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紮特 鋼琴協奏曲

(2006-12-02 03:12:55) 下一個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20 in D minor (K.466)

鋼琴: Clara Haskil  克拉拉·哈絲姬爾
指揮: Igor Markevitch  伊戈爾·馬爾凱維奇
演奏: Orchestre des Concerts Lamoureux  拉莫魯克音樂會樂團
錄音: Salle de la Chimie,Paris,November 1960

哈絲姬爾最拿手的音樂,是莫紮特的作品,法國人稱讚她是“莫紮特再生”。她的演奏最令人矚目的是精確無懈的技巧,以及由此醞釀出的高貴精神。在她那高雅纖細的演奏中,具有一股難以置信的力量與自信,能很自然地把音樂引發到更崇高的境界上。她的風格被形容為“把情緒升華,透過溫柔的力量去取得勝利”。哈絲姬爾錄本唱片時,年紀已相當老邁,指法間中顯得有些遲鈍,但靈氣及火力依然旺盛,伴以伊戈爾·馬爾凱維奇敏銳的衝刺,是別具一格的經驗。哈絲姬爾對莫紮特格調的感性和鮮明有致的節奏,都是典範。d小調第20鋼琴協奏曲,演出了哀傷,甚至“悲愴”之意境,馬爾凱維奇的指揮亦應記一功。

在莫紮特所有協奏曲中,這首完成於1785年2月10日的作品,最受浪漫派作曲家喜愛。它表現出的騷動不安及抒情風格,讓十九世紀人視莫紮特為前浪漫派的革命先鋒,也是貝多芬及其他突顯自我風格的音樂巨人之先驅。但如果不以十九世紀的觀點,而以獨特的純熟技巧與集當日音樂風格之大成等特色來評斷莫紮特的音樂,這首作品確實是革命之作,與莫紮特先前任何一首協奏曲相比,無論是嚴肅性或主觀性,都大不相同。從此曲開始,莫紮特在兩年之內,以同樣的形式創作出六首傑作,在器樂作曲上攀上另一座新的高峰。

第一樂章以帶著不詳預感的主題揭開序幕,而這個主題既是伴奏也是旋律,其中心則是壓抑的切分音音型,由小提琴及中提琴奏出,具體地將恐懼的感覺表現出來。從一開始,樂曲就傳達出不安感,到達高潮時,洶湧的D小調暗示了歌劇《唐喬萬尼》的陰影。隨著暴風雨過去,鋼琴登場 —— 這段鋼琴的表現也是非常特別的,在抒情的氣氛中傳達出一股深沉的焦躁不安。旋律方麵大幅度的變化,突顯出強烈的情感。整個樂章中,莫紮特都以上述的手法來表現。大調及小調微妙穿插,營造出一種焦慮難安及強大的張力,知道樂章終結。

第二樂章的浪漫曲,開端的特色就是一種與上述樂風成強烈對比的純真感覺,如歌似的主題先由鋼琴唱出,然後再由樂團延續。旋律本身的單純無邪,與莫紮特編曲偏愛木管營造出來的溫順和緩,讓聽眾得以放鬆。但是鋼琴又彈奏出旋渦似的三連音,完全破壞了這種悠閑的氣氛,所幸隨後又回到開頭時的旋律,讓第二樂章平靜地結束。

第三樂章回旋曲登場,像晴天霹靂似地 ——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鋼琴彈出“曼海姆火箭”(Mannheim Rocket),而樂團在一邊唱和 —— 讓樂曲回到第一樂章的情緒與氣氛。弦樂奏出熱烈如火的樂段,預示了《唐喬萬尼》倒數第二幕如魔鬼般的氣氛,即使是鋼琴奏出的抒情第二主題,亦在大幅的音程表現中遭扭曲。莫紮特在最後的樂段中,讓D大調取代d小調,頓時讓緊繃的情緒舒緩下來。不過即使如此,終樂章仍然是充滿爆炸性地嘎然而止。(摘自《CD鑒賞》Ted Libbey著)

 

 第二十鋼琴協奏曲 (作品466)

http://www.megaupload.com/?d=6SAJBBUI




Mozart - Piano Concertos No.21 in C major (K.467)

鋼琴: Maria Joao Pires  皮爾斯
指揮: Claudio Abbado  阿巴多
協奏: The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歐洲室內樂團

本曲創作於1785年,同年在維也納的克魯克劇場首演,並由莫紮特本人擔任鋼琴主奏。本曲那進行曲般雄壯的開曲氣氛,以及充滿奔騰般詼諧精神的終樂章,還有中間樂章始終優美如歌的行板,都體現了這位音樂天才的妙筆。不僅如此,本曲還充分體現了主奏者的鋼琴演奏技巧,但並非純粹的“炫技之作”,並且以莫紮特獨有的那種無可比擬的均衡感,使得聽眾根本找不出管弦樂與主奏樂器(鋼琴)之間不協調的絲毫破綻,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全曲共分為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以類似齊奏進行曲般的節奏拉開序幕,色彩十分明朗, 之後主奏鋼琴與引子同時登場, 再度呈示第一主題。樂章的第二主題令人感到趣味盎然,鋼琴展示出絢爛的演奏技巧。

第二樂章,行板,三段體式。 首先,加上弱音器的弦樂器呈示歌謠風的主題,接著重新由主奏鋼琴加以接引。擔任主題伴奏的三連音節奏在整個樂章中幾乎不曾間斷。樂曲寧靜、優美、令人陶醉,是莫紮特最受歡迎的樂章之一。

第三樂章,極活潑的快板。 充滿生命力的第一主題由樂隊反複兩次之後,由鋼琴再度呈示主題 。在樂章的中段,管弦樂伴奏與鋼琴主奏不斷交替出現,相映生輝。最後鋼琴以排山倒海之勢的上升音階,華麗地結束全曲。

 

  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 (作品467)

http://www.megaupload.com/?d=NA712XZL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27 in C major (K.595)

鋼琴: Clara Haskil  哈絲姬爾
指揮: Ferenc Fricsay
協奏: Munich Bavarian State Orchestra


這是莫紮特的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完成於他生命的最後一年,1791年3月4日首演,獨奏是莫紮特自己。此時的莫紮特已是內外交困:喜新厭舊的維也納人不再象以往那樣青睞他的作品;他的學生一個個離他而去;經濟上陷入窘境;身體也每況愈下。但這一切並沒有在這部作品裏絲毫的流露出來,相反卻呈現出一種平靜與從容。一種溫婉的,幾乎是聽天由命的哲理精神滲透著這首協奏曲的大部分,這裏沒有痛苦的痕跡,倒有近乎升華的意味,仿佛超然於耗盡他體力的的物質煩惱和辛勞之上。

 第二十七鋼琴協奏曲 (作品595)

http://www.megaupload.com/?d=Z84AYDC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