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之外

好想回到江南,做回那山水中的女子
個人資料
正文

2025中國行之文字篇 - 內心沒有傷,臉上有陽光! – 寫在高中四十年聚會

(2025-05-21 12:13:11) 下一個

應同學之邀,為高中四十年聚會寫了篇小作文。

內心沒有傷,臉上有陽光! – 寫在高中四十年聚會

曾在2019年的青年節寫了個朋友圈:“想起一句老話錯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人生有很多岔口,走著走著,就走丟了很多人很多事。緣多緣少,且行且珍惜!願你出走多年,看過多少日出日落,花開花落,回來仍是那個少年!”寫的是很多遇到了,同行了一段路,而又最後因為種種因緣而分道不再相遇的人。現在想來,這句話不適合所有的場合,比如我們高中三年的同學。

我們的高中,住校同吃同住,朝夕相處,同學情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手足親情,回想過去的四十年,無論我們走了什麽岔道,去了什麽方向,縣中一直是那個我們可以回望,心靈向往的地方。

那個三年,老師像生身父母一樣,教我們文化知識,管理我們的作息,引導我們做人。記得我們夜間9點熄燈,老師會來查房,最初的兩年我們四個班三十多個女生住在一個大房間。我們四班的女生在最裏麵,等聽到老師的聲音有足夠的時間來躲避老師的抓現場。每次我把我們住集體宿舍的情況講給我家老二聽時,她都會說學校剝奪了我們的自由,生在西方自由世界的她根本不會理解這段集體生活對我們來說是個怎樣的美好回憶。高考前的一晚,我焦慮失眠。熄燈後有女同學在廁所唱歌,因著她的歌聲,那個夜晚變得不再不堪回首。

那個三年,我們的生活剛剛夠溫飽,我記得一個月的夥食費是9元,每周有兩次葷菜,經常有電影看,晚上休息時總是餓肚子,偶爾也可以吃從家裏帶來的炒米粉糊糊,我們的同學大部分都是從鄉裏挑來的尖子生,家裏生活條件艱苦,物質清貧,這個住校生活比在家裏好了不知多少倍,所以現在回憶起來一點不苦,反而有種很美好的感覺。

那個三年,我們男女同學基本不說話,男女授受不清。我因為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混在人堆裏,無法記得班裏的全部男生,隻依稀記得有長得很清秀的,有調皮搗蛋的,有老師特別喜歡的,有成績特別好的。這次相聚,事先翻看了高中畢業照,努力尋找記憶中的人名和樣子,一句原來是你啊,倍感親切!

同學三載,離校40年,這次再相聚,雖然臉上有皺紋,兩鬢發如霜,但我一直記著你的青春模樣。回憶起那個三年,腦中的鏡頭是 - 女生是紮著兩個羊角辮或留著短發的小姑娘,男生是吹著口哨從窗口經過的少年郎,青澀淳樸。

我一直以縣中畢業為榮,以生為宜興人而驕傲,我對我的國內同事稱自己為宜興特產,連後來的微信名都用宜興特產的縮寫而起。宜興縣中的學子就是宜興特產,散在世界各地,不任有名無名,都以特產的姿態,展現我們的特質。

經過這麽多年,老同學,你如何回憶我?帶著笑還是很沉默?我想應該是帶著笑,因為我們的年少!

因為,

那個三年,內心沒有傷,臉上有陽光!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