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鶩者。。。

其鳴無聲,其飛不能高遠,日沉浮於鷗鷺之間,而默以自容。
個人資料
正文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藝術賞析

(2007-12-22 16:32:23) 下一個
墨點無多淚點多--八大山人藝術賞析

  《中華文明大講堂》之《中國繪畫鑒賞》

  一,八大山人是與梵高齊名的中國藝術家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藝術家,真實的名字叫朱耷,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第十代孫。八大山人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就像梵高在西方藝術史上的地位是一樣的。

  梵高與八大山人確實有許多共同點:

  第一,梵高與八大山人都是劃時代的偉大的藝術家。

  第二,他們對後世的藝術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三,梵高與八大山人都被社會所排斥。

  第四,梵高與八大山人都有精神病。

  凡高與八大山人有什麽不同?我們從凡高的作品中,感到撲麵而來的是火一樣的激情,痛苦隱在激情的烈火之中。而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感到撲麵而來的冷漠、孤獨和痛苦,感到在八大山人的內心深處,是一座冰山。

  八大山人的一生大約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二、出家為僧的時期

  這個階段,從23歲--55歲,即1618--1680年。他當了22年和尚。

  明朝滅亡後,1644年,就在朱耷19歲時,也就是崇禎17年3月19日,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親手殺死了愛妃和女兒,在景山上吊死了。崇禎的死,標誌著明朝的滅亡。這對於八大山人來說,是畢生的痛。他時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記下這個刻骨銘心的日子。崇禎死後,清兵入關, 1645年,朱耷20歲,南昌陷落,朱耷家中90餘口人全部被殺,隻有一個人幸運逃出,他就是八大山人。他在荒山野嶺中避難。後來,他被人救到一個廟裏。

  於是,八大山人23歲,剃發為僧,僧名傳綮。八大山人在這個時期的繪畫,主要是寫生畫。例如,《西瓜》、《芋頭》、《石榴》、《水仙》、《草蟲》等等。八大山人這個時期作品的總的特點就是寫實。一個小蟲,一片葉子,都畫得栩栩如生。但是,對情感的表現是不夠的。所以,八大山人對這些作品是不滿意的。他認為,太過於寫實,影響了情感的表現,他為此陷入深深的苦悶之中。

三、還俗矛盾期

  這個階段,從55歲到65歲,即從1680年-1690年。

  八大山人回到了南昌,以後,我們不知道八大山人這時的生活發生了什麽重大的變化,八大山人瘋了,後來經過一年多的調養,才恢複正常,又開始了作書作畫的生涯。

  這時,八大生活發生了轉折。表現在:

  首先,他靠賣畫維持生計。其次,他開始使用"八大山人"這個名字,稱自己為"驢"或"驢屋"。再次,他不說話了。他大書一個"啞"字貼在門上。最後,他對投靠清朝的官吏更仇視了。江西巡撫宋犖深深地為八大的繪畫和詩文所折服,迫不及待地想見到八大山人。八大山人討厭他,便於1690年畫了《孔雀竹石圖》,題寫了一首著名的詩:

  孔雀名花兩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這首詩,就是諷刺宋犖的。在宋犖的府內,就養著一對孔雀,府前有一塊竹屏,有時也畫幾筆蘭竹。詩的前兩句都由此而來。後兩句是諷刺清朝官員奴顏卑膝的醜態。所謂"三耳"有一個典故。說一個奴才,叫"臧三耳",人都有兩耳,而奴才要有三耳,一為主子打聽消息;二為精細地領會主子的意思,才能把主子侍候得好些。最後一句是說,大臣上朝,是在五更,但是,大臣怕晚了,到二更天就坐著等待了。好一幅奴才像!

  這幅把宋犖搞得哭笑不得的《孔雀竹石圖》,卻成了中國繪畫史上的名作。

  八大山人在這個時期繪畫的總的特點是對情感十分露骨、率直的表現,過於直白。


  四,藝術成熟期,65歲-80歲,1690年-1705年。

  這個時期,八大山人畫了許多禽鳥圖,表達了蔑視,仇視,傲視,逼視,怒視等情感。總之,八大山人有多麽複雜的情感,鳥兒就有多麽複雜的情感。

  《魚鴨圖》那些鴨子,睜著大大的白眼。中國人說,青眼看人,是表示尊重;而白眼看人,是表示仇視。

  《蓮塘戲禽圖》,提起鳥兒,總給人以美麗、活潑的印象。但是,這兩隻禽鳥,黑色的羽毛,睜著大大的怪異的眼睛,在看人,多少有一些恐怖。這兩隻禽鳥,好像有仇恨。那是怒視。尤其是左邊那隻,好像有進攻的姿態。

  《荷花翠鳥圖》。這隻鳥,低著頭,閉著眼,雖然立在孤立的蘆葦杆上,但怡然自得,旁若無人,不管不顧,好像在養神。那是蔑視。

  八大山人畫的鳥是這樣的,他畫的魚眼,就像他畫的鳥眼一樣,表現了複雜的情感。同樣有仇視,有怒視,有傲視,有蔑視,有逼視。

  就在八大山人完善自己的藝術時,在中國繪畫史上一件美談產生了。

  那時,八大山人在南昌,石濤在揚州。揚州是繁榮的藝術市場。畫商到南昌去,取八大山人的作品到揚州去賣。這樣,石濤逐漸知道了八大山人。但是,他以為八大山人已經不在人世。後來,石濤得到了一幅八大山人畫的《水仙圖》,他為這幅圖畫而欣喜、震驚,他確信八大山人還在人世。

  1696年,石濤寫了一封信給八大山人,表達了自己的仰慕之情。1699年4月,八大山人從南昌出發去揚州,兩位偉大的藝術家終於見麵了。以後,他們又合作創造了《蘭竹雙雀圖》、《艾虎圖》等等,留下了中國繪畫的一段佳話。

  主講人:楊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