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酒糖茶,油鹽醬醋,家居必備。今天就聊聊茶。
生於北方,長於北方,從小對茶就沒有什麽印象,或者說就沒有什麽好印象。北方不產茶,因此飲茶之道不盛,隻有在年關將近,有客人來訪的時候,爸爸才會拿出茶來,砌上一壺。
黑黑的茶葉,被開水一泡,釋出暗黃的顏色,每個客人一個大杯子,就著瓜子,花生,和一些水果,開始天南地北的神聊。特別是圍著地中間的紅紅的爐子,倒也開心熱鬧。
問題是,飲茶後,不用多長時間,漂亮的茶杯就徹底被毀了。厚厚的茶堿,把整個杯子,都染的黑黃色了,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那時的茶多是陳年的茶,除了澀澀的味道外,真的品不出什麽好來。
於是,年輕的時候,與酒相伴,從不喜歡飲茶。
年輕的時光,總是溜得太快。再次開始接觸茶是 4 年前了。
適逢假期,和朋友到武夷山玩。武夷山確實是人傑地靈的地方。人傑當然的代表就是宋代的大儒朱嘉。朱老夫子當官當得不開心後,退隱山林。結舍於武夷,廣收門徒,光大儒學。從此開啟儒學北宋以後的又一個巔峰。
大儒仙逝,武夷精舍尚存。武夷的仙氣,曆經千年,而綿延有餘。奇峰峭壁,九曲十八溪,纏纏綿綿,又孕育出了另一曲傳奇。
據傳當年康熙爺下江南,水土不服,臥床不起,諸多良醫不能醫治。有拍馬屁者,獻以武夷岩茶。康熙爺飲後病好了,遂親賜紅色禦袍與武夷岩茶,以示恩賜。 “ 大紅袍 ” 由此而得名,茶中之王也就此名揚天下了。
原代大紅袍茶樹隻有四棵,生於九龍窠岩壁上,年產僅 8 兩左右。這裏土質優良,少見陽光,終年滴水,因而茶紅而厚,再經製茶師的精工製作,才使其達到衝泡九次而不脫桂香之原味。當然這麽好的茶,肯定都進了康熙爺的肚子,老百姓是沒有盼頭嚐嚐的。既使現代,也是有錢人得而據之。據說 20 克的大紅袍,拍賣出 19 . 8 萬的人民幣天價來。
但我們老百姓還是有智慧的。天高皇帝遠,康熙爺管不到了,老百姓就嫁接原代的大紅袍,移植於武夷的山山水水間。這樣才有了二代大紅袍,三代大紅袍等, 號稱小紅袍。
於是遊武夷,逛茶園,品茶道,是不二之選了。茶園的裝飾簡陋樸素,茶藝小姐技術嫻熟。一道道茶品下來,從茶道的門外漢,變得有點感覺了。 這是今年新鮮的茶,有一種非常清新的香味在裏麵。喝過之後,口齒還是有餘香的。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即使在人間仙境裏麵,也免不了俗。
品了茶,沒人買。茶藝小姐的臉有點急。不過畢竟是淳樸的孩子,沒有過分的言語。我最看不過的就是這樣了,多可憐的小姑娘呀,可能就指望這個提成呢。於是奮勇掏腰包,買了兩罐二代大紅袍。小姑娘看有人帶了頭,高興了,玩命的裝,兩個罐子都滿得蓋不上了,於是又用膠布封頂。這個團裏董茶的不多,看我買了,大家也紛紛解囊,氣氛好多了。
在別的茶園也品過茶,品過不買,是我的本分。被茶藝小姐猛拋白眼,背後罵老土的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這次買的主要的原因是那個茶確實好喝。因為是北方人,喜歡口味重一點的。我們品的二代大紅袍,香氣撲鼻,餘香不斷的。就是我想象中茶葉應該有的香氣。
這兩罐茶被我帶回了香港,放在辦公室裏。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茶,喝的口齒餘香後,再去幹那些無聊的活計。我每天的習慣是不吃早飯,於是一杯香茗下肚,五髒六腑都舒坦了,七魂八魄都歸了位,這一天就有了好的開始。
每天衝泡幾次,記不得了。基本上從早晨到晚上就這麽一杯,沒了就加水。香氣在 2 , 3 , 4 泡的時候最盛,而後轉弱,至晚間,基本和普通的三泡綠茶一樣了,就沒什麽味道了。
大概喝了一年半的時間,以後又換了其他品種的茶,再也找不回那種感覺了。特別是香港本地茶樓的茶,有英式紅茶遺風。 茶具精良,輔以眾多的精美茶點,賣相高雅,但茶是陳舊的,炒功是過分的,那暗黃的茶鏽一泡即出,掃盡風情。
今年因學術交流回了一次杭州。曾蒙東道主的兄弟盛情, 遊覽了禦賜十八棵龍井茶樹。據說這回是乾隆幹的好事,提了字。這爺倆和茶都有緣,也成全了一道茶園傳奇。
晚間就餐於龍井泉畔,品龍井泉泡的龍井茶,剛好是明前茶時節。新鮮的龍井翠綠欲滴,別有一番清香。其香不可捉摸,有些縹緲,入口既逝, 滑入愁腸,瞬間消失在五髒六腑深處, 再也感覺不到,但你知道它是確實存在過的。
泡了三次後,茶的味道就淡了許多。這一點上,不如大紅袍來的持久,香味也不如大紅袍那樣濃鬱。
大概和出身有關吧。武夷岩茶,出身深山,峭岩深穀為家,少陽光滋潤,多雨水山風吹打,故身形厚重,香味綿延不絕,口感醇厚,有點像窮人家的孩子呢。
而龍井出身小康了,山為小壑,風乃微風,泉水滋潤,群山環抱,向陽而生。故得天地精華之妙,若小家碧玉,縹緲多姿。
若大紅袍可以稱為茶中之王,則龍井必是茶中之後也。
去呼呼,也祝你晚安。
現在來,家裏還有梅家塢的龍井,和台灣的凍頂烏龍,來晚了就沒了。
吃的很簡單啦,一個1公斤的大螃蟹可以打發你了吧。
去年一個德國的朋友過來,我給他帶了四個回去。到了家裏還是活的呢。
也許有一天,我請你喝酒,你就請我喝茶吧,對了,我還想吃點兒什麽,知道你也是美食家。這一天最好別太遠了,弄不好哪天我就走火入魔了:)
我越來越喜歡你的文章了。
龍井又是別樣的味道。清雅像大家閨秀,溫潤又似小家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