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片麵之處
更準確地說,片麵地理解這句話是有壞處的。家長還要明白另外一句話,“堅持是成功的關鍵。”這樣,才能完整地理解孩子的“興趣”。
最近有些感慨:
在孩子參加的擊劍俱樂部裏,聽到一些故事。
俱樂部裏,有一女孩,與我兒子同班,平時她練得很認真,某一次課,另外一個小孩抱怨她跑得太慢了,拖累了本組成績。小女孩自尊心受了打擊,感情受傷了,然後對擊劍沒有興趣了。
我要是她爹,會認真地告訴她,我知道你的感情受了傷,可是,要治愈這傷,不是靠逃避,而是在以後的擊劍比賽中,擊敗她,看看誰才是強者。
還有一學員,是高中生了,學劍幾年,水平突飛猛進,從市級打到省級,再打入全國性的比賽,越到後麵,高手越多,也越難拿名次,最近連續輸了兩次比賽,也想放棄了。教練說,這種情況是很正常,一個選手的成長,不可能是直線上升,總是逞波浪式的前進。可惜該學員以前成長的經曆太順了。
因為輸了比賽,該學員現在對擊劍的興趣減少了。如果我是她父親,會笑嘻嘻地對她說,現在你才開始真正地擊劍,如果你能堅持,熬過這一關,你的水平又會上一個台階,更重要的是,你的心理會更加成熟,這對今後的人生是有極大的益處的。我要讓他以微笑麵對這樣的困難。
我看見很多家長完全順著孩子的興趣,學了一樣,不喜歡,換,再學一樣,還是不喜歡,再換。我很想問:
人生總有不如意的時候,總有你挽不了的時候?怎麽辦?以後,他們成年了是不是也樣,不喜歡這個專業,換,不喜歡這工作,換,不喜歡這個老公(老婆呢)?換?不喜歡這個孩子呢?也換?
最近因網友推介,看了《我的職業是父親》一書,有人這樣介紹作者。“蔡笑晚正是這樣一位傑出的父親,自創了一套家庭快樂教育法,把六名子女培養出五位博士,一位碩士。”
其中所提到的“快樂教育法”容易讓人誤解,因為很多家長想的是,如何讓孩子不吃苦就學到了本事,很多教育機構出於商業性目的,也給人這樣的暗示。
對此我是不信的,仔細看了該書,才發現他的孩子非常勤奮,所謂的“快樂教育法”是讓孩子們學會以苦為樂,苦中作樂。
讓學生參加各種“興趣班”,大多數人的目的是素質訓練,培養情操,那麽堅持,在跌倒中爬起,也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素質。作為孩子,他們的心理尚未完全,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就是,躲,這時候,作為家長,就應該幫助他們克服這樣障礙,而不是一味的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