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駕馭過五代戰機的試飛員

(2011-01-08 10:18:55) 下一個

駕馭過五代戰機的試飛員

來源: zyt2011-01-08 06:32:25

1990年8月27日,美國空軍第四代(現在稱第五代)戰機競爭者之一,綽號為“黑寡婦-II”(嗬嗬,這裏麵也有個“黑”)的YF-23戰機進行了首飛。這應該算是世界上第一架騰空而起的第四代戰機,首席試飛員就是大名鼎鼎的保羅·梅茨(Paul Metz)。保羅·梅茨,1946年生人 ,1968年參加空軍,在越南戰爭期間他曾經駕駛F-105G戰機執行過68次任務。和國內的體製不太一樣,保羅·梅茨的“試飛員”稱謂,實際上是“諾斯羅普公司工程試飛員”。也就是說,保羅·梅茨在1980年退役後才加入了諾斯羅普公司。

YF-23“黑寡婦-II”雖然在競爭中敗給了YF-22“猛禽”,但是保羅·梅茨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因為他又成了F-22項目的首席試飛員。1997年9月7日,保羅·梅茨完成了F-22A的首飛工作,隨後,他帶領試飛團隊在F-22的子係統設計、飛行品質、航空電子、人機界麵等方麵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保羅·梅茨之所以名氣大,更因為他成功實現了從飛行員到頂尖航空高級管理人員的轉變,後來他成為F-35項目的“綜合測試與評估”部門的副總裁,手下掌握著1600人的試飛團隊和7億多美元的資金。可以說,世界第四代戰鬥機的發展曆史上,保羅·梅茨絕對是個“有料”的人物。

話說回來,保羅·梅茨當初從YF-23“黑寡婦-II”的試飛員成為F-22項目的首席試飛員,這也就意味著他從諾斯羅普公司一下跳槽到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而當初洛馬公司YF-22項目的首席試飛員是戴夫·佛格森(Dave Ferguson),是他在1990年9月29日首次駕駛YF-22升空。按理來說,戴夫·佛格森作為洛馬公司的“自己人”,應該成為後續F-22項目的首席試飛員。為什麽又換成了保羅·梅茨?有人傳言說這倆人打賭,誰的項目輸了就到對方公司當試飛員。但還有人認為,戴夫·佛格森被拿下,是因為他要被YF-22的2號機測試飛行中發生的機腹迫降事故來負責。可見,即使是四代機的試飛員,伴隨他們的也不僅僅是榮耀和名聲,也麵臨著風險和挑戰。

“猛禽”已經是“完成時”,真正給世界四代機發展帶來繁榮和困惑卻是美國的“JSF”項目。這個當初與F-22進行“高低搭配”並采用多國聯合開發,聯合采購的項目,總投資達數千億美元,被譽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戰鬥機項目。當時波音公司和洛馬公司為了爭得這個巨型項目,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波音公司X-32A的首飛時間是2000年9月18日,首席試飛員是弗萊德·諾克斯(Fred Knox);洛馬公司X-35的首飛時間是2000年10月24日,首席試飛員是湯姆·摩根菲爾德(Tom Morgenfeld)。說來也奇怪,兩次洛馬公司首飛時間都要晚於對手,但兩次洛馬公司都能笑到最後。

洛馬公司贏得了項目,也贏得了公司未來發展的先機。F-35A的首飛是在2006年12月15日,首席試飛員是喬恩·比斯利(Jon S. Beesley)。駕駛四代戰機的第一人,不是喬恩·比斯利,但這位可是世界上第一位駕駛隱形戰機的人。沒錯,F-117的試飛員就是他。作為洛馬公司臭鼬工廠的試飛員,喬恩·比斯利不但首先進行了F-22項目風險極大的“飛行包線”試飛科目,而且參與了洛馬公司十幾個型號飛機的試飛工作 。

縱觀美國四代機的試飛員,他們特點是駕駛戰機的經驗十分豐富,基本上都駕駛過八、九種型號飛機,喬恩·比斯利甚至有駕駛50多種不同型號飛機的經曆;而且他們進行四代機試飛的年齡普遍都在40歲以上,比斯利都有14個孫子孫女了,照樣當著F-35項目的首席試飛員。當然現在F-35項目受到的各方麵輿論壓力也非常大,不斷攀升的造價使F-35原來“便宜”的口號成了徹頭徹尾的謊言,而其外形設計和技術性能也屢受外界指責。其實試飛員對於F-35是最有發言權的,隻不過在敏感時期隻能三緘其口了。

在新一代戰機的競爭中,俄羅斯人也並不甘於落後。蘇霍伊公司的飛行員塞爾格裏·博格丹(Sergey Bogdan)就在2010年1月29日駕駛T-50戰機飛行了47分鍾,並成功返回地麵。這證明俄羅斯也想在第五代戰機中證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其他國家也要發展第五代戰機,那誰會來執行這個曆史性的首飛任務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