half Dome變得很不起眼,瘦瘦小小,小窩頭似的。山者,遠看近爬矣。 Mount Clark 9:20AM,一座饅頭狀石質山峰橫在路上,隱隱綽綽地能看見小螞蟻般地登山者沿著往複盤旋的山徑在往上爬。饅頭山上零星地分布著一些針葉林,除此之外,就是大片光滑地裸露石片,整個山峰可以說是一整塊石頭,前人在約45度的石壁上開鑿一條很粗糙地階梯小徑。這一段路程是整個路程中第一個嚇人的地段,好幾個人都是四肢著地爬上去的。 攀登饅頭山的人們 9:45AM,終於爬上了饅頭山,Half Dome毫無預兆地突然出現在眼前,說不上有多麽高大,但是有兩個地方震撼人心,一是懸掛在正麵絕壁上的人鏈,二是兩側刀削般直立的峭壁,下麵就是根本見不到底的深淵。 饅頭山與Half Dome之間是一個窄窄的馬鞍形的山脊,兩側還是深淵。站在山頂,遠望200米開外的人鏈,感覺上是直上直下般地恐怖。俺絕對相信,有人千辛萬苦地爬到懸梯前,掉頭下山,放棄登頂。 準備好了嗎,年輕人? 休息了10分鍾,俺們走到懸梯的底部準備最後的登頂。很多人在成功登頂之後,留下自己的手套給後人使用,同伴從中選了一副合適的帶上,俺攜帶了一副俺家娘子做garden的手套,取其小巧靈活之長處。 站在這個位置,抬頭仰望懸梯,感覺上不像從遠處看著那麽嚇人,坡度似乎也不很大,45度的樣子,俺毫不猶豫地抓著鐵鏈開始攀爬。鐵鏈分為兩根,構成一個寬約3呎的通行甬道,其上端固定在石壁上的,穿過一根根豎立的鋼筋立柱的上端,與石壁保持約3英尺的距離。上下相鄰的兩根立柱的距離大約是2米左右,石壁上鑿了洞,立柱就插在洞裏麵。左右相鄰的兩根立柱之間,連接著一塊窄窄的木板,做為登山者踏腳之用。到了冬季,立柱和木板將被拆除,否則積雪會腐蝕鐵鏈和鋼柱。這個時候,鐵鏈就會伏貼在石壁的表麵,這也是攀登Half Dome最危險的時刻。據同伴介紹,曾有一位東灣女子因此墜崖身亡。 長話短說,最初的幾米很輕鬆,45度的坡度,人能夠站立在石壁上,利用腿部的力量上攀。很快,坡度增加到了60度左右,雙手拽著鐵鏈,站立在石壁上,人的身體無法保持90度角垂直,而是有些外仰,腿部的力量派不上多少用場,主要是要依賴手臂的力量把人往上拽。俺采用了毛毛蟲運動方式:雙腳在岩麵上站穩後,雙手虛握鐵鏈,丄移至合適位置握緊,發力上拽,移動雙腳上行,站穩後再次移動雙手。當然了,俺這人比較聳,膽略不夠強大,因此不得不采用這種笨拙的攀爬方式。這裏,小老兒亟待諸位看官中,有運動大家指點一二,是否有更好的攀爬方式存在。 這條通天鐵索的長度大約在150~200米,其中三處非常險峻。一處是在鐵鏈交接處。鐵鏈一共是三級,每一級的上端都是固定在岩壁上,攀爬至此,需要將手從漸漸接近岩壁的下方鐵鏈切換到上方鐵鏈,過程要快,以免腳下受力過大而打滑。另外兩處則是在岩層的切換位置。Half Dome粗看起來是一整塊石頭,仔細端詳,其實是一層一層的片狀石頭疊加而成,類似台階狀結構,當然了,台階很大,上下級之間有二三十米的尺度,而且是反向台階,一呎寬的台階麵是朝下的,因此,上下台階之間的兩個落腳位置,其角度甚至大於90度,完全要靠雙臂的力量把整個人拽上去。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難點:一是穿越立柱,二是上下行的避讓。在鐵索穿過立柱的位置,手要鬆開立柱下方的鐵索,繞開立柱去抓上方的鐵索,這個過程要快,如果太慢了,身體會發生後仰,而且要左右手前後錯開穿越。上行與下行交錯的時候,如果對麵來的是一個生猛的家夥,俺一般是蹲在右邊立柱上的木板上,雙手緊握頭頂的鐵索,等待對方從另外一側通過;如果對麵搶先停下等待,俺隻好硬著頭皮,拽著一根鐵索通過。一般來說,上行讓下行,因為下行比上行容易。 因為俺們的行程較早,攀登Half Dome的人還不是很多,鐵索上的人鏈還不是很密集,一路之上,速度不慢。大約在15分鍾之後,俺感覺到雙臂酸麻,力有不逮。大概是因為俺家娘子的手套防滑性能平平,俺必須用力緊握方能抓緊鐵索,體力因此消耗過大的緣故。那一時刻,心裏真的有些惶恐,因為不知道接下來的路程還有多遠,坡度還有多陡。人最大的恐懼,就是對於未知世界的茫然。好在最後1/4的路程,坡度轉緩,得以順利度過難關。 其間,在避讓下行的時候,俺順手用掛在胸前的相機照了幾張相。現在看起來,坡度在45~50度之間。不過,俺可以負責任的講,這幾張照片絕對不是最陡的地方拍攝的,因為那個時候俺已經自顧不暇,根本就沒有敢照相。 懸梯上 10:25AM,成功登頂。那一瞬間,居然有死裏逃生的感覺。 Half Dome的頂部是一個巨大的馬鞍形地貌,其麵積遠遠超過想像,大概有兩個足球場大小。俺粗粗測算了一下,上麵有遊人兩三百人,星星點點地,還是顯得很空曠。 Half Dome三麵淩空,北側是Yosemite Valley,南側是Little Yosemite Valley,西側是Glacier Point,這個全園最佳的觀景台,現在卻是矮矮地爬伏在角落上,毫不起眼。北側的邊緣,有一個鷹嘴地貌,巨石伸展出去,下部懸空,一些年輕人慢慢地爬上去,戰戰兢兢地站在石頭的邊緣,做絕壁淩風瀟灑狀留影。4千多呎的高空啊,年輕人的膽略還是很讓人佩服的。倒退十幾年,俺大概也會爬上去得瑟一把,到了如今這把年紀,壓根兒就沒起那個念頭,嗬嗬。 黑的雲,白的霧,已經不知不覺地點綴在Half Dome周遭的山峰與深穀,宛如一軸重彩的潑墨山水寫意圖,其意境與晴空萬裏雪山白雲相比,又是不同。 最神奇的是,置身於Half Dome的頂峰,居然手機有信號!忙不迭地給家中的三老四少報個平安,讓他們也分享分享俺們成功登頂的愉悅。 Half Dome頂部全貌 10:50AM,在山頂逗留了25分鍾後,俺們開始下山。此時,遊客漸多,鐵索上的人鏈明顯密集起來,等待避讓的時間增多。甚至還有人因為害怕,停在半路上不敢動,以至於阻塞了整條道路,因此很有些大膽之徒,居然行走在鐵索的外側,繞過這些交通瓶頸。 比較而言,下行要容易很多。所有的人都不約而同地采用了麵朝山下的方式下行,雙手和雙腳在身前,形成兩個支點,起到支撐和刹車的作用,利用身體的重力,自然下行,整個過程基本上不需要費什麽力氣。 上行的時候,俺一直沒有敢往山下看,生怕看完了,心裏一慌,一麻爪掉下去。下行的時候,不得不往山下看。其實,真的看到了,也沒有什麽不妥,反倒是心裏安定了許多。 走走停停,其間有人落下一個水瓶,那個半空的塑料水瓶乒乒乓乓地往下掉。當時俺還猜想,連接在饅頭山與Half Dome頂峰之間的那道窄窄的馬鞍形山梁,能不能接住這個瓶子。沒有接住,瓶子滑過山脊,繼續向山下跌落,一路之上,不停地製造出乒乓的聲響,漸遠漸弱。。。這一墜落過程有多長,3分鍾還是5分鍾?不知道,反正感覺上極為漫長。如果有人從鐵索上墜落,大概過程也是同樣如此。 最後回望鐵索 回程的路,相對輕鬆。除開下山節省體力的因素之外,主要還是心理上放鬆。一路逶迤而下,迎麵而來的,則是氣喘籲籲的上行者。登頂的愉悅與攀爬的艱辛,在上行與下行的兩股人流的臉上,一覽無遺地展露出來。 登山者以年輕人為主,其中又以白人居多。忝居北美十幾年,從來就沒有在同一個時間點同一個空間位置,見過如此眾多的年輕白MM,真格是要條有條,要盤有盤,於是一路之上,大飽眼福不提。 15:00PM,返回起點。上山,6:15~10:25,4小時10分鍾;下山,10:50~15:00,正好也是4小時10分鍾。如果從停車場計算,加上頂峰的滯留時間和一路上的休息時間,6:00~15:10,全部的時間是9小時10分鍾,至少是破了同伴的12小時記錄。 至此,Half Dome攻略告成。下一個目標,將是7月中旬的Mt. Whitney攻略,祝福俺們吧。 回家路上--580旁邊的風力發電裝置(同伴所攝,特為劇團奉上)。
視頻:Half Dome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