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根據我自身的經曆,看中國大陸教育之弊病

(2011-05-12 11:48:56) 下一個








根據我自身的經曆,看中國大陸教育之弊病

現代中國大陸教育是古往今來最糟糕的。它身兼中國傳統教育的表象和弊病以及西方教育表象和弊病,卻沒有兩者的優點。

與中國傳統教育相比

一考定終身,應試教育,棍棒教育,死記硬背。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表象和弊病。這是因適應當時的政治製度而形成的風格(主要是因科舉),但不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精華和核心。

雖然很多人以為中國傳統教育就是這些東西。當年孔子回鄉授徒,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難道他培養這些人是為了考試嗎?

他要求“六藝”:
禮樂射禦書數。如果把它們放在當今的教育環境,那就是:

  禮:禮節(即今人文,人際關係、禮儀)
  樂:音樂
  射:射箭技術(各種體育運動)
  禦:駕馭馬車的技術(各種生存技能,比如木工,電工等)
  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各種經典名著)
  數:算法(計數,可引申為數理化等各種科學知識)

這些東西就算以現代的眼光來評價也很好啊,我就打算按照上麵幾個方麵的要求來培養孩子。反過來看我當年受的教育:
數理化語英政。體育、音樂靠邊站,生存技能靠自學,人際關係,靠自摸。如果當年是按照這六藝的風格來教育我,我生活的各方麵肯定比現在好。

即使這樣,六藝也隻能算中國傳統教育的精華,而不是核心。

什麽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

夫教育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傳道為上,
授業次之,
解惑更次之。

因為人的惑是解不完的,給他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很多惑他自己就解了。而六藝也隻能算授業的一部分。

“傳道”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
這個東西有點抽象深奧,在本文,隻好作些粗淺的比喻。
如果莫紮特教學時,除了各種音樂理論,作曲技巧(授業)之外,能把他的樂感傳給學生,這就是傳道。
如果愛因斯坦教學時,除了各種物理學理論之外,能把他思考的方式,對宇宙的體悟傳給學生,這也是傳道。

簡言之,就是老師把一生對自己,對人生,對天地萬物的感悟傳給了學生。這就是傳道。如果一個人能成為大師,一代宗師,可以說,這個人在許多方麵都與常人“不一樣”,是學習他的知識?還是感受他的“不一樣”?

體會後者就是傳道。對於他這個人來說,他所擁有的知識隻是一種派生,繼承了他的靈魂,什麽都有了。

儒釋道三家在教育中,都強調傳道這一點,所謂以心傳心。在西方的教育中,我沒看到類似的說法。


中國傳統教育,有它的問題,但也有很多優秀的地方。



關於西方教育,它本身是另外一個完整的係統。

很多人把中 美學生在科學能力上作了一個比較。覺得美方學生動手能力強,而中方理論知識好。


先實踐,後思考,先實驗,後理論,這就是科學發展的最基本規律,美方這種對學生培養的順序沒錯,而中方恰好是本末倒置。

也有人覺得,大陸學校對學生在數理化方麵的培養更好。若就科學素質而言,我的看法正好相反。

看 看西方的科學史就知道,當年那幫科學家全都是非主流,不務正業的家夥(當時社會所認為的正業是神學)。有鐵匠、江湖郎中,還有想玩票性質的貴族等等。但他 們的共同點是,有一顆對物質現象癡迷的心,好奇,喜歡抱根問底,腦袋管用,膽子夠大(比如諾貝爾搞炸藥,因科學實驗而死的人舉不勝舉。)

至於什麽公式、定理,理論,還有各種解題技巧,這些都次之而次之的東西。

北美的孩 子們在小學、初中,都接觸甚至親自參與了大量的科學實驗,理論基礎不堅實,對這一年齡段並不重要。這樣的經曆對孩子也是一個很好的試金石,分水嶺。

如果他是搞科學的料,到了高中,以及大學,自然就會深入下去。反過來,如果不是這塊料,還要學這麽多科學公式,科學理論,那對他們就是一種壓抑。

再 看大陸的教育,數理化成了生存的必備,人人過關。科學實驗做得不多,反倒是死記硬背一大堆理論,總結出一大堆解題技巧,這些對於很多學生都是一種折 磨。(看看瓊瑤大媽的故事就知道了。)就算本來對科學還有點興趣的人,內心也會被折磨得麻木,最後,最多變成一種生存工具而已。

孩子不會背九九表,不會因式分解,問題很嚴重麽?

現在很多中國家長對這些問題擔憂,恰好說明他們 還沒有真正意識到中國大陸在教育上的問題。


現代的中國教育采用了西方的風格,卻失去了最精華的東西。實踐!


最後,對比一下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教育。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講究尊師重道,請注意,師在前,道在後,尊了師,才叫重道。而西方亞裏斯多德有一句名言:我愛老師,但我更愛真理。

仔細體會這兩句話,特有意思。因為他們完全相反!

孔子說,形而上為之學,形而下為之器。按照他的觀點,西方人所崇尚的科學,隻能是形而下為器學罷了。

這就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特點。重精神不重物質。向老師學道,就是學老師這個人,這個人的靈魂,這個心,所以師道一體,重道必先尊師!

而西方教育,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看亞裏斯多德的這句名言就知道,他把真理當作獨立於人之外的客觀存在,當然也是獨立於老師之外。而老師隻是一個發現者,引導者而已。但是現代西方的教育風格很好地繼承了這一點,所以它在教育多采用啟發式,情景式,注重實踐。

而中國大陸的教育呢?

戰國時期,趙國國都邯鄲人走路姿勢非常優美與瀟灑,外地人很讚賞和羨慕。燕國壽陵一個少年,特別迷戀邯鄲人走路的姿態,竟專門到邯鄲學習,他效仿了一段時間,沒學會他們走路的姿態,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樣走的,於是隻好爬著回家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