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需要網絡休假5天,周末在來貼!祝好。
正文

[電影] 茉莉花開 (ZT)

(2007-05-29 19:27:14) 下一個

  茉,一個由經營著照相館的單親母親養大的18歲少女,在遇到孟老板後一生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她成了明星,同時也懷上了孟老板的小孩,那是上個世紀30年代舊上海的事;茉生下孩子不久就被拋棄了,失去了明星的光彩,她為這個私生女取名叫莉,莉一心要離開這個陰冷的家,嫁給了水泥廠工人鄒傑,她決定生個小孩,但她偏偏不能生育,隻能從福利院抱了一個女孩,取名叫花,莉對生活仍然極度不滿,甚至懷疑自己的丈夫與養女有染,丈夫選擇了臥軌自殺,這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莉精神分裂離家出走了,花找了個男友小杜,在結婚後懷孕不久發現小杜有了外遇,她堅決地提出離婚並把小孩生了下來,這已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

  《茉莉花開》講述的正是三代女人———茉、莉、花的故事。前兩代因為生活在舊時代裏,最終沒有逃脫出命運安排的感情陷阱,無奈、絕望、失敗感充斥著她們本應多姿多彩的人生,直到花這一代,才學會選擇自己想要的一切。這正是導演侯詠希望傳達給現代女性的寓意。章子怡一人分飾三角————年輕時的茉,莉,花;陳衝分飾兩角————中老年的茉和茉的母親;還有薑文、陸毅、劉燁、曾誌偉……這樣強大的演員陣容令影片還在前期拍攝之中已收回投資成本。


第一代 茉 明星夢破碎

茉:生於20世紀30年代一個小康之家,父親去世,由母親帶大。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電影公司的孟老板看中,從此走入演藝圈,後來懷上了孟老板的孩子。抗戰爆發後孟老板逃到香港,茉成了單親母親,也結束了短暫的明星生活。生活的起伏跌宕讓她對女兒充滿怨恨。

  年輕部分飾演者章子怡自白:

  茉這個人物分兩部分,前部分就好像一場突發的夢,突如其來地———她碰到了孟先生、上了雜誌封麵、試鏡了、拍戲了、然後懷孕了,所有的事都發生在一瞬間,沒人能預料到,不管是她還是她母親。然後就是孟先生離開了,孩子出生了,她醒了,要麵對現實了,過她醒後的生活,她不能再逃避。要生存,她首先麵對的就是這個孩子,但作為一個曾經充滿夢想的女孩,她很難麵對這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把生活的怨恨完全發泄到了女兒莉身上。

  中老年部分飾演者陳衝自白:

  中年的茉一直生活在自己前半生的回憶裏,她總是把那段生活浪漫化,總在想,如果不是戰爭爆發,自己會更輝煌。她就沒在自己的現實中生活過,所以對自己的生活是很不上心。但這樣反而顯得更可愛,用上海話說是“小小的十三點”偏可愛型。她從頭到尾都沒明白過來,人物的“陰氣”很重,相比小說,我會盡量讓角色有些溫暖、陽光的感覺。她對自己女兒莉並不嚴厲,但隻有母性那一點點的本能、一點點關心,有時會覺得女兒比自己年輕時土氣,直到女兒失去一切、吃了虧時,她才表現出一點母性的本能,但也很淡。

  第一代情人孟老板飾演者薑文旁白:

  茉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受害者,她與孟老板之間有很多一拍即合的東西,有互相吸引、互相利用的東西。也不能說這就不好或不對,兩人在興奮的過程中做了些事,不是誰成心要害誰。我注意到侯詠的劇情安排————孟老板在戰爭臨近時還到旅館裏來找茉,很多事情在那時已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了,這也是我比較欣賞侯詠這個劇本的原因,是一個大的曆史背景造就了這個故事。當然孟老板可能有他自己的一些問題,比如說愛時髦啊,喜歡模仿明星的做派,但那個時代很多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那樣做,所以侯詠說這人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就姓“孟”,而整個上世紀30年代的人都像在做著夢。

  進照相館那場我把台詞設計了一些英文,因為他就是想把那小女孩弄得雲山霧罩一點,這樣更能表現氣氛、身份,這人不是挺“拽”的嘛,一半生活在夢裏。他以前可能也想當演員,他對茉有喜歡和勾引的成分,但也有讚賞,生活中有這種情況,說“情人眼裏出西施”還不夠,他真是覺得茉好,不是裝的。當然不知孟老板是勾到她心裏哪根筋上了,這裏沒有空間展現。不能簡單地說茉可不可愛,她有吸引力,我能感覺得出侯詠對這個劇本的衝動,但不知是什麽。

  我沒看過小說,就看我這部分劇本,用侯詠的話說是“三部分就是三部電影”,我演的是一部二三十分鍾的小電影,孟老板不是個壞人,挺有質感,有場戲他在瓢潑大雨裏等自己愛的人開門,愛的人懷著他的孩子,但是又不理他。當時戰爭已經爆發了,日本人已經進入上海,他那時是極度悲傷的感覺。他不是那種概念化的壞人,當然從這件事情的結果看他傷害了茉,但我們可以設想在茉的內心深處對他也不一定都是恨,或者說還有很多掛念。


第二代 莉  親手釀造悲劇

莉:因為不喜歡這個家庭,所以中專畢業後急急地想找個男人嫁出去。但出嫁後她無法與丈夫鄒傑的家人相處。在得知自己不能生育後,莉對生活徹底地失望了,後來甚至懷疑丈夫與養女有染,鄒傑不堪忍受,臥軌自殺。

  莉飾演者章子怡自白:

  莉的內心其實一直想走出這個家庭,她對自己與母親這種關係形成的原因似懂非懂,她從老客人那聽說了一些,但不會去問,所以她不想融入這個環境中,想逃避離開,但沒任何借口,最後在找到愛情的同時找到了這個出路。  她忍受著對方艱苦的家境,隻為了想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但她內心長期的壓抑來自鄒傑和自己的家庭,於是她對任何事開始持懷疑態度,甚至懷疑丈夫與自己的女養有染,因為孤獨怕失去丈夫,這種不正常的心態最終導致悲劇的產生,她丈夫自殺了。整個悲劇都是由她個人的原因造成的。

  鄒傑飾演者陸毅自白:

  鄒傑生活在上世紀50年代,是那個年代很典型的一個年輕人形象。電影和原著最大的不同就是為鄒傑“平了反”,鄒傑並沒有像原著所說的猥褻養女,一切都是莉的幻覺,鄒傑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鄒傑和莉是在大學裏認識的,鄒傑那個時候是學生會的領導,一個很意氣風發很陽光的人,和我以前的演的肖童有點像。但這個階段在電影裏隻有兩場戲,後來主要演的就是鄒傑和莉婚後的生活。鄒傑很簡單很單純,當初也是因為莉主動追他,他才喜歡上莉,在生活中我還沒遇到這麽主動的女生。他對莉的喜歡一開始就很簡單,後來結婚了,他的感情就更多地帶上了一種責任感。

  後來莉不能生育,鄒傑就安慰她說“事業第一,孩子第二”,實際上沒有孩子對一個男人的打擊也是很大的。最後莉精神分裂,誣陷鄒傑猥褻自己的養女,實際上鄒傑那時在廁所裏,根本沒和養女在一起,是莉自己的想象。

  總的來說,鄒傑是個悲劇人物,他痛苦的根源在於娶了莉,在婚後還被莉懷疑;另一方麵就是那個時代的整個氛圍,很壓抑,被冤枉了也沒有辦法辯白,如果放在今天,鄒傑有機會解釋的話,他也不會自殺。我拍這部戲也拍得挺壓抑的。

第三代 花  堅強與生活抗爭

花:與外婆相依為命,從小學會獨立生活,而生活環境的大改變,讓她不再像上兩代人那樣孤獨無望地生活。嫁給沒有責任感的小杜後,她堅強地與生活抗爭,發現對方有了外遇而自己卻懷孕時,堅決地提出了離婚。

  花飾演者章子怡自白:

  在花童年的時候她母親失蹤了,沒有母愛,跟著外婆茉一起生活,她不大與外婆聊得來,但兩個女人間有了愛,這不僅是老一輩與晚輩間的愛,也是發自母性的強烈的愛。花是很獨立、很堅強的女性,麵對生活、愛情都很樂觀,在發生感情危機時也能勇敢地麵對,挑戰生活最終還是為她贏得了家庭。

  第三代情人小杜飾演者劉燁自白:

  我的這部分和原著相比是改動最大的,小杜在原著裏可以說是一個壞男人,但電影裏不是了。他的不忠、他的離家出走後來都是可以理解的了,不能以一個短的時間為標準來評價他的一些行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小杜和花剛開始還是有一點愛情的,但是很關鍵的是他們不是像一般的戀人那樣愛到深處去結婚,他們結婚的時候都是大齡青年了。而且兩個人都有穩定的工作,條件也差不多,雙方家長一商量那就結婚了,可以說他們是為結婚而結婚,這也給他們婚後的幸福埋下了伏筆。

  小杜在婚後,你可以說他是不尊重妻子,他在外邊偷情;他沒有責任感,為了自己的所謂理想,拋棄妻子家庭一個人去外邊闖蕩;但如果設身處地想的話,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結婚的時候也都不怎麽成熟,後來經曆了婚外情風波,對生活對對方有了新的看法。其實小杜和花這一段拍的並不是很具體,不是說沒有具體的人和事件,而是沒有具體的感覺來形容。

  小杜最後可以說也是個悲劇人物,多年以後他認識到和花那段感情才是最真的,於是又回來找花,可是花已經另嫁他人了,小杜也隻好遠遠地望著她的背影,留下的是無盡的淒涼和悵然。看到最後你會完全理解小杜當初的選擇,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會以理想為名做一些將來可能會後悔的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