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雅與小雅,音樂的兩個層次。

(2013-03-20 08:24:44) 下一個

大雅與小雅,音樂的兩個層次。

前文,我說,搖滾樂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引起一些人的不滿。這裏說的大雅是與小雅相對應,反應了音樂的兩個層次。也可以說是下裏巴人陽春白雪的區別。

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這句話也反應了相同的兩個層次,小雅偏向於前者,大雅偏向後者。在本文中,我不太願意用通俗音樂與古典音樂這一對詞來表達,盡 管它們有近似的意思,但會有誤解。因為通俗音樂的一些精品經過時間的沉澱和藝術家的加工,也會進入大雅的層次,比如說,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陽。反過來,很 多古典音樂的作品,論其情感層次,隻能算小雅,比如施特勞斯的一些圓舞曲,還有中國《詩經》,裏麵也有很多屬於小雅。

什麽是小雅?
原始部落音樂,民間,民俗音樂,走江湖的藝人,以至於到現代,都市文化發達以後,出現的街頭音樂,舞蹈等等,大多屬於這個層次(請注意,俺說的是大多,但 沒說全部。)這一類音樂有個特點,形式簡單,情感鮮明,深受民眾的喜愛。小雅是一切音樂的基礎,也是音樂的源泉。比如很多交響樂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民間音 樂,有作曲家說過,要把音樂還給農民。中國的交響樂梁祝也是來自於民間戲曲,這樣的例子太多。

我並不反對小雅層次,相反,所有人的音樂啟蒙都從這開始。那些位於象牙塔中的學院派,應該走向民間。以前我在音樂學院混的時候,聽說,某個拉手風琴的,跑 到市中心街頭去拉琴,把他的老師,係主任,氣得夠強,覺得丟人現眼,還要處理他。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他就應該走向街頭。後來,到了英國,發現好多音樂學 院的學生都會跑到街上,表演,拉琴,唱詠歎調。

大雅與小雅的區別在於情感的升華和轉換,比如前文所說的《命運》。還有《二泉映月》,它本來是一個瞎子在街頭很隨意拉的一個曲子,連名字都沒有。偶然間, 被一個教提琴的老師,覺得這個曲子不尋常,然後才被發掘。這個曲子的不尋常,不在於他的形式是否簡單,演奏的場所是否高檔,而是在於它的意境。

關於大雅與小雅的區分,有些人看重的是,表現形式,技巧,規模(比如宮廷裏就是大雅,街頭上的就是小雅),而我更看重的是,情感,意境。也即前文所說的,情感的轉化和升華。中國傳統音樂評論中,有兩句話叫哀而不傷,樂而不淫,也反應這兩種層次。這種情感,大家都有,這是一個層次,不傷 它的升華,這是另一個層次。樂而不淫同樣如此。
(比如說黃琦珊的歌聲,喜歡她的人,喜歡得不得了,討厭的人,反感也很強烈。原因就是她的情感真摯,強烈。但她還沒達到不傷的境界,所以不喜歡她的人總覺得她是一個怨婦。)

搖滾樂,我也聽過很多,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傷。某位搖滾樂手,向我介紹柯特柯本的表演,我的第一反應是拔腿就逃。我覺得這是一個精神癌症患者在表演。 最近有很些人向我推薦一些搖滾樂作品,俺聽了,愣沒發現情感上的轉換。有人說,搖滾樂就是反應了青少年對現實的不滿,逆反,它就是這樣一種形式。作為一種 音樂形式,無可厚非,但是俺想問,當這些人長大以後,他們在幹什麽?一個人一生,他的心境會有很多的變化,長大以後,心境變了,還能用搖滾樂來表達自己的 情感嗎?你總不能抱怨一輩子吧?

上麵提到的那位搖滾樂手,因為感情,生活的原因,後來不搞搖滾了,做過建築製圖,電腦,現任某吉它學校校長,我一直期待著他現在的音樂創作。我也期待著其 它搖滾樂手,除了抱怨,發泄之外,還有點別的什麽東西。如果有,我的看法就會改變。如果某位搖滾樂手發現,現在心態變了,沒法用搖滾樂這種形式來創作。首 先,我恭喜他,因為他走出來了,其次,正好說明搖滾樂這種音樂形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寫的這一係列文章,有人說我,從頭到尾,都是我,我,我,很自我,很EGO
因為我發現很多人喜歡對號入座,所以我要反複強調,這是我的感覺,不是你的感覺,你沒必要強迫自己。
其次,我就是要用我的EGO,去激發其他人的EGO,從而產生屬於自己的音樂感覺。如果你看了我的文章,很不爽,去聽一下《命運》,說不定就會有共鳴。想砸我的人,如果你因此想更多地了解一些鋼琴,古典音樂的,再回來砸,我也心甘情願。

這就回到我的第一篇文章(之一)的觀點,不願跟風。我的之三的觀點是,氛圍難尋。這兩者加起來,就是如果家長對於音樂的理解僅僅是跟風,隨大流,那麽 他們所形成的家庭音樂氛圍,就是一種沒有個性,沒有感染力,沒有激情,機械呆板的氛圍,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音樂,要麽很無趣,要麽很悲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