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雨·
不管在什麽地方,從事什麽職業,心態很重要。
有論者分析我們“老中”的短處,指出諸如忽視規章製度;不善和同事交流,有不滿不願直接正麵表達,好打肚皮官司等毛病,我認為很中肯。
這使我聯想到自己的一個觀察,也說出來供大家參考。我認為除了忽視規章製度,許多“老中”還有一項不易自我察覺的硬傷:那就是蔑視傳統和強權以外的一切權威。通俗地說就是喜歡“不買帳”。這種現象我姑稱之為“紅衛兵情結”或“造反派脾氣”。
稱之為“紅衛兵情結”是緣起於一位老人的活。多年以前,一位早年從香港移民來美國的退休醫生,請我到她家做客。閑談間講起吃苦的話題,她說一位從大陸來的實習醫生向她抱怨訴苦,講了好多“難聽”的不滿活,還說“醫院把我們當廉價勞動力使用剝削”。老醫生引述完實習醫生的話,把手一擺,聲音略高地評論道:“哎呀,講話難聽死啦。什麽剝削不剝削的,還是紅衛兵那套。(實習)都是這麽過來的嘛”。
事實上,嚴格說來這種“不買帳”文化也的確與文革,與中國近幾十年來的激進革命史有關。中國的革命革了個底朝天:傳統被徹底拋棄,除政治強權外的一切社會權威統統被打倒並踐踏。在這種革命文化中熏陶成長的我們,除了對政治強權這唯一的權威服服帖帖之外,對其它一切法製的,文化的,傳統的,世俗的,宗教的,學術的,職業的權威都不愛買帳。既然傳統和習俗早已被割裂得蕩然無存,其對我們品行形成的貢獻也就微乎其微;反過來,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在現實中傳統和習俗對我們的影響也微不足道,我們盡可以天馬行空,橫衝直撞。在中國生活,這套行為模式或價值取向不會有太大問題。隻要你不冒犯那個唯一的權威,其它的都容易擺平。
但一來到自由世界,情況就不一樣了。所謂的“自由世界”其實是由法製,傳統和世俗規範得嚴絲合縫的社會。政府以外的一切權威,有形無形,都樹大根深,森嚴完整,傳統規則,承傳有序,從未被革命毀損中斷。你必須正視和尊重。要進球隊,就得服從尊重教練;要參加海軍陸戰隊,就得容忍教官的凶狠嚴厲;要當醫生,就得在實習住院醫生這一關上脫層皮;要通過論文,就得要導師的首肯;文章要發表,就得經刊物認定的“權威”評議;要找工作,就得有老板的推薦信;要租房子,就得有原房東的介紹;要貸款,就得有好的信用評分,不一而足。所謂法製社會,民間社會,此其謂也。由不得你買帳不買帳。你除了可以“蔑視”政治權威,即遵循程序挑戰(言論自由)而無需付出太大代價外,無故冒犯任何其它有形無形的權威,你都會付出相當大,甚至沉重的代價。而“有故”挑戰這些權威的門檻是極高的:必須能確實證明它違法侵權。你不欣賞你老板導師的學術觀點,職業水準,不喜歡他的管理方式,行事風格,等等,都不構成你可以蔑視這個權威,可以不買帳而亂來的理由。一旦因不買帳而耍點小聰明,不合作,糊弄一下,甚或搞點假,強詞奪理,後果往往是吃不了兜著走。就像信用卡欠賬不付,買東西“忘”交錢(商店竊貨),吵架動手(家庭暴力)一樣,當時或許不以為然,但很長時間以後你都會追悔莫及,越想越不值。
正是在尊重權威和傳統次序這方麵,印度同事和我們形成了反差。許多人不以為這是人家的長處,反而極端蔑視這些特質,將之歸結為印度長期殖民文化影響的結果。我看未必。印度是一個沒有經過革命洗禮的國家。與中國相比,印度更加接近民間社會,保留了更多的傳統,對民間權威更尊重,也更像我們中國所謂的舊社會。而我們祖輩經商學藝對師傅的敬重和對行業信譽的珍惜,今天恐怕隻能從另一個也非常尊重權威和傳統的鄰居--日本看到些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