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尋訪上海最美弄堂,教你不得不愛的上海(二)轉載

(2014-12-13 14:23:53) 下一個

(摘自上海的記憶)

1

6、淮海路

淮 海中路,東起西藏南路,西至華山路,全長5500米,是原法租界東西走向的一條主幹道。一直以來,淮海中路是本地公認的最有海派腔調和異國情調的一條馬 路,屬於徐匯區境內陝西南路至興國路的那段淮海中路,全然不見淮海中路東段商業街的繁華景象,相反,一直以來都是滬上最為雍容華貴的高檔住宅區。在不到 2.5公裏長的街道兩旁,光是被列為 “上海優秀曆史建築”的就有20處之多,這當中包括了美國、法國、日本(曾經)駐滬總領事館和宋慶齡在滬舊居等頂級花園洋房,以及淮海公寓、淮海大樓、武 康大樓等滬上著名的老牌公寓;再有,就是我們下麵要介紹的那些典雅的弄堂和弄堂裏讓人目不暇接的漂亮建築。

2 3

毗鄰而立的新康花園和上方花園是淮海路上最有韻味的弄堂,二者當年的設計者皆為英籍建築師事務所馬海洋行。兩座花園裏弄均兼備了裏弄房屋、花園住宅和高級公寓的高檔居住區特征,是上海新式花園裏弄的經典之作。

4 5

新 康花園位於淮海中路1273弄,建於1934年,屬於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主 弄堂南北貫穿於淮海中路和複興中路之間。由淮海中路一側大門進入主弄堂,兩則依次排列的11幢二層建築采用的是毗連式住宅,即每幢建築內安排了兩個住戶單 元;上、下層各有獨立的門進出,互不幹涉。二樓朝南設有凹廊式大陽台,而底層則為半室外空間的門廊。紅色筒瓦、陽台的螺旋形立柱、屋簷下連續拱形樣式的裝 飾線條等都為典型的西班牙建築風格。臨近複興中路弄口一側是四幢五層樓的公寓,建築圍繞主弄的軸線布置,形成圍合空間,而各棟公寓的主出入口側麵向圍合空 間之中心;建築立麵一層為茶色麵磚貼麵,二層以上為水泥砂漿抹灰,淡綠色塗料飾麵,平屋頂,左右對稱,設轉角窗,體現了簡潔的現代裝飾藝術風格。 

6 7

上 方花園坐落在與新康花園一牆之隔的淮海中路1285弄,此地原係英籍猶太人沙發的私家花園,所以被稱之為‘沙發花園’。1933年,浙江興業銀行購得此塊 園地後,於1938年至1941年分批建成花園式裏弄住宅,取名“上方花園”。弄內建築呈行列式布局,由74幢3層建築組成。住宅類別分別有聯排式、毗連 式和獨立式,每一個門牌號為一個獨立的居住單元。上方花園住宅的建築風格多樣,既有緩坡筒瓦的西班牙式,也有裝飾簡潔的現代式。外牆為細顆粒狀的凹凸處 理,刷米黃色塗料;建築的細部裝飾富於變化,屋內寬敞明亮,鋼窗有圓弧形、八角形和長方形等多種樣式,顯得生動而有情趣。落地窗前有線條柔美的鑄鐵小陽 台,門柵、窗柵、陽台、欄杆都用鑄鐵精製而成,硬木打蠟地板,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8 9

淮 海中路1350弄,愉園,1-15號建於1941年,16號晚於1941年建,新式花園裏弄住宅,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建築布局分四排,共十六幢;主弄寬 達6 米,支弄寬度也有4米,便於汽車通行。弄內建築高三層,種類包括有獨立花園住宅、雙聯和聯排花園建築,且每幢住宅南麵均有私家小院。1-15號由淮海中路 1350弄出入;而16號,如今是上海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辦公用房,已經改由常熟路280號進出。建築采用四坡頂、蓋紅色機製瓦;外立麵采用水泥砂漿和黃 褐色條形麵磚相間的做法,在兩種材料的交接處的窗戶上下沿都做出外凸的線腳,形成強烈的水平線條構圖,屬現代建築裝飾風格。

10 11

淮 海中路1487弄,上海新村,夾在了“美領館”和曾經的“日領館”兩座豪宅中間,區域位置自然相當地顯赫了。該建築群建於1939年,屬新式裏弄住宅,上 海市優秀曆史建築。弄堂內共有混合組合結構的樓房五十六幢,呈行列式布置,現代派建築風格的聯排住宅,樓高三層,坡頂,水泥砂漿外牆,立麵簡潔,基本無裝 飾,具有上海新式裏弄典型的的形象特征,這是老上海中產階層首選的‘新裏’住宅類型。


12 13

淮 海中路1610弄,逸邨,1942年竣工的西班牙式花園住宅裏弄,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幽深的弄堂隔絕了門外淮海中路上車水馬龍的喧囂,走入逸邨讓人感覺 非比尋常的靜謐。8棟住宅沿寬敞的弄道兩側排列,較緩的筒瓦坡屋頂、螺旋形窗間柱、花鐵柵欄、筒瓦的門窗眉飾等建築元素,無不傳遞了西班牙式樣的建築風 格。弄堂口馬路正對麵的銀白色高樓是現今的上海圖書館, 憶往昔,那塊地頭上曾經是出了名的“牛奶棚”(乳品二廠),當初能到這箱來品嚐一回“牛奶棚”出產的摜奶油,幾乎成了那年代上海灘上名噪一時的‘開洋葷’ 標誌。自己記憶中,從小長到成人,喝的牛奶都是從乳品二廠的大門裏送出來的,小時候我們稱這裏為“奶牛棚”,因為每當走過這邊,都會透過工廠大門,窺視一 番廠區院子裏圈養的、身上有著黑白斑塊的荷蘭乳牛。或許正是因為想起“牛奶棚”即會聯想到逸邨的緣故,因此,逸邨在我腦海裏的印象比較深。

14 15

淮 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建於1941年,新式裏弄住宅,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該弄住宅建築風格類似,均為四坡紅瓦屋麵,立麵以淺色釉麵磚、水泥仿假 石飾麵、水幹線條等構成,屬現代建築風格。每單元住宅均有小庭院。中南新村東麵院牆緊鄰安靜的湖南路,地段及周邊環境一流。

16 17 18

7、獨立住宅

新 式裏弄的發展,使得人們更加注重建築間的環境和綠化,許多建築由原先的聯排式演變成了獨立式,室內布局和外觀也更接近獨立式住宅。其中,位於陝西南路和複 興路口的‘陝南邨’非常有代表性。建於1930年的‘陝南邨’,舊稱“亞爾培公寓”,解放後隨著亞爾培路改稱陝西南路而更名為陝南邨。邨內共有16幢獨立 式的四層住宅,采用點狀自由式布置,提高了建築容積率;空地則種植綠化以美化環境,是著名的花園裏弄住宅。1994年,陝南邨被列為上海優秀曆史建築。

19 20

小 時候去淮海路都乘42路公交車,車從從複興中路拐到陝西南路的那會兒,映入眼簾的就是陝南邨建築的外立麵,紅和淡黃顏色的鑲拚圖案給人留下了太深印象,一 直都沒法忘記。長大後,每每騎車去靜安寺,在常熟路拐入華山路的轉角處,也可看見黃色外牆+清水紅磚鑲拚這般裝飾的漂亮建築,同樣叫人過目不忘,這裏就是 上海著名的大型新式裏弄住宅群,建於1912--1936年的大勝胡同。因當初是由北京一神父所建,而北京稱裏弄為胡同,故取名為大勝胡同。

21 22

走 進“林邨”純屬偶然,那天,去模範邨、四明邨等掛著“優秀曆史建築”名頭的新式裏弄,途中路過威海路910弄‘林邨’(就在模範邨對馬路),無意間瞥見了 弄底有一高大柱狀建築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入弄堂前去探個究竟,原來那是隔壁中蘇友好大廈(上海展覽館)的一個煙囪,做得很有藝術性,的確少見。再來仔 細瞧瞧‘林邨’,規整的縱橫布置、新式裏弄聯排建築,想當年,隔牆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同花園”,‘林邨’應當不會平庸。

23 24 25

模 範邨西麵隔壁的弄堂就是前麵已經介紹過的文化名人邨—四明邨;而靠西緊挨著四明邨的延安中路955弄門前也掛著“優秀曆史建築”的牌牌。這裏的住宅建於 1931年,磚木結構,按銘牌介紹是西班牙式花園住宅,四坡頂、文化石牆麵、入口和陽台外廊處的古典柱飾等還是透露出了西班牙建築元素,但和我先前看到的 西班牙風格建築屋麵多用筒瓦不同,這裏用的是機製瓦。

26 27

延慶路123弄—淮海中路1270弄,原名大德裏,南北貫通的弄堂全長15米,弄內大部分建築是上世紀30年代建造的新式裏弄住宅。2008年底起這裏經過了半年的整修,老弄堂顯現了新景象。

28

大德裏,淮海中路1270弄入口處的過街樓。文革前我二伯父就曾住在這過街樓的二樓,記得從淮海路的入口進門後直接上一段較陡的樓梯;過年時在過街樓臨窗可以看到下麵弄堂內的放鞭炮等熱鬧景象。當時這房子的衛生間就配有大的搪瓷浴缸,設施齊全,打蠟地板。

29

8、靜安寺

下麵介紹坐落於市中心靜安寺街道區塊內相鄰的幾個新式裏弄,它們在價值體現方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物業的每平米單價平均都在六位數之上了。

30

長樂路764弄 ‘長樂新村’

原為 ‘杜美新村’(舊時長樂路的名字是杜美路),1930年建造,磚混結構,新式裏弄住宅。上海優秀曆史建築。

31

長樂路774弄,南華新邨

磚混結構,新式裏弄住宅,現代建築風格。

32

裕華新村,由富民路182、210弄和長樂路750—760(雙號)組成的建築群

33

1937~1948年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3層磚木結構,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曆史建築。

34

住宅坐北朝南,屋前均有小花園,平緩坡頂,外牆棕色麵磚和水泥砂漿飾麵,表現塊麵、線條的組合與對比。弄堂極其寬敞,這在上海裏弄不多見。

35

9、五原路

寫 那篇《上海弄堂》文章的陳丹燕是住在五原路上的。淮海路、烏魯木齊路、華山路、武康路、長樂路--五原路周邊的這些街道早都名聲在外了,唯獨五原路依然默 默地守候著流逝的日子。五原路不寬,那些藏在梧桐樹後的弄堂雖然不深,但仍然給人溫馨和靜謐的印象,倘佯期間頗能體驗到一點曆史和文化的感受。

五原路289弄,建於1933年,英國傳統風格獨立式花園住宅,原為外僑公寓。弄內建築尺度宜人,氛圍親切。

36

五原路上是住過不少名人的,但小馬路並不因此透露出丁點張揚的氣息,而是保持著一貫的淡定,靜守著歲月的流轉。建議你走過五原路時,去288弄看一看,弄內3號是畫家張樂平的舊居,當你跨入弄堂的頃刻間,記憶裏那個給你帶來童年歡樂的可愛“三毛”形象頃刻間將重現眼前。

37 38

長 寧境內,愚園路和新華路上的眾多新式裏弄因時常被介紹而為人們所熟悉,至於其它路段的美麗弄堂大多至今不為人知。其實,在那條人來車往、看似喧鬧無比的南 北交通要道江蘇路兩旁,也是藏著不少值得一看的新式裏弄住宅的,它們中的許多還被授予了“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的名號,比如:憶定村、月村、中一村和安定 坊,其中感覺更值得一看的是安定坊。

39 40

主 要路段落在長寧地界的泰安路,是我一直以來都比較推崇的看似低調、但內涵豐富的漂亮小馬路。泰安路上最有韻味的老房子藏在了如下三條幽靜的弄堂內:其 一:76弄、亦村,1934年建造,由十四幢獨立的西式花園住宅構成,弄內4號是賀綠汀的舊居,這位受人尊敬的音樂家從1956年直至1999年逝世,在 此度過了的大半生的時間。

41

第二條弄堂是泰安路115弄,1948年建造的英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層住宅,共三排八幢,每幢住宅南麵均有大花園,院內綠樹成蔭,環境優雅,上海優秀曆史建築和市文物保護單位。周穀城先生長期居住於此弄6號。

42 43

相 比前麵兩條弄堂,120弄、衛樂園的內容似乎要豐富得多。衛樂園建於1924年,共有磚木混合結構的花園洋房31幢,建築仿英、法、西班牙等式樣,整齊美 觀,美味齊備,底層都有汽車間;弄堂寬敞,是上海近代建築中有名的小花園。著名劇作家黃佐臨先生長期寓居該弄1號;賀子珍49年從蘇聯回國後,曾住弄內 10號。

44

 
小時候我熟悉的幾條弄堂: 大光明不遠北京東路的新昌裏,靜安區富民路的富民村,淮海路的淮海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