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貝多芬《不朽的戀人》Immortal Beloved (1994)

(2006-12-01 10:13:59) 下一個

 

世紀之謎:貝多芬的“不朽的情人”
  
     在貝多芬的傳世之作中,除音樂之外,還有兩篇也許比他的很多音樂作品更有名的文獻:一份遺囑,一封情書。這兩篇文獻都是他死後在其遺物中發現的。遺囑上寫有完整的日期(1802年10月6日)和明確的收信人(他的兩個弟弟)和寫信地點(維也納北部郊外小鎮海利根斯特塔),而情書上隻有月日,星期幾 (7月6日,星期一),沒有年份,沒有寫信地點,也沒有指明收信人姓名地址,隻有在信中所稱的“我不朽的情人(my Immortal Beloved)”。一個多世紀以來,為了辨識確定這位貝多芬的“不朽的情人”,不僅讓很多音樂史學家,貝多芬學者傷透了腦筋,對象幾移其人,也使很多人深受誤導,所產生的謬誤甚至還直接導致了對貝多芬幾部名作的圖解式理解。
 
     19世紀之爭,兩個貴族少女:茱莉塔.圭雅爾蒂小姐還是特瑞絲.布魯斯維克小姐
 
     最早的貝多芬傳記,是由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陪伴他的學生和助手申德勒完成的。1840年,申德勒宣稱貝多芬的情書是1806年寫給他的鋼琴學生茱莉塔.圭雅爾蒂的。1801年,31歲的貝多芬愛上這位芳齡16的貴族少女,並在次年將他著名的<<月光奏鳴曲>>題獻給她。但事實上,這段戀情持續了僅兩年,圭雅爾蒂在1803年11月嫁給了一個貴族之後,立即離開了維也納到意大利定居。直到1872年,最早最詳盡,也是至今最具史料性的貝多芬傳記家亞力山大.熱易爾(Alexander W. Thayer),徹底地清算了申德勒在貝多芬傳記中的各種不實編造,這個“不朽的情人”之謎才被提出。
 
     熱易爾根據貝多芬信上的日期(7月6日是星期一),確定可能的寫信年份是1795,1801,1807,1812,1818年。但他卻又認定貝多芬將日期搞錯了,提出信是貝多芬1806年寫給特瑞絲.布魯斯維克的。這位特瑞絲與上麵那位茱莉塔是表姐妹關係。貝多芬1799年5月在維也納結識了匈牙利貴族布魯斯維克一家,並給這家的兩個女兒特瑞絲及其妹妹約瑟芬上鋼琴課,與他們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友誼。在羅曼.羅蘭那本在中文讀者中流傳甚廣影響極深的小冊子 <<貝多芬傳>>中,有貝多芬與特瑞絲小姐“相愛定婚”的生動描寫。羅蘭也受熱易爾影響認為貝多芬這封情書是給她的,同時還將貝多芬<<第四交響曲>>也與此相聯,說這部作品“是一朵純潔之花,保留著貝多芬生命中最寧靜日子的芬芳”。其實這“相愛定婚”之事是特瑞絲後來自己也否認了的編造。特瑞絲雖然終身未婚,但根據她留下的信件和日記,在她有過的幾件戀情中,貝多芬從未當過主角。她自己後來又以為申德勒所確定的貝多芬寫信日期是正確的,認為她妹妹約瑟芬才是貝多芬“不朽的情人”。後來又有學者證實,1806年那段時間,貝多芬並非在旅行度假,而是在維也納,而特瑞絲也在一個完全無關的地方。至此茱莉塔還是特瑞絲之爭才算了結:兩人都不是。
 
     20世紀之爭,兩個貴族少婦:約瑟芬.達蒙夫人還是安冬妮.布蘭塔諾夫人
 
     20世紀初開始,音樂史學家對這個世紀之謎的研究才轉入學術性質。很多學者根據這封信本身的內容,以及貝多芬在維也納時期的蹤跡確定,貝多芬信中記敘的事件和他在1812年7月的行蹤完全相符。那年夏天,貝多芬根據醫生的勸告,旅行到波西米亞(現屬捷克)的幾個溫泉療養地。他於6月底離開維也納, 7月1日到達布拉格。根據貝多芬信中所述推論,他在旅行之前在維也納已經和那位“不朽的情人”發展了很深的感情。他們很可能在布拉格見過麵,她隨後去了約 100公裏之外的溫泉療養地卡爾斯巴德(Karlsbad),而貝多芬7月4日中午乘郵政馬車離開布拉格,並於第二天一大早到達布拉格北部約80公裏的另一個溫泉療養地特普利茲(Teplitz)。在那裏,7月6日星期一早上,貝多芬開始動筆寫這封情書,並希望他的信能趕上去卡爾斯巴德的郵車,以便她能及時收到。
 
     在這些事件得到確認之後,音樂史學家們大概對所有曾與貝多芬有過交往或貝多芬有過單相思的女人都進行了研究。先後有兩,三個人被認為是貝多芬這位“不朽的情人”,但以上麵提到的特瑞絲.布魯斯維克的妹妹約瑟芬.達蒙夫人在20世紀中後期直到現在最受很多學者青睞。約瑟芬與貝多芬1799年5月相識後僅一個月就嫁給了比她老30歲的達蒙公爵,五年中生了四個孩子。貝多芬是她婚後家中的常客,並繼續教她彈琴,給了對其婚姻不滿的約瑟芬很大的安慰。其夫1804 年死後,約瑟芬和貝多芬關係加深,但他們的關係完全是精神上的。也許是為她的四個小孩著想,或是受她所信奉的傳統禮教束縛,約瑟芬明確拒絕和貝多芬結婚或發生肉體關係。她在給貝多芬的信中寫到:“不要撕裂我的心--不要再試圖說服我。我對你的愛難以言表,正如一顆溫柔的心靈愛另一顆……你真不能接受這個約定嗎?我目前是不能接受其它形式的愛情的”。他們的關係在1807年秋天結束時,貝多芬被約瑟芬拒之門外。她也在1810年嫁給了另一個貴族,並又生了兩個孩子。但不到三年之後,她的婚姻破裂,丈夫棄她而去。這為後人留下懸念,讓很多學者至今仍然認為她是貝多芬的“不朽的情人”,但卻找不到她和貝多芬舊情複發的證據。
 
     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當代知名的音樂學者和研究貝多芬的專家所羅門(Maynard Solomon)提出了至今被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和一個他之前從未被人重視過的人選:安冬妮.布蘭塔諾(Antonie Brentano)夫人。安冬妮比貝多芬小10歲,生於維也納名門,其父是奧皇約色夫二世的宮廷秘書,也是個學者和藝術鑒賞家。1798年她18歲時嫁給了在法蘭克福的商人佛蘭茲.布蘭塔諾,婚後即離開她心愛的維也納,跟隨仍然很陌生的夫君去陌生的法蘭克福定居,並在幾年之內生了五個孩子。1809年10 月其父死前,她帶著小孩回到維也納,直到1812年夏天之後才回去。在維也納的三年間,她和貝多芬發展了親密的友誼,也對貝多芬產生了極大的愛慕。她曾稱貝多芬“作為人更偉大於作為藝術家”。貝多芬在他的情書中所流露出的不安和焦慮,正是對他們不可避免的分離和也許永遠也不能再見的痛苦。安冬妮似乎表明或暗示了可以留下和貝多芬結合的意願,而貝多芬卻表現出既要維持他們之間的愛情又出於對其夫的友情和道義而不願她這麽做的極度矛盾。貝多芬在情書中寫到: “啊上帝,為何相愛的人要分離?”又撫慰對方,“要冷靜,隻有對我們的現狀有冷靜的考慮,我們才能實現生活在一起的目標。”安冬妮最終於當年11月離開維也納,回到法蘭克福,他們也再未見麵。在貝多芬死那年,安冬妮開始記錄她死去的友人的名字。到她八十九歲高齡去世時,她已列出了一個長長的名單。其中的第一個人是貝多芬。
 
     所羅門對各種必須滿足的貝多芬“不朽的情人”的“指標”一一進行了論證,安冬妮都滿足。比如,當時的警察局記錄表明,安冬妮的確在那年的7月3日到達布拉格,隨後幾天又去了卡爾斯巴德等。最令人信服的,是所羅門對貝多芬信中內容的分析,的確適合當時貝多芬與安冬妮.布蘭塔諾夫人所處的境況,而其她幾位的 “候選人”,比如約瑟芬.達蒙夫人都並不合適。
 
     永遠解不開的謎
 
     自從所羅門最初於1972年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他的發現以來,他的結論經受住了很多不同意見的批評和考驗。很多學者認為他進行的分析和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令人信服,也認為他破解了誰是貝多芬的“不朽的情人”這個世紀之謎。但是,仍然還有很多學者和其他人至今對此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各種曆史檔案諸如當時的報紙,警察記錄等是隻記錄達官貴人而不會記錄平民行蹤的,而貝多芬本人也常弄錯數字和日期等。不少人仍然認為約瑟芬.達蒙夫人是貝多芬真正的“不朽的情人”。
 
     在後來遺留的不同說道中,最為荒唐的或最有“想象力”的,大概是1994年羅斯(Bernard Rose)編寫並導演,由奧德曼(Gary Oldman)主演的電影《Immortal Beloved》。片中最後揭示,貝多芬的這個“不朽的情人”居然是他弟弟卡爾.貝多芬的妻子,也就是貝多芬為之傷神多年的侄子卡爾的母親。貝多芬在1815年至1820年間與她打官司爭奪卡爾的監護權。後來發現的一份曆史文件表明,她在1812年那段時間因為在珠寶店順手牽羊被抓到而在坐監。但電影中有一點是符合史實的:貝多芬臨死前,對他的這位弟媳婦極為慷慨,簽字同意將其遺產全部交由她全權處理。
 
     盡管貝多芬一生多次陷入和克服愛情的危機,但似乎沒有一個女人如安冬妮.布蘭塔諾夫人那樣無保留地對他的愛予以回應。約色芬.達蒙夫人和安冬妮.布蘭塔諾夫人在1813年4月和3月各生有一小孩。很多人對此也有懷疑,貝多芬是否其中一個的父親(但沒有人認為是兩者的)。在1812年夏天這場危機之後,貝多芬完全失去了獲得愛情建立家庭的信心,正如他自己隨後所說的“屈服,深深地向你的命運屈服……”。
 
     在貝多芬的藝術創造中,本文開始提到的他留下的兩個文獻正好寫於他藝術生涯的兩個重大轉折點:1802年寫下的“海利根斯特塔”遺囑標誌著他的創作的“英雄時期”的開始,而1812年寫下的“不朽的情人”情書則標誌著這個時期的結束。他在這個十年的時期中所創造的大量作品,涉及到各類音樂體裁,都是音樂史上的不朽名篇:六部交響曲(第3到第8),歌劇<<費德裏奧>>,四部協奏曲(第4,第5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以及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協奏曲),五部弦樂四重奏(第7到第11),七部鋼琴奏鳴曲(第21到第27),等等。這些作品幾乎構成了如今世界各地音樂廳中經常演奏的主要古典音樂曲目的基石。

  
  下載地址:
 
 



 
Immortal Beloved Soundtrack
 
 
鋼琴: Murray Perahia
指揮: Georg Solti
演奏: London Symphonic Orchestra
 
專輯曲目:
 
1.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67: Napoleon Shells Vienna 
2. Fur Elise: Childhood Dreams 
3.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Op. 55: Ludwig And Julia At Schonbrunn Palace Gardens 
4. Piano Sonata No. 14 (Quasi Una Fantasia)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 'Moonlight': Julia And Her Father Secretly Watch 
5.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68 'Pastoral': Ludwig And Caspar Fight 
6. Piano Trio No. 4 In D Major, Op. 70 No. 1 'Ghost': Ludwig Consols Anna Marie   
7.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The Beethoven Brothers In Baden   
8.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etique': A Concert For Lichnowsky   
9. Piano Concerto No. 5 In E-Flat Major, Op. 73 'Emperor': The Letter   
10. Missa Solemnis In D Major, Op.123: The Funeral   
11.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Karl At The Ruins   
12. Violin Sonata In A Major, Op. 47 'Kreutzer': The Carriage Stuck In The Mud   
13.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The Night Of The Premiere 
 
 
 《不朽的戀人》原聲  (MP3,111MB)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惆悵東風 回複 悄悄話 實在忍不住了。特意注冊了個賬號進來崇拜一下。Bravo! Brava! 大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