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明朝的那些事兒--一筆爛帳

(2011-05-04 10:51:07) 下一個

明朝的那些事兒



。。。

具體說來是這樣的:十幾年後,在一次戰役失敗後,明朝的抗倭援朝誌願軍副總兵佟養正和他的弟弟佟養性搞順風倒,投降了後金,當了早期漢奸,成為滿清的建國支柱。

他有一個兒子,叫做佟圖賴,這位佟圖賴有幾兒幾女,先說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一個人,叫做愛新覺羅·福臨,俗稱順治皇帝。

佟圖賴的這位女兒,後來被稱為孝康皇後,生了個兒子,叫愛新覺羅·玄燁,俗稱康熙。

而佟圖賴的兒子也混得不錯,一個叫佟國綱,戰功顯赫,跟康熙西征葛爾丹時戰死,另一個叫佟國維,把持朝政多年,說一不二,人稱“佟半朝”。

這位佟國維有兩個女兒,嫁給了同一個男人——康熙。

其中一個雖沒生兒子,卻很受寵信,後來宮中有個出身低微的女人生了康熙的孩子,便被交給她撫養,直至長大成人,所以這個孩子認其為母,他名叫愛新覺羅·胤禛,俗稱雍正皇帝。

再說佟國維還有個兒子,和雍正相交很深,關係一直很好,後來還為其繼位立下汗馬功勞,他的名字叫做隆科多。因為隆科多是雍正的養母的同胞兄弟,所以雍正見到隆科多時,總要叫他“舅舅”。

佟養正的後世子孫大致如此,還有若幹皇後、貴妃、重臣,由於人數太多,不再一一陳訴。

順便說一句,他的弟弟佟養性也還值得一提,這位仁兄投降後金之後,領兵與明軍搞對抗。結果被一個無名小卒帶兵幹掉,這個無名小卒因此飛黃騰達,當上了總兵,成為邊塞名將,他的名字叫毛文龍。

後來這位毛文龍由於升了官,開始飛揚跋扈,不把上級放在眼裏,結果被領導幹掉了,這位領導叫袁崇煥。

再後來,袁崇煥又被皇帝殺掉了,罪名之一,就是殺掉了毛文龍。

想一想這筆爛帳,真不知該從何說起
----------------

萬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九日中午,曆時一天半的露梁海大戰正式結束,日軍精銳第五軍全軍覆沒,史稱露梁海大捷。

至此,抗倭援朝戰爭正式結束,此戰曆時七年,最終,以中國軍隊的徹底勝利,以及日本軍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這場戰爭的最後結局大致如此,十分清楚,但有趣的是,幾百年後,曆史對於這場戰爭的評價,卻十分之不清楚。

具體說來是這樣的:日本的史料表示,這是一場延續了戰國光榮以及名將光輝的戰爭,雖然未必光彩(這一點,他們是承認的)。

朝鮮(韓國)的史料則認為,這場戰爭之所以勝利,主要是因為李舜臣和朝鮮義軍(無奈,政府軍的表現實在太差),至於其他方麵的因素,當然是有的,但似乎也是比較次要的。

而明朝方麵……,基本沒什麽動靜。

現象是奇怪的,但原因是簡單的,因為在明朝看來,這場戰爭,壓根就不是什麽大事。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謂的抗倭援朝戰爭,在史學界實在不算個啥,也沒聽說哪位專家靠研究這事出了名,即使在明代,它也隻是萬曆三大征的一部分而已,史料也不算多,除了《萬曆三大征考》還算是馬馬虎虎外,許多細節隻能從日本和朝鮮史料中找。

說起來,也隻能怪我國地大物博,什麽事都有,什麽人都出,就規模而言,這場戰爭確實不值一提,打了七年,從頭到尾,明軍的總人數不過四萬左右,直到最後一年,才勉強增兵至八萬,且打兩個月就收了場,架勢並不算大。

而日本為了打這場仗,什麽名將精兵之類的老本全都押上去了,十幾萬人拉到朝鮮,死光了再填,打到後來,國內農民不夠,竟然四處抓朝鮮人回去種田,實在是頂不住了。

朝鮮更不用說,被打得束手無策,奄奄一息,差點被人給滅了,國王都準備外出避難,苦難深重,自然印象深刻。

相比而言,日本是拚了老命,朝鮮是差點沒命,而明朝卻全然沒有玩命的架勢,派幾萬人出國,軍費糧食自己掏腰包,就把日本辦挺了,事後連戰爭賠款都沒要(估計日本也沒錢給)。

什麽叫強大?這就叫強大。

在進行這場戰爭的同時,明朝還調兵十餘萬,圍剿四川方向的楊應龍叛亂,在萬曆同誌看來,這位叫楊應龍的土財主(土司),比豐臣秀吉的威脅更大。

基於以上理由,在宣傳方麵,明朝也是相當落後。戰爭結束後,在日本,明明表現不咋樣的加藤清正、島津義弘都被捧上了天,所謂“虎加藤”、“鬼石曼子”一波接一波的吹,從沒消停過。

朝鮮方麵,貨真價實的李舜臣自不必說,死後被封公爵,幾百年下來,能加的榮譽都加了,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至於明朝,對相關人員的處理,大致是這樣的:

戰後,劉綎、陳璘任職都督同知(從一品),算是升了半級。當然,也不是白升的,幾個月後,這二位仁兄就被調去四川播州的窮山惡水,因為在那裏,還有個楊應龍等著他們去收拾。

英勇獻身的鄧子龍也得到了封賞,他被追賜為都督僉事(從二品),並得到了一個世襲職位,給兒子找了個鐵飯碗。

僅此而已。

然而,從根本上講,封賞過少,彈劾過多的責任者並不是丁應泰,更不是萬曆,因為按照明朝的慣例和規定,像抗倭援朝這種規模的戰役,帶幾萬人出去打一場,封賞就這麽少,彈劾就這麽多,大家都習慣了。

所以真正的原因雖然可笑,卻很真實:

對明朝而言,這實在不是個太大的事。

既然不是什麽大事,自然就沒人管,自己不管別人當然也不管,加上那些無聊的言官潑髒水,修明史的清代史官照單全收,日本和朝鮮史料又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各說各話,於是,對這場戰爭的評價,就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爭議、誤解、謎團。

然而無論大小,曆史上確實存在過這樣一件事情:

四百多年前,有一群人為了摧垮貪欲和邪惡,遠赴他鄉,進行過一場偉大的戰爭,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較量裏,他們中的許多人,為此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知道這一切,知道有這樣一場戰爭,有這樣一群人,曾為了捍衛自由與正義,英勇奮戰,毫無畏懼。

為了那些無比的智慧,無畏的勇氣,以及無私的犧牲。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