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24)
2009 (117)
2010 (106)
2012 (75)
2013 (117)
2014 (105)
2015 (93)
2016 (72)
文:桃廠大魔王
想必,今天各位的朋友圈都被下麵某段短視頻給刷屏了:
視頻短短數秒,卻捧紅了兩位新生代的優質演員——左側L姐和右側H姐。兩位女士用迥異的表演方法,和精準的角色理解,為我們奉獻了一出暗流洶湧的精神撕逼大戲。一個生動鮮活,一個沉穩優雅,有人說,她們的這場對手戲,完全可以視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派和布萊希特派的兩大表演體係的較量。
廠長覺得,這樣的比喻,一點也不誇張。
而從目前網上的輿論傾向來看,L姐毫無疑問贏得了這場關乎演技的PK,她生動的肢體語言、豐富的麵部表情、和恰到好處卻又故作遮掩的唇語設計,使其力壓對手,拔得頭籌,增一分則嫌膩,減一分則太瘦。
但或許是因為梁女士的表演實在過於搶眼,大家都忽略了這則視頻中真正的亮點——視聽語言。
這位看官你就要問了,這個視頻不就是一個固定鏡頭剛好卡在嗎,哪來什麽亂七八糟的視聽語言?
這就是各位有所不知了。在紀實影像中,拍攝對象雖然不受拍攝者影響,但拍攝者是有權利選擇角度、距離和鏡頭運動來進行呈現的,簡而言之,取景方式不同,呈現出來的內容極有可能千差萬別。
請看,不同的角度和焦距,拍攝同一個人的細微差異
而這段視頻中,拍攝者選擇了最為簡潔,但也最有力量的方式,將這段精彩的內容呈現給了大家。在這裏,廠長不得不給Y視的導播和攝影師發一個大雞腿。
接下來,廠長將為大家簡單解析一下,這段視頻的視聽語言,到底牛逼在哪:
首先,是視覺重心的選擇。這段視頻中,提問的是穿一襲紅衣的H姐,常規做法,是將她放在鏡頭最中間,就像這樣:
然而,咱們的編導非常敏銳地覺察到了一邊的L姐,並深刻地領會了“自古紅藍出CP”這一專業常識,提前預判了此後可能出現的戲劇走向,果斷將梁姐放置在了H姐的鏡像位置。
注意,是鏡像位置,而不是隨隨便便入畫就行了,再進一步說,就是將兩人分別放在畫麵的1/3分割線處:
這是非常經典的一種構圖方式,當你需要迅速確立同一畫麵中兩個人的聯係時,這個位置是最有效的。
我們來看一下,類似的手法在哪些電影中也得到了運用:
影史經典《教父》,導演科波拉將新老兩代教父分別放置在1/3分割線處,兩個人的聯係迅速確立,從前後情節我們可以知道,這種聯係在這個鏡頭裏,就是傳與承的關係。
去年大紅大紫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注意,在這個畫麵裏,其實不止Elio和Oliver兩個人,但正是這種構圖方式,讓我們迅速找到了這個畫麵的重心——兩人關係的變化。
但是,1/3分割線法隻能讓我們知道,在這段畫麵裏我們應該看什麽,但兩個人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則需要其他視聽手法的幫助。
在這個視頻中,表現兩個具體關係和心理的核心手法,是視線法則。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與人之間關係到底是好是壞,通過觀察他們的視線是如何交流,就可以判斷個七八分。
我們首先看一下H姐的視線。整段視頻裏,H姐的視線都十分固定,兩眼平視左前方,完全不為外界所動,相當端莊大氣,在如此擁堵的環境裏,達到了“他吵任他吵,我念我的稿”的高級職業素養。
反觀L姐的視線,則相當複雜多變。一開始,她的眼神是一種略帶沉思狀的迷茫,但很快,她便聽到了身邊H姐的聲音。“這人是誰?她為什麽這樣說話?”此刻,她心中的疑惑恐怕達到了頂點,所以我們發現,她的視線是朝上的:
隨後,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她一探究竟,於是,她的視線第一次投向了H姐,且非常筆直:
但顯然,如此驚鴻一瞥並不足以打消她心中的疑問,她還需要更加細致的觀察,於是,她的視線開始往下:
然後再往上:
在上上下下的一陣觀察中,L姐已經將對方的底細摸了個通透,此刻的她除了表達不屑,還非常急於將自己的所見所得向外界發泄,所以,她的視線開始向外部擴張:
我們通過分析畫麵中二人的視線變化,很快就能得出了兩人的關係和性格特征:顯然,H姐是那種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大場麵人才,她的視線永遠隻會投射到她感興趣的地方,是典型的職場女強人;
而L姐的整個心理活動,則經曆了從迷茫到疑惑,從好奇到興奮這一連串的巨大變化,可見,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她一定是一位性格外向、且求知欲旺盛的可愛女性。
那麽,所謂的視線法則,在電影中又有哪些實例呢?可以說不勝枚舉。
比如上麵提到的《教父》,那張圖中,新老兩位教父的視線方向是完全相反的,這非常直觀地揭示兩代人三觀的差別;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裏,兩位情人的視線則非常筆直地相交在了一起,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我不說你也知道。
我們再來看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希區柯克老師的《火車怪客》:
故事這一段講的是一場網球比賽,畫麵中所有人的視線都跟隨球的運動,唯獨紅圈中的男子,將視線投向了觀眾,令人不寒而栗。
而如此複雜的信息量,整個畫麵的表達卻非常簡潔,這得益於攝影師非常清晰的畫麵功能區域劃分。下麵,我們簡單地用橫縱兩條分割線,將畫麵劃分為四個區域:
首先,是左上角的表演區,這一塊是L姐鎮守的要地,是整個視頻最核心的表演發揮場所,吸引了觀眾的最多目光;
右上的敘事區,則是整個事件發生的激勵區域,是邏輯得以成立,敘事得以進行的動機所在;
下麵的兩個信息區,則是補全一些遺漏信息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兩個人的手勢和肢體方向,來進一步揣摩兩人的心理變化。
我們來看一下2011年的佳作《亡命駕駛》中類似的手法:
表演區裏的男人是情緒表達的重點,敘事區裏的女人讓男人產生行為動機,信息區裏的照片則表明女人是有老公的——非常簡潔明了。
回到短片,不少人說中間的那位男士非常搶戲,實則多慮。因為顏色的強烈反差(背景幾乎都是黑色),兩位女士後麵的人全被吞沒,徹底淪為背景。讓我們來看一看,《紙牌屋》第四季裏,是如何運用色彩的強烈反差這一手法,來突出主角在人海中的位置的:
一身白衣,讓下木嫂在一群黑衣人裏尤為顯眼
可以說,這短短10秒鍾的視頻,堪稱Y視給我們電影愛好者上的一堂生動的電影課。然而,這並不是Y視的第一部大師之作,早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表彰大會上,導播和攝影師就聯手奉獻了一出教科書級別的鏡頭運動:
一個簡單的搖鏡頭,加之畫麵中吳敏霞和張繼科的出色演繹——吳敏霞羞澀的低眉頷首,以及張繼科舔嘴唇和咽口水的動作,一場暗流洶湧的奇情虐戀躍然眼前。
可見,人間處處是學問,一個熱點出來,我們絕不能隻是單單看個熱鬧、一笑了之便完事,睜大你渴望知識的眼睛,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好了,不聊了,廠長要拿起手機,去實踐這些拍攝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