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鶩者。。。

其鳴無聲,其飛不能高遠,日沉浮於鷗鷺之間,而默以自容。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句\'想念\',讓我淚水漣漣

(2007-03-04 04:37:58) 下一個

一句“想念”,引來淚水漣漣

 “太公”,是我在文學城認識的一位從未謀麵的朋友。前天,送給我一段qqh,“很久看不到你了,…..想念。”讀後,百感交集,淚水漣漣。

 

一句“想念”,

讓我淚水漣漣,

“想念”把我帶回了童年。

一杯香茶,

一本線裝書,

紮羊角辮的女孩,

依偎在爺爺的膝前,

身後的房簷掛著一盆金邊的吊蘭。

 

線裝書是半塘老人的《味梨集》,

後記裏提到了六歲的爺爺,

還有爺爺的老師李髯。

紮羊角辮的女孩,

靜靜地聽著爺爺的故事,

好奇地盯住了爺爺的眼睛,

不懂那裏邊為何淚光閃閃,

悄悄把茶水推到了爺爺的手邊。

 

直到一個雨天,

爺爺去了醫院,

再也沒有回來,

紮羊角辮的女孩,

抬頭望著滴水的屋簷,

和那盆孤獨的吊蘭,

突然明白了爺爺眼裏的淚水,

原來那閃閃發光的就是“想念”。

 

一杯糖水,

一本線裝書,

紮羊角辮的女孩,

捧著爺爺的照片,

趴在爺爺做過的藤椅前。

淚珠一顆顆地滾落下來,

糖水帶走了嘴角的鹹澀,

心中的苦苦甜甜,

就是那無窮無盡的“想念”。

 

 

附:《味梨集》跋

…..今年春,延薊州李髯為序楫.序柯兩孫課師,文字之益,旁及老夫,乃複稍稍為之。……

李髯先生簡介:

李樹屏,字小山,號夢園,別號李髯,清代人,李江的弟子。李樹屏聰慧絕倫,十三歲進入學校學習,尚書萬青藜對他非常賞識。因家裏貧窮,無意進取功名,在尚書萬青藜和王半塘(清代詞壇之大師之一)家教書,侍禦兩家十餘年。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州內發生災荒,他積極籌辦賑糧,救濟災民,並請求官府降低糧價。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起義風起雲湧。當時,他在安肅縣(今河北徐水縣)縣衙做幕僚。徐軍門奉命駐守安肅剿殺義和團,用法嚴峻。李樹屏對義和團義舉深表同情,竭力保釋被俘人員,救了很多人。晚年回家,在穿芳峪西妙溝,與同道八人,另立一村,名八家村,常與李江、王晉之交往,合稱“穿芳三隱”。李樹屏精通詩文及音韻之學,對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的籌劃下,對王半塘的詞及李江、王晉之的文集等進行整理、校勘,使之刊行於世。他自己一生著述很多,主要有《龍泉園誌》、《八家村館集》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ganlanshan 回複 悄悄話 小鶩,朽來此論壇是因為預想有你這樣的忘年知音.-太公釣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