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需要網絡休假5天,周末在來貼!祝好。
正文

最佳導演李安:出得廳堂下過廚房(ZT)

(2007-04-25 01:44:58) 下一個


 

李安是個怎樣的人,很難用幾句話或者幾篇文章來說清楚。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榮耀附身的李安,用丈夫、導演、廚子這個幾個詞語就可以完整勾勒出來,又是這麽簡單。李安的“廚藝”不僅在於其駕馭電影的能力,融會東西方文化的功力,他的人生經曆更是一桌精心烹飪的“喜宴”。

李安三張麵孔

第一張麵孔:父權家庭中的“不孝子”

祖籍江西的李安,生於台灣屏東潮州,祖上做過國民黨時期的縣長,幼時家中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逢年過節還要行跪拜禮。1973年,李安作了一個讓父親十分憤怒的決定———考取了台灣藝專戲劇電影係,在這個傳統家庭裏,從事演藝事業簡直就是大逆不道,李安的父親甚至在許久以後還憤憤不已。

第二張麵孔:“吃軟飯”的居家男人

李安1978年服役後赴美留學,出於對電影的向往,他後來又到以電影學院著名的紐約大學,繼續學習電影製作。畢業以後,還沒有開拓出自己電影事業的李安開始了長達6年的等待。6年中,李安隻是在家中寫劇本,經濟來源主要靠身為藥物研究員的妻子在外工作,養家糊口。

第三張麵孔:年近不惑才起步的導演

一直到37歲,李安才開始大展拳腳。1990年,他編寫了《推手》的劇本,成為導演生涯的第一部長片。《推手》中郎雄飾演的老拳師成了李安作品中的第一個“父親”形象,與後來的《喜宴》、《飲食男女》構成了“家庭三部曲”(也作“父親三部曲”)。

李安最佳導演

後援團一路力挺

雙親:在台北觀看頒獎禮的母親、弟弟以及弟媳在這一刻也都振臂歡呼。父親李升生前一直不讚成他拍電影,但《斷背山》卻是李父首次開口鼓勵他拍的電影。李安說:“當時聽了父親的話,回到美國馬上去問《斷背山》的劇本有沒有人拍。”

弟弟李崗:李崗說,最佳導演獎對李安而言已是最高的榮譽,一如李安電影裏的“留白”意境:“不要太為難美國人,大家看開點,不要太貪心”。他開玩笑地說:“如果這次一舉抱走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下次要做什麽呢?”

高金素梅:曾在電影《喜宴》中與李安合作過的高金素梅透露,其實李安也會發怒,當初拍片時還一度抓狂。當時,李安經濟非常拮據,他旁邊的副導演經常提醒:“李導,你不能再繼續NG(錯誤重來)了,你的影片用的膠片太多了。”此外李安還有個不為人知的習慣,就是早上一起床就打太極拳。

拍新片捧新人

李安得獎後很清楚地告訴記者,眼前他有很多個新計劃在醞釀中,其中有一個是中國人的題材,不排除下一部戲會回到台灣或內地拍攝,但絕不會是《臥虎藏龍前傳》。李安低調地將老班底攝影鮑德熹,美術葉錦添與編劇王蕙玲重新歸隊。

李安強調,若他回華人社會拍片,他希望有機會能提攜台灣新生代的影星,他有感而發地說:“當初《臥虎藏龍》本來要找的是舒淇,哪有什麽章子怡,但命運就是如此難以掌握,如今章子怡已成了國際巨星。”

李安人生喜宴

1978年,李安認識了現在的夫人林惠嘉,5年後他們在紐約舉行了一場中西合璧的婚禮,後來拍《喜宴》裏的很多情景都是結婚實況的翻版。

丈夫李安“煮飯公”

在6年的居家生活中,李安煮飯還真煮出了一定的“境界”——嶽父嶽母嚐了他的手藝讚不絕口,還提出幹脆投資給李安開館子!李安一度自嘲,他要是有大男人的氣節,早就切腹自殺了。有一陣子他甚至產生了懷疑,覺得老天爺讓他來到這個世上,就是傳宗接代的,說不定自己的兒子會是個天才。

太太林惠嘉是大佬

李安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疼老婆,前不久到台灣參加《斷背山》首映活動,怕餓著老婆孩子,事先包了200個餃子放在冰箱裏,還留了“溫馨提示”。

拿了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後,李安有一次和妻子到菜市場去買菜,有人對林惠嘉說:“你命真好,先生現在還有空陪你買菜!”不料當即遭到她的搶白:“你有沒有搞錯呀,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來買菜的。”

“我隻是不管他”

當華裔社區為手捧奧斯卡的李安慶功,並將他的妻子評為最佳賢內助時,妻子隻是很不經意地說了句“Leave him alone”(我隻是不管他),卻已將攜手同行的夫妻互相理解一語道盡。

《臥虎藏龍》在金球獎上得獎時,李安幽默地調侃道:“我的驚喜之情難以形容。我要感謝我強悍的太太,她是《臥虎藏龍》裏除了碧眼狐狸之外所有女角的典範……”

李安作品

李安作品裏的感情,常常是被社會規範製約、不能自由舒展的愛情:《飲食男女》裏的老少戀、《理性與感性》裏跨越社會階級的愛、《臥虎藏龍》裏受禮教約束之愛,以及《喜宴》和《斷背山》裏的另類情感。這和他自己的個性完全不同,李安說他自己的生活裏,是沒有什麽“禁忌”的。“但是人可以向往過平平淡淡的生活,在戲劇裏這就沒有得看了。因為‘不正常’才是對人性最大的一個測試。”

主要作品年表:

2000年《臥虎藏龍》

1999年《與魔鬼共騎》

1997年《冰風暴》

1995年《理智與情感》

1994年《飲食男女》

1993年《喜宴》

1992年《推手》

1984年《分界線》

1982年《蔭涼湖畔》

李安獲獎紀錄

2006年《斷背山》獲第63屆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歌曲四項大獎。

2000年《臥虎藏龍》獲第58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美國“導演協會獎”。

1995年《理智與情感》獲美國全國影評協會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導演獎。

1993年《喜宴》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西雅圖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92年《推手》獲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







================================================================================

大導演也是戀家小男人——著名導演李安婚姻紀事









(蕭宇)

李安,著名華人導演,成功執導了“父親三部曲”和跨越中西文化的“西方三部曲”,他執導的《臥虎藏龍》獲得200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成為第一位捧得 奧斯卡獎杯的華人導演。2003年6月20日,他執導的耗資1億5000萬美元的科幻電影《綠巨人》首周上映就奪得全美票房冠軍。但鮮為人知的是,成名 前,李安在美國曾經6年失業在家,全靠身為藥物研究員的妻子養家糊口……


情定紐約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灣,祖籍江西。他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一所中學的校長,家教十分嚴格。1973年,李安考取了台灣國立藝專戲劇電影係。在國立藝專 裏,李安對演戲和電影製作越來越有興趣,還曾獲得台灣話劇比賽大專組最佳男演員獎。1975年,他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先是在伊利諾大學學習戲劇導演,獲 戲劇學士學位。


1978年,在一次留學生的聚會上,李安遇見了台灣留學生林惠嘉。初次見麵,李安就被性格開朗的林惠嘉深深吸引了。這次聚會之後,他主動約林惠嘉看球賽, 對性格靦腆安靜的李安也頗有好感的林惠嘉很爽快地答應了。林惠嘉從小就非常聰明,台大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到美國伊利諾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跟林惠嘉 在一起,李安就像找到知音一般,總有說不完的話。


認識兩年之後,李安前往紐約大學學習電影製作。每個禮拜他都要打很長時間的電話給林惠嘉,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至今。他說,林惠嘉是自己最佳的傾聽者,她雖然 沒有女性特有的嬌媚,但聲音有一股神奇的撫慰人的力量。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隻要聽到林惠嘉的聲音,所有的煩惱立刻煙消雲散。


1983年,戀愛5年之後,李安和林惠嘉在紐約舉行了一場中西合璧的婚禮。他們的婚姻得到了雙方父母的支持和祝福。李安說,他拍的電影《喜宴》裏的很多情景都是他當時結婚實況的翻版。


婚後兩人分隔兩地,聚少離多。李安在紐約大學念電影係,林惠嘉在伊利諾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可是兩人的感情非常好,李安每次臨走前總是會做好一冰箱豐盛的食 物留給妻子,口袋裏也總是隨身攜帶著妻子的照片。李安的溫厚,搭配妻子林惠嘉的能幹,他的感性遇上了她的理性,就好像一座天平,為這個家找到了一個最適合 的平衡點。


賢妻主政


在紐約大學學習期間,李安就顯示出了他導演方麵的非凡才華。1984年,他的畢業作品《分界線》獲得了紐約大學生電影節金獎作品獎及最佳導演獎,並取得電影碩士學位。


畢業後,李安留在美國試圖開拓自己的電影事業。但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華人想在美國電影界混出名堂來,談何容易。最初有一家經紀人公司看中了李安的才華,答 應做他的經理人,但李安一直沒有適合美國人的劇本,經理人也隻是空談。然後,李安在美國開始了長達6年的等待。那段時間,李安失業在家,主要靠身為藥物研 究員的妻子在外工作,養家糊口。


李安每天在家除了大量閱讀、大量看片、埋頭寫劇本以外,還包攬了所有的家務,負責買菜做飯帶孩子,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每到傍晚做完晚飯後,他就和兒子一起興奮地等待“英勇的獵人媽媽帶著獵物回家”,這常常令林惠嘉覺得很溫馨很感動。


麵對丈夫的失業,林惠嘉也曾有過傷心絕望的時候。有一陣子她忙於上班接送孩子,由於家中隻有一部車,李安常常一個人從租的住處走一個小時去打網球,打完球 後再走一個小時回家,她看在眼裏,心想自己真的要與這樣的人過一輩子嗎?然後她打越洋電話向媽媽訴苦,媽媽聽了很心疼,在電話中對女兒說:“實在不行,你 就離了吧。”可是放下電話後,林惠嘉就忍不住嚎啕大哭,不斷譴責自己:我怎麽變成這樣的女人。夫妻本應該互相支持的,比起丈夫所受的苦,她覺得自己所做的 根本算不了什麽。這次之後,她就再也沒有這樣抱怨的念頭出現。


許多親戚朋友看不過去,就對林惠嘉說:“為什麽李安不去打工?大部分中國留學生不都為了現實而放棄了自己的興趣嗎?”看見妻子肩上的負擔那麽重,李安覺得 過意不去,就偷偷地開始學電腦,那個時候會電腦比較容易找工作。可沒過多久,這件事就被林惠嘉發現了,她很生氣地說:“學電腦的人那麽多,又不差你李安一 個!”在妻子的堅決反對下,李安隻好打消了出去找工作的念頭。林惠嘉知道李安真的隻會拍電影,別的事物不會也不感興趣。她對丈夫的才氣十分肯定,她相信丈 夫一定會成功的。


在此期間,大兒子李涵、小兒子李淳相繼出世。林惠嘉個性非常獨立,自己能做的事從不麻煩別人。大兒子出生時,林惠嘉半夜感覺羊水破了,於是自己開著快沒油 的汽車到醫院生孩子,當醫生問她要不要通知丈夫或親友時,她說不用了,醫護人員還以為她是棄婦。李安直到第二天搭飛機回到伊裏諾,這才知道自己已經做爸爸 了。二兒子出生時林惠嘉又趕丈夫走:“你放心地去辦你的事吧,我一個人能行。而且你又不能幫忙,又不能幫我生!”


那些年裏,林惠嘉對李安最大的幫助就是“不理他”,讓他去沉澱、去成長。她認為一個人要清楚自己的方向,一旦做出了決定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李安清楚自 己隻喜歡電影也隻會拍電影,他就應當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到底。當年她決定嫁給李安時,她清楚電影是李安惟一的選擇與愛,所以無論好的壞的她都必須接受。


生活中,林惠嘉是家中規矩的建立者,家裏凡事她說了算,隻要是妻子的命令,李安絕對服從。隻要李安在家,加上兩個兒子,這三個男人每天晚上都搶著跟她說 話,有時林惠嘉自己也感到困惑,老公和孩子對自己服帖,究竟是她真的懂得“經營”,還是他們本性太好了,能包容像她這樣的太太和媽媽?


多年的女主外男主內的生活不僅讓李安練就了一手做菜的“絕活”,也磨練了他的性情。1990年之前,李安一直處於懷才不遇的境況,不停地到好萊塢碰運氣, 但都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外人都嘲笑他拍電影的熱情是癡人說夢,但妻子林惠嘉始終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他。他說:“妻子對我最大的支持,就是她的獨立。她不要 求我一定出去工作。她給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我去發揮、去創作。要不是碰到我妻子,我可能沒有機會追求電影生涯。”


東山再起


經過磨練,李安的“中國功夫”終成正果。1990年,台灣新聞局征選劇本,李安編寫了《推手》,結果獲得台灣1990年的政府優秀劇作獎。之後很快由台灣 中央電影公司投資、紐約庫德瑪西恩公司製片開拍了。這部電影是李安導演生涯的第一部長片,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獲得當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所有人 都稱讚這個突然殺出的青年導演,而李安此時已經36歲了。


這次的成功,使台灣中影公司對李安更加有信心,決定投拍題材比較敏感的《喜宴》。影片上映後又獲得更大的成功,李安也一躍成為世界知名導演。


1994年,李安執導了《飲食男女》,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親三部曲”。影片獲第七十七屆大衛格裏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名列1994年台灣十佳華語片第一 名。在接下來的5年中,李安又拍攝了三部純美國題材的影片:《理智與情感》、《冰風暴》和《與魔鬼共騎》。影片再一次大獲成功,不僅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 獎,而且還在奧斯卡競爭中獲得七項提名。


在李安開始一部片接一部片的拍攝,電影事業逐漸攀上高峰的同時,林惠嘉卻並沒有因此而成“跟班夫人”,反而更投入醫學的研究工作,同時也更盡職地扮演母代 父職的角色,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對於李安取得的驕人成績,她覺得這是他在電影這條路上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所以雖然身為親密的伴侶,她始終不認為自己 在李安拍電影這件事情上扮演過什麽關鍵的角色,李安的成就自然也應該歸屬於他本身。林惠嘉經常被丈夫對電影的執著感動。1999年暑假,電影剛開拍時她曾 經帶著兩個兒子到大陸探過一次班,當她看到李安當時麵臨困境身心俱疲時,她心疼得直掉淚。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李安從來不在拍片期間向妻子訴苦,他是個會 把許多壓力放在心裏的人。不過拍完戲回家的李安,可就非常需要妻子了,跟家人在一起,是他最開心的時刻。


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兩年的奮鬥,李安拍攝的武俠片《臥虎藏龍》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一個曲折動人的悲情故事,贏得了東西方觀眾的一致好評,在很難打入的美 國市場贏得一億多美元的票房,取得華語電影絕對空前的驕人成績。2001年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李安接過朱麗亞·羅伯茲頒發的最佳導演獎時,幽默地調侃 道:“我的驚喜之情難以形容。我要感謝我強悍的太太,她是《臥虎藏龍》裏除了碧眼狐狸之外所有女角的典範……”


2001年的奧斯卡獎項情鍾《臥虎藏龍》。頒獎前,林惠嘉帶著全家來到洛杉磯表示對丈夫的支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兩個兒子說:“爸爸很幸福,能夠娶到像媽媽這樣的女人,這是爸爸最成功的地方。”


《臥虎藏龍》終於不負眾望,開創了華語電影的紀錄,一下子就拿下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電影音樂、最佳外語片幾個獎項,這是過去奧斯卡曆史上所沒有 的。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李安在得獎感言中一再提到妻子:“我老婆沒有女主角俞秀蓮漂亮,但有她的堅毅,她也有玉嬌龍的離經叛道的個性,因為她有時候會令 人嚇一跳。”幾乎在李安所拍的每部電影中的女主角都有妻子林惠嘉的影子。


之後,李安開始執導耗資1億5000萬美元的電影《綠巨人》,這是他拍攝的投資最大的影片,又是首次拍攝科幻片,很多事情都要摸索,他的家人都對他完成這 部影片給予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和幫助。林惠嘉是微生物學家,影片裏有關遺傳基因生化部分的情節都是她先幫助丈夫了解後,他再找人寫劇本,便於觀眾看得清楚 明白;電影裏的人體細胞圖片,也是向林惠嘉借來的;電影裏有一場綠巨人與怪獸狗對打的戲,怪獸狗的圖形是大兒子李涵畫的。因為電影中涉及了深層次的人性探 討,李安怕年幼的觀眾看不懂,於是以小兒子李淳做測試。李淳看後讓老爸放心:“沒問題,現在年輕人很早熟。”果然2003年6月20日,《綠巨人》上映一 周之間便征服了美國影迷,奪得全美票房冠軍。


情色依舊


丈夫出名後,林惠嘉則對於別人稱她為導演夫人或李太太感到不習慣,要求別人直接叫她的名字或稱她為李媽媽。她雖然認為拍電影很辛苦,電影人很需要家庭力量 的支持,但她更強調個體的獨立自主性,認為李安成名與否對她不會發生任何改變。她說:“李安還不是導演的時候,我就是我,李安當導演以後,我還是林惠 嘉。”


從當年默默無聞到今天全球最著名的華裔導演,李安在生活態度上同樣沒有任何改變。以李安今日的成就與地位,外麵誘惑那麽多,有很多人擔心他的純樸能維持多 久?林惠嘉笑著說:“李安是很善良的人,而人的本質不容易改變,我一向的原則是隻要我們自己能做的,絕不麻煩或增添他人負擔,再說‘惡婆娘’如我,隨時耳 提麵命,李安大概還不會那麽容易被寵壞吧!”


在妻子眼裏,聲名顯赫的大導演李安永遠是一個聽話的好丈夫。當年李安獲得第一個金熊獎時興奮地從柏林給妻子打電話,誰知林惠嘉為從睡夢中被吵醒感覺很不 爽,怪他小題大做。“她就是這麽酷,這麽多年來,這些外在的東西對她好像沒有一點影響。”成名後,李安隻要有時間照樣會在家下廚房給家人做飯吃。拿了奧斯 卡小金人後,有一次李安和妻子到華人區買菜,有位台灣來的女人對林惠嘉說:“你命真好,先生現在還有空陪你買菜!”不料當即遭到林惠嘉的搶白:“你有沒有 搞錯呀,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他來買菜的。”


現在李安去外麵拍片,回到紐約的時候,無論多早多晚,即使公司安排車子接送,林惠嘉都盡可能自己開車去接丈夫,因為這段時間對他們很重要。在車上,大導演 還像個孩子般忙不迭地、絮絮叨叨地對老婆述說外麵的一切。然後,聽老婆的讚美,也聽老婆的教誨。他說,以前窮困時,靠老婆養,現在當導演,在外頭耀武揚 威,回家做收心操,像是煮煮菜,“求”老婆罵一罵。被老婆修理一下,也好收收心,算是平衡一下。2001年,《臥虎藏龍》沒有得到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時,有記者問李安的感想,李安幽默地說:“很想快點回家被老婆罵一罵。”


李安名滿天下後,美國華裔社區的男女老少請林惠嘉主講“牽手與推手——談家庭溝通和簡易人生”。林惠嘉穿著一身普通的褲裝,不染頭發、不施脂粉,渾身上下 透著一種真實的本色。她首先介紹自己是個“隻有李安能夠忍耐”的妻子,然後回憶起夫妻倆在李安6年時間與幸運女神無緣的日子裏不慕財富的共識。低調的她表 示,作為李安的妻子,她和普通觀眾一樣絕不去幹涉他的創作,但自信雖然不常看見丈夫,卻非常了解他在想什麽。在談及家庭溝通時,她認為相互之間的信任、寬 容、耐心和避免斤斤計較,是他們夫妻倆保障家庭生活品質優良的基本條件。


雖然林惠嘉形容自己是個粗線條的人,但要找最能掌握李安電影中深沉細膩女性情感的人,林惠嘉卻無疑是最佳人選。她記得在《理智與情感》和《臥虎藏龍》兩片 首映時,她都被感動得哭到兩眼紅腫,無法參加映後酒會,而她被感動的部分,正是李安在全片中最感動自己的部分。自覺最了解李安,而李安也最了解自己的林惠 嘉說:“李安是我最小的兒子。”她覺得李安永遠像個孩子一樣需要支持,需要激勵,需要撫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