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教育的終極目的:生存、生命,再談AMY一文

(2011-01-12 11:23:50) 下一個

教育的終極目的:生存、生命,再談AMY一文

通俗點說:
生存就是活著、找飯碗、找好工作。生命就是玩、自由,興趣愛好,實現個人的生命價值。

很多人想把二者結合起來,不是沒有可能,但很因難。因為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生存的本質就是苦、殘酷。究竟有多苦?取決於所處的環境,太平盛世好過,經濟不好了甚而進入戰爭年代,生存的殘酷性就會越來越明顯。
生命本質就是樂,幸福,如果一個人是做著他真想做的事,過著他真想過的生活,那怕外人看來他很苦,但也是樂的。

生存的殘酷性不分國家,地區年代。回想當年的高考,覺得太變態。這其實是因為生存。大學一畢業就有鐵飯碗,好生活誰不想過?問題一千萬的應屆考生隻有十分之一不到能上大學,你得擠到那九百萬人的前麵。高考怎麽可能不殘酷?
都說在美國醫生、律師是好工作、高收入,問題是門檻也高啊,不掉幾層皮,能入行嗎?

一個行業如果大家都喜歡,卻隻能有少數人進入,那就少不了淘汰,有淘汰,就有犧牲品,這就是殘酷。

有人說壓迫式、填鴨式教育出不了天才,這話很對。這個社會需要那麽多天才嗎?一個社會的天才總是少數,但這個社會對天才的需求量也是少數。大部分人最終都會被教育成一個個標準部件,供應於各行各業。

看古今中外的曆史,就會明白,世道好時,百花齊放,各種天才層出不窮,世道不好時,所有人就隻剩一樣:生存。

可以預見,如果美國的經濟繼續惡化下去,就會有千萬個虎媽站出來(包括老外)。虎式教育將會大行其道。
如果經濟又好了,大家又可以把教育向人性化,個性化的方麵發展下去。

AMY逼孩子彈鋼琴,有人看了胃疼。如果她的女兒僅以此作業餘愛好,沒必要那麽教,而且這種教育也教不出真正的音樂感覺。

如果她女兒是想今後以此為職業,那就要考慮生存的因素了。如果她女兒沒有肖邦、莫紮特那樣的天賦,那就隻能:
笨鳥先飛,勤能補拙。這樣的教法無可厚非。想在美國的音樂圈混飯吃,不是那麽容易的事。那些頂級樂團的提琴手,鋼琴師是那麽容易當的麽?

怪她的教法殘酷,為麽不怪那些樂團招人很苛刻?為麽不怪,這麽多人喜歡音樂,卻隻有這麽少人才能靠音樂找錢?

誰能保證將來的經濟會一直好?為了孩子將來的生存,讓他現在吃點苦,不應該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