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地址:
本片根據杜普蕾的姐姐希拉裏和弟弟皮爾斯所寫的回憶錄拍攝而成,描述了女大提琴家被自己音樂天才扭曲了的生活,揭示了她複雜的內心世界。片中的情節因為過於涉及隱私,偏激的表現女主人公性格中偏執任性的一麵而備受非議,一些音樂家紛紛駁斥,杜普蕾的生前好友羅斯特羅波維奇、梅紐因、帕爾曼、祖克曼等音樂界名人也在影片首映期間公開在英國《泰吾士報》發表聲明:“影片中的傑基(杜普蕾的昵稱)決不是我們所了解的那個杜普蕾”。但無論影片內容的真實性如何,貫穿其中的杜普蕾的大提琴聲還是能深深打動我們的。
杜普蕾 ,1945年出生於英國,五歲學琴,從小便展露出驚人的音樂天份。十七歲首次在威格莫爾音樂廳演出而一舉成名,到二十八歲風華正茂,卻因患上肌肉硬化症,不得不放棄大提琴,她在公眾麵前拋頭露麵不過短短十年,她的大提琴生涯亦在三十歲前就結束了。在被病痛煎熬了十多年之後,1987年杜普蕾四十二歲時離開了人世。
杜普蕾總是傾注了全部的情感去演奏音樂作品。她拉琴的時候那種激情,特別是現場演奏會時那種感染力無與倫比。據說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有次乘車,聽見廣播裏正播放大提琴曲,便問是誰演奏的。旁人說是杜普蕾。當時斯塔克並不認識杜普蕾,他說了一句:“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久。”真是一語成讖。也許隻有頂尖的藝術家才能理解自己頂尖同行的水準,斯塔克聽得出,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為了琴藝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
杜普蕾的演奏: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在這部電影中時常響起的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是杜普蕾登峰造極的成就。這首曲子是英國作曲家埃爾加(1857-1934)獻給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他以畢生才情創作的最後一部大型管弦樂作品,可以說是愛爾加獻給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鵝之歌”。整首曲子情感起伏很大,真摯,同時又充滿哲思。杜普蕾全身心的投入了這部作品的演奏中,蒼涼而激越的感情被她表現的淋漓盡致,激情在每一根琴弦上流淌,傷逝拂過每一根弓絲,使得一曲終了,聽眾仍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杜普蕾演繹的這曲慷慨悲歌已經成為一個傳奇,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晚年客居紐約期間寫的最後一部大型交響音樂作品,可以說是他從美國寄情於遙遠的祖國的鄉愁之歌,充滿了波希米亞特色的傷感。這個錄音是杜普蕾和她的丈夫 —— 鋼琴家及指揮家巴倫伯伊姆合作的,錄製時間是1970年11月,杜普蕾已經進入了她演奏生涯的最後時光,估計她自己也深知這一點,所以有意無意的將那種生死絕唱的感覺帶進了演奏中。特別是第二樂章的柔版,分外的纏綿悱惻,淒婉動人。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1819-1880)創作的一首樂曲。當這首曲子輾轉近百年而被20世紀的大提琴天才 —— Jacqueline du Pre演奏的時候,她當時是否因為自己的名字與樂曲名的巧合而對這首樂曲傾注了什麽特別的感情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她如泣如訴的大提琴聲中找到答案。
Jacqueline du Pre (1945.01.26 — 198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