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事解讀2010年12月24日朝軍領導人:必要時將展開基於核遏製力的朝鮮式聖戰[平壤消息]據新華社報道,朝鮮軍方領導人金永春23日在平壤說,如果敵人膽敢侵犯朝鮮的陸海空領土,朝鮮將“毫不猶豫地繼續進行強有力的打擊”。..."> 東方時事解讀2010年12月24日朝軍領導人:必要時將展開基於核遏製力的朝鮮式聖戰[平壤消息]據新華社報道,朝鮮軍方領導人金永春23日在平壤說,如果敵人膽敢侵犯朝鮮的陸海空領土,朝鮮將“毫不猶豫地繼續進行強有力的打擊”。..." /> 東方時事解讀 2010年12月24日 - 博客 | 文學城

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事解讀 2010年12月24日

(2010-12-27 13:22:14) 下一個

東方時事解讀2010年12月24日

朝軍領導人:必要時將展開基於核遏製力的朝鮮式聖戰

[平壤消息] 據新華社報道,朝鮮軍方領導人金永春23日在平壤說,如果敵人膽敢侵犯朝鮮的陸海空領土,朝鮮將“毫不猶豫地繼續進行強有力的打擊”。

據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朝鮮當天在平壤舉行中央報告大會,慶祝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擔任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周年。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委員會副 委員長、人民武力部部長金永春在會上發表講話說,朝鮮將進一步發展國防工業,加強自衛性的遏製力,把朝鮮建設成“銅牆鐵壁的堡壘”。

金永春說,當前朝鮮半島局勢正處於“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一觸即發的狀態”。不久前,韓國在半島西部海域連續舉行針對朝鮮的火炮射擊,進行嚴重的軍事挑釁,說明韓國正把侵略計劃變為實際行動。

金永春說,朝鮮決不允許敵人侵犯其領空、領土和領海,朝鮮軍隊已經做好一切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展開“基於核 遏製力的朝鮮式的正義的聖戰”。如果美國及其追隨勢力點燃全麵戰爭的戰火,朝鮮軍隊“不僅將擊敗侵略者,而且將掃蕩敵人的根據地,消滅戰爭的根源,實現祖 國統一的曆史偉業”。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1991年12月24日擔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時事點評] 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朝鮮半島局勢、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組觀點,即:

第一,一如“中美直接交手”之美國擺出的兩個姿態(相關討論見之前討論紀要),既是做給中國看的,也是做給 “方方麵麵”看的,而“中美直接交手”之中國的兩種姿態(相關討論見之前討論紀要),也有同樣的意圖,既是做給美國看的,也是做給“方方麵麵”看的,其意 圖都是在強調、並提醒“方方麵麵”注意:

其一,作為參與此波“排列與組合”的“相關方”,在“中美”一麵“直接交手”、一麵又“留 有餘地”的大變數下,不要出現戰略誤判!

至於如何選擇,一切應以自己的核心利益與自己的實際能力為依歸!

●美國似乎已經率先戰略誤判

其二,基於“其一”,其實我們應該不難看出,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已經實質性下降的美國,似乎已經率先戰略誤 判,其誤判的原因在於高估了自己的戰略欺騙的能力,低估了方方麵麵的戰略判斷智慧,而“誤判的後果”就是原本由其獨霸著話語權的“中東和平”,今天已經 “熱鬧非凡”!

其中,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的隊伍正在迅速壯大。

●中國擺出的第三種姿態,其實就是我們之前所強調的“東北亞、甚至東亞的問題在中東談”

在這種可能性下,中國擺出的第三種姿態,其實就是我們之前所強調的“東北亞、甚至東亞的問題在中東談”。

顯然,對在“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中終於“直接交手”的“中美”而言,由於在前兩段“排列與組合”中先後、分 別與美國直接交過手的俄羅斯與歐盟、事實上已經在“中東方向”與中國“談了起來”,因此,中國顯然比“一心想在東北亞佯攻、伺機在南亞破局”的美國多了一 種選擇,且是至關重要的戰略選擇,那就是:隻要“內部張力”極強的韓國、“極想擺脫美國控製”的日本,仍然“渴望”在“中美”之間大玩“政經分離”,從而 一方麵借美國政治與軍事之力遏製中國主導東亞,另一方麵,也借中國經濟之力防範美國的暗算、重演廣場協議與98亞洲金融風暴,那麽,不論是美國在東北亞的 佯攻、還是伺機在南亞破局,都不過是在做夢!而在美國人“做夢”、並“巴望”歐、俄趁機對中國予取予奪、從而共同對中國施加最大限度的戰略壓力、繼而瓦解 “伊核”之“中歐俄”戰略協調的時候,是“中歐俄”幹脆撇開美國進行“中東交換”,即:中國繼續維穩南亞、強行介入中東、並準備將高鐵鋪向南亞、中東、 中亞、且準備大力拓展人民幣國際空間;俄羅斯繼續鞏固“在烏克蘭的影響”、並拿格魯吉亞問題(其實是烏克蘭問題)去與科索沃問題討價還價、並準備將“北 流”與“南流”修到全歐;歐盟更是一步到位、幹脆玩起了“歐洲政治、經濟與軍事層麵”的“全麵整合”(歐盟將修改《裏斯本條約》、為創設永久救助機製鋪 路,就是典型的順勢之著),甚至想跳出“歐美雙邊中東決策框架”、並宣布“適時承認”巴勒斯坦國。

●“非美勢力”似乎都能從“中東戰略交易平台”上“淘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總之,“中歐俄”、及中東地方王、南美地方王等“非美勢力”,似乎都能從“中東戰略交易平台”上“淘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唯獨美國想得到的“更加嚴厲製裁伊朗與朝鮮(實際是經濟製裁中國)”、或者渴望得到的“G2”模式沒有什麽實質進展。

●如果.....那麽,我們或會很快就看到華盛頓戰略誤判的另一個後果

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東和平進程”今天的“熱鬧非凡”雖然是華盛頓戰略誤判的後果,但這並 非唯一後果,從朝鮮對“韓國的炮擊訓練”至今未做出更加嚴厲的“軍事反擊”來看,一旦美國政府“以種種借口”對“它那路以私人身份訪問平壤的人馬”所做的 承諾“不認賬”、同時“又搞不掂(對歐洲債務危機下爛藥)”歐洲人、滿足不了俄羅斯人(繼續交割東歐利益、且將石油價格遠遠推至70至80美元一桶的區域 之上)、挑唆不了印度人(利用、甚至製造機會,威、逼、利、誘印度拿中印、特別是印巴爭端挑事兒)的話,那麽,我們要不了多久就會很快就看到華盛頓戰略誤 判的另一個後果,即:要麽中東局勢在朝鮮半島局勢之前激化,如果朝鮮半島局勢一直沒有“擦槍走火”的話;要麽,中東局勢較朝鮮半島局勢“更加白熱化”,如 果朝鮮半島局勢出現“擦槍走火”的話。

在繼續這個討論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幾則相關消息。

朝鮮:當前出現危險事態都是美國精心策劃的

[平壤消息]據朝鮮《勞動新聞》發表文章說,韓國當局借口朝鮮“威脅”,今年來不斷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在 挑起11月的延坪島炮擊事件後,不久前再次進行火炮射擊,企圖挑起侵略戰火。這說明韓國當局根本無視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執意進行“製度對抗”,導致朝鮮半 島局勢空前緊張,戰爭危險急劇增加。文章還抨擊美韓日加強軍事同盟,加大對朝鮮的軍事威脅,導致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處於嚴重危機狀態。文章說,當前朝鮮 半島出現的危險事態都是經過美國精心策劃的。

朝鮮中央通訊社23日指責韓國當天舉行的冬季聯合軍演是“挑釁”。報道說,韓國動用大批軍事裝備進行的軍演是“瘋狂的戰爭演習”,是旨在“發動北侵戰爭”。

美特使稱若朝鮮保持克製 美應重回六方會談

[綜合消息]美國新墨西哥州州長比爾?理查森近日對朝鮮進行了訪問,法新社24日報道稱,理查森訪朝之後於日前表示,如果朝鮮繼續對韓國的軍演活動保持克製,美國應當考慮重回六方會談。

理查森23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做出上述表示,他表示重啟六方會談有助於防止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升級。他說道:“他們(朝方)再次未對韓國近日軍演采取軍事行動,可能是時候重啟六方會談了。”

理查森曾出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他表示上述言論是他自己的觀點。他還說在訪朝期間,朝方曾向他保證不會回應韓國的實彈射擊演習。

[時事點評]首先,我們先來關注第一段新聞素材。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 ,原文是:文章說,當前朝鮮半島出現的危險事態都是經過美國精心策劃的。

●我們最為感興趣的不是“觀點”、而是強調這一觀點的“時間”與“背景”

顯然,這一觀點與我們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判斷是吻合的,但是,我們想強調的是,“這種吻合”並非我們提請大家注意這段文字的主要原因。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朝鮮方麵提出這一觀點的“時間”與“背景”、這些才是我們最為感興趣的。

毫無疑問,就“時間”而言,朝鮮強調“美國精心策劃”,是在“美國那路以私人身份訪問平壤的人馬”離開了平壤、甚至完成了北京之行之後;

就“背景”而言,是在韓國李明博政府在“一係列安全保障”之下、最終在爭議海域進行所謂“炮擊訓練,以示強硬”,但朝鮮暫沒有“炮擊漢城方向陸地目標”之後。

●再談韓國為“重新組織測試”而要求美國提供的“一係列安全保障”

在這裏,對這個所謂的“一係列安全保障”,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討論過,即:種種跡象顯示,在 美國逼迫韓國在“那個海島”上“重新組織測試”的時候,美國似乎也“被要求”提供某種“安全保障”,對於韓國而言,最有效的安全保障主要包括有兩層,且是 “由美方提供、且隻能由美方提供”:

其一,就是“公開”聲稱“有美國軍方人員”在炮擊訓練現場觀摩演習。

顯也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樣做的“用意”是再清楚不過的了:既以觀摩美軍做“人體盾牌”,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現“朝鮮隻打韓軍不打美軍”的“舊景” 再現,也可更加直接地測試“朝鮮、或者中國對朝鮮半島戰爭可能迅速升級”的“真實心態”,其“設計原理”在於:一旦朝鮮的炮彈打死了幾個“觀摩”的美軍, 半島局勢就“有可能”直接失控!

●對“韓國炮擊訓練”而言、最容易為人們所忽略的一種安全保障

其二,對“韓國炮擊訓練”而言、也是最容易為人們所忽略的一種安全保障,那就是:在“韓國炮擊訓練”的前後,美國同時派出了“公、私兩路人馬”出訪北京與平壤。

而針對“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一事,我們的觀點就是:對於朝鮮將在何時炮擊?美國不知道,但中國知道。

因此,在“韓國炮擊訓練”的前後,美國同時派出了“公、私兩路人馬”出訪北京(知情方)與平壤(行為方),就是要圍繞“朝鮮再次炮擊韓國的價值目標(注:這次可不一定是軍事目標)”進行“摸底”與“交底”。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也曾經說過,在韓國聲稱“將在12月18日至21日期間、擇機在有爭議海域進行炮擊訓練”、且強硬警告“一旦朝鮮再次挑釁,將堅決回擊”的背後,是韓國李明博政府在“已經出離於憤怒的”美國之逼迫之下,不得不“重新組織”的一次測試。

至於為什麽韓國李明博政府一方麵叫囂“將在爭議海域進行炮擊訓練”,一方麵又將“日期”不確定為“18至21日”期間的某一天?我們認為,這顯然是在 “等”,至於“等”什麽?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既是在等美國外交高官(公派一路)的訪華結果,也在等美國的一位洲長以私人身份訪朝的訪朝結果

●理查森直到“韓國20日上午準備進行炮擊訓練”之前,也沒有代表美國政府與朝鮮方麵敲定一份令韓國李明博政府“可以放心訓練”的“訪朝協議”

根據我們的觀察:在18日至19日之間,也就是韓國以天氣為由將“炮擊訓練日期(請注意,是12月18日至 21日之間的具體日期)”一再延後的背後,就是那位“私人代表--美國新墨西哥州長理查森”的訪朝始終沒有得到“韓國可以在他訪朝、充當說客期間、放心進 行炮擊訓練”的“訪朝結果”,而在20日那天---即是理查森“計劃結束訪問、離開平壤“的那一天,韓國之所以還得一再將“炮擊訓練時間(請注意,是20 日當天內的時間)”延後的背後,是理查森直到“韓國20日上午準備進行炮擊訓練”之前,也沒有代表美國政府與朝鮮方麵敲定一份、足以令朝鮮對韓國炮擊訓練 “暫時”保持克製,從而“足以令韓國放心開始炮擊訓練”的“訪朝協議”。

●“美韓”之間在軍事挑釁朝鮮問題上的分岐

有必要說明的是:

第一,盡管被美國一再所“威逼”,但在“內部張力”的作用下,在炮擊訓練問題上始終表現得“戰戰兢兢”韓 國,於“天安號事件”之“後續發展”的“中美鬥法”中,已經明白“美國全球戰略”眼下也不敢承受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在“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之後就已 經充分泄露了自己的底線,那就是:因為韓國獨自承受不起一場全麵的戰爭,所以在得到“足夠的安全保障”之前,也不敢向美國所希望地那樣,冒著可能引發一場 半島全麵戰爭的巨大風險,不顧一切地軍事挑釁朝鮮,以隨時可能挑起與朝鮮之間的、被美國描述為“至多是一可控的軍事衝突”,以牽製中國的戰略注意力,從而 極大地策應美國的南亞、中東政策。

●“朝美”在達成一份“協議”問題上的各自意圖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理查森此次以“私人身份”、在韓國宣布“將在18日至21日之間擇機進行炮擊訓練”期間“高調訪朝”,為的就是拿到一份“真正令韓國李明博政府放心進行軍事挑釁”的“訪朝協議”,從而令韓國可以繼續挑釁朝鮮。

而朝鮮之所以也願意“給”理查森“帶走”這樣一份協議,其“首先”在於:不論是以公家身份、還是以私人身份,美國政府最終還是“不得不”向朝鮮派出一位“代表”、以進行接觸。盡管這位“美國代表”不論走到哪兒都忘不了強調一句:“我是私人代表”!

●美國派那位“私人代表”出訪朝鮮,完全是形勢所迫!

有必要指出的是,這個時候的、這個背景下的“朝美”接觸,顯然是一種“事務性”的談判。因為,美國此次沒有以“撈人”為名義,而在朝鮮,美國又的確有“可撈之人”!如果美國人“有資格可以繼續撈人”的話!

請大家注意這一細節,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說明華盛頓“更多是按照朝鮮的條件”進行“這輪接觸”的,也就是說,那位美國派那位“私人代表”出訪朝鮮,完全是“形勢”所迫,且“並非”東北亞形勢、而是中東、特別是“科索沃形勢”所迫!這一點,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技術性拒絕“中國提議”之後,美國開始“技術性地考慮”“中國提議”

討論進行到這裏,其實我們已經不難明白:美國為了讓“韓國的內部張力”繼續容忍李明博政府“軍事威 懾朝鮮(其實是軍事挑釁朝鮮)”,所做出的第二個安全保障(第一個安全保障是20名美軍觀摩人員現場觀摩韓國炮擊訓練、從而充當人體盾牌),就是派一位 “私人代表”去平壤與其接觸、從而以“非政府形式”與朝鮮展開“朝美雙邊事務性談判”,繼而在美國以“韓國與日本不願意”為由,技術性拒絕“中國提議”之 後,又借助一位“私人代表”的平壤之行、開始“技術性地考慮”“中國提議”。

●這為中東局勢的破局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顯然,以“天安艦事件”及隨之而來的“以色列襲擊土耳其船隊”這兩場悲劇為“起點”,以“朝鮮炮擊 韓國軍事目標”及隨之而來的“美韓航母版黃海軍事演習”為“中點”,在“美國東北亞政策”技術性拒絕“中國提議”之後,隨著“歐盟全麵進程在‘中美直接交 手’中突然加速(實質是科索沃問題的和平解決進程突然加速)”,特別是,隨著中國政府更加堅定地“支持歐盟穩定金融的一藍子措施[實質是‘扶弱(歐元)鋤 強(美元)’政策的進一步顯化]”,此前技術性拒絕“中國提議”的美國,在戰略層麵,特別是在美元本位製的維穩問題上,其實已經麵對“中歐”的聯合擠壓, 外加一個已經與中國一道,分別掛牌交易對方貨幣,且已經將“戰略石油”通過管道“突然送到”中國大慶的俄羅斯。

有必要指出的是,有了這個“戰略石油”做策應,中國對中東局勢突然激化的抗擊能力將強化許多,這也就為中東局勢的破局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美國第一次麵對“中歐俄”聯手對其“美元本位製”進行“實質性擠壓”的局麵

值得強調的是,這是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包括格魯吉亞戰爭(美俄直接交手)、希臘危機(歐美直接交手)為標誌的“第一、二段排列與組合”在內,美國第一次麵對“中歐俄”聯手對其“美元本位製”進行“實質性擠壓”的局麵。

顯然,真正促成這一局麵形成的,不是別的,恰恰是以“天安號事件”為標誌的第三輪排列與組合中,美國主動 “動用”南海問題、東海問題,試圖全麵製裁伊朗與朝鮮,從而在政治、軍事、特別是經濟等各個層麵,全方位挑釁中國,造成“中美直接交手”與“中國強行介入 中東”、並將“大國間主要戰略交換平台”由南亞方向初步推至中東方向所致!

●“中歐俄”基於自身的利益、都在盡可能地做“中東破局”的“前期準備”

然而,我們也想指出的是,在“中俄”分別掛牌交易對方貨幣,且俄羅斯已經將“戰略石油”通過管道“突然送到”中國大慶的背後,是“中歐俄”基於自身的利益、都在盡可能地做“中東破局”的“前期準備”。

●俄羅斯“借此逼迫”“已經交割了烏克蘭政權”的美國“繼續交割”其它利益

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除此之外,俄羅斯還有自己的戰略考慮,那就是,除了“借此逼迫”“已經交割了烏克蘭政權”的美國、繼續默認俄羅斯恢複在烏克蘭的影響力之外,還要進一步擠壓華盛頓,促使其“盡快交割”中亞利益。

顯然,在這兩個問題上,近期最具代表性的新聞分別是:

1):繼“較之前更加親俄”的烏克蘭政府此前“要求烏克蘭主要反對黨領導人-前美女總理限期離開烏克蘭”之後,烏克蘭檢察部門再次指控該美女總理貪汙。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歐盟、還是美國,對那位“前美女總理”的遭遇都保持著沉默,這就就意味著:不論用作掩 護“歐盟全麵整命進程”的“地中海計劃”、其需要借“之”作為安全支撐的“俄歐新關係”、還是美國用來擠壓中國南亞的“俄美關係重啟”,在東歐(烏克蘭) 的問題上,都有意向俄羅斯妥協。

●“中美”在中亞方向也在向俄羅斯做出某種妥協

2),就是吉爾吉斯政局朝著“有利於俄羅斯的格局”方向慢慢穩定。

這說明,不論是“與俄羅斯默契”製造“吉爾吉斯政局更替”的美國,還是冷靜處理吉爾吉斯問題、從而“等待”俄美在軍事基地問題上(其實就是俄羅斯通道準備整合美國駐吉爾吉斯軍事基地)矛盾公開激化的中國,也都在向俄羅斯做出某種妥協。

●中國也好、歐盟也罷,其對俄羅斯的妥協,未來還有機會調整、平衡、甚至也有所得

值得強調的是,由於“中歐俄”在“遠離自己重中之重”的中東方向有足夠的戰略利益、且是美國的核心 利益“可供交換並合作”,不僅如此,更加由於“中歐俄”在歐亞跨大陸經濟融合的問題上有共同利益(最典型的,就是“中歐俄”對歐亞高鐵均持積極態度、盡管 在線路優先次序上有所分岐),因此,在“打倒美元本位製”這個“共同願景”之下,在歐亞跨大陸經濟融合這個戰略大平台之下,中國也好、歐盟也罷,其對俄羅 斯的妥協,未來還有機會調整、平衡、甚至也有所得(比如吉爾吉斯局勢,就目前而言,隻要基本穩定下來,對中國的中亞戰略就是利大於弊),反倒是美國“麵對 選擇”充滿尷尬:

●在無法橫向截斷“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的情況下,美國的戰略選擇無非就是兩條

一旦俄羅斯繼續強化其在東歐(烏克蘭)與中亞(吉爾吉斯)的影響力,那麽,對美國的東歐與中亞布局,就等同於“連根拔起”,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如果美國仍然想保持中亞存在,那麽,在無法橫向截斷“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的情況下,美國的戰略選擇無非就是兩條:

其一,是被迫“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從而將美國中亞、南亞、甚至全球戰略的咽喉拱手交由俄羅斯控製。

因為眼下美國賴以中轉“進出阿富汗物資”的“吉爾吉斯通道”必將被整合進俄羅斯通道,如果美國駐吉軍事基地還想保留的話。而這,也就意味著俄羅斯將全麵主導“美俄關係重啟”的進程。

其二,就是繼續、且“更大力度地”依賴“美國的巴基斯坦通道”,也就是所謂的“向北京借道”,在此 情況下,在南亞方向,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南亞政策被迫向中國妥協,在東北亞方向,也意味著美國東北亞政策將“申請”重新做人,“美國既定的、旨在支配全球的 全球戰略”也等同於做出實質性調整。

●如果從眼下的局麵著眼,那麽,美國還有一個選擇

當然,如果從眼下的局麵著眼,如果美國決策層不想在“上述兩種結局”中二選一,那麽,美國還有一個 選擇,這恰恰是美國“一麵逼迫韓國重新組織測試”、一麵又不得派出“公、私兩路人馬”分別訪問北京與平壤的原因,即:盡最大努力繼續“拉住”北約(歐 盟),或者阻止“中歐、中俄與歐俄”之間的彼此戰略靠近、彼此戰略妥協,從而得以繼續“北約”之力,分頭穩住東歐與南亞。

●“這份努力”就體現在“美國東北亞政策”擺出的“兩副姿態”

非常清楚,“這份努力”就體現在“美國東北亞政策”對中國、更是對歐盟、俄羅斯、印度、日本等擺出的“兩副姿態(即:不要逼我重新做人,與我正在考慮重新做人)”了(詳細分析見之前的討論紀要)。

●“中歐俄”彼此間都有了“在中東破局”的“戰略衝動”

然而,由於在政治與軍事上,中國已經強行介入中東,從而可以與美國“東北亞、甚至東亞的問題在中東 談”;在經濟、特別是金融上,中國已經高調“支持歐盟維穩金融的努力”,從而可以與美國“人民幣匯率問題在科索沃談”,在能源上,通過與俄羅斯“相互借 用”,中國已經將俄羅斯石油引到了大慶,從而可以與美國“海上的能源安全問題在歐亞大陸上談”,而“歐盟包括軍事在內的全麵整合進程”、更是因克羅地亞、 塞爾維亞等加入歐盟進程公開提上議事日程而“全麵加速”,在俄羅斯恢複對烏克蘭傳統影響力的問題上,隨著美國“無暇顧及”那位“美女前總理”的命運而進展 順利,至此,“中歐俄”彼此間都有了“在中東破局”的“戰略衝動”。

●“中歐俄”在做“破局前的準備”了

我們再次強調,作為戰略交換平台,中東是一個“遠離”“中歐俄”各自的重中之重、卻偏偏集聚了美國 核心利益的戰略方向。值得強調的是,在這個方向上,“中歐俄”完全可以、且已經在通過那些風頭正勁的“地方王”、以“以核問題”為支點,以“巴勒斯坦單方 麵建國”為導向,以拆解“石油美元結算製”為目標,在做“破局前的準備”了。

●在美國分別以“公、私兩路人馬”訪問北京與平壤的背後,是......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應該不難看出,在美國分別以“公、私兩路人馬”訪問北京與平壤的背後,是華盛頓旨在以“其東北亞政策開始考慮‘重新做人’”的策略,延緩“中東破局”的進程。

而基於我們之前圍繞“南下與北上戰略”的大量討論,基於中國“北上戰略(產業升級)”能否打開局麵的關鍵在 於兩點(即:一是鞏固南方陣營、搞好南南合作;二是盡一切手段促使“歐美”在高科技對華解禁問題上各自行動),因此,在“歐盟全麵整合進程”已經“突然加 速”的新形勢下,美國旨在延緩“中東破局”進程的“上述手段”,自然可以被中國用來“敦促”歐盟必須加快高科技、重工業對華轉移技術上的實質運作,並對朝 鮮率先經濟、特別是金融解禁。

●法國(歐盟)終於在登陸朝鮮半島、與“中歐俄”一道經營歐亞跨大陸經濟合作的問題上,更進了一步

如果在這個層麵上去觀察“法國宣布:準備同意與俄羅斯共建西北風號兩棲攻擊艦”,去觀察“美國國防 部對法國向俄羅斯出售先進戰艦表示憂慮”,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由於俄羅斯很早之前就表示:準備將西北風號布署在太平洋艦隊、也就是日本海一線,因此,“法 國(歐盟)做出此決定”的背後,是法國(歐盟)終於在登陸朝鮮半島、與“中歐俄”一道經營歐亞跨大陸經濟合作的問題上,更進了一步。

●再談在“中東和平進程”今天的“熱鬧非凡”雖然是華盛頓戰略誤判的後果,但這並非唯一後果

在上麵的討論中,我們曾經說過:在“中東和平進程”今天的“熱鬧非凡”雖然是華盛頓戰略誤判的後 果,但這並非唯一後果,從朝鮮對“韓國的炮擊訓練”至今未做出更加嚴厲的“軍事反擊”來看,一旦美國政府“以種種借口”對“它那路以私人身份訪問平壤的人 馬”所做的承諾“不認賬”、同時“又搞不掂(對歐洲債務危機下爛藥)”歐洲人、滿足不了俄羅斯人(繼續交割東歐利益、且將石油價格遠遠推至70至80美元 一桶的區域之上)、挑唆不了印度人(利用、甚至製造機會,威、逼、利、誘印度拿中印、特別是印巴爭端挑事兒)的話,那麽,我們要不了多久就會很快就看到華 盛頓戰略誤判的另一個後果,即:要麽中東局勢在朝鮮半島局勢之前激化,如果朝鮮半島局勢一直沒有“擦槍走火”的話;要麽,中東局勢較朝鮮半島局勢“更加白 熱化”,如果朝鮮半島局勢出現“擦槍走火”的話。

●朝鮮半島目前何以暫時未進一步激化?

至於朝鮮半島何以暫時未進一步激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除了上述核心原因之外,就表麵而言,主要在於“該私人代表”談成了一份協議、或者拿走了一份“訪朝成果”。

我們不妨看看理查森一直等到朝鮮對韓國炮擊訓練宣布“不值得做出反應”之後,才離開平壤飛往北京、並在北京宣示了這麽幾點:

1):他認為:他在朝鮮訪問期間與朝鮮方麵進行了非常有建設性的會晤;

2):他認為:朝鮮一反其強硬態度,對韓國延坪島演習未進行報複性反擊,這是希望對話的表現;

3):最後,他宣布:朝鮮方麵願意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寧邊核設施的核查,願意就向海外出售1.2萬枚未使用過的核燃料棒展開談判。另外,朝方還同意由韓朝美共同組建監察紛爭地區的軍事委員會,並鋪設韓朝軍事熱線。

值得強調的是,“朝鮮方麵願意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寧邊核設施的核查”、這顯然是美國的“要價”。

不過,在“要價”的同時,主動派人去平壤的美國政府,也得支付相應的“代價”,這也就是“(朝鮮)願意就向海外出售1.2萬枚未使用過的核燃料棒展開談判”、與“朝方還同意由韓朝美共同組建監察紛爭地區的軍事委員會,並鋪設韓朝軍事熱線”。

●我們已經明確提示過的一種可能性

就“前者”而言,其之所以是“代價”而不是“要價”的原因,我們將稍後給出,至於後者 ,也就是“朝方還同意由......鋪設韓朝軍事熱線”之所以也是“代價”,在於“美朝雙邊”、“美朝韓三邊”等等,都一直是中國所樂見的,一句話,隻要 美國與朝鮮能談起來就好!在這個問題,絕非某些“別有用心”者所說,朝鮮準備甩開中國!

而通過“兩路人馬”分別訪問北京與平壤,收集、或者製造“戰略信息”,引導一些“中朝不和”之話題的“可能性”,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明確提示了。

●兩個細節

而除了大擺“上述訪朝成果”之外,東方評論員還注意到兩個細節:

1):理查森21日在北京表示:在北京期間沒有會見中國外交官的計劃,將會盡快返回美國,向美國國務院匯報訪朝結果。

對此,我們的疑問是,即便“在北京期間沒有會見中國外交官的計劃”是“真話”,那是否有“爭取與中國外交官會麵的打算呢?,如果“這種打算”也沒有的話,那麽,我們的問題就是:你跑到北京來幹什麽?是旅遊嗎?

●奧巴馬政府“精心製作”的“試探球”

2):理查森21日在北京還說了一句話,即:“作為私人訪問,我的角色隻能到此為止,希望有關國家在此基礎上進行外交斡旋,爭取進一步的進展。”

顯然,理查森跑到北京是有期望的,在他“希望有關國家在此基礎上進行外交斡旋,爭取進一步的進展”的背後,是期望“中國外交口”能夠與他“麵談”。

由於理查森說得非常清楚,即:“作為私人訪問,我的角色隻能到此為止........”,因此,理查森之所以期望“中國外交口”能夠與他“麵談”,就是期望中國能夠將他“以私人身份”帶來的“球”接下來。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說過,美國派出的“公、私兩路人馬”,其實就是“美國政府”這一路人馬,所謂“私人訪問”,不過是“美國政府”掛羊頭賣狗肉搞的一出“一個單位兩塊牌子”的“小花招”而已。

因此,理查森以“私人身份”隨身攜帶的這隻“球”,根本就是奧巴馬政府“精心製作”的“試探球”。

●這份“訪朝成果”對中美而言其實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接受的“關鍵條件”,卻是“中歐俄美”之間的進一步戰略博弈

顯然,盡管華盛頓通過“兩路人馬”對北京、更是對歐盟、俄羅斯、印度、日本等擺出“兩副臉孔”,但 是,由於美國政府公開否認那位“私人代表”的觀點與美國政府之間的關係,而中國政府也從來沒有證實、也沒有否認“中國外部口”是否在“該私人代表”飛抵北 京期間與其有過會晤,而“該私人代表”在北京所拋出的“訪朝成果”、怎麽看,也不像是“私人”所能談成的文件,再者,該私人代表飛抵北京,似乎也沒有到處 “閑遊”的報道,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中美”之間就“該私人代表”的“訪朝成果”是有“默契”的,但在“我們並不知道中國外交口是否與之會晤”及“美國 國務院正式否認與之的關係”之後,也可以肯定的是,這份“訪朝成果”對中美而言、甚至對朝美,以至朝韓雙方而言,在“中美”誰都不想陷在東北亞的大背景 下,在“朝韓雙方”誰都沒有能力自行決定是否軍事衝突升級的現實下,其實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接受的“關鍵條件”,卻是“中歐俄美”之間的進一步戰略博弈的 “進一步結果”。

毫無疑問,這個所謂的“進一步結果”即“排列與組合”的一個部分,也是“排列與組合”的一個變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