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10年6月4日

(2010-06-15 05:15:42) 下一個

標簽:東方時事東方時事解讀軍事政治阿拉伯聯盟天安拜登以色列雜談

德國總理與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通電話

【柏林消息】據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3日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通電話,要求對以色列襲擊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隊事件展開“全麵和透明的調查”。
德國政府當天發表新聞公報說,默克爾建議,中東問題有關四方(聯合國、美國、歐盟和俄羅斯)的代表應該參與調查。
公報說,默克爾和阿巴斯一致要求,以色列應該開放加沙地帶邊境口岸,以便人道主義救援和重建行動的展開。
默克爾表示,為中東和平進程大計考慮,德國支持阿巴斯在美國的斡旋下將巴以間接談判進行下去。
以色列海軍5月31日向試圖駛入加沙地帶沿海地區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船隊開火,造成數十人傷亡。國際社會強烈譴責以軍行為,並要求立即就此展開調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日通過決議,擬派遣一個獨立國際調查團調查這一事件。

南非就以軍襲擊國際救援船一事傳召以色列大使

【綜合消息】據外電報道,3日,南非傳召駐以色列大使,向其谘詢以色列軍隊襲擊駛往加沙的國際救援船隊一事。
南非外交部副部長易卜拉欣(Ebrahim Ebrahim)在首都比勒陀利亞對記者說,南非暫時性召回了該國駐以大使,向其進行谘詢。
不過,易卜拉欣說,在谘詢清楚之後,南非駐以色列大使將返回以色列的特拉維夫。

俄羅斯與韓國3日就“天安”號事件舉行磋商
【莫斯科消息】據媒體報道,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博羅達夫金3日與韓國外交通商部朝鮮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魏聖洛就韓國“天安”號事件問題舉行了磋商,雙方表示將繼續保持密切協作。
俄羅斯外交部當天發布消息說,雙方在磋商中就“天安”號事件發生後,朝鮮半島出現的緊張局勢深入交換了意見。俄方表示,確定“天安”號沉沒的原因和采取國際社會認為是“必須”與“合適”的措施很重要。
俄羅斯方麵還強調,為了避免朝鮮半島和整個地區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和維護和平,有關方需要表現出克製和忍耐。
在磋商中,俄韓雙方重申將就“天安”號事件問題以及雙方感興趣的問題繼續保持密切協作。
韓國“天安”號警戒艦3月26日晚在韓國西部海域因發生爆炸而沉沒,艦上104名官兵中僅有58人生還。韓國軍民聯合調查團5月20日公布的正式調查結果說,“天安”號是遭到朝鮮小型潛艇發射的魚雷攻擊而沉沒的。朝鮮國防委員會發言人當天發表聲明說,韓國這一調查結論純屬“捏造”,將派國防委員會檢查團前往韓國核實相關證據。
俄外交部發言人安德烈·涅斯捷連科5月20日說,俄羅斯並不掌握足以說明“天安”號沉沒原因的有力證據。俄總統梅德韋傑夫5月26日說,應韓國方麵提議,俄羅斯已決定派遣專家組前往韓國詳細了解“天安”號事件調查結果及相關物證。

【時事點評】顯然,一連三則都是有關“船”的消息,今天的“焦點點評”自然仍將圍繞所謂的“兩場悲劇”進行展開。


●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以色列以色列終於將“表麵目的”給“供”了出來


我們知道,在昨天的《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中,我們在“焦點點評”部分曾經就“以色列願意將土耳其船隊被扣的國際援助物資將通過陸路分批運入加沙”一事展開討論,並給出一個結論,既: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以色列終於願意“主動”、且“提前”將“悍然襲擊土耳其救援船隊”的“表麵目的”給“供”了出來。
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是“表麵目的”而非“實質目的”。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再來閱讀一則新聞片段。
美副總統拜登表示以色列有權阻止駛往加沙船隻
【綜合消息】據報道,以色列軍方5月31日襲擊了駛往加沙的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船隊並造成傷亡,美國對此事件的態度一直保持謹慎。不過,美國副總統拜登 2日表示,以色列有權阻止駛往加沙的船隻,美國支持這一行動。
  報道稱,美國副總統拜登2日說,為防走私武器,以色列有權阻止駛往加沙的船隻,美國支持這一行動。他同時表示,美國依然關注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的困境。
  拜登說:“以色列有絕對權力保證安全利益”。與此同時,他還重申奧巴馬政府支持對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船隊受襲事件做透明和公正的調查。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美國副總統拜登2日說,為防走私武器,以色列有權阻止駛往加沙的船隻,美國支持這一行動。他同時表示,美國依然關注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的困境。


●這段文字中有兩個關鍵段落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段文字中有兩個關鍵段落,一個是“....以色列有權阻止...駛往加沙的船隻”,二個則是“.....美國依然關注......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的困境......”。
我們認為,雖然拜登的這段話的確在“就事論事”,但是,上述兩段“就事論事”的“關鍵段落”卻“帶出了”了這場悲劇者之“直接責任人(以色列)”的“表麵目的”與“實質目的”。


●所謂“表麵目的”,是以色列“不允許”國際社會走“第三條路線”進入加沙。


至於所謂的“表麵目的”,如果從“結果”的層麵上去理解,就是“以色列願意將土耳其船隊被扣的國際援助物資將通過陸路分批運入加沙”,如果從“以色列悍然襲擊船隊”的“意圖”的層麵上去觀察,就是以色列“不允許”國際社會走“第三條路線”進入加沙。


●在我們的討論中,所謂的第一、二、三條路線


顯然,在我們的討論中,第一條路線是指“以色列直接控製的、進出加沙的陸地口岸”,“第二條路線”是“埃及直接控製的、進出加沙的陸地口岸”。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如果考慮埃及之前在“歐美”有意搭建“中東與南亞利益交換平台”的“共同壓力”下,已經“部分關閉”了加沙的補給(關閉埃及地麵上的口岸,卻始終默認加沙與埃及之間的地道繼續運行),因此,所謂“第三條路線”實際上就是國際救援物資(準確地講,是國際物資)進出加沙地帶的海上通道。


●第三條路線與第一、二條路線的本質區別


如果我們說得更準確一點兒,這條路線也就是一條與“美以聯合控製的”第一條路線、“歐美聯合控製的”第二條路線“有本質區別”的第三條路線。
就所謂的“本質區別”而言,我們想提請大家注意下麵幾點:
第一點,不論是第一條、還是第二條路線,或“關”或“開”,都有美國人參與決策;
第二點,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美以”之間不久前曾經上演了一出“以色列公開侮辱美國副總統(注,這是美國人自己用的形容詞,除了美國人自己外,好像別人並不這樣認為)”的雙簧,但就目前而言,在以色列“發現”美國的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進一步下降之前,特別是,在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雖然下降得厲害,但美國“仍然在竭盡全力充當以色列最後保護人”的角色的情況下,第一條路線本質上仍是美國人“說了就算”的一條路線;


●第二條路線則是一條“美國說了既算也不算”、“歐洲人說了同樣既算也不算”的路線


第三點,在第一點與第二點的基礎上,第二條路線則是一條“美國說了既算也不算”、“歐洲人說了同樣既算也不算”的路線。在這個問題上如何理解呢?
顯然,第二條路線的開、或者關,首先取決於“歐美”的“開關意見”是否高度統一,否則,埃及(其實就是阿拉伯國家)也就會有機會最終決定第二條路線的開與關。
當然了,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在“歐、美與阿拉伯聯盟”中的“大多數”決定開或者關之後,如果不如“美國之意”,埃及(或者其它相關阿拉伯國家)政府會因此有些“內部麻煩”的,比較典型的如:某些正在埃及上演的民主運動;或者阿拉伯聯盟內部也會有些“內部麻煩”的,比如量已經完成選舉、卻遲遲未能產生新總統的伊拉克,甚至隨時有可能因“美以”軍事打擊而陷入混亂的黎巴嫩、特別是敘利亞。


●“第三條路線”之所以能稱之為“第三條路線”


第四點,在上麵三點的基礎上,我們也就很容易看出“第三條路線”之所以能稱之為“第三條路線”,其最大特點必然就是:一旦得以“打通”,它將既是“第一”條“美以無法聯合控製”、甚至無法施加影響(除非直接動武、就像以色列這次武裝襲擊)的路線,卻也將是“第二”條“歐洲說了既算也不算”的路線,如果擁有“自己說了既算也不算”之“第二條路線”的歐洲人,最終也支持建立“第三條路線”、從而再“增持”一條“自己說了既算也不算”的路線的話!


●一旦“得以打通”,將是“非美勢力(包括歐盟)”中的“大多數”說了就算的一條的路線


第五點,在上麵四點的基礎上,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第三條路線一旦“得以打通”,它將是“非美勢力(包括歐盟)”中的“大多數”說了就算的一條的路線。
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及前提條件,既“...一旦得以打通.....”。顯然,就目前而言,在“國際社會”沒有對以色列襲擊土耳其救援船隊進行“對美以有約束力”的處理之前,“第三條路線”並沒有得以打通。因此,進出加沙的路線眼下仍然隻有兩條。


●在明白了上述內容之後,我們就無須過多解釋幾個問題了


在明白了上述內容之後,我們也就無須過多解釋、大家也不難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其一,為什麽以色列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公海上,不惜對土耳其船隊進行武裝攻擊?
其二,為什麽被以色列“公開羞辱過的”美國副總統此時要盡棄前嫌、公開力挺以色列?
其三,為什麽“與美國一道聯合控製”第二條路線的歐盟、此時要公開譴責以色列的行為?
其四,為什麽埃及、及阿拉伯聯盟與它們極其警惕的土耳其站在一起,一致譴責以色列的暴行?
其五,為什麽中國與俄羅斯在第一時間裏,就與阿拉伯國家站在一起,公開譴責以色列的暴行?
其六,也是最為微妙的,為什麽並沒有像法國那樣在“第一時間裏”高調譴責以色列的德國總理、卻在“第二時間裏”、與巴勒斯坦權利機構主席阿巴斯通了一通電話之後,提出的最急迫的要求是“要求以色列立刻開放加沙口岸”了?而巴勒斯坦權利機構主席阿巴斯又宣布“不會因此事而退出巴以間接和談”?


●直接、或者間接參與其中的“方方麵麵”,眼睛都盯著“第一條路線”了


非常清楚,直接、或者間接參與其中的“方方麵麵”,眼睛都盯著“第一條路線”了,基於上麵的討論,這可是唯一一條“美國人說了說算”的路線,如果借此機會“強行打開”第一條路線,那麽,“美國人說了既算也不算”的第二條路線將自動打開,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條路線”也就失去了其封鎖的實際意義;


●上麵所說的“方方麵麵”,其規模可不是“中東四方”就可簡單概括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值得強調的是,上麵所說的“方方麵麵”,其規模可不是“中東四方”就可簡單概括的,根據我們的觀察,正式列席中東四方的美國、歐盟、俄羅斯是的,戴著聯合國的帽子、未正式列席中東四方的中國是的,與土耳其等國正在搞區域性政治、經濟、軍事合作、有誌擔當一路“地方王”的伊朗、敘利亞是的,還有,那個遠在南美、卻與土耳其一道和伊朗簽定伊核燃料交換協議、壞了“美國版嚴厲製裁案”的巴西,甚至與巴西一樣同為南美大國、也想當一方諸侯的墨西哥,處於非洲大陸、曾經是個核國家,現也想在非洲事務上充當“地方王”的南非等等,也都是的。


●在該事件上,按立場,將“方方麵麵”作進一步的劃分所形成的“國際社會”


為了討論的方便,我們將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中的“方方麵麵”,按現在各自所持的公開立場,作進一步的劃分,那麽,在剔除整個事件中與“幾乎所有國家”立場對立的“美國與以色列”之後,在該事件上,我們不妨將剩下的國家歸納為“國際社會”。


●作為“以色列襲船事件後續發展”可能的第一種方案


如此一來,站在“非美勢力”的角度,作為“以色列襲船事件後續發展”,可能的第一種方案是:如果“美以”拒絕“國際社會”的要求開放加沙口岸、解除對加沙已長達數年的封鎖,特別是拒絕國際社會進行徹底的調查、還原全部真相的話,那麽,在“歐美決策中東事務的框架內”,埃及(阿拉伯聯盟)就將隻能更多地擺向“譴責以色列暴行的歐盟”,從而以“歐盟的公開態度”為依歸、決定開放“第二條路線”,從而令“第一條路線”失去其封鎖加沙的實際意義;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土耳其船隊被襲事件”的第一個受益者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爾街、特別是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進一步努力”下,在“希臘危機”極可能進一步擴散為“葡萄牙危機”、甚至西班牙、意大利危機、以至最終可能導致歐元危機、歐盟危機的緊要檔口,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土耳其船隊被襲事件”的第一個受益者,那就是“力推現有中東和平進程、以向阿拉伯聯盟有所交代,但因美以杯葛、而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的歐盟。

在這裏,我們再次強調,在“歐美中東事務雙邊決策框架(中東四方)”裏,在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的對立中,最終是以“更傾向阿拉伯國家的利益”的方案、還是以“更傾向以色列的利益”的方案來實現巴以和談、以至簽定巴以和平協議,在本質上而言,就是歐美之間的戰略對弈,就是歐元市場份額與美元市場份額之間的戰略對弈。否則,沒有阿拉伯國家支持(石油美元結算體製的關鍵一方)的歐盟,其旨在地中海周圍擴張歐盟(歐元)勢力範圍的“地中海計劃”是沒有啟動基礎的、更別提實質性推進了。


●是否打通第三條路線的問題上,“歐盟”與“國際社會”是有利益交集、但“歐美共同決策框架”與“國際社會”是有利益衝突的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美以”在整個事件後續發展中繼續強硬,而歐盟卻又“言行不一”,從而一邊口頭上譴責以色列的暴行,一邊在行動上又仍然延續幻想、舍不得立刻放棄“歐美決策中東事務的框架(所謂巴以和談)”,繼而與美國一道聯合反對阿拉伯國家(特別是埃及)開放“第二條路線”、繼續對管製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組織施加壓力(其實就是對阿拉伯聯盟在巴以和平上的政策底線施加壓力)的話,那麽,在“國際社會”一致聲討“以色列暴行”的大背景下(注:在是否打通第三條路線的問題上,“歐盟”與“國際社會”是有利益交集、但“歐美共同決策框架”與“國際社會”是有利益衝突的),阿拉伯聯盟就不得不、也有理由在是繼續相信“中東四方工作組”的“工作能力”、還是與“其它勢力”合作打通“第三條路線”之間做選擇。


●“中東四方工作組”的“原型”原本就是個“歐美共同決策中東事務框架”


值得強調的是,由於當時美國次貸危機還沒有爆發、第一波歐美金融危機、特別是希臘債務危機更沒有爆發,歐美之間不可調和的戰略矛盾還未向現在這般激化,由“歐美”共同操刀、成立於幾年前的“中東四方工作組”,其最初的設計原理是:俄羅斯的角色隻是個陪襯,聯合國(中國)也為“歐美”手中各自一票否決權所忽略,在撇除這兩家之後,“中東四方工作組”的“原型”原本就是個“歐美共同決策中東事務框架”。

在之前的點評中,結合“天安號”事件的大背景,結合以色列出頭替美國拋出一份所謂“新邪惡軸心國名單”的事實,結合朝鮮核問題與敘利亞之間的一檔子舊事,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組觀點,既:
第一,我們認為,如果結合目前“極其險惡的”國際形勢,結合美國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已顯著下降”的事實;結合以色列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的“遠遠不夠(發動針對伊朗的戰爭)”的事實;特別是、結合角色日益吃重的幾個“地方王(特別是土耳其、巴西)”、以及其它勢力中心正大力扶持的、中東的某個“區域性合作組織(由土耳其、伊朗、敘利亞等組成的)”日益成型的腳步聲,我們再仔細地品味一下這所謂的“新邪惡軸心國”,也就不難明白,用敘利亞替換伊拉克從而形成一個“新名單”的意圖,在於“指明”一個新的,美國、或者以色列的“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都“可能夠用”的“新的軍事打擊目標”。
第二,我們認為,如果地小人微的以色列、猶太人還想生存下去的話,它就應該明白,它發動的任何“旨在實質性削弱伊朗戰略能力”的軍事打擊,都等同於動了全球“非美勢力中心”的奶酪、也就等同與所有“非美勢力中心”的核心利益為敵,與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利益為敵。
因此,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不僅會受到伊朗在軍事層麵的殘酷報複,且它的核心利益還會受到幾乎所有“非美勢力中心”必將施展的、手段各異的杯葛、甚至嚴厲打擊!特別是在以色列國家安全(包括經濟安全)的層麵上。
第三,基於上述觀點,我們認為,伊朗一再警告的、“要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並非一件空穴來風的事情。
這一點,從以色列情報部門最近因一起冒名暗殺事件為西方“非美勢力(主要是歐洲國家)”所“群毆”,且“以色列核問題”也一再被阿拉伯國家、甚至歐盟國家所提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顯然,這無可爭辯地證明: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曾經不可一世的美國人今天也已經保護不了以色列了。
第四,在我們的評估中,“美以”的“新軍事打擊目標”將在“新邪惡軸心國”另外兩個國家中進行選擇,也就是朝鮮與敘利亞。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朝鮮已經在兩次核爆的“處理過程”之中、金正日今年5月訪華的行程之中、連續三次獲得中國的“安全背書”,再加上溫家寶總理在日本就“天安號”事件公開警告美、日、特別是韓國“.....一旦引起衝突,韓國將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國也將難以幸免......”從而“在中國領導人層麵”再一次對朝鮮予以“安全保障”,因此,“美以”眼下有能力進行打擊的“新軍事打擊目標”隻能是被美國最忠實的盟友--以色列、及美國海外最大軍事基地-伊拉克所包圍的、遠較伊朗實力弱小、卻又可能成為“一個戰略突破口”的敘利亞。


●再談“美以”拋出“新邪惡軸心名單”的戰略企圖


對此,首席評論員也進一步指出,“美以”在這個時候拋出“新邪惡軸心名單”,劍指伊朗、朝鮮、特別是敘利亞,除了我們之前所說的、通過將朝核問題與伊核問題、敘核問題進行捆綁,利用天安號事件製造冷戰氛圍,盡一切手段“放大”歐盟、日本、印度、阿拉伯國家、韓國、俄羅斯等,在伊核問題、朝核問題、敘核問題上與中國的利益分岐,通過實現全麵製裁朝鮮、嚴厲製裁伊朗等為抓手,全麵孤立“不論是在伊核問題還是在朝核問題上都不可能做原則性讓步”的中國,為“又一場東西方冷戰”招魂的意圖之外(詳細分析請參閱之前的討論紀要),就是想在中東方向“再加一把力”,將之前因“非美勢力”大玩““尊王攘夷”策略給美國全球戰略造成的重大損失給找回去。


●再談“美國南亞政策”在“暗渡陳倉”層麵進行南亞破局的核心要點


至於美國決策層“將損失找回去”的辦法,大致如下,既:利用“天安號事件”對日本、韓國、特別是歐盟經濟上“與中國靠近”的“靠近進程”進行有效幹擾,結合早就安排好的希臘危機、以及充分利用好一起意外的波蘭總統墜機事件,將被土耳其、巴西這些個“地方王”與伊朗間簽定核燃料交換協議“有效幹擾”的“嚴厲製裁伊朗案”、“重新放到”歐盟與阿盟、甚至俄羅斯的麵前,促使它們做出選擇:要麽對中國施加最大的壓力、迫使中國同意“嚴厲製裁伊朗案”,要麽就同意與美國一道“提前”執行“美國版製裁伊朗案”,一方麵,既可“破解”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尊王攘夷”策略,最大限度地孤立中國,徹底瓦解伊核問題之“中歐俄戰略協調”,另一方麵,由於歐盟與俄羅斯等同意“提前”執行“美國版製裁伊朗案”,就等同於“實質性製裁中國經濟”、也就等同於“歐美”將聯手對中國金融順勢發起攻擊,而這,正是“美國南亞政策”在“暗渡陳倉”層麵進行南亞破局的核心要點。


●“利益巨大”與“時間緊迫”


通過上麵的討論,結合土耳其、伊朗、敘利亞、埃及、巴西、墨西哥等各地的“地方王”在區域聯合的層麵上活動頻繁的一係列進展,大家就可以更加地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麽在第一時間裏,東方時事評論員們就將“天安號”事件直接定性為一起“政治事件”、並毫不猶豫地直接貼上“美國製造”的標簽?
顯然,由於利益巨大,因此,根據我們的觀察,由於時間緊迫,利欲熏心的美國決策層在製造“天安號事件”時,或者根本就沒有考慮好如何去善後。
至於如何理解“利益巨大”,我們認為,可把握一點,既:站在美國利益的角度看問題,如果“天安號事件”最終成功,最好的結果就是為冷戰招魂,在東北亞、或者東亞方麵,讓“內心活動”、在中美之間大玩“政經分離”的日本、韓國“簡單回歸”美日、美韓同盟,在南亞、或者全球層麵讓歐盟“簡單回歸”北約,從而實現“美國南亞政策”夢寐以求的,或者“明修棧道”層麵(政治、軍事),或“暗渡陳倉”層麵(經濟、特別是金融)的南亞破局。

至於如何理解“時間緊迫”,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可把握兩點:
其一,在“天安號神秘沉沒”之前幾個小時,朝鮮方麵恰好發出“準備給韓國意想不到的打擊”的公開警告,因此,對“有心肇事”且可以指揮“天安號”行動的“肇事者”而言,這種時機是太難得了!
其二,土耳其、巴西等地方大國出於自己的政治抱負、經濟利益與地緣追求,令“非美勢力”的“尊王攘夷”策略進展非常迅速,事實證明,土耳其、巴西的“地方王”新角色,對美國中東、中亞、南亞、以至全球戰略的衝擊巨大。
在這個問題上,土耳其、巴西、伊朗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這可是土耳其、巴西等國公開證明、中國的政府也公開確認了的)迅速簽訂伊核燃料三邊協議、直接廢掉美國耗費巨大戰略代價(比如,美國被迫向俄羅斯交割了“烏克蘭政權”,且直到今天都不敢“不高興”)、好不容易從俄羅斯、歐盟“嘴巴”中淘換到的“美國版嚴厲製裁伊朗案”之“談判基礎”--伊朗核燃料境外交換協議(在法國、或者俄羅斯進行交換),從而極大地拉高了“美歐”與“俄美”之間“再交易成本”,就是證明。對於所謂的“再交易成本”,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天安號”可謂沉沒得“非常精巧”,“土耳其船隊”衝擊“第三條路線”也可謂是“算路精深”


通過上麵這段討論,我們不難明白,事後去看,“天安號”的神秘沉沒,可謂沉沒得“非常精巧”,而“土耳其船隊”選擇在5月31日正式衝擊“第三條路線”,也可謂是“算路精深”。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我們先補充的幾個細節:
其一,5月31日,以色列總理正在加拿大訪問,其下一站是美國,在“土耳其船隊”衝擊“第三條路線”、以色列悍然槍擊船隊、造成巨大傷亡之後,以色列總理中斷加拿大、美國行程,提前回國;
其二,在韓國李明博政府根據美國的需要,通過一份根本就經不起推敲的調查報告,正式將“天安號”肇事者的標簽貼在朝鮮身上之後,第一個跳出來宣布與朝鮮斷交的,就是加拿大。
其三,以色列此前恰恰又代替美國、拋出了新謂的、包括了朝鮮的“新邪惡軸心名單”;
其四,一如我們之前所強調,“美以”拋出“新邪惡軸心名單”的意圖、在於將軍事打擊目標直指敘利亞;
其五,在中東方向,敘利亞是“土耳其、伊朗、敘利亞(可能還包括黎巴嫩、阿塞拜疆)等”區域合作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該區域合作組織的“地理中心”,相比土耳其、伊朗而言,地處“美國最忠實的盟友以色列”與“美國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伊拉克”包圍之中的敘利亞,既是“土耳其、伊朗、敘利亞三個國家”中最薄弱的一環,也是眼下公開反對製裁伊朗、並支持“土耳其、巴西、伊朗三邊核協議”之“巴西、土耳其、敘利亞”中的最薄弱的一環;
其六,敘利亞既是“伊朗影響”進入黎巴嫩的通道,也是土耳其、伊朗共同防範伊拉克一分為三,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順勢在外部勢力的支持下,在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伊朗交界處建立“庫爾德國家”之“所有努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屈服了敘利亞,易等同於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同時打開了突破口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在“其四”與“其五”的基礎上,我們不難看出,站在美國的角度看問題,如果能盡一切手段(包括軍事手段)迫使敘利亞低頭,且如美國國務卿希拉裏之前所要求的那樣“敘利亞要離伊朗遠一點兒”的話,那麽,不論是在破解“尊王攘夷”的問題上,還是在按原來的條件(廢掉土耳其、巴西、伊朗的三邊核協議)、將“美國版嚴厲製裁伊朗案”重新端到歐盟、俄羅斯的麵前的問題上,更或者在重翻“朝核與敘核之間那檔子舊事”,在中東和平問題上、希臘危機問題上進一步威逼利誘,最大限度地利用“天安號”事件,說服歐盟、甚至部分中東國家也加入全麵製裁朝鮮的陣營、徹底孤立中國,繼而徹底瓦解交織在伊核之“中歐俄戰略協調”的問題上,也就等同於同時打開了突破口。
非常清楚,一旦出現這種局麵,準確地講,一旦出現交織在伊核之“中歐俄戰略協調”徹底瓦解的局麵,除了美國全球戰略受益之外,“中、歐、俄”的全球戰略誰都會受損,且是大損!
顯然,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也就不難明白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心懷大誌(要當地方王)、且絕不容忍自己領土上出現一個“庫爾德國”的“土耳其人”為什麽要帶頭開拓“第三條路線”?
第二,一大幫子歐洲核心國家的國會議員,何以會冒險擠在同一條船上?
第三,為什麽在“天安號”事件之後,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軍事威脅明顯增強,而歐盟與敘利亞影響較大的黎巴嫩也不時在軍事上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有反擊動作?而敘利亞、伊朗也明顯加強了對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軍事支持?特別是,為什麽以色列在威脅“準備軍事打擊伊朗”的同時,卻將“最極致的軍事威脅”拋給了敘利亞?以色列稱:“如果敘利亞繼續向黎巴嫩真主黨提供導彈,就準備將敘利亞炸回石器時代”!
第四,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天安號事件之後,除了“第三個為什麽”之外,為什麽以色列與加沙之間的衝突突然加劇?


●一次“聯合行動”,為的是“各盡其能、各取所需”!


通過上麵的討論,其實我們隻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土耳其船隊”載著歐洲核心國家多名國會議員,選擇以色列總理進行加拿大、美國訪問行程期間,正式衝擊“第三條路線”的背後,是看清了“天安號事件”真相、不僅不打算按“美國牌路”出牌、而且還想借機大撈一把、或打開地中海計劃格局,或坐實“東歐利益”、或確立“地方王”地位、更或者繼續“將大國戰略交易平台從自己核心地帶(南亞、或東北亞)推移到對方核心地帶(中東、或地中海)”的“國際社會”,或者出麵策劃、或者背後支持、或者樂觀其成、或者為了“防患於未然(伊拉克一分為三,敘利亞受到軍事打擊)”,而形成的一次“聯合行動”,為的是“各盡其能(土耳其出頭,阿拉伯國家支持,伊朗鼓噪,中、歐、俄在聯合國配合)”、並“各取所需”!盡管它的確是一場人道悲劇!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我們在這個層麵去觀察這“兩場悲劇”,也就很容易想到一個問題:“美以”軍事打擊伊朗,是“中歐俄”所不容忍的,因此,伊朗的安全暫時無礙。


●國際政治是異常殘酷的


而軍事打擊敘利亞,卻是土耳其、伊朗所不能容忍的,而將伊拉克一分為三,卻是阿拉伯國家所不能容忍的,在搞亂中東的問題上,軍事打擊敘利亞與將伊拉克一分為三,都可以取得類似的效果,因此,要解決這兩個威脅,“國際社會”似乎都可以將其歸結在“巴以和談”的層麵去解決,歸結到“美國的中東鋼釘--以色列與加沙的哈馬斯”的層麵去解決,這樣一來,解決方案也就出現了,那就是:如果“美以”膽敢“以”準備軍事打擊敘利亞、或者肢解伊拉克、繼而準備搞亂中東,對歐盟、阿盟、以及整個國際社會相威脅,那麽,土耳其、歐盟、阿拉伯聯盟等“國際社會”就敢以“計劃武裝哈馬斯”相回應。顯然,在這種“回應方案”中,著手打通“美國說了不算”的“第三條路線”就是關鍵。而這,正是土耳其船隊5月31日衝擊“第三條路線”的原因,也是以色列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惜武裝襲擊、也要阻止“第三條路線”就此被打通的原因;
顯然,國際政治是異常殘酷的,不論是“土耳其船隊”選擇5月31日闖關,還是以色列軍隊選擇5月31日開槍,都是這場國際博弈注定要發生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上講,它隻是按邏輯而發生的一件事件,但從人道的層麵上講,它當然是個悲劇。


●中國強硬拒絕美國防長訪問北京,就是為了發出這一明確信號


如此一來,對應盡可能縮短“天安號”處理時間的中國而言,“天安號”事件的一種處理方案也就出來了,既:將“天安號”事件處理方案與“土耳其船隊事件”處理方案既要做到“完全分開”,要就事論事,要堅決支持由聯合國對事件進行全麵的獨立調查,將以色列出具的調查報告扔到垃圾堆去,在處理過程中,堅決支持土耳其、阿拉伯聯盟的一切正當要求,而不給美國以任何炒作“中美”單獨談“兩起悲劇”的空間。
因此,首席評論員就強調,在這個檔口,中國強硬拒絕美國防長訪問北京,就是為了發出這一明確信號。

與此同時,東方評論員認為,中國也要做到“彼此掛鉤”,在支持“國際社會”的同時,也要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最後再以“土耳其船隊”處理流程為根據,要求聯合國對天安號事件進行全麵調查,將韓國人出具的那份不值一駁的調查報告,直接扔進垃圾堆”。


●在“國際社會”有意打通“第三條路線”的過程中,“加沙”可能起到掩護敘利亞的作用


最後,值得提醒的是,在“國際社會”有意打通“第三條路線”的過程中,“加沙”可能起到掩護敘利亞的作用,從而爆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巴以武裝衝突”,而一旦衝突發生,在“土耳其船隊”問題沒有得到公正處理之前(美國會反對、並支持以色列),在“國際社會”準備打通“第三條路線”的同時,其實手中就已經掌握了“第二條路線(埃及與加沙之間的陸上口岸)”,而“第二條路線”的開通,也就意味著“歐美雙邊中東事務決策框架(中東四方小組)”的瓦解,也就意味著美國全球安全框架的“兩錨”之一的北約麵臨實質性衝擊,由於“俄歐”日前已經宣布建立“新夥伴關係“,而盡管受到天安號事件阻擊,歐盟登陸朝鮮半島進程暫中止,但直到現在,歐盟也沒有為天安號定調,“中歐關係”仍然有快速靠近的可能,因此,一旦美國既搞不定它一手製造的“天安號”事件,也搞不定“國際社會”聯手“準備打通第三條路線”、迫使“美以”盡快以有利於阿拉伯聯盟的方案實現和平的問題,那麽,美國中東政策、以及全球戰略也將麵臨有史以來最重大的衝擊,並反過來導致穩定美國全球安全框架的兩隻錨(美國西太平洋安全框架與北約組織)的巨烈搖晃,這這一“巨烈搖晃”還會導致穩定美國西太平洋框架的兩隻錨(美日、美韓軍事同盟)的“巨烈搖晃”。


●扔起了“天安號”這枚石頭的美國人,到頭來卻被地中海上的“另一起悲劇”砸了腳


總體上看,我們認為,製造“天安號”事件這一悲劇的美國人,可謂是扔起了“天安號”這枚石頭,到頭來卻被地中海上的“另一起悲劇”砸了腳!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美國人承受不了這份痛苦,那麽,就回到核心問題上、與方方麵麵好好談,至於談什麽?談具體事,首先就談“美國壟斷的信用評級”的具體問題。在打倒“美元本位製”的進程中,這是個非常巨大的、也非常具體的實際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