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出遊(5)阿拉斯加遊輪7日7夜(圖文)
去阿拉斯加乘坐遊輪的計劃,起源於一個晚餐聚會,那還是在去年年底,當幾家人風塵仆仆地從太浩湖畔滑雪歸來,在Fremont一家麻辣餐館大快朵頤的時候,一個多事的家夥在酒酣耳熱之際提出來的,沒有想到居然全票通過,於是秘書長出麵與各旅行社一通聯絡,終於在4月的一個日子裏,敲定了最終的行程:1)D0日下午,在舊金山空港乘坐飛機前往Anchorage;2)D1日晨,乘大巴南下Seward,一路觀光;3)D1日晚在Seward上船,沿阿拉斯加海岸向東向南航行,沿路停靠三個城市,全部航程為7日7夜;4)D+1日晨,抵達溫哥華,乘坐大巴前往西雅圖,遊覽波音的航空博物館,夜宿哥倫比亞河畔的溫哥華小鎮(波特蘭附近);5)D+2日晨,乘坐大巴遊覽哥倫比亞河畔,下午遊覽Crater Lake;6)D+2日晚返抵聖荷賽。
旅遊大綱製定告成,除開最早參與計劃製訂的近十家人之外,又呼朋喚友地聯絡了好幾家人參與,截至到訂票的最後期限,居然糾合起了一隻15家60多人的隊伍,比當年沙家浜老胡的隊伍都多了好幾倍
D0
15:00PM,一行人在住家附近的一個商場停車場集合完畢,隨後每家各自開車回家等候,住的最近的兩家開車去各家接載司機回停車場,然後開車回家,最後再步行回來與大部隊會合。非常不幸,俺就是其中兩個倒黴蛋中的一個
16:00PM,大部隊乘坐大巴前往舊金山機場。
17:00PM,抵達機場,辦理登機手續。
19:50PM,起飛。
從離開家門的那一刻起,一直在處於忙亂中。一幹人等唔央出行,最大的問題就是你等我我等你地做無用功,要叮嚀前隊不要跑丟了,要照顧後隊趕緊跟上,呼妻喚子地一刻不得安閑。。。 一直等到一行人在座椅上坐定,飛機準時起飛,機翼下的海灣、海灣大橋和舊金山Down Town,一一掠過的時候,遲來的旅遊心態,方才慢慢地泛將起來。 俺對於阿拉斯加的第一印象起源於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雖然已經記憶不起究竟是什麽時候讀的這篇小說,但是文章中的場景卻深深地在腦海中留下烙印。兩個淘金者在饑寒交迫下,在阿拉斯加的曠野裏麵艱難逃生,缺糧、迷路、寒冷、失散。。。天空永遠是迷茫的低雲,曠野裏到處都是沼澤、苔蘚和溪流。文章的最後,是一個精疲力竭的餓死鬼與一匹行將就木的病狼之間的較量--看看誰死在誰後頭,因為彼此都沒有能力殺死對方,所以隻好希望對方死在自己前頭,好去撿個現成的洋落,結果人依靠裝死,騙過了狼,把狼給殺了,也因此撿回了自己的性命。總之,阿拉斯加在俺的印象中,就是蠻荒之地,一個落單的文明人如果迷失其間,大概沒有幾天好蹦達的。
此後,看過了一些阿拉斯加的風景攝影,雪山、冰川、野花和野生動物什麽的,又覺得阿拉斯加很美,再加上夏日白晝的迷幻神奇,還是很有一種前往探訪一番的衝動。譬如說,開一輛AV車,沿西海岸一路南上,穿過BC省,直抵阿拉斯加。。。甚至在此次遊輪之旅大致敲定的時候,獨行客與俺還在商議,能否提前兩天脫隊前往阿拉斯加,做一個小小的陸地深度遊覽。
舊金山海灣俯瞰
飛機沿著北美大陸的西海岸,大致西北方向飛行。殘陽如血,在機翼的左前方漸漸墜落。未及,又在右前方漸漸升起。現代技術帶來的高速度和接近北極圈的白晝效應,造就了這輪永不墜落的夕陽。
12:30PM,當地時間11:30PM,經過4小時40分鍾的長途飛行,抵達阿拉斯加的最大城市—Anchorage。
降落前,飛機衝破薄雲,飛抵Anchorage上空的時候,暮靄中,迎麵而來的是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寬闊的港灣以及零星地人類建築,這就是阿拉斯加!
在機場候機大樓外麵等待下榻旅館接站shuttle的時候,正是子夜時分,天色迷蒙,相當於日落之後一小時的光景,如果天空中不是覆蓋著厚厚的雲層,這個時候應該是晚霞璀璨的時刻,老實說,子夜白晝的感覺非常奇妙,簡單地說,就是經驗與現實的脫節,老是覺得不是眼前的景物出了錯,就是自己的手表有問題。
當然了,阿拉斯加的蚊子可不是蓋的,短短一個小時之內,幾乎所有人的身上都被咬了幾個大包。在此後的行程中,隻要登岸,就會有蚊子如影隨形。阿拉斯加的蚊子很大隻,至少是加州蚊子一倍半的樣子,很傻,很容易打到。俺經常表演單手抓蚊的絕招—伸手一抄,十有八九一隻蚊子就被攥在手心。嫉妒的團友們混說什麽,這沒有什麽嘛,有本事你像功夫熊貓那樣用筷子夾一個蚊子給我們看看!鄙視你們,哼哼~~
夜宿Parkwood Inn,一夜無話。
子夜機場
D1
6:30AM,獨自起床,偷偷溜出旅館。這是俺的陋習,每到一個新鮮之地,總是要早早起床,到外麵去偵察偵察。
天色比昨晚的子夜當然要明亮許多,但還是陰沉沉地覆蓋著濃濃的雲層。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車輛也不是很多。遠處是雪山,在雲層中半掩半現。氣溫大約是攝氏十度的樣子,沒有風,感覺上不是很冷。
9:00AM,早餐後,一行人坐上大巴開始阿拉斯加的陸地之旅。
一路之上,一隻熊都沒有看到,但是在路邊陡峭的山崖上,看見了三隻岩羊。其中一隻,一動不動,開始的時候,有人猜想是不是雕塑。嗬嗬,大概是被國內旅遊景點的大小雕塑們給搞怕了:)
海岸公路與早期的海岸鐵路並行
然後是去一個保留地走一個一英裏的Trail,終點是一個冰川。抱歉,名字忘記了。6月底的阿拉斯加冰雪融化的還不夠,最後的1/3路程全部為積雪覆蓋。俺沒有走到冰川的近前,遠遠地用望遠鏡瞧了瞧。全團人中的1/5,走到很接近的位置又返回來了,時間太緊,雪又太厚。這次阿拉斯加之旅。俺沒有攜帶Hiking用鞋是一大失策。
中午時分,在保留地的訪客中心就餐。就是在這裏,冰川的美麗徹底把俺給震撼了。訪客中心的旁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湖或者是港灣什麽的,上麵飄浮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浮冰,正好此時此刻太陽偶爾露一下臉,藍瑩瑩的浮冰靜靜地飄在泛著乳白色的水麵上,俺終於領略到了什麽叫做晶瑩剔透。遠處的山峰是典型的冰川地貌,切割成金字塔般的模樣,很難得的景觀。
阿拉斯加的溪流、河川和近岸的港灣裏麵的水,很多都呈現一種乳白色樣。俺猜想是因為冰川在流動過程中,從山體上切割下來的礦物質所致,如石灰岩一類的東東。
冰川上脫離的浮冰
15:00PM,俺們在Kenai Fjords國家公園的Exit Glacier做了一個往返3英裏的遠足。 這是俺平生第一次走到了距離冰川最近的位置,大約十米的樣子。這個冰川的周遭岩石風化的很厲害,非常細碎,所以整個冰川被塗抹的髒兮兮的。髒是髒了點,不過,置身於十幾米高的冰川前麵,還是覺得這個陰森森的龐然大物很有氣勢,一種隱藏的生命力在其身軀裏麵湧動。雪花從天空落在高山上,一層一層地累積起來,逐漸壓縮成為冰。每一天,都靜靜地向下移動10個厘米。流動過程中,逢仙殺仙,遇佛滅佛,沒有什麽東西能夠阻擋它們的去路。世上大多數名山,其秀麗身姿的雕琢,都是它們的手筆。一般來說,大約要經曆200年的時光,跨過幾十英裏的距離,最後衝進海裏、河穀或是川地裏麵消失。
距離Trail的起點不遠處,有一個1962的標誌,注明此處是當時冰舌的位置。四十多年光陰,Exit冰川已經向後退縮了一英裏之多。氣候變暖,在人類近百年的工業時代,其證據是顯而易見的。
Exit Glacier冰舌
17:00PM,抵達Seward港口。陰雨霏霏中,俺們的遊輪--Holland America Line的ms Statendam 孤孤單單地停靠在阿拉斯加的白山黑水之中,等待著俺們去上船。
下了車,先check in行李,每個行李上要標明房間號,遊輪的工作人員會直接將行李送到房間。隨後是人員登錄,在碼頭的一間很大的大廳中,十來個工作人員一字排開,流水線作業方式受理登錄。最後就是安全檢查,其嚴格程度與登機安檢差不多。最後,不管大人小孩,人手一張門卡,上麵有姓名、卡號、救生艇編號以及晚餐的時間和餐桌號碼。每個12歲以下的小童的手腕上都栓上了一個標記,下船的時候,如果沒有大人陪同,小童不能單獨下船。這應該是基於安全上的考量。
在出了安檢大門的一霎那間,鎂光燈一閃,有人給照了一個全家福。此後在船上的日子裏,無論是就餐還是看冰川還是做運動的時候,總會有人給你照相。照片隨後掛在攝影中心供你挑選,如果中意,就買下來。當然,價錢不菲,俺與俺家娘子在晚宴上合照了一張,團友們齊聲喚好,於是去買了下來,一張letter幅度的照片,再加一張光盤,要價30大刀。
18:00PM,登上遊輪。 俺們的船艙叫“Inside”,很像是一間旅館房間,隻是麵積略小,一張雙人床,一張沙發,兩個床頭櫃,一張梳妝台兼寫字台,當然還有衛生間和衣櫥。因為俺們是4個人,所以沙發全部展開,變成一個單人床,大床的天花板上,拉下了一張懸空的單人床。唯一不同的是,當俺打開大床後麵的紫紅色的天鵝絨窗簾的時候,哈哈,是一堵牆!以每人400多元的價格,當然不可能擁有海景的房間了。
服務生在床上用毛巾疊好了一個小熊的造型,非常可愛。以後每天都有一個不同的造型,如野鵝、猴子和大象什麽的。可惜在船上俺似乎一直缺乏一種閑情逸致,所以沒有想到照相,好在團友中的一位,每天都細心地留了影。 孩子娘忙著安頓行李,俺徑自帶著少爺們出門認路去了。
俺們的房間在5層,上下船的出入口正好在這一層。3層、4層似乎也住人,但是俺從來沒有下去過。6層的外麵是主甲板,走一圈下來是1/4英裏。7層8層是餐廳、酒吧、劇院和圖書館,還有卡西諾賭場—牌長的最愛,丫似乎每天都要去報道:)。嗯,9層忘記是幹什麽的了。10層的名字是navigation,好像有一些精品店,其後甲板是一個露天的遊泳池。11層是自助餐廳和有船頭海景的健身房室,還有一個室內遊泳池。在未來的7日6夜,這裏就是俺們全團的集散中心。12層是運動層,船頭是吧廳兼舞廳,同團的一個漂亮姐兒在這裏表演了一個disco,牛的不行!中間則是露天甲板跑道,船尾是小孩子的遊戲室,其兩側的外麵則是一個籃球場和一個網球場。13層隻有船頭部分,是一個露天的觀景台,前方及其兩側是一人多高的擋風玻璃。
20:00PM,非正式晚宴。
船上的6個晚上,合共有兩次的正式晚宴,男士要西裝革履,女士要濃妝豔抹。不過,正式與非正式的晚宴,其晚宴形式大致相同,都是頭台、沙拉、正餐和甜點,當然,每天的菜單均有不同。 俺們每家一張桌子,每人規規矩矩地每樣菜式點了一道,裝模作樣地坐了一個多小時,把這頓晚宴混了過去,結果午夜前的牌桌上又餓了,又在自助餐廳吃了一段夜宵。
隨後的幾個晚上,團友們就亂坐一氣,大人和大人坐一起,小男孩兒一桌,小女孩兒一桌,涇渭分明。點菜也開始亂來,至少主菜是要點兩道,不然,真的是不夠吃。
22:00PM,幾個牌棍在自助餐台集合。
自助餐廳是24小時開放,其中的茶水飲料點心隨時供應,但是主菜有一定時段,分為早中晚夜四餐,前麵三餐具體時段不很分明,夜宵是從23:00~24:00。
俺們找了張桌子開始打牌,不知不覺之間,覺得旁邊都是人,原來是夜宵時間到了。吃夜宵的人不是特別多,桌子坐滿了不到一半。那晚上俺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因為俺們打牌的聲浪有些大,俺又是牌局的發起人。好在,隨後的幾天裏,俺們在餐廳的角落裏,發現了一個半封閉的房間,於是,每天晚上都在這裏,舉辦一局有吃有喝有美景欣賞的牌局。 獨行客一邊打牌一邊饒舌,“剛上船的時候,你兒子舉著一個碩大的冰激淩從餐廳裏衝了出來,邊跑邊喊:It is free!。。。”怪不得丫的牌打得那麽爛,原來是一心二用的緣故:)
這天晚上的牌局持續到淩晨一點多,艙外的天光依舊還有幾分明亮,遊船是8點鍾離的港,目前正在阿拉斯加的南部海岸慢慢東行。遠處岸邊黛色的山巒在暮色中閃現,山巔的白雪還能隱約看見。 遊輪航行的很平穩,回到船艙躺在鋪上的時候,隱隱約約地能夠感受到一點點晃動。迷迷糊糊中,墮入了遊輪第一晚的夢鄉中。
俺們的船艙--7日裏溫暖的家
D2
5:30AM,一大早就被掌櫃的哄起來,說是去看Portage Glacier。
來到甲板上,好晴朗的天!D0和D1兩天的陰霾一掃而光。遊輪似乎剛剛駛入港灣,兩側的高山上,間或有冰川伸展下來,淺藍色的天,深藍色的海,黛色的山,白色的冰川,那一時刻的美,十分震撼。
已經有很多人起床來看冰川,船頭的8層甲板和13層甲板, 6層的兩舷,以及船尾的10層與11層,還有12層的主甲板,都有不少的遊客聚集。隨著港灣愈來愈狹窄,冰川越來越近,耳畔不斷傳來人們的驚歎聲音。
8:00AM,遊輪離開了Bay,朝外海開去。
遊輪與冰川
早餐當然是在自助餐廳解決,7、8層的餐廳也有早餐和午餐,但是非常耗時,俺從來沒有在那裏吃過。第一天的早餐俺猛撮了一頓,把幾乎所有的東東都試了一遍,先來一份蔬菜沙拉,再來一份美式早餐,如炒蛋和火腿之類的,或者煎蛋裹各種碎丁材料,然後是水果沙拉,最後是一點甜點。
吃完了當然要運動,換了遊泳褲,俺來到10層船尾的露天泳池遊泳。船上的泳池,自晚7點到早7點是不開放的,因此,俺可以負責的講,全船近千遊客中,俺是第一個在露天泳池遊泳的,嗬嗬。這個船尾泳池的池水,略略偏鹹,有人說是淡水與海水按照一定比例兌成,也加過溫,大約15度的樣子,在10度上下的氣溫中,偶爾會升騰起一些熱氣。
不斷有人走過來問,是否很冷。因為船在外海,風大浪急,攝氏10度的寒風中,穿著外套還是感覺非常冷。不過人在水中,不停地運動,其實不是很冷,但是有一次船上的人驚歎海裏的鯨魚,俺爬上泳池撩了一眼,立馬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不是一般的冷啊。
在船上遊泳感覺很奇妙,上麵是藍天白雲,周遭是雪山,下麵是海水,你在一個會動的遊泳池裏麵遊泳,嗬嗬,爽的不得了啊!尤其是船在外海顛簸的時候,泳池裏的水不停地來回傾覆,一會兒水沒過池沿,一會兒池沿高高地露出水麵,而在水中的人卻感覺不到什麽搖擺。
遊完泳,回船艙的時候,感覺到走路不穩,微微有些踉蹌。船在外海航行的時候,速度很快,因此很有些顛簸。7天之中,俺有一次略微暈船,在船艙裏睡了一小覺。那一天,同團的人中,約1/4的人均有略微眩暈的感覺。
10:00AM,船上組織救生演習,所有的乘客都到6層的外甲板上,在自己所屬的救生艇下麵站成一個縱隊,每10個縱隊前麵都有一位船員在講解危機時刻乘坐救生艇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想一想當年泰坦尼克的慘劇,就是因為救生艇的容量遠遠小於乘客總數而造成的,今天,人們已經聰明到事先就給每位乘客安排一個救生艇的位置。
整個D2的上午和中午,天氣都非常好。俺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上航行經驗,這一天的感覺卻是好極了。
俺是第一次在攝影作品之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大海的蔚藍,這種深藍到了骨子裏麵的顏色,與天空淡淡的淺藍色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天空的藍色讓你有一種放鬆的感覺,你會躺在草地上,讓天空覆蓋你;而海洋的蔚藍色則讓你產生一種依依不舍的念頭,恨不能跳進去融為一體。所以電影《追捕》中的台詞說什麽“走過去就會融化在藍天裏”,顯然是不對的,應該是“跳進去就會融化在大海裏”,嗬嗬,反正俺就是跳進去也不一定淹死
下午,俺們團的人在12層的網球場地上,打了一場四人排球。 這個準網球場地的上空和前後都罩著防護網,內側是船艙,外側是透明玻璃,球基本上沒有掉下大海的危險。一邊打球。一邊觀賞風景,寫意的不行。美中不足的是,甲板上風很大,順風發球很容易出界,另外,高球很容易碰到上空的護網,碰到也算出界。
因為人手不足,俺們順手裹挾了一個過路的白人青年,這個190的大個兒打的如此投入,以至於忽略了其女友的再三暗示,最後把女孩兒氣跑了:)
很可惜,這是船上7天,俺們唯一的一次集體性質的體育活動,反倒是每晚的牌局,一天不拉,嘿嘿。
晚上則是正式晚宴。
有一個現象出乎大人的意料之外,幾乎所有的小孩子都很享受餐廳裏麵的晚宴,他們裝模作樣地從菜單中挑挑選選地點菜,雖然幾乎每次都是漢堡一類常吃的垃圾食物,然後一道一道地慢慢品嚐。當然了,大部分時候都不能堅持到最後的甜點上桌。
對於拖家帶口之家而言,遊輪旅遊是非常輕鬆的,因為大人根本不需要照顧孩子,他們餓了就去餐廳吃自己喜歡的東西,困了自行回船艙睡覺,到處都有好玩的東西,還有一大堆的夥伴同行,船外的風景他們也沒有什麽興趣,所以也不用擔心掉到海裏麵去。所以,一上船,所有的孩子都放了羊,撒了歡的瘋玩。
山巒疊嶂
最後說說船上一日的大致活動。
早上一般是6點多起床。1)6層甲板上走幾圈,一兩英裏的樣子;2)回艙位換好泳褲遊泳,到室外泳池遊上30~40分鍾。美中不足的是泳池很小,10X5平方米,俺隻好采用繞圈遊的不間斷方式,看起來很滑稽。全船近千遊客,每天堅持遊泳的,大概隻有俺與獨行客;3)自助餐廳早餐;4)船上四處逛逛,天氣好的時候,在甲板上時間多些,天氣不好,或者太冷,就在室內泳池旁邊的餐桌上與團友下下圍棋;5)午餐也是在自助餐廳,與早餐相比,午餐的主菜多一些。因為流感猖獗,所以很多時候自助餐禁止食客自己動手裝盤,而是餐廳雇員幫忙。除此之外,電梯門前、餐廳門前和上下船的艙口前,都樹立著一個一個的消毒器,方便乘客消毒;6)回艙位午睡片刻,一次是因為暈船,一次是因為流感找了俺的麻煩,還有一次回艙位查詢資料,稀裏糊塗就睡著了;7)陪小孩子玩或者看他們玩。一次,小少爺與一位白人小朋友下1呎半高的國際象棋,對方孩子娘眼見自己兒子要輸,忍不住出聲支招,結果形勢急轉直下,旁邊兩位大一些的華人男孩不幹了,也加入戰團給俺家小少爺支招,結果場上一片混亂,兩個小棋手徹底暈菜了,不知道該去聽誰的;8)遊泳30分鍾;9)餐廳晚宴;10)劇場看show;11)自助餐廳打牌。 這條船造於1992年,隻有16年的曆史,還是一條很年輕的遊輪。船上有很多意大利文,不知道是傳統使然,還是意大利製造。
船上工作人員與乘客的比例是1:2,當時聽到這一數據的時候,委實嚇俺一跳,以每人平均船資500計算,每天70,每個工作人員每天的毛利潤是140美元,每月不到5千美元。因此遊輪雇員的工資絕對不能以歐美的標準給發,否則利潤所得連工資都不夠。所以船上的服務生以東南亞人為主,俺們這條船大多是來自印尼和馬來西亞。他們每年工作8個月,4個月放假在家。
大概是因為每個人負責的船艙很少,所以負責打掃俺們艙位的服務生每次見到俺的時候,都能叫出俺的名字,令俺頓時有一種大人物的自豪感,哈哈。與之相對應的是餐廳服務生則很吊,侍候人的時候熱情度明顯不足,甚至偶爾會發生工作差錯。按理說,俺們每位客人在餐廳的座位都是固定的,侍者所服務的桌子區域也是固定的,很容易就能追蹤到每個人的服務質量,為啥這些餐廳侍者牛逼的不行呢?即使俺們每人都去點兩份主菜,您老兄心中不滿,那也是花您老板的錢,幹卿底事?百思不得其解。。。
沒有怎麽見過駕駛船舶的雇員,所以不知道其國籍身份。不過,剛上船的時候,船長大人有個廣播講話,口音重到俺聽起來極為吃力。
船上有一隻演員隊伍,十幾個人,以白人為主,輪流在各條船上演出。這批人的薪酬應該不錯,因為其表演水平相當不錯。
每天晚上的7點和9點都有演出,其它時間有沒有俺不知道,反正俺家在這一時段看過三場演出。第一場是歌舞表演,男一號的高音唱的極具實力。第二場是脫口秀,一個禿頂的白人老頭不僅口若懸河地逗貧,還能拿大頂拉小提琴。第三場是一個來自加拿大的黑人表演雙簧,俺一直沒有搞明白他是如何一人演倆人的,(另外一個是他手中的玩偶),似乎玩偶講話的時候,黑人老頭並未張嘴。大少爺對於脫口秀喜歡的不行,二少爺則早早退場溜走。
這兩位黑白演員,俺都在電梯中相遇過,意外地發現倆人其實都很矮小,完全不像他們在舞台上的高大形象。看來,這就是所謂的鎂光燈效應。
12層甲板上欣賞彩虹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