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權證-中國OPTION

(2009-08-28 23:20:44) 下一個

權證(option)這一大部分國人還不太熟悉的東東快要粉墨登場了。在當今西方世界金融衍生品滿天飛的年代,option作為最初級的產品基本沒有什麽爭論了,也就是定性為利大於弊。
option的定價和交易自有一套很深的學問,還可以衍生出更為複雜的交易品種,這會為國內數學好的同學開發出一批及其優質的飯碗。
宏觀上option分兩種,按誰是underwriter來區分,各有各的用處。
第一種,存續期較長,而且多是以認購權證出現,就是讓90年代無數矽穀人魂牽夢繞的Stock Option. 為美國人鼓勵高科技創新的產物。underwriter:高科技公司; 受益人:高科技公司及其員工; 買單人:整個股市投資者。某公司第一年股價10塊,以12塊發出option若幹給員工,第二年股價somehow漲到20塊,員工12塊option兌現(買股票),20塊賣出,淨賺8塊,公司則相當於12塊增股,兩相歡喜,整個股市輕微擴容。當然整個90年代,一塊錢,甚至幾分錢的option, 一旦公司上市變現幾十,上百的例子不勝枚舉,成為新一代American Dream。這裏的精髓是成長和創新,但創業和產業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員工要吃飯和激勵,企業要現金流,trick就在這裏了,option是不算cost的,也就是企業能發option就自動獲得了每年定向(自己員工)增發的權利,但game能進行下去的前提是企業股票保證上漲。現在許多Nasdaq公司還在靠這個吃飯,從芯片到生物到納米,option占了公司每年收益的很大部分。像csco這樣的公司當年option占盈利的40%很常見,當然它現在不行了,雖然照發option,但投資人會很謹慎地把其股價控製在其option的價格之下,也就是under the water,避免dilute真實的Earning。(此類option總體上近年在美國也不很樂觀,國會正著手通過expense option的議案,一旦通過,大家會看到今年下半年,很多高科技公司Earning大幅縮水。)
此類option是讓高科技公司吃了整個股市的免費午餐,不停增發,股價再不斷上漲,在股市中所占比例不斷擴大,勢必擠占其他傳統領域的投資配額,2000年的Nasdaq泡沫即由此引起,科技股占了總市值的40%。當然曆史功績不可抹煞,以信息為龍頭的高科技企業,不僅開發出了一個全新的行業,同時成功讓美國經濟從工業化向信息化轉型,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率。

鑒於中國還不富裕,方方麵麵都需要資金,我們沒有可能象美國當年對科技企業那麽寬容,同時十年磨一劍,人類過去30年的科研成果在90年代的飛速大規模產業化過程,不太可能連續複製。所以我認為,中國應該利用此機製,偏向扶持應用現有比較新的技術並能產業化(能copy並消化最好)的企業,而不是那些風險比較大的研究。

所以能發此類權證的企業一定要少而精,技術不求最高,不限於科技企業(中國還真沒有),也不限於規模一定要小,但要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增長和就業。

俺在此稍微拋拋磚:
1, 招商的金融IT,中國人在美國白領裏的主打,為什麽不能在國內也成為主打?為什麽那麽多城市商業銀行願意讓外資以極低的價格入股,而不讓中國現在最好的銀行吞並整合?就因為美國銀行可以隨便融資,而招商不行?!

2,中集的半掛車,就是我們成天在北美大陸高速路上看到的東東,美國重載卡車司機是藍領裏收入最高的一大類,人數也不比城裏的出租司機少,沒有他們,中國修那麽多城際高速幹什麽?中集在集裝箱上的成就,簡直就是中國公司裏的異類,如何利用其現有優秀的團隊和渠道迅速標準化並整合該流通領域中甚為重要的產業,同時避免讓中集這麽優秀的企業因為周期性景氣下滑,重走長虹一條道走到黑的覆轍(讓俺想起華爾街對Intel無怨無悔的支持,才有所謂摩爾定律),應該多少體現點國家意誌。

3,攀鋼的新型鋼材,攀枝花是老毛少有的經濟遺產之一,在買辦當道的今天,誰還認為他是塊寶呢?川藏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獨特的金木水火土。鋼礬的產業化,為這塊寶地減少了許多Hype,這可是中國少有的非原材料高檔工業產品,我們有理由認為這隻是開了個好頭,為什麽不給我們四川同胞點刺激,讓他們多弄出點什麽別的工業或國防新材料呢?

4,神府的煤變油,煤==油,對中國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唯一需要提的是,神府應該不需要什麽額外的刺激,好像也不缺錢嘛。
。。。

第二種,是trader們更關心的,一般由第三方發行的option.存續期一般較短,一個月,兩個月,很少超過1年的,認購,認沽基本對等。underwriter:Money central bank / investment bank. 這是一項Financial service, 所以不好界定受益人,買單人。一般來講,service provider(也就是Bank們)已經把該項算作固定收益啦,買得沒有賣得精。
許多人大概認為這和第一種沒什麽區別。關鍵就在這第三方發行人,他們沒有權利發所underwriting公司的股票,所以一旦賠了,隻能賠現金,或到二級市場買回相應數量該公司股票賠給客戶。整個過程沒有發行新股,不存在擴容,該公司老股東也不會被dilute.
既然是financial service, 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
1,滿足部分客戶的hedging要求,大家知道option是高度leveraged, 這和買保險是一個道理。
2,部分分離了投資和投機。使該股票的volitility很大部分轉移到了option上。想買賣差價的投機客,有了一個更合適的博弈渠道。
3,藍籌股volitility的降低,直接提高了其投資價值,PE expansion正是牛市的基礎之一。美國大部分S&P500的公司股票volitility要比中國A股的藍籌要小許多,這大概是一個原因。如果看著手裏的股票每天上下10%的波動,長期投資者會睡不著覺的。
4,當然,銀行們也多了個渠道“斂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沒有人規定財大氣粗的非金融公司不可以參與此項game.大家熟知的微軟過去就經常write大量option來掙些外快,但今非昔比。今天你隻要通過華爾街,就是在明處,暗處“群狼”(investment bank和HedgeFund們)總會找辦法算計你的。但如果你以此來降低回購成本,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不要小看option,它現今已經成為金融行業裏一個不小的子產業了。打擊一下warren buffet迷們,Buy&Hold隻是buffet的副業,他老人家的主業是write option.每個月賺1%,一年下來股票不漲也賺夠了。難怪老人家那麽鍾情保險公司呢。

提提國內的情況。這第二種權證適合藍籌股,好處上麵已經說了。但聽說寶鋼,長電的全流通補償擬采用第一種權證,這就說不過去了。第一種的認購權證是一種擴股方案,寶鋼,長電並非Growth Stock,也不缺錢,鋼鐵還是調控對象,鐵本老板坐牢,寶鋼卻在不斷增發,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其惡劣行為。至於認沽權證,更沒什麽意義,寶鋼股價已經這麽低了,每年7%的分紅,股東們還需要它來hedge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