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思想庫/文
在債務危機之下,美國的“窮政府”現象已經為市場熟知,並以“窮政府”的現象推斷出美國經濟地位衰落、美元地位下降乃至崩潰的結論。但是,在美國“窮政府”背後,卻佇立著收入和利潤豐厚的企業部門。這一部門的存在,將有可能改變市場很多的定性判斷。
債務危機之下真實的美國,是一個“窮政府+富企業”的組合。
蘋果公司是一個典型代表。蘋果201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總收入高達285.71億美元,實現淨利潤73.08億美元。2010年蘋果公司銷售收入高達652.25億美元,其淨利潤更是高達140.13億美元。蘋果當前持有的現金總額達到762億美元,而美國財政部截至7月27日的運營現金餘額僅為738億美元。
從金融危機爆發至今,雖然美國的各項經濟指標依舊疲軟,GDP增速緩慢,失業率處於9%的高位居高不下,但美國企業似乎已先於其宏觀經濟走出衰退,開始強勢反彈,回歸至正常運行軌道。
我們衡量了美國整體企業的銷售收入、淨利潤、銷售淨利率、權益收益率(ROE)、每股盈餘(EPS)、淨現金流量等指標,均出現曆史性回升。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企業淨利潤已經成為曆史上利潤最高的一個季度。美國企業財務狀況非常強勁。
銷售收入強勢回歸
美國股票市場標普500中的企業是美國企業的縮影,其銷售收入已從2009年的低穀期反彈。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標普500企業(金融及公用事業行業除外)的每股銷售收入約為870美元,直逼2008年第三季度的曆史峰值880美元。
在當前企業銷售收入大反彈中,能源、信息技術、製造業和消費產業對銷售收入的貢獻尤為突出,占銷售收入增長的80%。作為企業利潤的源泉,銷售收入的大幅增加為企業盈利重回危機前的峰值提供了保障。
與銷售收入一同大幅增加的還有企業利潤。銷售反映了企業的良好經營,也為創造更高的利潤奠定了基礎。事實上,美國企業的利潤在近兩年來取得了曆史上最快的增長。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數據,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企業總體年化淨利潤為1.45萬億美元,成為曆史上利潤最高的一個季度。2010年時,企業淨利潤就從2008年的曆史低點1.05萬億美元增加至1.41萬億美元,漲幅34.29%。
從1947年至今,美國企業淨利潤占GDP的比重也從0.88%增加至8.17%,特別是自2009年起,企業淨利潤的增長速度大幅超過GDP 的增長速度。雖然在金融危機期間企業利潤大幅縮水至3968億美元,企業在大量裁員削減成本之後,並在政府的低稅負、低利率及其他刺激計劃下,企業盈利強勁反彈,淨利潤在2011年第一季度達到曆史峰值。
淨利潤能夠如此強勁回歸,銷售淨利率的提高功不可沒。美國企業的銷售淨利率自1979年以來一直波動上漲,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在 2009年時觸及低點5.9%,但此後銷售淨利率迅速回升,在2010年第三季度時回到2007年的峰值8.3%,並在2010年第四季度創新高,達到 8.5%,而2011年第二季度的年化淨利率更是達8.9%。
此外,作為衡量股東回報率的重要指標,美國企業的權益收益率(ROE)也開始向曆史高位回升。美國企業的ROE周期性較強,但即使在最低時也維持在10%以上,而最高時則高達20%。金融危機爆發後,雖然ROE跌至曆史低點9.9%,但此後迅速回升,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標普500企業的權益收益率高達15.8%,並且高盛預計其在2011年將達16.7%,在2012年達17.2%。
作為衡量股東收益率的另一指標,美國企業的每股盈餘(EPS)也一直處於遞增趨勢。自1975年至2011年,美國企業的EPS從不足20美元到逼近100美元。雖然2008年的金融危機令企業EPS一度跌至40美元,但企業強勁的盈利能力令其迅速恢複元氣。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企業的年化EPS高達96美元,且呈不斷上漲趨勢,預計將在2012年突破100美元。
連續增長的銷售收入、淨利潤、銷售淨利率、R0E和EPS,以及在金融危機爆發後迅速恢複的能力,足可證明美國企業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其背後隱藏的技術、創新、管理等多項技能,美國企業的生命力和能量極為強勁。
企業總體現金流量富足
與美國財政部目前的窘困相比,美國企業正經曆著現金流最為充裕的時期。作為企業的血液,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企業的年化淨現金流量達1.73萬億美元。2010年淨現金流量為1.70萬億美元,較2007年的曆史低點1.24萬億美元增長了37.01%。
從態勢看,美國企業的淨現金流量非常富足,也一直處於穩步上升態勢,充足的現金為企業繼續擴張投資奠定了基礎,表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和應變能力很強。此外,美國企業淨現金流量幾乎始終高於淨利潤,意味著企業將盈利轉為現金的能力非常強,壞賬損失率低,盈利質量非常高。
在充足的利潤和現金流麵前,美國企業也開展了投資。資本性支出是企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實現永續經營的前提。自2003年~2007年,雖然美國政府支出和個人消費支出一直萎靡不振,但企業對固定資產及高科技技術等無形資產的投資卻毫不吝嗇,一直在逐年增加,而企業充裕的現金流量則是其能夠不斷增加資本性支出的堅強後盾。
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企業對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資,以及對半導體、計算機等高科技的研發支出迅速回升,並超過危機前的最高水平。
海外企業盈利比重不斷上升
至2008年,美國企業在全球的分支機構達到26548家,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歐洲。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截至2007年底,美國海外企業總資產達到14萬億美元,美國海外企業總資產占美國GDP的比重,也已經從1999年的49%上升到目前的將近100%。
企業的核心在於盈利,美國的海外企業為其帶來了十分可觀的收益。從其盈利變化趨勢上看,盈利在快速增加,1999年至2008年間,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8%;在2008年,年度盈利9563億美元,是1999年的1819億美元的5倍多。
跟美國國內企業的盈利狀況相比,美國海外企業盈利所占的比重在不斷上升。2007年海外企業盈利8840億美元,國內企業盈利7140億美元,海外企業盈利超過了國內企業;而至2008年美國海外企業盈利9560億美元,國內企業盈利5320億美元,海外企業盈利已是國內企業盈利的1.8倍。
據美國經濟分析局估計,2004年,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收益率為11.2%,而外商對美的直接投資收益率僅為4.4%,收益率差額高達6.8個百分點。
“零負債”運行的蘋果
作為美國科技公司的領頭羊,蘋果公司是美國企業的典型代表。蘋果201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總收入高達285.71億美元,實現淨利潤73.08億美元,與第二季度相比,環比增長15.8%和22.1%,僅iPhone手機的銷售量就達2040萬部。
2006年,蘋果公司的銷售收入僅為1.15億美元,淨利潤僅為0.20億美元,而到2010年,其銷售收入已高達652.25億美元,增長了567倍,其淨利潤更是高達140.13億美元,增長了700倍。
隨著銷售收入的增加,蘋果的流動資金也在大規模增加。截至2010年底,蘋果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之和為256.2億美元。另外,蘋果多年來幾乎“零負債”運行,自2003年開始長期負債始終為0。
海外市場的擴張,也是蘋果實現高增長的源泉之一。無論從淨銷售額、營業收入還是從資產上看,近三年蘋果公司在美國市場的比重均在下降,至2010年占比分別為38%、33%、31%。
2008年,蘋果公司美國國內市場淨銷售額為209億美元,占比為56%;三年後,美國市場淨銷售額286億美元,下降至44%,而海外淨銷售額為366億美元,占比上升至56%。
而三年間蘋果公司在美國市場、歐洲市場、日本市場和亞太市場淨銷售額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4%、26%、32%、45%。其中,美國市場增長速度最為緩慢,蘋果公司主要的增長來自於國外市場,比較突出的是亞太市場,淨銷售額從2008年的26.8億美元到2010年達到82.5億美元。
美元體係可能比想象的穩定
綜合評估美國國家的財力狀況,美國是一個“窮政府+富企業”的組合:即政府雖然有沉重的債務負擔,但企業卻擁有驚人的財富。
我們認為,在評價美國時,不能被“窮政府”一葉障目,不見擁有高額利潤的“富企業”,更不能片麵地將政府的貧窮,等同於美國經濟地位的終結,並引申出美元貨幣地位的終結等結論。
在美國“窮政府+富企業”的組合之下,美元匯率體係可能比市場單純從美國“窮政府”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要穩定。對美國經濟實力的評估,也需要放到“窮政府+富企業”的框架之下。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008年9月雷曼破產倒閉之後,美元指數從70低位上漲至89高位,美元匯率大幅升值。這背後的部分原因即是,美國企業部門大量資金從全球市場回流,這產生了美元需求,推高了美元匯率。這一資金回流規模大於美國海外債權人從美國的資金撤出。也就是說,美國“富企業”的結構,在危機時有助於支撐美元匯率的穩定。
比如,當美國銀行出現危機時,美國銀行可以出售所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購買美元,回流美國市場,這在市場上創造了美元需求,有利於美元匯率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