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李子博士

本人所起筆名為劉李子,主要原因是根據本人對曆史政治書籍的閱讀理解,初步認為,我們華人強烈的家族觀念與種姓習慣相關,而強烈的家族觀
正文

台灣民主政治的研討-—試析本文之觀點,明示何處之對錯

(2007-01-08 12:36:28) 下一個

台灣民主政治的研討-—試析本文之觀點,明示何處之對錯

 

劉李子博士

 

前言:考察台灣走向民主政治之風雨經曆,分析台灣民主政治之現實狀況,乃作此文也。此文乃探索性政論文章,今移檄網絡,使天下知聞兄弟還邀請讀者,試析本文之觀點,明示何處之對錯。

 

縱觀中華大地,橫看世界各國,從古代東周的王朝專製,到前東歐國家的一黨專製,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在專製政治的體製下,執政者的變換幾乎都伴隨著毒辣的陰謀詭計,閃耀著凶殘的刀光箭影,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安定。翻開記載人類事實的曆史書,它們闡述了幾多執政者變換時的陰謀屠殺,演繹了幾多曆史的悲慘戲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九一九年,民國政府在中華大地上建立,幷試圖推行民主政治(Democracy)製度,實行多黨共和製,但由於曆史條件的限製,戰亂依然不斷,多黨共和製失敗了。一九四九年,國軍退守台灣地區,麵對近半世界人口的共產紅潮,蔣大總統介石先生用盡心機,力阻於彼岸,避免了台灣赤化,真是氣蓋世也。

 

19754月,蔣大總統介石先生因病在台北逝世,經國先生繼任總統。蔣總統經國先生深知「唯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永遠與民眾站在一起」,首先推動各項經濟建設,使台灣成為充滿牛奶與蜜的迦南美地。台灣在殷實富裕之後,又推動各項政治改革,特別是解除黨禁和報禁,思想解放得更快,台灣的專製政治開始向民主政治發展,開啟了一場台灣政治民主化的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從此進入政治製度的轉型時期。19869,具有台獨傾向的民進黨成立。之後,黨派林立,台灣各種社會政治運動開始形成。其中,頻繁的靜坐、遊行示威等街頭運動,形成了台灣民主政治的特別風景線。

 

黨禁報禁的解除標誌著從專製政治進入到民主政治,樹立起曆史性的裏程碑,因為這意味著各黨派合法平等和言論自由,接下來的發展自然是黨派競爭以及民主選舉,這樣,民主政治就發展到最高階段。英國的政治民主化運動,是在血的戰鬥下實現;法國的政治民主化運動,是在火的拚殺中完成。由此可見,英法的政治民主化運動是從喋血革命開始,而台灣的政治民主化運動卻不見血火,靜靜地進行,這確實是一個奇跡。毫無疑問,蔣總統經國先生不僅在經濟建設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19881月,蔣總統經國先生逝世,李登輝繼任民國總統。在蔣總統經國先生和李登輝總統的改革下,國民黨一黨專製型的政體開始向多黨共和製型的政體轉變,在野黨開始正式形成國會(立法院)反對黨的概念,“萬年國會”從此改變,開始真正地監督政府的運行,使政府行政更加合理。李登輝總統還改革了產生總統的製度,總統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政治民主化運動發展到了最高的民主形式。1996年,李登輝首次由公民直選當選總統,這次選舉是黨國體製下一黨獨大的選舉,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無疑是要當選為總統的。

 

200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擊敗對手,成為中華民國第十屆總統。這次總統大選,盡管出現了一些混亂,但陳水扁的勝選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首先,這是中華民國曆史上的共和政體失敗後真正的多黨選舉,是清除了以前依靠個人軍事實力的西方式總統選舉;其次,這次總統選舉進行了政黨輪替,結束了國民黨一黨專製的統治,黨國體製被瓦解,完成了由專製政治到以法治為基礎的民主政治轉型的重要任務;最後,勝選者盡管得票很低,大約為投票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卻沒有出現象民國初期共和政體那樣的社會混亂,這說明台灣社會開始接受以法治為基礎的民主自由的社會政治製度。

 

2004年總統大選,陳水扁總統競選連任,連戰和宋楚玉聯合競選。民進黨利用行政資源的優勢,舉辦“二二八手護台灣”活動,操弄“本土人”和“外省人”的矛盾;還“公投綁大選”,使投票出現混亂;投票前一天,出現了槍擊案。連戰兩天前的民調要比陳水扁高大約百分之十,但這些事件影響了中間人的投票意誌,再加上由於法製不健全可能造成的“買票、騙票、作票”等混亂,第二天的投票結果是連戰以微弱的差距敗選,陳水扁競選連任成功。投票結果出來後,人民對結果失望和憤怒,進行街頭抗爭,要求重新選舉。一周後街頭抗爭解散了,陳水扁又坐上了第十一屆總統的位置,直到現在。

 

台灣政治民主化運動從開始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但社會政治運動依然不斷,形式也大同小異,還是通過靜坐、遊行示威等街頭運動贏得某些權利或者達到某種目的。例如現在,由於陳水扁總統的女婿貪汙案和總統機要費等弊案,這些弊案未證實能產生總統下台的後果,民眾卻通過靜坐、遊行等形式要求總統下台,而沒有根據權威的法製行事;其次,台灣的黨派如此之多,有的黨派不知黨綱為何,也不知為何而存在,隻有通過今後的選舉來淘汰;最後,台灣的選舉幾乎每年都有,明顯多於其它發達國家的選舉,這使得人們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選舉上,而忽略了經濟建設,明顯不利於國家社會的發展。

 

除了頻繁的接頭抗爭和選舉外,另外就是選舉時,火藥味太濃,選完後,火藥味還是太濃,執政黨和反對黨好象總是處在“敵對”的位置,其關係看起來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競爭關係。這對人民的生活改善和社會的發展明顯不利。由此說明,台灣民主政治化的寧靜革命還沒有完成,轉型時期還沒有結束,現在依然需要向發達的民主國家學習,改變這種由選舉造成的不利局麵

 

考察美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民主政治,其目的是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國家的富裕強大。人們在選舉運動中,盡管應用謀略,競選時卻有規有矩,以平常的心態對待選舉,選完後心靜如水。不論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的勝選者,都拿政府的薪水,為政府辦事,執政黨和反對黨的關係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關係。執政黨和反對黨的競選者,或勝選者,個人可能為了更好的前途,也可能是觀念發生改變,存在互相之間轉黨的現象。當執政黨和反對黨商討法律草案和政府事項時,雙方都是規矩分明,辯論得合情合理,使其結果最佳,國家和社會由此得到良性發展。

 

因此,台灣首先要向發達國家學習的是,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製度,健全相應配套的法律體製,使得競選時和選完後有規有矩,使社會始終正常地運轉。其次,應該以平常的心態對待選舉的成敗,競選者不是屬於“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關係;勝選者不應趾高氣揚,因為勝選就意味著肩上扛上了重大責任;敗選者不用悲傷吵鬧,因為自己不會失業,依然有事可做,還有可能和勝選者一起,為政府辦事,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後,選舉完後,敗選者應該寫一封恭賀信,勝選者也應該寫一封鞭策感謝信,或者相應的發言,由此來愈合競選時相互之間的傷害,使社會快速地回歸正常的運行軌道。

 

實際上,台灣的候選人首先需要正確認識民主政治,改變選舉心態,以下詞為證:

葡萄美酒透明杯,欲飲競選拜票催;

醉入選戰君莫笑,勝負有分都光輝!

    那幺,台灣才有可能進一步深化改革,健全法製,改變因選舉而形成的藍綠對抗和政黨惡鬥,其民主政治製度才能變得光輝燦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