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尼采和上帝(基督徒請進)
(2006-11-29 19:20:51)
下一個
尼采和上帝
雁子
曾經非常喜歡尼采,當然也包括他的那句名言:“上帝死了”。曾經著迷他的《悲劇的誕生》,〈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曾經喜歡他詩一樣的哲學和充滿哲理的詩,喜歡他對永恒精神的渴望和對世俗的厭惡,甚至覺得他最終的精神分裂都是那樣的詩意和水到渠成。如此高貴的靈魂身陷如此汙濁的塵世,怎麽能不瘋?
信主之後不同了。首先不能夠容忍的是這句名言,我們自有永有的上帝什麽會死呢?然後進入反思,他為什麽會瘋呢?
尼采1844年10月15日生於德國東部一個村莊,父親是牧師,祖父撰寫神學著作,外祖父也是牧師,基督教世家。他本人20歲進入波恩大學,學習古典語言學和神學。
都知道尼采是哲學家,但其實他還是音樂家,創作過不少歌曲,包括聖歌。
尼采天性敏感而孤獨,在孤獨中與神相伴。他寫道:從童年起,我就尋求孤獨,喜歡躲在無人打擾的地方,在大自然的殿堂裏,我找到了最真實的快樂。一場暴雨往往給我留下最美好的印象,滿天響雷和閃電更增添了我對上帝的敬畏。
一個出生在那樣一個時代和家庭的孩子,不信上帝是奇怪的事情。他的第一首歌曲就是在聽到彌賽亞的合唱〈哈利路亞〉後大受感動寫出來的。他對音樂的酷愛也讓我把他當成知音。他說:“沒有音樂的生活簡直是一個錯誤,一種苦難,一次流放。”
但是他卻沒有與神和好,尼采的悲劇就在於,生在神的家中卻不知道為什麽始終沒有與神相見,總是擦肩而過,總是遙遙相望。
是的,他從來沒有能夠真正地認識上帝。但是他的血液裏麵又流淌著上帝的元素,頭腦中又蘊涵著上帝的細胞。他試圖離開上帝,實際上是試圖離開支撐自己生命的骨架;他喊出“上帝死了”,實際上是他自己的靈魂死了,是他心中的“上帝死了”。
一個從來沒有把自己完全地交托給神的人,卻又指望獲得神的拯救,希望破滅後,又把靈魂的不能得救歸罪於上帝,這就是尼采悲劇的根源。“上帝死了”,不過是一個悖逆的心靈絕望的呼喊。他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背離,背離,直至分裂。他的精神分裂是必然的。
得出這個結論真的是很不得以。因為尼采是我崇拜了很久的偶像。我們有著許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對音樂詩歌的熱愛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苦苦尋找。
有多少人是需要尋找生命意義的?環顧四周,我以為實在不多。當你把世俗的名利都擋在意義之外以後,你就必須尋找了,但是又有幾人能找著?
天才的尼采從20歲起就開始尋找了,但是他沒有找到上帝,卻找到了叔本華。他在舊書攤上與叔本華的《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相遇,被深深地震撼了。
叔本華也曾經震動過我,尤其是他的“鍾擺理論”(我的命名):意誌就是一種生命衝動,這種衝動產生欲望,人為了滿足這個欲望拚命奮鬥,但是欲望滿足之後又陷入無聊。生命就是在這種欲望和無聊之間擺來擺去(大意如此,原話記不清了)。叔本華認為:生命在本質上就是無聊和痛苦。
這些話擊中了尼采,他覺得說得簡直太對了,他把叔本華的話當成了聖經,把他當成了上帝,在服兵役打仗時,麵對炮火,他竟然喊出了“叔本華保佑”。
應該說並不是叔本華讓尼采否定上帝的,而是尼采首先否定了上帝,然後才遇見叔本華的。
尼采認為基督教是用“來世”賦予人生意義,也就是用彼岸世界否定現實世界,他認為這是悲觀主義的,他需要找到現實中的上帝而不是來世的上帝。
如同我們許多人一樣,要的是今天而不是永恒。由於上帝不能給我們理想的今天那我們就不相信會有幸福的明天,繼而不相信上帝。如此聰明的尼采竟然也落入這個世俗的思維泥潭,而且始終未能走出來。
科學迅速發展的19世紀,歐洲確實興起了一股否定上帝的浪潮,尼采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但是尼采對科學是不屑的,他認為科學隻注重知識,不關注靈魂,在科學中同樣找不到生命的寄托。對基督教和科學的雙重拒絕,使尼采陷入恍惚,叔本華的哲學正好迎合了他的這種心態。
可是尼采並不甘心於叔本華的厭世哲學,他在先吸收再批判了叔本華之後,決定要自己“創造出一種生命意義來”。尼采的哲學體係就此產生。
1869年尼采大學畢業,成為年輕的語言學教授,本來,他是可以有一個很輝煌的未來的,24歲就成為教授,而且是個語驚四座的學者型教授,走進了上流社會。但是,與所有的人不同的是,他是尼采,一個始終在尋找生命終極意義的尼采。對於世俗的功名利祿他不感興趣。
“我離開了學者們的研究室,而且砰然關上了我身後的門。”
他就這樣在痛苦中繼續分娩自己的思想,繼續尋找他的意義。
後來他以為自己找到了意義,這就是藝術。他認為印度的“出世”和羅馬人的極端世俗都是不可取的,隻有希臘人的藝術才是正道。藝術是生命的自救。“藝術是使生命成為可能的偉大手段,生命的興奮劑”。“隻有作為審美現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遠有充足理由的”。尼采建立起了他的“藝術形而上學”,也就是他命名的 “酒神精神”。
在藝術世界中,尼采體會到:一方麵,我們是世界原始藝術家的作品,我們的最高尊嚴就在藝術作品的價值中;另一方麵,在酒神的陶醉中我們與存在相溝通,仿佛我們自己變成了原始藝術家,感覺到了永恒的快樂。
這就是尼采,他心中的上帝死了,人生沒有了永恒的背景,沒有了神聖的意義,沒有了終極的目標,怎麽辦呢?自己創造一個上帝,或者,自己來作上帝。為此,尼采還創造出了一個“超人”。這個讓無數年輕人著迷的超人概念,還是為了解決“意義”問題。他想讓“超人”為他實現永恒的終極目標。
尼采再次失敗了,任何超人也不可能超越上帝的意誌。他始終沒有明白和相信,人是上帝造的,終極目標隻能到造物主那裏去找,而不是自己創造。
接著,他又懷著恐怖的心情,提出了“永恒輪回”的思想。“一切皆虛空,一切皆相同,一切皆曾經有過。”
達到永恒的途徑有兩個:不死或輪回。
尼采最終將這兩個途徑都否定了。
如果說死亡剝奪了生命的價值,不死卻剝奪了生命的魅力,誰受得了不斷地重複無聊地輪回。生命正是因為要失去才變得有意義。尼采的“輪回”思想,斷送了他苦苦追求的意義。
尼采陷入了極端的孤獨痛苦中,他一次次地呼喚:“我需要一個人,我尋找一個人,我找到的始終是我自己,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了”。“現在再也沒有人愛我了,我如何還能愛這生命?”“在那種瘋狂的時刻,寂寞的人想要擁抱隨便哪個人。”
可憐的尼采,他為什麽就不能明白,他的孤獨不是因為離開了哪個人,而是因為離開了神。他怎麽就不能去嚐試一下與神相擁相抱的幸福感覺呢?怎麽就不能明白,一個心中無神的人將會陷入多麽痛苦危險的境地呢?
我常常想,如果這個天才能夠皈依上帝,神的國度裏又會增加許多迷人的藝術,而我,總有一天會與他相見的。
在漂流四方的日子裏,他寫了許多絕望的詩歌,〈漂流者〉〈孤獨〉〈漂泊者和他的影子〉〈最孤獨者〉……
“像一縷青煙
把寒冷的天空尋求”
“憂鬱的心啊,你為何不肯安息
是什麽刺的你雙腳流血地奔逃
你究竟期待著什麽?”
尼采終於明白,思想是不能製造出來的,意義更不是人可以製造出來的,離開了上帝,人注定會陷入無意義中而無法自拔。他徹底絕望了。1888年底,尼采瘋了。從此,他再也不用尋找意義了,再也不用痛苦了。
有一件奇怪的事情不能不提,在他瘋了之後,寫給朋友的信中署名是“釘在十字架上的人”,和朋友見麵時又唱又跳地告訴他們:我是死了的上帝的繼承人。
這個宣布“上帝死了”的人,到死也沒有能夠擺脫上帝情結。
無所不能無處不在的上帝啊,你創造尼采這個瘋子,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麽呢?
尼采死了,上帝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