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已了解到這種滯後,然而在關於如何修正這種滯後上卻存在著分歧。一派建議通過動力係統改變我們的移動來抵消滯後。
常逸梓認為我們的視覺係統已經進化到可以彌補這種大腦反應的滯後。我們可以產生圖像讓我們在事情發生十分之一秒前進入未來。這樣的“前瞻”讓我們的視野可以看到當前世界。他的研究將在五、六月份《感知科學》期刊上發表。
解釋錯覺
常逸梓發現這種預知能力能夠解釋一係列的錯覺。他說:“當大腦要感知未來時可能會產生錯覺。這種感知與實際不一定相符。”
“前瞻”理論能解釋最為普遍的視覺錯覺 - 幾何形狀錯覺,也叫赫氏錯覺。看上去就像自行車的□轆的條輻圍繞著一個中心點,中心的兩側是垂直線,稱之為“消失點“。錯覺讓我們認為自己在向前移動,從而打開了我們預見未來的能力。但是我們實際上沒有移動而是靜止的,結果導致我們把直線看作彎曲的線了。
常逸梓說: “朝向一個消失點的線條讓我們誤以為我們在向前移動,這和我們感知世界下一刻是什麽樣子很相似—就像在現實中當我們穿過門時,會覺得門的框架(一組垂直線)凸出來了。
大統一理論
他解釋,現實世界中,當你向前移動,不僅物體的形狀會發生變化,其它如角度、速度、物體和其背景之間的對比等也會發生變化。
例如,如果兩個在你麵前的物體與你的距離相同,你向其中一個物體移動,那個物體會顯得更大、對比度下降(因為移動快的物體會顯得模糊)並且和另一個物體相比會覺得離你更近。
常逸梓意識到也是這種預見未來的過程能解釋幾種其它錯覺,他把它稱之為“大統一理論”(Grand unified theory)。常逸梓把五十種錯覺歸類成種類,得出的結論是可以成功的預知某種變化(如接近某一中心點或區域)是如何被發現的。
常逸梓說,能發現一種可以解釋如此眾多種錯覺的理論,是“一個理論家的夢想”。
常逸梓在文章中說,許多其它的學說隻能解釋一種或幾種錯覺。而這種理論相比其它解釋錯覺來源的說法份量要重得多。他說:“我希望這一理論會像一隻大猩猩一樣經得起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