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之外

好想回到江南,做回那山水中的女子
個人資料
正文

廈門印象之六:大學生活

(2007-12-22 19:03:01) 下一個

吃。廈門屬於南方熱帶地區。海濱城市海鮮多多,小吃也很有特色,水果品種也很多。就是吃的米是雙季稻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糙米,黃黃的,吃口不是太好,不過後來也慢慢習慣了。每天早上喜歡吃食堂裏的稀飯,倒是蠻好吃的。或者是一個白饅頭,又甜又鬆,感覺也不錯。

穿。還是八十年代,沒有時髦之說,再說學生也窮,喜歡穿內地還沒流行的牛仔衣褲,沒有留下很深的印象。不過那時留下的照片現在看來也沒覺得土。可能是因為年輕吧,經過歲月的打磨,外在的東西都變得不重要了。

住。向往的生活是一杯茶,就著音樂,在海邊的居所讀著閑書。在廈門的五年,還真有點這樣的心情。雖然那不是我的居所,隻是宿舍而已。

剛進大學那年,因為學校宿舍樓緊缺,我們被分到了原本造給教師和研究生住的風雨樓,全新的,四人一間,在那時算是待遇非常好了。兩年後新舍造好,我們搬到了半山腰的海邊宿舍,石井樓。據說以前那是亂墳崗,不過我們沒有任何禁忌。

房子就在半山腰,大門朝南,與校園另一端,也在半山腰的淩雲樓遙遙相望,那是研究生男宿舍。窗戶朝北,麵向大海,因為在五樓,視野很好。每天晚上海風習習,聽著海濤聲聲,感覺真是享受。尤其在夏天,也不熱,就開著窗,聽聽音樂,寫著作業或是寫著信。在那間宿舍一住就三年,那是一段讓我至今向往不已的日子。

行。出門主要靠公交。廈門因為有山坡,騎車不現實。上學時用獎學金買了一輛自行車,隻敢在校園裏騎,從來沒感騎到市區,這是一大遺憾。那時上攝影課,兩人一台相機,每周要上交作品,隻好走遍城市的每個角落。輪渡碼頭,火車軌道,植物園,五老峰,普陀寺。。。真的要感謝那個老美攝影老師,不然我要錯過多少風景。

經過了三年高中緊張的備考,進入大學後,一切變得如此輕鬆,學的是文科,很少有作業,經常會逃課。記得上公共課時, 我們會輪流逃,每次留一個人在課堂應付老師點名,其餘的就到處晃蕩,當然最喜歡的地方還是到海灘曬太陽聊天。有時專業課也敢逃。記得一次是逃老外的寫作課,我們不喜歡她,就集體“罷課”。我們把自己反鎖在宿舍,半個小時後係辦公室工作人員來敲門,我們不敢作聲,等她走了才放聲大笑。這是最嚴重的一次逃課,後來想想還是有點後怕。不過後來係裏也沒追究,問起我們,我們推說時間搞錯了。後來老外回國去了,可能她對我們很失望吧。

在大二的夏天學會了遊泳。盡管在水鄉長大,從小也在河水裏泡大,但從來沒有想到要學遊泳。同學中大部分人來自大城市,他們會遊。於是就帶我們幾個旱鴨子到人少的海灘練習。第一個動作就是逼我們悶水,就是把頭浸在水裏不呼吸。海水的浮力大,學遊泳相對比較容易,我很快就學會了悶頭遊水,但是後來花了好長時間才學會抬頭換氣。學會遊泳後,就自由多了。一到夏天,我們幾乎天天都會到海邊遊泳。有一天下大雨,有同學興致大發,我們就陪她在雨中遊泳。代價是那晚我頭痛欲裂,第二天起來,上吐下泄,不得不上醫院求診。醫生說我得的是急性腸胃炎,害得我一星期不得安寧。

大學的消遣很多。很喜歡周末的舞會。盡管不怎麽會跳,樂感也不好,但是很喜歡那種氣氛。都是一群學生,少男少女,情竇初開。舞會由不同的係舉辦,或是學生會舉辦,都要票的。每到周末,弄票成了一大難題。我們隻好學著自己偽造舞票。我是模仿高手,廣告專業的蔡是我的搭檔,我負責描摹圖畫,她負責寫字,然後用橡皮刻圖章,往往以假亂真。準備好票後,我們便會集體出發,每次都沒有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們是女生,把門的男生相對來說查得要鬆一點,再說舞場門口燈光暗淡,很好蒙混過關。最喜歡元旦的通宵舞會了,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盡情玩樂。

大學生活雖然清苦,但是留下了不少美好的記憶。如果時光能倒流,我隻願回到那段時光。真是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即使是憂愁,也隻不過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作愁”罷。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