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慧明: 圍著汽車轉

(2004-08-31 11:19:32) 下一個
圍著汽車轉 慧明 說美國這個社會是圍著汽車轉的,再怎麽表述也不會過分的。且不說滿大街修車行、加油站比人多,就看人世間的東西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和裝飾到汽車上,比如電腦、電視、後視攝象機以及飛機上用來測距離的雷達,你就可以完全了解用車人的百般需求和造車人的煞費苦心了,理解“圍著汽車轉”的概念了。 生活在美國的我們也和美國人一樣,幾乎離不開汽車了。原先很瀟灑地認為,買輛車是買個為我服務的工具,像國內的自行車一樣,犯得著對它細心嗬護麽。可一旦車到手,就實在搞不清誰在為誰服務,哪個是主人了。 其實,即便車沒有到手,你已經開始圍著汽車轉了。一位朋友剛來美國便感到了無車的煩惱:大城市地鐵、出租車很方便,而中小城市雖然也有公交車,但語言生地名不熟,而且等的時間又久,所以咬咬牙,開始了買車的曆程。於是一頭鑽入鋪天蓋地的汽車廣告,上網搜索所知道的汽車信息,朋友同學又給了他無數的建議等等。可是一切都敵不過幼年的記憶。或許在剛喜歡看浪漫小說的時候,美麗的女主人駕著“藍鳥”絕塵而去的一刹那永遠定格他心裏的緣故,從此尼桑“藍鳥”便成了他永遠的夢中情人,無論廣告和朋友的勸告如何,他都毫不動心,情由獨鍾尼桑,圍著尼桑車主一個個地轉。即便有的99年尼桑車在他麵前不能重新啟動的事實,也不能改他心中的追求。他最終和一輛91年的尼桑締結了良緣。 可是他並不知在世界汽車發展中,尼桑藍鳥已經落伍。簡單地說,尼桑二手車毛病不斷已經是車行和用戶公認的事實。他也許還沒有意識到他已經進入圍著車轉悠的第二階段了。這不,他已經來電求救了,車燈不亮了------ 有了車才真正進入了旋轉的軌道,想脫身而去都難。比如出行用車,你必須早早地甚至早幾天就要為車進行全身檢查:胎壓如何,機油是否充足,電瓶怎樣,備用工具準備了沒有等等。你在裏裏外外,為你心儀的坐騎忙上忙下。它倒好,隻管穩穩地端坐在車庫中間,自上而下地看著你,像皇上俯瞰芸芸眾生那樣。你還不敢不努力-----隻要你敢怠慢了我,呆會路上有您好看著呢! 這還得說是好車-----狀況穩定一點的車,如果是年代久一點的車,您再怎樣努力也難保路上不鬧點事情出來。可是初來乍到美國的人,特別是學生總是先買價錢適合自己的車。但是所謂一份價錢一份貨,你如果買車首先注意的是價格,難免以後會有上當的感覺。首先你根本不了解各種類型的車------各種型號的車又有各種年代的款式和內涵;其次,你沒有有關汽車的各種基本知識,比如關於發動機、空調、電器的基本知識;再則,你又缺乏駕駛汽車和判斷事故的經驗,所以,沮喪地圍著自己心愛和便宜的車團團轉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強打著笑臉與修理人員套近乎,或者滿臉滿身油汙在車下鑽出鑽進的經曆相信每個有車族都有過。 這時,最初那種有車的瀟灑感覺早就雲消霧散了。一個朋友初來美國,不知深淺花1000美元買了輛馬自達的二手車。聽聽這中文的譯名有多吉利----馬自己會到達,可沒開了多久,這“馬”就停在路上不動彈了。結果,這馬沒自達,原來的賣主倒不請自達了,說是再花400我給你將那傳動齒輪箱修好。你說,這車才1000,再花400修理還值不值,萬一又有其他的陷阱如何呢?但不修呢,又動彈不得。這真真叫做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呢! 開新車就沒有這樣的事了?不,同樣有,隻是不同層次而已。新車至少是2到3萬美元,你總不會再去買那種單保(隻包賠別人,不包賠自己的車)的保險了吧,可買了雙保,一年就要憑增1、2000美元。新車前期的常規保養又十分必要,如果一年中再換個輪胎什麽的,大概費用又是1000多。新車一年的折舊費也大約是1000左右。所以,開新車盡管瀟灑,沒有半路拋錨之類的事,但那是讓錢堆出來的,其個中滋味隻有自己能消化。 即便是日常保養,也夠你操心的。來美前總是聽人說,美國空氣幹淨,襯衣穿幾天領子還雪白雲雲。可我們的車卻沒有福氣,享受這等清潔和安逸,兩天不去抹一下,便灰頭土臉的,沒有半點精神。天一下雨就更糟糕(這兒屬沙漠戈壁地區,雖然植被尚可,但空氣中的泥沙含量卻不少),車立馬現出美國的地方特色-----雀斑娃娃臉,夠你折騰一陣的了。 當然,也有不被車折騰的,不過那一般是那些美國老太太們或者那些幹脆一點不懂車的朋友,一有事便往車行裏一丟,待會來取就是了。但一般的美國人特別是男性,從小就對汽車耳濡目染,都喜歡自己動動手,所以一到節假日,老美除了遊玩和整理院子外,都在圍著自己的坐騎轉悠,心甘情願地被折騰。 這就不得不說到修車了。你如果什麽都不會,也不願意去學一下,那倒省心了,按照三月或半年一保養的規矩往修理行一丟或者幹脆等它有麻煩了,再找人修理也不遲。但如果你是個什麽都願意摸一下的三腳貓之類的車主,而你太太又是個汽車唯美主義者的話,那,您煩心的事可就多去了。 在美國開車再有水準,來點小摩擦總是難免的,特別對泊車水平又不怎麽樣的人們來說。所以,即使你不願意和別人親熱,別人也會乘你不備,蹭你一下。我們的車是黑色的,那種泛金屬閃光的黑色,開起來是有點“酷”的味道。可是被別人蹭一下,便立現底色,怎麽看怎麽不舒服。好在我們經常備著汽車“口紅”-----那種在任何汽車零件店裏都可以買到的,各種顏色的牙膏狀油漆,哪兒蹭咱就在哪兒補妝。雖然補的水平不怎樣,可粗一看還有點以假亂真的感覺。 但真正讓人煩得是,你越補得勤,她還越蹭得歡。一到休息天,隻要親愛的太太又柔柔地發出“再去看看嘛”的指令,我就知道咱那黑馬哪兒又掛彩了。好在我也美國化了,以為男人開的車必須有點擦痕和傷疤什麽的,才顯得酷,所以也樂意屁顛屁顛地隨著指令去塗口紅。否則,整天想著黑馬變成花馬了,心情豈不糟透! 如果遇上點車禍,那就無論舊車新車都要煩您一陣呢。我們曾經在路上正常行駛,遭遇一酒鬼闖燈。結果我們車損得賠償(由對方保險公司承擔所有的費用)。保險公司立馬租給你一輛相同型號的車,讓你能出行,說是費用先由我們承擔,待我們的車修好和保險公司調查完畢再結帳。那效率和態度可真叫感人。 我們的車倒是馬上修好了,租車也還給保險公司了,可是,租車和修車的費用想要回來卻變成“馬拉鬆”戰役了。照理說,有警察出具的證明和證人以及保險公司當場的勘察,結案付款並不難,可當你去聯係時,不是商量一下,就是明天繼續討論,到後來據說經辦人度假去了。還一拖幾個月,弄得我們自己都沒了心情去討債。最後實在無奈,撥通了該保險公司總裁的電話,態度自然也不nice了。好在你不nice,他就nice了,一個星期後,賠款就到位了。 結局雖然圓滿,但你得花多少時間圍著這車轉呀。 一個朋友的車故事可沒有這麽圓滿。他開著剛買了4個月的新車,在準備轉彎減速的時候,讓後麵一輛小破車被撞了。警察一查那位老墨肇事者:駕照過期,沒買保險,又超速駕駛,便給了罰單(按我們的經驗,這類情況簡直可以送監獄了)。然後也給了那位朋友罰單,說他沒看清不能轉彎的標誌就減速了。最後由朋友的保險公司出麵,修好了朋友的車,給了肇事者2000元(那小破車完全不能開了),算了結了此事。 正當朋友慶幸還是買車雙保險好,能省卻很多麻煩的時候,麻煩卻來了。三個月後,朋友竟然收到法院的傳票,說是肇事者感到腰疼,腦袋痛,終生失去了工作能力,而這一切是由於朋友的減速引起的!朋友是典型的讀書人,何曾經曆過這等無賴之事,一時竟氣得沒了話說。 好在保險公司此時為自己的客戶挺身而出,它的律師又是應付這類案子的裏手,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發覺這位老墨原告(怎麽讓他作了原告!)原來是個詐騙慣犯,他已經用這樣的手法得手數回了。這次不過又是故伎重演而已。律師又了解到原告所謂的頭痛腰疼的證據原來是數年前詐別人時留下的,不足為證,於是約了對方律師進行庭外協商。最後對方律師自知理虧,同意以6000元一次賠償了結此事。 保險公司也同意支付,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在美國永遠是窮人有利(不是有理),如果不這樣了斷,對方反正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可以耗你幾年,費用和所占的時間反而會更多。其實那位原告也沒有拿到6000元,因為除去出庭和律師費用外,他隻得了1000來元。 雖然我的朋友沒有直接參與此事,但精神成天被這樣一件事吊著是什麽滋味!我想,這時已不是圍著汽車轉了,而是圍著汽車煩了。 好在美國是個圍著汽車轉的國家,無論你的車轉到哪一步,都會有相應的機構陪你轉。新車自不待說,從加潤滑油到打蠟一切都由賣車商店給你包了。舊車也不用急,無論你是哪年的車,什麽型號,你需要什麽就可以在零件店買到什麽。美國城市的超市中一般都備有汽車零件和各種機油等,隻要是市場上流行的車輛,超市中都有相應的配件。城市裏一般都有幾個大型的汽車超市,裏麵擁有從汽車上的小裝飾到發動機的所有東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隻要你精通汽車裝配,你簡直可以從超市中可以開回一輛車子去。即使你的車破得隻會哼哼不能動彈,或者連哼得氣力也沒有,那也不礙事,打個電話給舊車公司,照樣一、二百收了你。真是,在美國想不圍著車轉也難。 美國商人為銷售汽車所做的宣傳也是多角度的。你可以天天在電視裏看到充滿現代理念創意的汽車風馳電掣朝你駛來,在自己的信箱裏每天發現五花八門的各類汽車廣告。甚至在公園裏你也會見到有關汽車的宣傳。有次到公園去玩,遠遠看見綠蔭深處“美女”亭亭玉立,或依椅而坐,掩臉藏腳,嬌羞作態;或挺胸含腹,翹首遠眺,故作深沉,與綠樹草地渾然一處,不勝美哉。然而走近一看,原來是汽車商把套在汽車座位上的絲絨汽車坐墊做成了美女!自然,美女形坐墊要比堆在貨櫃上搶眼得多。 因為是圍著汽車轉,所以說美國街上的汽車修理店和中國的小吃店一樣多絕非誇張。但靠修理汽車賺大錢的,敢攬這瓷器活的一般都是手中有金鋼鑽的主。美國人普遍駕駛技術都很高,也會自己修點車,汽車的小毛小病一般是不求人的。所以一旦要修理的車都是出大車禍的,麵目全非的。由於心理因素作用,總認為修得再好也是舊車,加上美國的車都是買了保險的,所以常常是壞車拖到修理鋪,車主決定不要修了,以200、300美元賣給修理師算了。而這些車中往往有很多是剛買來不久的新車。 這下論到修理師傅大展身手了。常常是花上兩三千美元買點零件,陪上十天半月的時間,一輛以假亂真的寶馬、福特或者豐田車便又重新出現了。然而,此時的售價已達到6000~8000美元了。據說,一月修兩三輛也是常有的事。 不過,像這種圍著車轉出點名堂和利益來的,畢竟屬於少數,大多數都是被車轉煩了,整天看著雞肋生悶氣,長籲短歎“又虧了”的人們。當然,當然,你可能不屬此類------暫時不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