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發號令未響,各大主辦券商已經提前“搶跑”。 挖人才、爭客戶、跑園區券商樂此不疲。不論是做市商、直投,還是未來的投行收益,取得先發優勢的券商將領跑行業,前景誘人。
不過搶跑之路並不平坦,早年的儲備缺失、地方保護主義和尚未明確的政策為跑步入場的券商布下諸多“地雷”。
但爭奪戰已經打響,開弓沒有回頭箭,新的利益版圖正在鋪就。 新兵上陣 缺人,這是眼下備戰新三板的券商最發愁的事情。 盡管新三板擴容的計劃早已出台多年,但擁有代辦股份轉讓資格的券商不少都是新兵上陣,既缺人才,也缺客戶。
統計顯示,申萬、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等六家券商早在2001年就獲得了首批取得代辦股份轉讓業務資格和股份報價轉讓業務資格,但直到2009年4月份,證券業協會僅給28家券商核準了主辦券商和報價轉讓資格。此後一年多時間裏,證券業協會沒有給任何券商核發相關資格。
不過,從2010年5月開始,隨著新三板擴容臨近,協會開始快速放行,目前共有44家券商獲得進場資格。
“對於代辦資格,絕大多數券商都準備不足。”有早年就獲得業務資格的券商人士直言,新三板擴容,對券商業績貢獻最大的將是即將推出的做市商製度和掛牌業務、直投收益,
但是早先進入市場的券商裏,除申萬等外,絕大多數券商隻是將相關團隊設立在經紀業務部門下,不少券商甚至在獲得主辦券商資格後的多年裏從未做過主辦券商。
臨時抱佛腳 造成券商在三板業務上兵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並非實力不足,投行實力雄厚的中信證券多年來僅為首都在線科技一家公司擔任掛牌的主辦券商。
但知情人士透露,券商不愛新三板,隻怪“油水太少”。有投行人士抱怨,“如果在政策沒有明確前提前進入新三板市場做準備,隻會白白養兵千日”。 眼下,新三板擴容在即,每年起碼數百家的公司有望湧入“新三板”市場。
麵對即將出爐的蛋糕,新入場的券商和此前“遺忘”了新三板的券商開始臨時抱佛腳,準備在正式擴容前殺入市場,搶人才成為當務之急。 公開信息顯示,包括東方證券、浙商證券以及華泰聯合證券都在招聘從事新三板業務的人才,其中注會和法律人才最為緊缺。
而目前,中關村科技園區掛牌公司中,申萬一家就包攬了22家公司的主辦券商資格,廣發證券主辦公司7家,西部證券主辦8家。相關人才也基本囤積在上述幾家券商之中,使得他們成為其他同行挖角的主要目標。
挖客戶亦刻不容緩。對於即將開放的交易市場,有某大型券商業務負責人透露,
雖然新三板擴容尚未啟動,對營業部的培訓卻需要比同行提前搶跑,“我們一些地方營業部的老總,對新三板知之甚少,最近有客戶來谘詢開戶的情況,頻繁打電話來總部谘詢,與其等待政策落地,不如先行培訓儲備客戶”。
此外,還有券商已經開始客戶梳理工作,對於那些有望成為潛在新三板投資者的客戶,
“隻要有需求,機構客戶即時開戶,個人客戶溝通一個登記一個,條件成熟馬上放行”。
跑馬圈地 跑園區,成為券商迎戰新三板的另一項重點工作。 “園區=企業”,有市場人士認為,新三板試點擴容的計劃將以國家級高新園區為單位鋪開,“搞定了園區方能搶到好企業”。
如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已與申銀萬國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西部證券、廣發證券、上海證券等多家券商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隨後,去年下半年獲得牌照的四川兩家本土券商華西證券和國金證券也加入到這場“爭奪戰”中。 但園區爭奪戰並不好打。
有券商人士透露,由於現有的製度下券商內部審核對企業能否掛牌至關重要,各省證監局及金融辦都希望能由本土券商來做本地企業的主辦券商,儲備豐富的擬掛牌資源,以確保本地的科技園區能順利殺入首批擴容名單。
他告訴記者,南方某經濟大省的監管機構為了盡快儲備掛牌企業,早在去年上半年就鼓勵當地某券商向協會申請主辦券商資格,而這家券商盡管從未籌備新三板業務,也不得不緊急搭隊伍上馬。“這種競爭環境之下,外地券商想入場搶客戶非常的困難”。
“地方客戶資源難搶,從去年底申請代辦資格的券商名單中不難看出個究竟。”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去年下半年,不少跑步進場的券商都是地方券商,他們在地方的區域優勢是其他券商難以比擬的”。
他表示,麵對紛至遝來的券商,一些地區的高新園區開出高額入場費價碼,讓一些外來券商“知難而退”。
麵對巨大利益的券商不會輕言退卻。新三板的挖掘價值不僅僅在於掛牌費用,券商更看中後續再融資、轉板和升板的潛力。
統計證券業協會披露的相關數據,記者發現中關村股份報價轉讓係統掛牌公司中多達17家與轉板“有緣”,其中世紀瑞爾、北陸藥業和久其軟件三家分別登陸創業板和中小板,其餘14家相關動議首次申請均已獲股東會議通過,
或等候發審,或延期方案,伺機上市。投行人士認為,待新三板擴容後,不少擬上市卻暫時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將湧入新三板融資,“這裏必將成為投行淘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