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人生七年》

(2014-02-26 17:08:32) 下一個

《人生七年》:49年跟拍14人,富者仍富窮者仍窮


      英國有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一個導演可能初衷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14,21,28,35,42,49,一直到去年的56。幾十年過去,還是那個導演——從青年到老年,還是那群人——從兒童步入老年。




我聽說這片子有一年之多,因為是完全的真人秀,所以相當好奇,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片源,現在終於見到這片子,2012年他們也完成了56歲的拍攝,所以這最新的一部片名字叫做《56UP,一共分三集,在這150分鍾裏,我們可以窺見到普通的英國人的人生。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遺憾地是真的證明了就像天涯前不久一個很火熱的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一群畢業生在銀行實習後各自不同的表現和最終歸宿讓人無法言語但卻就是殘酷的現實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經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承傳到子女輩。在我們的國家那個二十年前就出來打工而子女留守老家的這群體作為父母遠離孩子也沒有時間精力管孩子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可提升孩子他們隻是艱難地活著而已而他們的8090後孩子依然隨便上點學到了中學就輟學然後步入父母的老路到城市來打工然後依然在繁華城市的邊緣被壓擠這群人中除非立誌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還是有但是很小的一部分。而這部英國真人秀電視紀錄片也是讓人看了唏噓不已裏麵沒有分析具體原因我們隻能通過那些表象去推斷本質的原因。

7歲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層階級讀私立學校的小孩AndrewJohn已經每天在看《金融報》或者《觀察家》了他們明確知道自己會上哪個高級中學——然後上牛津大學——然後成為著名律師著名人物之類中產階級的男孩也有一些夢想反對種族歧視幫助有色人種或者到哪裏上學讀書有個什麽職業女孩子則想著長大了嫁人生子而在窮人區貧民窟上寄宿學校的下層階級的孩子甚至談不上什麽夢想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能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這也成為了他們的願望。

在他們56歲的時候當年那幾個上私立學校的7歲孩子已經按照既定路線上了牛津大學然後都做了著名律師過著上層社會的優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們的孩子也無一例外地走著父親的老路——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中產階級的男孩子有三個也上了大學第一個Bruce牛津大學數學係畢業後成為了一個中學教師按照他的理想幫助窮困地區的學生後來回到英國在一個普通的公立學校教書過著平淡也還安靜的生活;另外一農家子弟Nick牛津物理係畢業後到美國成為美國著名大學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個身材外貌氣質極佳的美國妻子他是這裏麵唯一一個成功晉級精英階級的人;男孩Peter年輕的時候政治思緒很激烈英姿勃發大學畢業後做了教師中途因為發表政治言論被民眾抨擊退出了電影拍攝56歲時候重回拍攝已經改行做了公務員家庭穩定幸福兒女雙全且優秀和自己的美麗妻子業餘時間一起創辦樂隊進行創作表演並在業內取得很不錯的成績身材修長氣質優雅他們依然穩定地處在在中產階級這個梯度裏。不過那些中產階級出來的女孩子則表現都很平淡我甚至都不能準確地分出誰的故事無一例外她們嫁人結婚生孩子她們的人生幸福程度幾乎與她們的婚姻美滿程度完全掛鉤。而那幾個來自底層社會階級的孩子有色人種居多),他們年老以後都當了一堆孩子的爺爺奶奶而他們的孩子極少能上到大學做著都是普通的服務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類。而他們自己常與失業相伴如果沒有好的社會製度他們其實處境堪憂。

我們中國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主要說的是遺傳和潛移默化大概也表達了不同物種之間這難以逾越的某種界規吧。除了結論真的讓人感歎甚至讓人有些不甘以外我還明顯地發現了以下值得感興趣的幾點。

一、一個人的體重與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片中的精英階級AndrewJohn 56依然保持相對不錯的體型和身材原中產階級中晉升為精英階級美國教授Nick夫妻中層佼佼者——公務員Peter夫妻體型明顯較好;而底層階級長大變老的男人們雖然他們年輕的時候有幾個甚至說得上相當英俊帥氣,但最終幾乎都成了胖子禿子尤其是她們的妻子每個體型都是走形得相當厲害。而這些底層階級父母生的孩子們人數眾多絕大部分都是肥胖的雖然現在他們還隻有20來歲。

可見精英階級從身形鍛煉飲食控製等方麵的修行遠遠強於底層階級這種能保持自己體重的毅力是不是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特質?人人都隻看到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越的家庭教育資源和社會環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習慣其實在體型的背後更是他們的家庭賦予的某種自律自強的精神吧這點其實很值得我們深思。所以現在有人說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製不了你連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製人生呢?我們看到的隻是身材然而身材的背後映射的是更多內容因此我們對那些能長年保持自己體型的人那些堅持不懈朝著自己目標奮進的人由衷地表達自己的敬意在背後他們的付出或許是我們所不能設想的。

二、除了母體的家庭環境,性格是重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張牌。

誠然前麵有說絕大部分人基本都沒跳出社會的等級的既定魔咒但還是也有例外的。舉兩個例子任何人都會注意到有個叫Neil的中產階級的孩子(他有個小學同班同學是電影中的考上牛津數學係的BruceNeil在在7歲的鏡頭裏他非常燦爛地敘述著他不著天際的奇異的劍客或者花朵蝴蝶飛之類的夢想甚至14歲的鏡頭下也是一背著書包騎著自行車在好教區飛速而過的陽光燦爛少年在考牛津大學失利而進入一別的大學之後因為精神有了問題他輟學之後做了建築工人然後流浪輾轉在英國各地居無定所食不果腹衣衫襤褸實在讓人看了相當心酸。雖然最後在56歲的時候以反轉的姿態做了某個地區的議員但依然是個貧苦的拿著救濟金的議員他平時所打的零工比如做教堂的輔助祭司也僅僅能讓他活著他對著鏡頭從來都沒有過高的奢望說不知道他自己能做的是什麽還有什麽樣他可以做下去賺到錢的更好職業他骨子裏已經對自己的命運無可奈何了。片子一直沒說他的精神問題是他的天生遺傳問題還是後來因為家庭環境壓迫所致總之這個人物看了讓人相當悲涼。如果他性情沒有問題他大學畢業後本來是可以順利走在中產階級有尊嚴的軌道上的。

還有一個孩子生活在貧民窟住在寄宿學校裏7歲時候出現的那張悲涼的臉讓我很難忘懷他叫Paul。他7歲時候談不上什麽夢想不過就是希望少被打少被罰站之類。他的憂傷無助的小臉在1964年的黑白鏡頭下讓人心痛。他成年後雖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因為無一技之長也無足夠的毅力堅持或者也因為就業環境不佳他頻繁地失業換工作到晚年的時候已經隻能在妻子幫工的養老院謀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雜差。他到底是因為家庭環境而造成的自卑還是因為天生性格本身而造成的少毅力?不得而知總而言之他小時候的那張臉讓人憐憫並心裏發冷因為這都可能隻是與他的童年生長環境密切相關。

三、婚姻可以拯救一個人,尤其是女人。

在電影中女人的幸福主要與情感與婚姻有關事業在裏麵的比重很小。中產階級裏麵有三個同班同學在多個年代一起肩並肩出現在鏡頭裏長大以後的命運差別還是很遠。有個叫Sue樂觀的女孩第一次離婚後堅強帶著孩子後來再婚幸福夫妻關係很和諧然後工作也一路順利並且有顯著提升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總之人生更為幸福;有個女孩子一生中嫁了兩次離婚兩次留下幾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沒上大學隻做著低微的工作她身體不好又遭遇到一係列的家庭不幸一直失業領著救濟金經濟也很拮據;還有一個女孩子本性是個悲觀的人她在714歲和21歲的時候是一個很憂傷很反叛的女孩而在28歲的時候遇到了她的丈夫從此她變成了一個陽光的人56歲的時候坦然地說出:雖然自己是一本也許不怎麽好看的書別人(觀眾)既然翻開了但是還是會有慣性一直讀下去。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這話放在女權主義那裏不好說對與錯但是放在這個電影裏再合適不過了。那些在7歲的時候就興高采烈地說要結婚要幾個孩子的女人在她們的人生道路上都寫下了這些篇章隻是個中滋味大相徑庭。婚姻甚至重塑了她們的第二次生命。那個蘇在這些女人中顯得相當年輕有活力無論容貌還是精神在這群女人中都是佼佼者再婚遇到的讓她幸福的男人和一路向上的事業也給了她極大的信心當然也創造了較好的物質環境吧。而其中有個女人在56歲的時候衰老得驚人家庭一般又遭遇失業歲月在她的臉上無情地刻下深深的痕跡。

父母的糟糕的婚姻會傷害一個孩子給他們人生留下很不好的印記但其實好的婚姻也可以拯救一個男人比如上段中寫的那個7歲就臉呈憂傷之色讓人心痛的白人貧民男孩Paul小時候因為父母離婚一直說不會結婚不考慮這事情後來去了澳洲看起來很英俊長大到28歲以後幸運遇到一個陽光的女人這女人支撐他走過了後麵的幾十年的歲月。雖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無一例外地想逃避想消失但是最後他的妻子用自己的方式固定了他也許是孩子也許是溫暖讓他留在這個完整的家庭裏繼續盡責。如果沒有這個妻子的話這個從來就一臉悲涼的對人生無望恐懼的孩子又被傷害了自尊心又沒有自信的男人不知道晚景會如何地悲涼也很難預測。而他的女兒終於也考上大學主修英國曆史一家人重回英國遊覽的時候也很讓人感歎。

四、一個家庭中孩子數量的的多少確實與生活品質大有關係。

在電影中精英階級的人基本隻生個兩個孩子在優生優養子女之外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自己的人生進行自己的理想規劃比如喜愛園藝、帶領板球隊、組建樂隊等他們的孩子都按部就班地上中學大學、畢業以後也有很不錯的體麵高薪的工作。而底層階級的那些長大後很容易生個三五個孩子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衝動無序而導致孩子們更無序地出生甚至他們年輕的兒子在也很年輕甚至不到二十歲的時候也會生了三五個孩子。因此他們還未到衰老的時候甚至隻有49歲就已經是一大堆小孩的爺爺奶奶了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是可想而知電影中他們被一大家子圍著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閑有白人也有有色人他們在五十六歲時候為自己的兒女輩找到了一個體麵的工作比如郵遞員而感到很欣慰如果偶爾家族出現了一個大學生則更是滿麵榮光。按照推測他的子女應該基本是我們所說的80後。

那些結婚的人基本都是找的是門當戶對階級的人這很正常一個人在自己所屬的階級裏有更廣泛的人群交集和價值共鳴裏麵精英階級和上層的中產階級在婚姻上倒是更為穩定是因為理性的選擇還是物質的保證?而其他很多人在35——42歲左右的時候經曆了離婚再婚的過程。當然一段失敗的婚姻會讓人生更為不幸除了讓人對婚姻的某種信念散失而讓人覺得沮喪更是因為修正上一段錯誤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上端婚姻又留下一堆要負責的孩子而爸爸們也都不知道去了哪裏的話這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還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裏算哪裏隨心所欲?或者表麵上的有序看起來乏味無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卻有遊刃的空間而表麵上自由隨心卻帶來後續的混亂最終是否能擁有自由和愜意卻是未知。所以這個讓我們深思我們羨慕的不僅僅是精英階級表麵上所擁有的更為豐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資源或者更要研究他們能擁有並保持傳承這種實力的潛在的那種特質。

42歲的時候開始他們的生活基本已經沒有了什麽變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局孩子們已經長大再教育已經來不及而自己年華老去追求事業和愛情都已經力不從心那些曾經意氣風發劍指江湖的有誌少年也變成了今日平靜祥和的頭發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經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為現在淡淡評閱自己人生的中年嫻靜婦女。在這個年紀人生的大好時光已經過去回首過去他們都很驚訝自己小時候的模樣他們仿佛都基本滿意如今的人生隻是不滿意又能如何?他們不會對著鏡頭後悔的。雖然電影中那是在英國的福利性的保障製度下那些人生活還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現在這樣的保障體係下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都知道了未來的我們是什麽樣的人過著什麽樣的生活我們是否更充滿信心還是會覺得沮喪?

或許就像劇中人所說無論我們自己是怎麽樣的一本書精彩或者乏味讀著讀著也就讀下去了;或者就像局中人所說所謂幸福就是我們都還在平穩地在這裏沒有遭遇到厄運;或者就像劇中人說說如果有機會重來會在年輕的時候好好讀書因為知識是誰也拿不走的那樣可以更有力掌控人生;或者如劇中人所說如果能重新來過一定不會像當年那麽懶會很努力工作把握每一次機會那麽還是能夠改變整個人生

“如果……如果……”不過人生沒有如果,在這個知天命的年齡,一切都已經成為定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