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10年7月30日
(2010-08-01 06:43:13)
下一個
解放軍誓保中國海洋權益 中國駐美武官:外人勿插手
【華盛頓消息】據美國媒體7月29日報道,對於近期外界議論紛紛的中國海洋權益問題,中國駐美使館國防武官趙寧少將29日(北京時間7月30日)在接受美國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要保衛國家安全和海洋權益,同時也希望與有關國家溝通化解矛盾,但他強調,中方不希望外人插手這個問題。
當晚在中國駐美使館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3周年招待會的趙寧對僑報記者說:“中國海洋權益受到侵害、蠶食和影響,這是有目共睹的。”他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職責,要保證國家安全,其中海洋權益和安全是重要部分。一方麵解放軍要加強保衛中國海域、空域的能力,另一方麵要與有關國家進行溝通交流,化解矛盾。他說:“我們不希望外人在這個地區插手。”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日前在東盟論壇上罕見地高調提出南海問題,中國外長楊潔篪隨即提出七點回擊意見。加上美韓在黃海舉行聯合軍演,中國軍方也在黃海和南海地區進行訓練。一時間,海洋權益問題在中美兩國紛紛揚揚,令人矚目。
趙寧表示,中美兩軍關係近幾年來有起有伏,但隻要兩國和兩軍領導人看到發展兩軍關係的重要意義,隻要雙方共同努力,兩軍關係一定能向前發展。他指出,困難和障礙總是存在的,需要雙方作出政治決斷,比如說美國售台武器對中美兩國和兩軍關係造成很大的衝擊和影響,這是中方不願意看到的。他說:“中方在這個問題上做了很大的努力,推動問題早日得到解決。我們希望美國政府和軍隊領導人能夠做出政治決斷,進一步推進兩軍關係。”
至於兩軍高層互訪何時恢複,趙寧說,中方領導人已經表示,歡迎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雙方方便的時候訪華。中方是誠心誠意的,要為兩軍關係發展做出努力,但這一定需要雙方都做出努力。
趙寧強調,中國國防奉行和平防禦政策,盡最大努力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近年來在國防建設方麵取得很大進步,一定繼續盡最大努力保證國家安全,保證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保證地區的穩定。他說,中國在國外沒有一個基地,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在別的國家從事非聯合國授權的任何行動;中國的國防防禦政策不但現在不變,今後永遠也不會改變。
出席當晚招待會的有美國空軍部副部長幫辦帕羅特少將、海軍國際合作局長萊蒙斯少將、中國駐美公使謝鋒,以及各國駐美武官等400多人。
【時事點評】我們知道,就在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日前在東盟論壇上罕見地高調提出南海問題、而中國外長楊潔篪也隨即提出七點回擊意見的前後,“一段已安排好的訪華行程”被中國中止的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在訪韓日程結束後,曾於7月22日前往印尼訪問。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當天在雅加達舉行的記者懇談會上,曾經就韓美首次舉行的外長與防長會談(“2+2會談”)提及了四點:
第一,他說:“(美韓)對所有的問題進行了全麵的對話,並為鞏固韓美同盟關係,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第二,他說:“(美韓)2+2會談”是迎接韓美締結同盟關係60周年而舉行的重要會談。
第三,蓋茨還說:“兩國在此次會談上,就所有的問題(the fullest range of issues),如兩國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朝鮮等區域內問題、區域性和全球性問題,進行了商討。”“我們進行了深入對話(thorough talks)。
第四,這位橫跨“小布什、奧巴馬時代”的美國國防部長還特意強調:“(美韓)加強同盟關係是我們一同邁出的重要步伐。”
●在“出賣”了韓國之後,起碼在形式上,美國終於給了李明博政府一份“體麵”
顯然,針對蓋茨的上述講話。就如我們在第一時間所指出的那樣:在“出賣”了韓國李明博政府之後,起碼在形式上,美國決策層終於給了李明博政府一份“體麵”,非常清楚,這個所謂的“體麵”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美國同意與韓國舉行外長與防長會談(“2+2會談”);
第二部分,就是“....美國與韓國.....對朝鮮等區域內問題、區域性和全球性問題........進行了商討”。
熟悉國際政治的人們一聽就明白:這聽起來頗有點兒“美韓全球同盟”的味道,即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窮其整個任期”都未弄到手之“美日全球同盟”的味道!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
然而,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以日本近乎10倍於韓國的“綜合實力”、以日本較韓國更加堅實的經濟實力、以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更加堅定與徹底的“對美一邊倒對外政策”,以日本較韓國更加豐富的政治資源,以日本較韓國對於美國全球安全框架更加重要的支撐作用,日本始終也無法將“作用效用(美國對日本的角色設計)”局限在東亞方向的“美日軍事同盟”提升為旨在討論全球性問題(日本對美國的平等訴求)的“美日全球同盟”,作用效用較“美日軍事同盟”更加狹窄的“美韓軍事同盟”,就能跨越式地做到這一步嗎?
在這裏,不妨將這個問題先放一放。我們稍後再結合其它問題進行展開!
●我們曾經給出這一樣一組觀察結果
而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大國們在“兩場悲劇”相關處理過程中的“你來我往”,我們曾經給出這一樣一組觀察結果,既:
第一,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之前,由於“方方麵麵”準備等待更多“變量”出來之後再決定如何參與這場自“科索沃獨立進入後續發展階段”以來“最具顛覆性”的“排列組合”、因此而一度停頓的“兩場悲劇處理進程”,經過這番“你來我往”之後,恐怕又要“啟動進程”了。
●整個國際形勢較發生“兩場悲劇”的時段並沒有大的變化
顯然,正如我們之前所指出的那樣:由於美國獨自“南亞破局”的“信心嚴重不足”,或者,由於中國果斷地“冷處理”了吉爾吉斯問題、從而在“冷處理”吉爾吉斯局勢的過程中始終沒有讓美國從吉爾吉斯問題上得到“中亞主動”、以彌補“上述嚴重不足的信心”,因此,整個國際形勢較“天安號神秘沉沒”至“以色列襲擊土耳其國際救援船”的時候並沒有大的變化。
這樣,根據我們的觀察,“大國間的角力”基本上就又回到了那個時點,而那個時點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在該時點的尾段,以“以色列襲擊土耳其國際救援船”為藥引子,中國“正式為以色列核問題立項”。
●中美、或者“中歐俄美”近期角力的焦點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中國、或者“非美勢力”的角度,如何借用“以色列襲擊土耳其船隊”、將“以核問題與伊核問題”捆綁起來,形成圍攻“美國中東政策”的局麵;在美國、或者“反華勢力”的角度,如何借用“天安號事件”,在聯合國框架之外“單獨執行”“美國版嚴厲製裁伊朗案(實質是製裁中國)”、並進一步封鎖朝鮮經濟(實質上也是封鎖中國),從而形成一場對中國的圍攻,將是中美、或者“中歐俄美”近期角力的焦點,也是各方參與這場“排列組合”的“表演舞台”。
●“再談”美國近段首要任務是維護“美元本位製”的“基本穩定”,以維護支撐美國一切霸權的經濟能力
第二,針對“兩場悲劇”之一的“天安號事件”,針對其“處理過程”中的東北亞安全形勢,我們曾經結合相關新聞給出這樣一個結論,既:
首先,我們認為,應該不難看出,假如美國、特別是韓國有膽量將“傳說中的”“美國航母版美韓黃海軍事演習”演繹成現實,那麽,一旦南北雙方在海上、陸地上“擦槍走火”,美國就必須在軍事上做出“是否為韓國參戰”的選擇。
其次,我們認為,從美國今天所麵臨的國內、外壓力來看,從美國急需解決的問題“名單排序”來看,近段,美國全球戰略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美元本位製”的“基本穩定”,因為,這是用以維護支撐美國一切霸權的經濟能力。這一論斷,可是奧巴馬在他第一份國情谘文中“專門強調”了的。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美國決策者而言,從歐盟經濟雖被“天安號事件”暫時阻止在東亞經濟圈之外,但卻又遠未被“希臘危機”之恫嚇所“威、逼”、吉爾吉斯局勢之變幻所“利、誘”、以至簡單重返“北約”這條舊船的無奈現實來看,美國決策層恐怕“既”沒有做好“為韓國作戰(在東北亞挑起戰爭、但中日之間的戰爭除外。請注意這一點區別,我們稍後再做展開)”的“心理準備”、“也”沒有做好相應的“物資準備”。
●表麵是在全麵“攻擊”、實質上是在全麵“防守”
而不論是在朝鮮半島,還是在整個太平洋西岸,更或者是阿富汗,由於中國綜合實力的實質性提高,再加上俄羅斯國力的恢複、且自格魯吉亞戰爭開始,“先”武力肢解了格魯吉亞、“後”部分收回了“烏克蘭影響”,期間,歐盟也正式走上了政治整合進程(利用美國的南亞之需、以波蘭為突破口、實質性突破美國持續了多年圍堵、從而通過了簡化版“歐盟憲法”),最關鍵的是,直到今天,在中國一麵力拒“中美國(G2)”模式、一麵又“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策應下,歐元也並沒有被美國精心設計的“希臘危機”所徹底擊潰,甚至“美日關係”也遭遇了“豐田事件”,總之,美國與“中歐俄、甚至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戰略關係,已經一一產生、或者擴大了難以愈合的“戰略裂縫”,而透過這些“戰略裂縫”,如果“割裂”整體從局部去看問題,是美國到處主動鬧事、全麵攻擊,但這是“表象”;如果在整體上看問題,那麽,我們看到的情形卻是:由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在政治、經濟、軍事各個層麵受到“非美勢力”全方位戰略擠壓,不得不“一一反擊”、從而持續地進行了一係列“防守反擊”,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這種“防守反擊”最具典型的就是兩件事
顯然,一如我們之前多次強調:這種“防守反擊”最具典型的就是兩件事,一是2008年通過格魯吉亞挑起主動格魯吉亞戰爭,以反擊“率先(在中、歐、俄之中)”攻擊以“石油美元結算製”為核心的“美元本位製”的“普京路線(相關概念的詳細討論內容請參見當時《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二是“循”以“迪拜世界危機”先行警告、由於警告不起作用、就引爆“希臘危機”主動攻擊歐元“這條線路”、攻擊因“洞悉”了“美國南亞戰略”而“死活不肯上當”與美國聯手實質“攻擊”中國經濟、特別是金融的“歐盟經濟”。
●所謂“上當”,站在歐盟的角度,是要防止美國在“半道”之中玩“回馬槍”
顯然,所謂“上當”,站在歐盟的角度,是要防止落入這樣一種戰略絕境,既:在“歐美”聯手“實質性”攻擊中國經濟、特別是金融的“半道”之中,美國卻玩一出“借”中國經濟(人民幣)“必然”集中火力反擊歐盟經濟(歐元)之力、“回身”於“半道”之中徹底擊潰歐元(歐盟經濟)、從而在根本上瓦解歐盟的“回馬槍”。
●為“固守”“美元本位製”這個“根本”,美國人不得不為之“四麵樹敵”
非常清楚,正是由於歐盟死活不上美國人的“道”,如果撇開“政治宣示”與“軍事動作”這些個“表層”因素(政治鬥爭原本就是為經濟利益服務、至於軍事鬥爭更是政治鬥爭的極端形式),那麽,以格魯吉亞戰爭、希臘危機這一“武”一“文”為標記,美國發起的所有這些“攻擊”行為,都意在“固守”“美元本位製”這個“根本”,並為之而不惜“四麵樹敵”。
●美國“較之前”需要“投入更大的戰略力量”地去做戰略上的“常規維護”
其實,通過上述討論,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
首先,就目前而言,盡管歐美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衰退對各個經濟體影響程度不一,但總體上看,“非美勢力”相對實力上升很快,由於“一心想支配全球”的“美國即定全球戰略(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都不曾、也不可能實質性地調整、並始終保持著戰略上的連續性,在這個問題上,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獲得連任)”在全球有太多的“美國核心利益(特別是美元本位製)”需要維護,因此,美國“較之前”需要“投入更大的戰略力量”地去做戰略上的“常規維護”,而做好這份“戰略常規維護”,對一個絕對實力、相對實力都“較之前”實質性下降的美國而言,已經極其不易,更談何“實質意義的”戰略進攻?
●“美國全球戰略”由“主動進攻”為主轉為以“防守反擊”為主的“分水嶺”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曾經一針見血地總結了兩點,即:
其一,其實,繼承了老布什、克林頓政府的“豐富戰略遺產(經過上世紀90年代初的伊拉克戰爭、前蘇聯解體、再到歐盟不得不請求美國出麵領導一場“打擊歐元”的科索沃戰爭,美國實力達到了顛峰)”、一上台就取“主動進攻”之勢的“小布什的單邊主義”就是被這樣的“殘酷現實”給一步步逼成“奧巴馬的巧實力”的;
其二,2008年2月,“歐美”在“大中東計劃”與“地中海計劃”的“戰略交換”中,“歐美”各懷鬼胎、卻聯手鼓搗的“科索沃單方麵宣布獨立”,“本質”上講,就是“美國全球戰略”由“主動進攻”為主轉為以“防守反擊”為主的“分水嶺”,而在北京奧運會開幕那天(2008年8月8日)正式爆發的格魯吉亞戰爭,則是“美國全球戰略”正式展開“防守反擊”的第一次重大戰略行動。
●“再談”沒有必要戰略資源作支撐的軍事目標和外交戰略是不可能被落實的
其次,即便僅從軍事層麵去觀察問題,由於美國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的問題上仍在“勝而不利”,而在“中歐俄”的“精確戰略算計”與“伊核戰略協調”中,“兩場戰爭”仍在大量消耗美國早已“捉襟見肘”的戰略資源(美國想從伊拉克抽身隻是一般例證,至於近來美國大砍國防預算,下馬一大批吃錢的戰略項目,更是極端例證。當然,美國不再購買F22,則更多考慮是F22的“隱身底褲”隨時可能被“別人”象“國家反導計劃”那樣給徹底扒掉,而不敢再扔錢),仍在金融危機之中“潛行”的美國,在經濟上早已“力有不逮”,因此,即便局限在西太平洋框架內,由於麵對的是將中國南海首次列入自己核心利益的中國、外加一個隨時準備將“美國影響”從東歐方向、特別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連根拔起的俄羅斯、還有一個日思夜想著如何將駐日美軍徹底趕出本土的日本、特別是一個隨時準備吸收“美國資金、人才、技術流出”的歐盟需要時刻提防,美國根本就沒有可以打贏一場區域性戰爭的戰略資源,也沒有從全球調集、向西太平洋區域內集中所需戰略資源的“戰略能力”。
而一個戰略常識就是:沒有必要戰略資源作支撐的軍事目標和外交戰略,不論它在文字上是多麽地燦爛,它都是不可能被落實的。
這一點,在聯合國處理“天安號”事件“主席聲明”通過前後,可以說表現得“一清二楚”。(美韓一口咬定朝鮮擊沉了“天安號”,但美國最終同意、中國適時放手一份被朝鮮形容為“取得重大外交勝利”的“主席聲明”在聯合國通過的戰略意義,在於一種“雙向測試”。詳細討論請參閱之前的點評)
第三,針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在7月1日表示,在中美雙方都認為合適的時候中方歡迎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我們曾經給出的觀點是:
其一,中方強調的是“在中美雙方都認為合適的時候”才“歡迎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
其二,我們認為,在“......中美雙方都認為合適.....”之前,注定還會有許多“衝擊性事件”發生、或者“顛覆傳統觀點”的新聞發生。
其三,我們認為,以“兩場悲劇”處理進程為戰略舞台,局勢已經進入“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以後“最具顛覆性”的“排列組合”階段,在“方方麵麵”、特別是“中歐美俄”最終確定自己對某一重大問題的態度時,彼此間都需要、且準備在一係列“衝擊性變量”或者“顛覆性參數”、甚至是“極端變量與參數”的衝擊中,去測試彼此的戰略決心、戰略能力、戰略底線、戰略誠意。
●不難從該新聞的字裏行間“挑”出這樣幾個看點
如果在上述層麵上去觀察“解放軍誓保中國海洋權益中國駐美武官:外人勿插手”,我們也就不難從該新聞的字裏行間“挑”出近段一係列“衝擊性新聞”:
首先,趙寧說,中方領導人已經表示,歡迎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雙方方便的時候訪華。中方是誠心誠意的,要為兩軍關係發展做出努力,但這一定需要雙方都做出努力。
其次,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日前在東盟論壇上罕見地高調提出南海問題,中國外長楊潔篪隨即提出七點回擊意見。加上美韓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中國軍方也在黃一海和南海地區進行訓練。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日前在東盟論壇上罕見地高調提出南海問題”算是一個“衝擊性變量”,而“中國外長楊潔篪隨即提出七點回擊意見”也算是一個“衝擊性變量”,“美韓最終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也算是一個“衝擊性變量”,“中國軍方在黃海和南海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也算是一個“衝擊性變量”。
●這些都算不上是“顛覆性參數”
非常清楚,在我們的討論中,這些都算不上是“顛覆性參數”、它們不過是幾個“衝擊性變量”,既是“兩場悲劇”處理進程的“邏輯發展”,也是“方方麵麵”意在“最大限度地影響”這“兩場悲劇”處理進程、而適時拋出的、旨在向“方方麵麵”、特別是“中歐美俄”最終確定自己對某一重大問題態度的過程中施加影響的一般性“變量”與“參數”。
●必要的“前期鋪墊”與“火力偵察”!
當然,這個所謂的“一般性”、或者“衝擊性”,是相對於“顛覆性”而言,並不表示這種“衝擊性變量”不重要,恰恰相反,在某種意義上講,拋出這種“衝擊性變量”,為的就是為適時拋出“顛覆性變量”、甚至“極端性變量”做必要的“前期鋪墊”、或者“火力偵察”!
因此,在這裏,為了更好地進行討論,我們有必要補充兩點:
●“美韓最終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的實質在於兩個方麵
第一點,作為華盛頓拋出的一個“衝擊性變量”,“美韓最終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的實質有兩個方麵:
一方麵,是美國航母版美韓黃海軍演“暫時被中國中止”,請大家注意是‘暫時中止’。根據我們的觀察,這張牌,隻要韓國政府配合、美國人日後視戰略形勢演化還會打;
前麵說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中國、或者“非美勢力”的角度,如何借用“以色列襲擊土耳其船隊”、將“以核問題與伊核問題”捆綁起來,形成圍攻“美國中東政策”的局麵;在美國、或者“反華勢力”的角度,如何借用“天安號事件”,在聯合國框架之外“單獨執行”“美國版嚴厲製裁伊朗案(實質是製裁中國)”、並進一步封鎖朝鮮經濟(實質上也是封鎖中國),從而形成一場對中國的圍攻,將是中美、或者“中歐俄美”近期角力的焦點,也是各方參與這場“排列組合”的“表演舞台”。
因此,另一方麵,是“美韓”不顧中國的繼續反對,執意在日本海進行軍演威懾朝鮮,這明顯是美國想借用“天安號事件”,在聯合國框架之外“單獨執行”“美國版嚴厲製裁伊朗案(實質是製裁中國)”、並進一步封鎖朝鮮經濟(實質上也是封鎖中國),從而形成一場對中國圍攻的一步,徹底破壞、至少是嚴重幹擾中國經濟的穩定運行,從而為下一步破壞中國政治與社會穩定準備條件、最終阻止中華民族的複興進程。
而為達此目的,華盛頓的策略非常明確,也是“政經分離”,“先”政“後”經,通過製造“天安號”這類政治與軍事事件,並以此為“支點”進行戰略騰挪,意圖通過西太平洋上的一係列聯合軍事演習為“東方北約”造勢,先為“東亞回歸冷戰”、以至“世界回歸冷戰”招魂、試圖在政治、軍事層麵全麵強化美日、美韓軍事同盟(美國西太平洋安全框架)、歐美軍事同盟(北約)。
之後,再在“冷戰”氛圍下,全麵弱化“東亞經濟一體化(10+1與10+3)”、“歐亞大陸經濟合作(主要是中歐俄經濟合作)”的基礎,為以“美元本位製”為基礎的美國一切霸權爭取時間與空間。
●“中國軍方在黃海和南海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的實質也有兩個方麵
第二點,作為北京拋出的一個“衝擊性變量”,在華盛頓拋出的上述“衝擊性變量”的同時,“中國軍方在黃海和南海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的實質也有兩個方麵:
一方麵,在我們之前的討論中,我們曾在中國組織“中國東海大規模實兵實彈軍事演習”的第一時間、就明確過這樣兩個觀點,既:
首先,一旦韓國膽敢將“美國航母版美韓黃海聯合軍演”的“宣傳劇”做成“現實”,就必須小心朝鮮於強烈反應中的、“隻打韓軍”式的“擦槍走火”,在這個時候,美軍就必須做出是否出兵介入這種“性質”為“朝鮮半島南北雙方軍事衝突”的軍事衝突。
如果美軍不介入,那麽,這種“擦槍走火”引起的“軍事衝突”將隻是“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之間”的事情;
如果美軍出兵介入,那麽,就勢必導致中國、甚至俄羅斯的軍事介入,對中國而言,一場“南北雙方的擦槍走火”就有可能升級為“第二次抗美援朝”,對俄羅斯而言,“第二次朝鮮戰爭”將令其“戰略處境”類似“抗美援朝戰爭”時的前蘇聯那樣、在其它戰略方向(特別是東歐、中亞、中東方向)大漁其利。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無論如何,一旦“美韓軍事同盟”以“軍事手段”對“上述擦槍走火”進行回應,如果日本膽敢在“南北雙方的擦槍走火”“極可能升級(請注意我們的用詞)”為“第二次抗美援朝”的背景下“實質性”支持“美韓軍事同盟”,那麽,“中國東海大規模實兵實彈軍事演習”根本就是針對日本的一場“實兵實彈軍事演習”
●請大家參考當時的討論紀要,特別是有關“核威懾理論”的相關部分
其次,一旦“南北雙方的擦槍走火”“正式升級(請注意我們的用詞)”為“第二次抗美援朝”,那麽,由於事關全局,日本將“絕對不被允許”向“美韓軍事同盟(實質上就是美國)”提供實質性後勤支援、更別說是實質性軍事支援了。
就如我們之前所強調的,至於“絕對不被允許”的“手段”,既有“外交層麵”的手段、更有“非外交層麵”的手段,總之,是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曾經多次討論過,特別是在巴基斯坦發出第一次、二次呼救信號、朝鮮悍然進行第一次、二次核爆的時候。請大家參考當時的討論紀要,特別是有關“核威懾理論”的相關部分。
●中國軍事力量既有能力、也極可能製訂了類似“仁川登陸的計劃”
另一方麵,如果考慮到“美國航母版美韓黃海軍演暫被中國中止”的軍事背景之一,是中國早於“美韓正式宣布在日本海聯合軍事演習計劃”之前,也就是說,在美韓被迫更改“美國航母版美韓黃海聯合軍事演習”的“計劃”與“時間”之前,中國“提前”在中國東海、也就是衝著“美國在亞洲最大的軍事基地--日本”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實兵實彈軍事演習,
之後,有必要提醒韓國李明博政府的是,在中國東海舉行了針對日本的“實兵實彈軍事演習”之後,中國又在黃海舉行了一係列“戰役目標”非常明確的軍事演習,不論是從一係列軍事演習的名稱(比如:“交戰-2010”)、還是軍事演習的內容(比如,空中輸送戰役指揮中心,海上兵力投送、後勤補給)、還是參加軍事演習的裝備(比如,架在朝韓邊境就可以覆蓋整個韓國的遠程火箭炮),李明博政府應該不難明白做這樣的思考,既:60年前,在韓國周邊海上、空中擁有絕對製空、製海權的美國軍隊有能力、也曾經實行了仁川登陸;而在今天,在韓國周邊海上、空中擁有絕對製空、製海權的中國軍事力量既有能力、也極可能製訂了類似“仁川登陸”的登陸計劃。當然了,我們認為,這種計劃將在朝鮮方麵需要的時候實施。
●如果有這樣的計劃,那麽,其戰役目的
我們認為,如果有這樣的計劃,那麽,其戰役目的,或在於接管朝鮮的沿海、直到縱深的戰略要點、通過建立橋頭堡的方式,既可“軍事掩護”朝鮮軍隊、令其可集中使用軍事力量向韓國縱深施加壓力,一旦爆發南北軍事衝突,中國又可通過海上運輸,從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沿海地區、以最近的距離、以最為龐大的運力(還有陸路),向其提供一切物資補給。
最後,也是非常微妙的,由於中國軍事力量進入朝鮮(但未必作戰,前提是朝鮮隻需應付韓國),這還可“最有效地排除”美國對朝鮮“用核”的“選擇項”,從而相當於摘掉了韓國頭上的那把“美國核保護傘”。
●這一模式必將對“高度依賴中國大陸的韓國經濟”予以毀滅性打擊
顯然,在這種衝突模式下,韓國也好、美韓軍事聯盟也好,在朝鮮半島軍事衝突中,其勝算極低。事實上,這也是美國與韓國被迫更改“美國航母版美韓黃海聯合軍事演習”之“原計劃”的“朝鮮半島軍事力量對比因素”。
值得強調的是,這一模式必將對“高度依賴中國大陸、且與日本、特別是中國台灣高度競爭的韓國經濟”予以毀滅性打擊,其產品的中國大陸、東亞、甚至是全球市場,必將為中國、日本、中國台灣的產品一一替代。
●韓國媒體“難以適從”、轉而怒斥李明博政府“害怕中國”
這也是韓國李明博政府一麵放縱媒體對中國表示“強烈不滿”,一麵又讓自己的財政部長跑到北京從“曆史”的角度向北京“示好”、從而令韓國媒體“難以適從”、從而轉而怒斥李明博政府“害怕中國”的“經濟因素”。
●“中國軍方在黃海和南海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的戰略意圖
顯然,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不難明白,在華盛頓拋出的上述“衝擊性變量”的同時,“中國軍方在黃海和南海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其戰略意圖顯然在於這樣幾個方麵:
首先,是警告韓國、特別是日本、包括東盟某些國家(特別是越南與新加坡),一個針對中國的、“冷戰”式的“東方北約”,對日本也好、韓國也罷、對東盟整體也好、對東盟單個國家也罷,“必將(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是它們在“中美”之間大玩“政經分離”、通吃“中美”之戰略平衡的結束,因為,“中美”必將根據它們在所謂“東方北約”中想扮演的具體角色、或者在美國拚湊“東方北約”、中國阻止“東方北約”過程中的具體言行、進行分別處理:因此,對日本、韓國、東盟諸國而言,它們的角色或將“迅速吃重”(比如日本)、或者因之承載一個“顛覆性參數(比如越南)”。
●美國的這套策略“看似清晰”、但“實則矛盾”
在這裏,我們再次強調一點,沒有日本的實質性支持,美國拚湊不出“東方北約”,即便再來一次“天安艦”事件也是如此,而日本在提供實質性支持之前,必然自恃“角色吃重”而要求美國賦予“日本更多的政治、軍事、經濟獨立性”,而這又等同於解構了美國對“美日軍事同盟”的“核心要義”。在“美元本位製”已經不穩定的情況下,在“三邊撕裂”已經在“中美直接交手”之前公開撕裂的事實下,“這種解構”對“美元本位製”無疑於致命一擊。
●警告美國:不要光想著給對方找麻煩,最好也檢點一下自己的病灶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即便僅從東北亞區域(更別說全球層麵)的利益糾結層麵去觀察問題,美國人借“天安艦”、引出南海國際化問題、拚湊“東方北約”的這套策略“看似清晰”、但“實則矛盾”。而這種矛盾,也就為中國化解美國這一套策略提供了方向。
事實上,我們認為,如果我們超越東北亞、甚至東亞這一小塊地方,那麽,“中國軍方在黃海和南海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的戰略意圖,則在於從另兩個戰略方向警告美國:不要一門地想著怎麽給對方找麻煩,最好也檢點一下自己的病灶。
●警告美國,旨在拚湊“東方北約”的“進一步努力”,“極可能”是美國不得不從東亞“實質性退出”的開始
其次,是警告美國,在“首先”的基礎上,華盛頓旨在拚湊一個針對中國的、“冷戰”式的“東方北約”的“進一步努力”,如果稍有不慎,就“極可能(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是美國“勝而不利”的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轉勝為敗(請注意我們的用詞)”的開始,從而是美國“為確保中東、中亞戰略支點、以免自歐亞大陸全麵潰退”、而不得不從東亞“實質性退出”、不得不“重新定位”“G2模式”的開始。
如果在這個層麵上去觀察問題,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在中國一隻護航艦隊首次進入地中海、訪問一係列地中海國家(包括歐盟國家)、勘探“地中海海路”的背後,是中國在以軍事力量為“中國可能實質性調整中東政策、地中海政策(其實就是科索沃政策)”進行“戰略放風”,意思仍然是:不要一門地想著怎麽在對方的核心利益區域內給對方找麻煩,最好也檢點一下自己的病灶。
●毛澤東主席當年所表現出來的高超戰略,對今天的國際局勢仍然有著極其現實的借鑒意義
要知道,“以色列襲擊國際救援船隊”的事情,還沒有完呢!“以色列核問題”還有待發展呢?而在這個問題上,爭取到歐盟的配合,就顯得至關重要。
我們注意到,歐盟已經聲稱“要對伊朗進行更加嚴格製裁”了,有意思的是,這些,是伊朗聲稱要啟動“核聚變”研究之後發生的,更加有意思的是,伊朗聲稱要啟動“核聚變”研究,是在朝鮮聲稱“核聚變”技術取得突破之後,顯然,“兩核問題”的高度聯動性、中東與東亞形勢的高度聯動性,繼“兩場悲劇”再次得到了證實。
如果從曆史的角度看問題,當年,在戰略高度上無人能出其右的毛澤東主席,一幕“炮打金門”,除了測試出“美國協防台灣”的真實麵目、促進蔣介石“繼續堅持一個中國”的作用之外,還起到了一個很少為人討論的戰略作用,那就是立刻就將美國部署在中東的軍事力量、調往了台海方向,並一炮打亂了“美國與前蘇聯當時有關中東問題、東亞問題的一藍子戰略妥協、進一步打掉了美蘇間的戰略互信”。
顯然,毛澤東主席當年所表現出來的高超戰略,對今天的國際局勢仍然有著極其現實的借鑒意義。這一點,結合伊核問題的最新發展(歐美試圖聯手嚴厲製裁伊朗),結合阿拉伯聯盟剛剛表態“支持巴以直接會談”的最新情況(這說明,歐盟正在觀察中美圍繞“天安號”在東亞方向、特別是南海問題的角力、決定視最後情況再決定是否推進“以色列襲擊土耳其國際救援船隊”的“後續進程”。在這個問題上,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法國國防部長近幾十年來,首次訪問了強烈主張南海問題國際化的越南,歐盟的心態可見而知),請大家自己認真體味其“借鑒意義”!
●在“其次”的基礎上,我們再次回到“首先”的層麵來觀察問題
最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既是最為關鍵、最為微妙、也是最難以理解的是,在“其次”的基礎上,我們再次回到“首先”的層麵來觀察問題,“中國軍方在黃海和南海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是“更進一步”警告韓國、特別是日本、包括東盟某些國家(特別是越南與新加坡),在“美國東亞存在”都可能成為問題的前景下,美國眼睜睜地看著格魯吉亞被俄羅斯強行肢解並不敢有任何實質性舉動的教訓,就是它們的前車之鑒。
非常清楚,在我們的討論中,這些都算不上是“顛覆性參數”、它們不過是幾個“衝擊性變量”,既是“兩場悲劇”處理進程的“邏輯發展”,也是“方方麵麵”意在“最大限度地影響”這“兩場悲劇”處理進程、而適時拋出的“衝擊性變量”。
同樣非常清楚的是,在我們的討論中,“中美”在南海問題上的公開交鋒、中國與“以越南為代表的、意圖依靠美國的力量、將南海問題國際化的南海諸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公開交鋒,卻極可能引導出一個“顛覆性參數”。
通過上麵的討論,東方評論員其實是想導出一組結論,既:
第一,盡管美國一路高叫著“重返東南亞”,但在中國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從多個方向強推“東亞經濟一體化”,而日本、韓國更是為了自已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安全,在“中美”之間大玩“政經分離”、程度甚至嚴重到“日本一度公開叫喊要脫歐入亞”的層麵,最終令美國不得不使出“製造天安號事件”這一“為達目的、嚴重損害美國盟友(韓國)也在所不惜”的“下流手段”的綜合情況來看,美國人倒是想“重返東南亞”,但是已經晚了!
第二,麵對日本、韓國、東盟諸國等美國盟友、一味地在“中美”之間大玩“政經分離”的現實,想“重返東南亞”的美國,在其經濟穩定、特別是“美元本位製”的“維持”甚至有賴於中國經濟的支撐的現實下,它眼下能夠用來“重返東南亞”的,似乎隻是“軍事力量”了。
而這也正是美國不得不用“炸沉天安號”這一政治、軍事事件,企圖從政治、軍事上拉住拚命往“中國經濟”身上靠的韓國經濟、特別是日本經濟的原因。
因此,對美國與以越南為代表的東盟諸國聯手玩的“南海問題國際化”,我們的建議是:
第一,以包括核戰略打擊力量、中段反導、反衛星軍事打擊手段為後盾,對美國、日本、韓國、及其它跟隨美國的東盟國家。包括印度進行“武力威懾”,在立足於“軍事鬥爭”的基礎上,對美國、日本、韓國、及其它跟隨美國的東盟國家、包括印度形成有效的“核力量、及常規力量威懾”。
這一點,通過東海、黃海、南海,中國三代戰機高原攜實彈進行訓練等一係列實兵實彈軍事演習,中國已經在這樣做。
第二,要通過各種“非公開的、但絕對正式的渠道”做如下“宣示”:盡管我們需要和平、需要一個穩定的經濟發展外部環境,但是,中國的經濟政策、中國武裝力量絕不坐視任何威脅中國核心利益安全的行為,並將隻考慮以“最小的代價”確保“最大的戰略利益”。
第三,由於東北亞的“天安號”事件後續發展可交給朝鮮單獨應付,因此,在東亞方向,中國的戰略注意力在於南海。
●由此將引發一個“顛覆性參數”
而在第一與第二的基礎上,中國應該通過各種“非公開的、但絕對正式的渠道”繼續做如下“宣示”:在南海問題上,如果主張將美國軍事力量“實質性”引入該區域(比如,與美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讓美國在自己國家設立軍事基地等),並引入美國的戰略武器、不論是進攻性的(核導彈)、還是防禦性的戰略武器(反導係統),並企圖以此作為美國支持“南海國際化”的籌碼,那麽,中國將立刻針對該國啟動“南海問題一對一解決機製”,以越南為例(之所以以越南為例,在於,越南是與中國南海衝突最多、且最急於將南海問題國際化的國家,它不出頭、沒有其它國家出頭),如果越南向美國開放金蘭灣,那麽,中國就應該立刻啟動“中越海上劃界問題一對一解決機製”,甚至單方麵劃出海上界線,如果越南有異議,那就很容易“擦槍走火”了。
在我們看來,對這樣的出頭者,就是要用“擦槍走火”來徹底測試“美國軍事保護”的真實力量,如果美國人敢兌現與該國簽定的軍事同盟條約,介入南海之爭,那麽,中國就要用一切辦法急速提升“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的戰爭成本”,迫使美國三線作戰,並受到歐盟、俄羅斯的全線戰略擠壓;
非常清楚,由此將引發一個“顛覆性參數”,既:如果美國人不敢兌現與該國簽定的軍事同盟條約,那麽,中國不僅可順勢將“南海問題一對一解決機製”作為南海問題的“經典案例”,並先手解決最為麻煩的“中越海上邊界”問題,還可徹底撕破“美國重返東南亞”的“畫皮”,中國也將正式宣示“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另外,如果美國決策層擔心陷入上述戰略陷井,而“不敢與該國簽定的軍事同盟條約”,那麽,希拉裏在越南高叫的什麽“南海問題國際化”,“美國將介入該區域問題的解決”,都是一句空話。如此一來,中國也將正式宣示“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球”已經再次踢給了美國,就看美國人敢不敢玩下去了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中國已經以包括核戰略打擊力量、中段反導、反衛星軍事打擊手段為後盾,對美國、日本、韓國、及其它跟隨美國的東盟國家、包括印度進行“武力威懾”,已經立足於“軍事鬥爭”之後,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在中東、中亞、東南亞三個方向,“提刀”靜觀“是否有哪個南海國家敢與美國、或者美國敢與哪個南海國家簽定”所謂的“軍事同盟”、或者“設立軍事基地”方麵的文件,如果沒有,所謂“南海問題國際化”就成了一句空話,如此一來,在中國有足夠的軍事能力威懾美國的現實下,在東盟經濟又依靠中國經濟的現實下(不要忘記了,中國還有匯率武器可以動用),美國製造的“天安艦”遊戲,也就到了曲終人散的那刻了,當然,這將是一個不短的過程。
顯然,南海問題的看點在於,美國、或者南海某些國家,是否敢簽上述的軍事協議。非常清楚,在“第一”的基礎上,“球”已經再次踢給了美國,就看美國人敢不敢玩下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通過媒體稱:美國準備援助菲律賓幾百億的高精度打擊武器(導彈)進行反恐,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就是在“放風”“試探”。
我們相信,如果美國敢這樣去做的話,那麽,伊朗、甚至美國很想打擊的敘利亞、及其它中東武裝,擁有反航母、甚至可以打擊以色列的諸多高精度武器,順著中國艦隊的地中海航線一路下去,也就成了可能。至於讓美軍陷入“前蘇式阿富汗戰爭”,讓美軍賴以運輸的直升機成批往下掉,那將是個大概率的事情。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美國防長一再表示很想來中國訪問,但是,從各種情況來看,盡管他想在訪問中國之前撈到更多的主動,但是,由於“沒有必要戰略資源作支撐的軍事目標和外交戰略是不可能被落實的”,美國防長的訪華、短期內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