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10年5月28日
(2010-05-30 21:45:21)
下一個
奧巴馬政府放棄單邊主義和“先發製人”戰略
【華盛頓消息】據媒體報道,美國白宮27日發布了奧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
告”。奧巴馬在該報告中將軍事作為外交努力無效情況下的最後手段,這與布什政府時
期的“先發製人”戰略相比是個重大轉變。
這是奧巴馬上台16個月後首次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根據這份報告,奧巴馬
的新國家安全戰略認為世界充滿了多種威脅,放棄了布什政府“反恐戰爭”的說法。這
一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還對朝鮮和伊朗對美國帶來的威脅提出警告。
奧巴馬政府的新國家安全戰略試圖擺脫布什政府時期不受歡迎的單邊主義政策,奧
巴馬呼籲將美國的合作對象從傳統盟友擴展到中國、印度等正在崛起的大國。該報告說
,美國將和中國在共同關切的問題上進行合作。
奧巴馬還將美國經濟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部分。他認為,美國在經濟上的成功對
於美國保持其在海外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奧巴馬的前任布什在2002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首次闡明美國在“9?11”事
件後將采取“先發製人”的軍事打擊戰略。布什在2006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重
申美國奉行“先發製人”的戰略。
【時事點評】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坦率地講,我們對奧巴馬的這份“國家安全戰
略報告”的“具體內容”並沒有多大的興趣。
因為,“這份報告”絕不是許多媒體所認為的、是美國統治層“放棄單邊主義”和
“先發製人”戰略的“宣言書”。
●恰恰在於向方方麵麵發出如下警告
相反,小布什政府也好、奧巴馬政府也罷,由於其既定的全球戰略始終未做任何實
質性調整,且在連續嚐試“單邊主義”、“傾聽主義”、卻終究“無助於距離”其既定
的全球戰略“更近”反而“更遠”之後,奧巴馬才正式出版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的意圖、不僅不在於放棄“單邊主義”和“先發製人”戰略,反而恰恰在於向方方麵麵
發出如下警告:不要逼美國重返“單邊主義”,不要逼美國“先發製人”。
●既是說給“傾聽主義”的“傾聽對象”聽的,也是說給“單邊主義”的“打擊對
象”聽的
顯然,所謂不要逼美國重返“單邊主義”,是專門說給“傾聽主義”的“傾聽對象
”--歐盟聽的,而所謂不要逼美國“先發製人”,則是專門說給“單邊主義”的“打擊
對象”--所謂“邪惡軸心”聽的。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閱讀一則之前曾經點評過的兩個新聞片段。
資料:以色列外長稱:朝鮮敘利亞和伊朗為新邪惡軸心國
【東方檔字NO.201005130385】據美國媒體5月12日報道,以色列外交部長利伯曼
將朝鮮、敘利亞和伊朗列為新的“邪惡軸心國”,並稱去年12月在泰國曼穀遭扣留的武
器原計劃是運送給哈馬斯和真主黨的。
利伯曼指出,朝鮮、敘利亞和伊朗這三個國家相互合作,製造和擴散大規模殺
傷性武器,已成為國際社會所麵臨的最大安全威脅。利伯曼是在訪問日本期間作上述表
態的。
“邪惡軸心國”一詞是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最早提出,他在2002年1月30日第一
次發表國情谘文時將“朝鮮、伊朗、伊拉克”形容為“邪惡軸心國”。
資料:以色列副總理:已經做好攻打伊朗準備
【東方檔字NO.201005110239】據媒體報道,以色列副總理兼戰略事務部長摩西&#
8226;亞阿隆10日說,以色列已經掌握直接打擊伊朗的軍事能力,隨時可以發動戰爭。
亞阿隆當天出席以空軍一次會議時說,以色列近年來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武裝人員
成功實施多起軍事打擊,積累不少作戰經驗,這些經驗將在以後攻打伊朗時派上用場。
按照亞阿隆的說法,依照以色列現階段所掌握的軍事技術,以軍不僅可以向周邊國
家和地區發動戰爭,也有能力攻打距離以色列更遠的伊朗。
“擁有這些能力,我們可以向加沙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打擊發射火箭彈的黎巴嫩,
打擊敘利亞,也可以進攻伊朗這樣的外圍國家,”亞阿隆說。
軍事分析師說,以色列領導人在公開場合談及伊朗時,鮮少使用“發動戰爭”這樣
的字眼,多采用“做多手準備”這樣的模糊表述,暗示不放棄動武。
作為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副手,身居高位的亞阿隆是為數不多
公開談論戰爭可能的以色列高官。
美國等西方國家眼下正全力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實施新一輪製裁,以迫使伊朗
放棄核計劃。美國副總統約瑟夫•拜登上月說,以色列方麵同意先觀望製裁效果
,再考慮作其他決定。
【時事點評】就第一段資料,我們再次提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以色
列外長)利伯曼指出,朝鮮、敘利亞和伊朗這三個國家相互合作,製造和擴散大規模殺
傷性武器,已成為國際社會所麵臨的最大安全威脅。利伯曼是在訪問日本期間作上述表
態的。
另外,結合上麵的話題,我們也請大家注意另外兩段文字,原文是分別是:
第一,“邪惡軸心國”一詞是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最早提出,他在2002年1月30日第
一次發表國情谘文時將“朝鮮、伊朗、伊拉克”形容為“邪惡軸心國”。
第二,以色列外交部長利伯曼將朝鮮、敘利亞和伊朗列為新的“邪惡軸心國”,並
稱去年12月在泰國曼穀遭扣留的武器原計劃是運送給哈馬斯和真主黨的。
就第二段資料,我們亦再次提請大家注意這兩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一,以色列副總理兼戰略事務部長摩西•亞阿隆(5月)10日說,以色列已
經掌握直接打擊伊朗的軍事能力,隨時可以發動戰爭。
第二,“擁有這些能力,我們可以向加沙地區發動反恐戰爭,打擊發射火箭彈的黎
巴嫩,打擊敘利亞,也可以進攻伊朗這樣的外圍國家,”亞阿隆說。
以外長的這番話,是在以色列財政部長訪問了北京之後拋出來的
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以色列外長的這番話(所謂“新邪惡軸心國”),是在以
色列財政部長訪問了北京之後拋出來的,而以色列財長訪華又是在以色列副總理兼戰略
事務部長摩西•亞阿隆揚言“以色列已經掌握直接打擊伊朗的軍事能力,隨時可
以發動戰爭”之後進行的。
這就是說,“中以”之間在伊核問題上(嚴厲製裁伊朗)談得並不融洽。
●所謂的“新邪惡軸心國”新就新在用敘利亞替換了伊拉克
眾所周知,“邪惡軸心國”一詞是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最早提出的-在2002年1月30日
第一次發表國情谘文時,小布什正式將“朝鮮、伊朗、伊拉克”貼上了“邪惡軸心國”
的標簽。
因此,對比“老邪惡軸心國(我們姑且這樣稱之)”名單,我們也就不難看出,這
個所謂的“新邪惡軸心國”新就新在用敘利亞替換了伊拉克。
●用敘利亞替換伊拉克從而形成一個“新名單”的意圖
如果結合目前“極其險惡的”國際形勢,結合美國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已顯著下
降”的事實;結合以色列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的“遠遠不夠(發動針對伊朗的戰爭)”
的事實;特別是、結合角色日益吃重的幾個“地方王(特別是土耳其、巴西)”、以及
其它勢力中心正大力扶持的、中東的某個“區域性合作組織(由土耳其、伊朗、敘利亞
等組成的)”日益成型的腳步聲,我們再仔細地品味一下這所謂的“新邪惡軸心國”,
也就不難明白,用敘利亞替換伊拉克從而形成一個“新名單”的意圖,在於“指明”一
個新的,美國、或者以色列的“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都“可能夠用”的“新的軍
事打擊目標”
●那種“以色列已經準備好、隨時可以軍事手段打擊伊朗核設施”的大話,就不要
“吹”了
顯然,在我們的評估中,由於次貸危機已經成為事實,這個目標已經不是伊朗(如
果美國決策層還有哪怕是一點兒的理智的話)。
因為,在美國次貸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已經一一成為現實的今天,在美國高盛等幾
乎所有美國大投行、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已經“自我舉證(美國政府針對高盛、摩根史坦
利、花旗等一係列涉嫌欺詐的調查)”為“龐氏型騙子投資機構”的今天,在華爾街金
融永動機“永動的神話”已經不再有人相信的今天;在“中美俄”之間確保彼此核摧毀
的基礎上,在中國“中段反導”技術、俄羅斯“太空站”技術在全球太空技術上各自獨
樹一幟的今天;在歐美戰略矛盾已經公開撕裂、而歐元“雖然飄搖、但仍然未倒”的今
天,那種“以色列已經掌握直接打擊伊朗的軍事能力,隨時可以發動戰爭”的大話,就
不要“吹”了,原因主要有四個:
第一,不論是美國、更或者是以色列,就“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本身而言,當然
是件很容易實現的活兒:扔幾顆炸彈、發幾枚導彈,或者在兩伊邊境“比照”韓國天安
號的模式弄一場“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神秘事件”,緊接著對伊朗、特別是對伊朗
背後的大國施加壓力,如果美國在宣傳上需要的話,這些手段當然也都可以算得上軍事
打擊了。可問題是,這種規模的軍事打擊有用嗎?如果是“上了規模的軍事打擊”,當
然會有用,可“問題”就來了,打擊之後又怎麽辦?
對美國決策層而言,特別是對曾經不可一世至極的“美國新保守勢力(以美國前副
總統切尼、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前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為典型代表)”而
言,如果上述“問題”能夠解決,恐怕就早就“軍事打擊伊朗全境”而不僅僅是“軍事
打擊伊朗核設施”了!
可見,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與美國前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在小布什任期
內”相繼下台,其實已無可爭辯地證明:上述“問題”早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早在美
國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遠較今天強盛(至少表麵如此)就“基本無解”!在次貸危機已
經成為現實,美國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已經實質性下降的今天,恐怕就“更加無解”了。
●任何“旨在實質性削弱伊朗戰略能力”的軍事打擊,都等同於動了全球“非美勢
力中心”的奶酪
第二,如果地小人微的以色列、猶太人還想生存下去的話,它就應該明白,它發動
的任何“旨在實質性削弱伊朗戰略能力”的軍事打擊,都等同於動了全球“非美勢力中
心”的奶酪、也就等同與所有“非美勢力中心”的核心利益為敵,與全世界大多數國家
的利益為敵。
因此,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不僅會受到伊朗在軍事層麵的殘酷報複,且它的核
心利益還會受到幾乎所有“非美勢力中心”必將施展的、手段各異的杯葛、甚至嚴厲打
擊!特別是在以色列國家安全(包括經濟安全)的層麵上。
●伊朗一再警告的、“要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並非完全一件空穴來風的事情
從這個層麵上講,伊朗一再警告的、“要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並非一件空穴來
風的事情。
這一點,從以色列情報部門最近因一起冒名暗殺事件為西方“非美勢力(主要是歐
洲國家)”所“群毆”,且“以色列核問題”也一再被阿拉伯國家、甚至歐盟國家所提
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顯然,這無可爭辯地證明: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曾經不可一世的美國人今天也已經
保護不了以色列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以色列敢公開“羞辱”美國副總統的原因。盡管“這種公開羞辱
”目前更多程度還停留在演“美以雙簧”的層次,但不排除一旦美國絕對實力、相對實
力進一步下降,以色列就敢根據自身利益、視國際形勢的進一步變化(比如,中東安全
框架多邊化的慢慢實現),而真正走向“敢於羞辱”美國的道路。
第三,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直到目前為止,伊朗之所以還在為核武器“努力奮鬥著
”、在於“中歐俄美”也有個“中東戰略利益”的“公約數”---除非萬不得已,與美
國一樣,“中歐俄”中的“大多數”也不希望伊朗立刻跨進核門檻。
而“中歐俄”“幫助”美國阻止伊朗跨入核門檻是有底線的,那就是不得對伊朗進
行軍事打擊。如果華盛頓不顧“中歐俄”的中東利益而立刻展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那
就得冒“伊核問題徹底朝核化”的風險,既:伊朗也會悍然核爆!
有意思的是,當年,在朝鮮不顧美國畫下的“對朝動武紅線”而悍然核爆,而中國
外交部發言人(我們記得是現任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一邊狂批朝鮮悍然核爆、一邊又
公開地堅定表示“......軍事手段解決朝鮮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之後,華盛頓又宣
布了一條新的朝核紅線,既:一旦發現朝鮮進行核擴散,美國將立刻軍事打擊朝鮮。
顯然,既然朝鮮的核技術“如此了得”,擴散起來顯得是“無遠弗界”,那麽,美
國人在敘利亞都能發現“有朝鮮因素的核計劃”的情況下,一旦“中歐俄”中的“大多
數”改變伊核立場,那麽,人們在伊朗發現“有朝鮮因素的核武器”應該不是什麽難事
兒。
●即便是美國親自上陣,即便美國準備“舉國之力”
第四,再就是,人們普遍相信的是:即便是美國親自上陣,即便美國準備“舉國之
力”,但以美國今天的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如果美國決策層想“以軍事手段解決‘伊
核’這一‘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全球性核心問題(事關中歐俄的全球核心利益)’”
,由於“屆時的美國”將找不到一個像樣的政治、經濟、軍事盟友--比如北約,[至於
美日、美韓同盟這一類的、不是缺“胳膊(政治、特別是軍事上的彼此支撐能力)”就
是少“腿(經濟、特別是金融上的彼此支撐能力)”的玩意兒就不要提了,更何況,真
到了那個時候,美日、美韓同盟恐怕也未必指望得上,不然,也不會弄出普天間軍事基
地搬遷問題以及天安號事件了],其下場隻會比“美國至今沒有品嚐到勝利果實”的伊
拉克戰爭或者阿富汗戰爭更慘,對美國全球戰略的損害而言,其“戰略後果”不僅將肯
定超過“冷戰期間迫使美國全球戰略大幅收縮的越南戰爭”,甚至將肯定超過“冷戰期
間迫使前蘇聯全球戰略大幅收縮、華約組織快速瓦解、直至前蘇聯帝國最終解體的阿富
汗戰爭”。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就如我們之前多次強調的那樣:“其它勢力中心”沒有興趣
為伊朗打一場“朝鮮戰爭”,卻絕對有興趣為伊朗“重演”一場“越南戰爭”、也有興
趣在阿富汗重演一場“阿富汗戰爭”
●美以”的“新軍事打擊目標”將在“新邪惡軸心國”另外兩個國家中進行選擇
通過上麵的內容,敏感的讀者可能已經知道了我們的意思,既:在我們的評估中,
“美以”的“新軍事打擊目標”將在“新邪惡軸心國”另外兩個國家中進行選擇,也就
是朝鮮與敘利亞。
由於不論在法律上(中朝友好互助條約)、還是在形式上(韓國天安艦神秘沉沒之
後,中國不理睬韓國的悲情表演,高調接待金正日訪華)、更或是在國家利益層麵上(
朝鮮的穩定對中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朝鮮都已經獲得中國的“安全背書”,與此相
反,在韓國調查報告正式將朝鮮定性為“肇事者”,且美國政府也公開認可“調查報告
”的情況下,“韓國的保護神”--駐韓美軍卻並未依據“美韓軍事同盟”的相關條款自
動啟動、對“公然軍事挑釁美韓軍事同盟”的朝鮮進行任何軍事反擊(當然口水倒是噴
了一大堆),這也更加說明了兩點,既:
第一,麵對已經是核國家的朝鮮,特別是站在朝鮮背後的中國,所謂“美韓軍事同
盟”的“嚴肅性”其實早已經有了很大問題,這次,由於“天安號神秘沉沒”本就是美
國(或者韓國內部親美勢力)精確“內爆”所致,更是將“這個很大問題”表麵化了!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今天,日本鳩山政府終於做出讓步,宣布在普天間軍事基地
搬遷問題上徹底回歸到日本自民黨政府與美國達成的協議上(在衝繩內部搬遷),卻又
同時開出“中日一旦在釣魚島問題上發生衝突,美國將站在日本一邊(意思是要求美國
同意將美日軍事同盟效力覆蓋至釣魚島”的“要價”,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
美國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利益於“天安號神秘沉沒”而“止跌回穩(奧巴馬政府如願地
鞏固了美日、美韓軍事同盟)”的同時,“美韓軍事同盟”之“嚴肅性”問題“表麵化
”,不過是華盛頓必須支付的第一筆代價!之後,奧巴馬還得正式回答“美日軍事同盟
”的“嚴肅性”問題。
顯然,由於日本在中國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以及美國穩定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中的角
色較韓國重要得多,而“中國經濟”又在“歐美經濟博弈”中的角色較日本重要得多,
因此,在美國如何回應日本要求“將美日軍事同盟效力覆蓋至釣魚島”之“要價”的問
題上,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在我們看來,如果美國膽敢將“美日軍事同盟效力覆蓋至釣魚島”,那麽,必然招
致來自中國的強烈反擊,作為一種可能的後果,朝鮮將很可能“不顧”中國的“勸告”
、以“鳴冤叫屈”為名,向外進行核擴散,直接突破美國朝核政策的所謂紅線;
●華盛頓必須支付的幾筆代價!
因此,如果美國不敢將“美日軍事同盟效力覆蓋至釣魚島”、從而讓日本政府“有
理由”一邊在普天間軍事基地搬遷問題上徹底回歸到日本自民黨政府與美國達成的協議
(在衝繩內部搬遷),一邊又在經濟上“更加起勁地”與中國搞區域化合作,在與“中
美”繼續玩“政經分離”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做好防範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二波歐美
金融危機”的準備工作,這很可能華盛頓必須支付的第二筆代價!
另外,如果美國搞不定日本,那麽,在“美韓軍事同盟”之“嚴肅性”問題已經因
天安艦事件徹底“表麵化”之後,作為一種可能的後果,朝鮮也很可能“不顧”中國的
“勸告”、以“鳴冤叫屈”為名,對韓國進行武力威懾,最大限度地幹擾韓國經濟的穩
定運行,如果“美韓軍事同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如果美國國會遲遲不批準“美韓自
由貿易協議”,那麽,韓國政府也就可以與日本一樣,在經濟上“更加起勁地”與中國
搞區域化合作,在與“中美”繼續玩“政經分離”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做好防範隨時
可能爆發的“第二波歐美金融危機”的準備工作,這很可能華盛頓必須支付的第三筆代
價!
真實的情況是,“天安號事件”,特別是韓國李明博政府按美國要求公布的“調查
報告”並未阻止中國總理溫家寶如期訪問韓國、並在韓國與日本、韓國領導人舉行“三
國領導人對話”。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值得強調的是,此次“三國首腦會議”既定要談的主要內容就
是“三國經濟合作”問題,盡管“天安號事件”被“人”有意識地加塞了進來,但基於
上麵的內容,我們不難想像,隻要中國應對得當,特別是處理好與歐盟、俄羅斯的關係
(伊核問題),那麽,美國要想實質性幹擾“中、日、韓三國經濟合作”的進程,由於
日本、韓國經濟都有“被歐美資本血洗”的經曆,因此,僅靠一個“天安號事件”是遠
遠不夠的。
●對美國決策者而言,這是成功?還是失敗?
第二,如果“美日軍事同盟”不敢應日本要求將“效力”覆蓋到釣魚島,那麽,日
本政府、特別是日本社會對美日軍事同盟的真正價值,特別是美國的核保護就“有權”
質疑,在這種情況下,“美日軍事同盟”對“美韓軍事同盟”的支持就會“有問題”,
由“美日、美韓軍事同盟”這“兩隻錨”共同錨定的美國西太平洋框架就會隨中東、南
亞、中亞時局的不時變化而劇烈搖晃,這種搖晃會令韓國、特別是日本的角色迅速吃重
!不僅如此,由美國西太平洋框架與北約這“兩隻錨”錨定的美國全球安全框架也會立
刻劇烈搖晃起來、而這種搖晃,會令北約(歐盟)的角色迅速吃重。
真正的問題在於,在安全層麵上,不論是日本的角色吃重、還是歐盟的角色吃重,
都會立刻投射到經濟層麵的“三邊撕裂”上,而曾經的廣場協議、今天的希臘危機一一
表明,“歐美日”在“三邊撕裂”上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因此,盡管在政治、軍事層麵上,美國在東亞方向因策劃“天安號事件”而暫時令
“美日、美韓軍事同盟關係”暫時止跌企穩,卻仍然沒有能阻止中國總理如期訪韓,更
沒能阻止“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天安號事件”的“背景牆”下、繼續商討“三
國經濟合作(其實就是東亞經濟合作)”的話題,對美國決策者而言,這是成功?還是
失敗?
其實,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做此判斷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們不妨回到奧巴馬
剛剛公布的那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奧巴馬還將美國經濟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部分
。他認為,美國在經濟上的成功對於美國保持其在海外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非常清楚,奧巴馬在他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美國經濟上的成功
”公開提高到“對於美國保持其在海外的影響力至關重要”的程度。
顯然,如果我們從這個“核心層麵”去觀察問題,也就不難做出判斷,盡管策劃“
天安艦事件”令東北亞形勢緊張,且令美日、美韓軍事同盟“止跌回穩”,但是,在中
國“繼續拒絕接受”韓國“調查報告”,且朝鮮公開警告韓國“核武器不是陳列品、也
不是收藏品,如果韓國繼續挑釁,就準備就此完成統一”的情況下,中國總理仍然可以
“如期訪韓”、並舉行“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繼續商談“三國經濟合作(其實
就是東亞經濟合作)”問題,對美國決策者而言,特別是對“美國經濟”而言,這很難
說是成功?
●華盛頓真正的的意圖在於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天安號事件”這種方案都無法阻止“三國經濟合
作(其實就是東亞經濟合作的一種形式)”的話,那麽,奧巴馬的又將如何根據他在“
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出示的策略、去保持美國在海外的影響力呢?
顯然,“天安號事件”、或者東北亞方向、更或者東亞方向,隻是奧巴馬實現“國
家安全戰略報告”中“保持美國在海外的影響力”諸多計劃中的一個側麵。
華盛頓真正的意圖在於:
第一,在安全層麵,用“天安號事件”牽製日本經濟、韓國經濟與中國經濟靠近,
暫時阻止歐盟經濟與中國經濟靠近,換句話說,是暫時阻止歐亞大陸經濟一體化(包括
俄羅斯)的啟動。
第二,在第一的基礎上,假以時日,最好將“天安號事件”發展成“朝鮮半島冷戰
”的轉折點,繼而慢慢將“朝鮮半島冷戰”培養成“東亞冷戰”、甚至類似於“美蘇時
期的全球冷戰”,隻是冷戰的一方改成了中國,而另一方仍然是北約、美日軍事同盟、
美韓軍事同盟。
第三,在經濟層麵,以“嚴厲製裁伊朗”為抓手瓦解伊核之中歐俄戰略協調為主、
以“天安號事件”為抓手實現“全麵製裁朝鮮”為輔、在全球範圍內盡可能地孤立、封
鎖中國經濟。
而要做到這一點,在南亞始終沒有破局的無奈下,最好的辦法,是圍繞伊核問題,
從中東方向著手,拉上歐盟、迫使阿盟、順便做俄羅斯的工作,同意“提前”執行“美
國版嚴厲製裁伊朗案(實際上就是製裁中國)”,而不是等中國同意、聯合國通過,因
為這是不可能的;同時,是圍繞朝核問題,利用好“天安號事件”對中國形成的壓力,
拉上日本、迫使韓國、順便做歐盟的工作,實現“全麵製裁朝鮮”。
●將“新軍事打擊目標”隱隱鎖定在敘利亞身上
就目前而言,在證據並不確鑿的情況下,由於李明博政府已經根據美國的戰略需要
、正式將天安號“肇事者”者的標簽貼在了朝鮮身上,且日本也借此形勢緊張的機會,
借口日本需要美軍的存在,而在普天間軍事基地搬遷問題(實際是美日軍事同盟問題)
上回歸到日本自民黨政府時的立場,且日本還與美國一道“強烈支持”韓國將天安號事
件提交聯合國處理,從而將球踢給中國,站在美國人的角度,可以這樣說:在圍繞朝核
問題,利用好“天安號事件”對中國形成的壓力,拉上日本、迫使韓國、順便做歐盟的
工作、實現“全麵製裁朝鮮”的進程,已經啟動。
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在中東方向“再加一把力”將之前的損失給找回來,既:利用
“天安號事件”對中國與日本、韓國、特別是歐盟經濟上的“靠近進程”的有效幹擾,
將被土耳其、巴西這些個“地方王”與伊朗間簽定核燃料交換協議“有效幹擾”的“嚴
厲製裁伊朗案”、“重新放到”歐盟與阿盟、甚至俄羅斯的麵前,促使它們要麽對中國
施加最大的壓力,要麽同意“提前”執行“美國版製裁伊朗案”,從而“破解”目前已
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尊王攘夷”策略,最大限度地孤立中國,徹底瓦解伊核問題之“
中歐俄戰略協調”。
●美國企圖從敘利亞方向打開缺口、在中東方向“再加一把力”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此次由叫囂“已做好準備隨時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
以色列公開出麵、拋出所謂“新邪惡軸心國”的意圖也就非常明顯了,既:將“新軍事
打擊目標”隱隱鎖定在“替代了伊拉克”的敘利亞身上。
至於為什麽要將“新軍事打擊目標”隱隱鎖定在敘利亞身上?當然是為了從敘利亞
方向打開缺口、從而在中東方向“再加一把力”。至於如何實現這一點?在進一步展開
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新聞。
美核潛艇現身霍爾木茲海峽 伊朗拍到現場畫麵
【德黑蘭消息】據伊朗國家英文電視台presstv周四晚報道,伊朗海軍目前探測到一艘
美國核潛艇出現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水域,這顯示美國和伊朗軍方在波斯灣對峙的緊
張關係或將升級。
據報道,伊朗一海軍巡邏艇當天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時探測到一艘美軍核潛艇,並拍攝
到這艘核潛艇的畫麵。
黎巴嫩防空部隊開火阻擊以色列戰機入侵領空
【貝魯特消息】黎巴嫩武裝部隊司令部26日在貝魯特發表聲明說,其所屬的地麵防空部
隊當天開火阻擊了侵犯黎領空的兩架以色列戰機。
聲明說,以軍兩架戰機當天侵犯了黎巴嫩領空,在黎各地區上空盤旋了近2個小時
。當這兩架飛機進入黎南部薩巴阿鎮上空進行中低空盤旋時,黎軍地麵防空部隊開火阻
擊。但聲明未提及這次開火阻擊行動的結果。
據報道,以軍飛機經常進入黎巴嫩領空偵察真主黨武裝的行蹤。對此,黎巴嫩政府
一再向安理會提出控告,指責以色列違背了安理會有關決議。
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升高 馬英九譴責暴力挑釁
【台北消息】據媒體報道,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持續升高,馬英九昨天公開譴責任何破壞
地區和平及使用暴力挑釁行動,希望與國際社會共同防止衝突擴大,維持區域和平安定
與繁榮。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馬英九昨天接受“半島媒體集團國際英語頻道”專訪,高度關
切朝鮮半島局勢;這是韓朝因天安艦產生齟齬以來,馬英九發表措辭最強硬的談話。
馬英九表示,“中華民國”支持韓國、美國、日本等國降低緊張、透過聯合國恢複地區
穩定的努力,也願與國際社會采取共同措施,防止衝突擴大。
台“外交部”隨後也發表與馬英九用字遣詞幾乎相同的聲明,“譴責任何使用暴力或挑
釁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行為”。
【時事點評】在中東方向,就目前而言,一邊是“美國核潛艇出現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
峽水域”,就如新聞稿中所說,“這顯示美國和伊朗軍方在波斯灣對峙的緊張關係或將
升級”;一邊是“以軍兩架戰機26日侵犯了黎巴嫩領空”而遇到“黎巴嫩防空部隊開火
阻擊”;還有,就是以色列以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從加沙向以色列南部地區進行襲擊為由
、近日再次對加沙地帶連續展開空襲;台灣政權也加入了進來。
非常清楚,在華盛頓製造一場“天安號事件”將朝鮮半島攪得雲裏霧裏的同時,中東方
向也是不得安寧、台海也是風雲再起。
在目睹這一切的同時,我們很容易想起2007年9月期間的一幕,並再次感歎:曆史總是
驚人地重複。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下麵原文引用一段當時的討論紀要(包括援引的新聞素材)
,我們相信,這段近3年前的討論紀要,盡管有些細節並不完全相同,但仍將可以從“
曆史”的“獨特角度”,極其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今天的形勢。
資料:媒體稱以色列特種兵在敘利亞竊取朝鮮核標本
【東方檔字NO.200709230304】9月23日,英美媒體進一步曝光以色列空軍9月6日對敘利
亞“核材料倉庫”的轟炸內幕,其中最為驚人的是:以色列特種兵身著敘利亞官兵服裝
,混入神秘地下倉庫,竊得“朝鮮核材料”,從而成功說服美國總統布什,同意以色列
出動空軍轟炸了敘利亞的“核材料倉庫”。
據華盛頓和以色列的消息渠道透露,今年夏天,以色列情報機構向美國總統布什吹風說
,他們在敘利亞發現了“朝鮮專家”和“與核相關的材料”。據報道,以色列特種兵後
來成功潛入敘利亞,並在線人配合下,一路摸進了“幼發拉底河農業研究中心”地下倉
庫內,成功竊取了倉庫裏的“朝鮮核材料樣本”並安全返回。
以色列科學家很快證實,突擊隊所起獲的“核材料”確實“源自朝鮮”。結果送到白宮
後,布什總統開了“可以行動”的綠燈。據報道,在此次轟炸行動中,有“多名朝鮮人
”被炸死。對於這件事,朝鮮外務省聲稱,朝敘核合作傳聞是拙劣的陰謀。
【時事點評】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這件從天而降的“敘利亞核問題”,我們曾經給出
、並終始在強調如下觀點:
●整個事件是“大國”及相關國家、及國際組織進行一係列戰略測試的“繼續”
第一,整個事件是“中、俄、美、歐”圍繞“一旦最終解決、就必將決定國際政治、經
濟新秩序”的伊核問題,在伊拉克、敘利亞及阿富汗問題上“相互亮劍”、 “相互試
探”的繼續;
第二,整個事件是“中美”在台獨勢力推動“入聯公投”問題上的“公開”較量、相互
測試、並向方方麵麵“公開”發出一係列戰略信號的繼續;
第三,整個事件也是“俄美歐”三方在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美國在東歐布置反導係統問
題上“公開”較量、相互測試、並“公開”發出一係列戰略信號的繼續;
第四,整個事件還是“歐、美、阿盟”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彼此公開要價”、相互
測試,並“公開”發出一係列戰略信號的“繼續”;
第五,整個事件也是中俄主導之“上合”與歐美主導之“北約”這兩個區域國際組織在
阿富汗問題上相互測試,並“公開”發出一係列戰略信號的“繼續”;
●整個事件是一個“必然環節”、而非“偶然環節”
第六,整個事件是“中歐俄美”在東起東北亞的朝核問題、日本問題、台海問題,途徑
南亞、中亞的巴基斯坦問題、阿富汗問題,西至伊朗問題,再輻射至伊拉克問題、敘利
亞問題、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和平問題、以及土耳其問題,最後再到東歐問題、直至跳躍
至非洲問題等一係列焦點問題進一步演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也是 “大國”就自己的
“全球最核心的利益”進行公開較量、相互測試、互相策應的一個“必然環節”、而非
“偶然環節”。
●整個事件的“大背景”與2006年中東衝突之前“似曾相識”
第七,整個事情恐怕與2006年中東衝突之前一個樣,既:借助於伊核問題之“中歐俄”
的“戰略掩護”,伊朗直接插手“軍援”巴勒斯坦強硬派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可
能性為最大,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其重要意圖之一,在於“先手”打亂“美以”發動“
2007版中東衝突”的戰略部署。
第八,我們認為,自9月6日以來,在美國媒體開足馬力進行宣傳、頻爆所謂內幕、在令
敘利亞無比尷尬的同時,根本就掩飾不了“美以軍事同盟”的“尷尬”。
我們知道,自以色列與美國幾乎同時宣布哈馬斯控製的加沙為“敵對實體”以來,除了
立刻引起歐盟、阿盟的“抗議”之外,憑借自己的硬實力,在“伊核問題”的核心--伊
朗,及伊核問題“周圍的”阿富汗方向、巴基斯坦方向、格魯吉亞方向,在朝核問題的
核心-朝鮮,以及朝核問題“周圍的”台海方向、日本方向“嚴陣以待”的“中俄”,
就是“懶得出聲”。
就如我們在之前的點評中所強調的那樣:不要忘記了,2006年中東衝突時,就是這個“
懶得出聲”的“中俄”於最後關頭、通過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方向“亮牌”,才迫使“在
阿富汗方向根本就找不到應手”的華盛頓“同意”以色列簽下“停火協議”的。
●這個測試平台已經產生了“第一個測試參數”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目前而言,就如我們在之前的點評中所說的那樣,這個測
試平台已經產生了“第一個測試參數”,是有關美國“中東試驗室”的:顯然,在扛著
“敘利亞在搞核武器”的“大旗”、以色列“承認”轟炸“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敘利
亞之餘;在出於對“以色列侵犯自己領空”的“正義”,敘利亞聲稱“當既就展開猛烈
反擊”之後,我們注意到,20多天過去了,雙方暫時“都沒有”采取令事態升級、從而
有可能令局勢失控的軍事動作、甚至政治動作。
這也就是說,雙方所表現出來的“穩重”與“克製”,已經清楚地證明了這麽一點,既
:不論是事態升級、還是事態失控,是“雙方”都在“有意”避免的事情,至少在目前
為止是這樣的。
因此,通過這個測試平台,特別是通過“雙方”所表現出的“穩重”與“克製”,“全
麵參與測試的”“方方麵麵”已經接收、並確認了這麽個信號,既:在黎巴嫩真主黨武
裝、巴基斯坦強硬派哈馬斯武裝、包括伊朗、敘利亞這兩個主權國家仍然在進行“軍事
鬥爭準備”的同時,也就是說、在中東所有“明的”、“暗的”“反美武裝”“仍沒有
最後準備好”的同時,美國那個自拉氏下台前就已開始修建、且不斷在添置“試驗器材
”(美軍向伊拉克大量增兵、向以色列提供近200億美元軍事援助、在海灣不停地進行
軍事演習等等)、至今耗時已近一年之久的“中東試驗室”,盡管“已經提前剪彩”,
盡管已經擺出了一副“隨時啟用”的樣子,但是,要想對敘利亞這樣一個主權國家“立
刻”就展開“試驗”(更甭提伊朗了),顯然還處於“缺磚少瓦”的狀態,仍然是“暫
時不堪使用”。當然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也許“暫時不敢使用”的說法要更加精確
一點兒!(至少在目前為止),這樣,才更能描述出“美以軍事同盟”的尷尬。
說到這裏,我們想強調的是,今天的形勢發展已經表明,這個測試平台已經產生“第二
個測試參數”、並即將產生“第三個測試參數”。
在進一步展開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幾則“意料之中的”的新聞。
以色列空襲加沙,哈馬斯稱以軍將付出沉重代價
【綜合消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言人祖赫裏27日說,以色列將為近些
天來襲擊加沙的行動付出沉重代價。
祖赫裏說,以軍對加沙地帶的軍事打擊隻會使當地武裝組織更加堅定地采取任何可能的
措施,來對抗以色列的侵略。祖赫裏還指責巴民族權力機構沒有對以色列的襲擊做出反
應,他希望國際社會采取行動製止以方對加沙的侵略行為。
以軍26、27日連續對加沙地帶發動空襲,目前已造成11死亡,20多人受傷。以國防部長
巴拉克26日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對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迫在眉睫。
【時事點評】前麵說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整個事件(敘核問題)”的“大背景”
與2006年中東衝突之前“似曾相識”,眾所周知,06年中東衝突全麵爆發之前,以色列
就是借口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抓捕以色列士兵,而大打出手的。
●然而,事情就這麽簡單嗎?
顯然,這一次在“具體情節”上則稍有不同,按以色列的說法,在以色列發起軍事打擊
前的24個小時裏,巴勒斯坦境內武裝向以色列境內不斷發射火箭彈,據說 “數目達11
枚”之多。因此,按以色列“公開宣示”的邏輯,發起這次軍事打擊意圖在於“報複”
,而“準備對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意圖,自然在於“製止”向以色列
境內發射火箭彈的行徑。然而,事情就這麽簡單嗎?
●“有人”為這場大規模戰略測試再次注入了一個“測試變量”
事實上,就在“方方麵麵”為“敘核問題”的“真相”猜測不已的同時,準確地講,就
在直接參與、或間接參與測試的“方方麵麵”期待更多測試參數出爐之前, “有人”
為這場大規模戰略測試再次注入了一個“測試變量”--以色列國內政治鬥爭。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個“測試變量”的注入,是以以色列國內一段“陳年舊案”再次
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為標誌的。
●一個“陳年舊案”的“誘因”
我們知道,在06年9月份,為配合美國的“新中東政策”於當年7月發動黎以衝突、最後
卻以失敗告終的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立刻陷入了一場官司。
在那段時間的點評中,我們曾經明確指出,我們對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的“個人操守”
不關心、也不作評價、更不做擔保,對官司本身的“是是非非”也無所謂立場,我們隻
對這場官司被捅出來的“時間”感興趣。
就如我們當時所指出的,從“時間因素”的角度去看,那場官司的“誘因”在於奧爾默
特領導的以色列政府,不願意獨自為美國“新中東政策”埋單,也就是說,在美國因種
種顧忌(主要是來自中歐俄的種種戰略牽製),當時“無法”或者“不敢”親自出麵,
對支持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並為伊朗軍援真主黨提供通道的敘利亞進行軍事威懾、或軍
事打擊的情況下,奧爾默特領導下的以色列政府也“不願意”、或者是“不敢”一味地
滿足華盛頓“新中東政策”的戰略要求,繼而將整個事情做絕,從而讓以色列這麽個國
小人少的小國家,去獨自承受06年中東衝突全麵升級之後、“各大國”必將通過各種手
段,或遠或近,或明或暗,總之是一種“全麵幹預”所帶來的巨大風險。
●“曆史總是在驚人地重複!”
顯然,在“敘核問題”仍處於撲朔迷離的檔口;在以色列以巴勒斯坦武裝發射火箭彈為
由、對巴勒斯坦哈馬斯控製的加沙地帶進行軍事打擊的事實下;特別是,以色列奧爾默
特政府對轟炸敘利亞核目標一事“不願意說什麽”,而非常合乎美國單邊主義口味、且
向來也隻信奉大棒政策的強硬派--以色列前總理、以色列反對黨- 利庫德集團的大佬--
內塔尼亞胡卻偏偏跑出來“證實”“有這麽回事”,在這種“強烈對比”下,隨著那段
沉寂多日的“舊案”突然再次成為以色列媒體所熱炒的話題,不能不讓我們再次感歎一
聲:“曆史總是在驚人地重複!”。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內塔尼亞胡的“公開證實”,立刻被以色列工黨秘書長埃坦•
;卡貝勒斥之為“後果嚴重,是一種愚蠢和不負責任的行為”,此外,這位執政黨的秘
書長還說了句非常耐人尋味的話,他說“我不知道他為什麽這樣做,是出於愚蠢還是有
意趨炎附勢、沽名釣譽,抑或其他什麽原
因.......”。
●內塔尼亞胡可不是個傻瓜,他的“公開證實”絕對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
在我們看來,曾經擔任以色列總理的內塔尼亞胡可不是個傻瓜,因此,如果他的確認為
軍事手段是解決包括伊核問題在內的中東問題最有效手段的話,如果他的確認為美國是
一個長期可靠盟友的話,特別是,如果他的確堅信華盛頓“仍然有機會”主宰整個中東
,且確認以色列國家前途“完全依賴於”美國主宰中東政策能夠成功的話,那麽,他的
“公開證實”絕對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那就是幫助華盛頓、利用敘核問題的“指標作
用”,進一步測試中、歐、俄,阿拉伯國家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的真實立場;甚至
是進一步測試美國、及其盟國(以色列、日本、印度、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內利益集
團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的真實立場。
●一種想用“大國”在中東的“利益公約數”,將北京的手腳徹底捆住、將中國的戰略
資源徹底捆住的“企圖心”,是昭然若揭。
在這裏,有兩個概念有必要簡單解釋一下:
第一,是所謂敘核問題的“指標作用”。在我們的討論中,我們認為,這種“指標作用
”有兩層含義:
其一,由於“敘核問題”被美國、及認同美國戰略的內塔尼亞胡的“公開證實”、“正
式定性”為與朝核問題“相關”,而敘利亞與伊朗又存有戰略盟友關係,此外,有人還
認定敘利亞、伊朗在支持伊拉克反美的“恐怖組織”;更加重要的是,中國在“兩核問
題”參與甚深,並有心參與中東和平進程,因此,“有人”企圖借敘核問題的進一步發
展,將“敘核問題”、也就是將敘利亞問題伺機塞進伊核問題,或者將“朝核問題”塞
進中東問題,總之,一種想用“大國”在中東的“利益公約數”,將北京的手腳徹底捆
住、將中國的戰略資源徹底捆住的“企圖心”,是昭然若揭。
對此,我們想強調兩點:首先,“敘核問題”這個測試平台如果從“表麵”去看,似乎
是“以色列與敘利亞”、至多是“美以”與“伊敘”之間的事情,然而,由於 “襲擊
路徑”牽扯上了與歐盟有重大利害關係的土耳其與黎巴嫩,“襲擊目標”中赫然有“朝
鮮核材料”與“朝鮮技術人員”,而這些“人與料”的來源國,不僅是朝核問題的主角
,也與在朝核六方會談中談得美國人“沒有了脾氣”的“中俄”密切相關。
●美國人精心製作的這個球沒有人去接
其次,盡管經過近20多天“小心翼翼”的“層層曝光”,在美國人承認了“事前知曉”
、以色列承認了“扔了炸彈”,從而“整個事件搞得像真的一樣”之後,聲稱自己被誣
陷的朝鮮、除了“憤怒地”“否認參與了此事”之外,不僅“沒有”將憤怒的情緒帶進
朝核六方會談,甚至沒有象以往那樣,以此威脅第六輪朝核六方會談進程,而是“高高
興興”地開始了朝核六方會談,至於能不談出點實際的,那就另一碼子事了。(對此,
東方評論員的觀點一早就明確了,在“美朝”關係正常化之前,在美國全麵解除對朝鮮
、實際上也就是全麵解除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經濟製裁之前,朝鮮“全麵棄核”
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在伊核問題徹底解決之前,或者說北京在西太平洋上與華盛頓
勢均力敵之前,朝核問題也將是個永恒的話題。)
●歐盟也無意立刻撈上美國人“有意拋出的”這根稻草
不難看出,美國人精心製作的這個球沒有人去接,結果就是,從“美國人的意願”去看
,令其失望的是,朝核六方會談、朝核問題、或者說是朝鮮,仍然與“敘核問題”沒有
任何關係,歐盟也無意立刻撈上美國人“有意拋出的”這根稻草、以“調查敘核問題”
為名,殺入朝核問題,至少目前是這樣的。因為歐盟想介入朝核問題、繼而介入東亞經
濟、擴大自己在亞洲的影響,還有“歐亞大陸共同利益”這一條路可走。
●“中歐俄”均無意拆台的背後,是都想借這個機會順手“也拍拍球”
另外,東方評論員也注意到,盡管美國人在那裏炒作,以色列軍隊在那裏忙活,敘利亞
、朝鮮在那裏一個勁地“否認”,但是,除了歐盟沒有說話之外,“中俄”都無意說話
,也就是說,“中俄”無意拆台。
顯然,在“中歐俄”均無意拆台的背後,是都想借這個機會順手“也拍拍球”,看看這
個“球”彈起來之後,還能彈出什麽信息出來。
其二,就目前而言,向國際提供“敘核問題”內幕資料的爆料者,主要就是華盛頓,就
華盛頓的“宣傳資料”而言,如果朝鮮在“敘核問題”中的角色屬實,特別是,如果這
種事情發生在“伊核問題”中,也就意味著朝鮮、伊朗同時跨越了美國在朝核問題、伊
核問題上的“雙重紅線”,這絕對是美國不可容忍的。在美國軍事打擊伊朗之前,這也
是歐盟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也恰恰是“這兩個不能容忍”,都為“歐美”所容忍了,因此,所謂“敘核問題”不過
是華盛頓“刻意製造、並搭在”伊朗、敘利亞“軍援”哈馬斯武裝、真主黨武裝上麵的
“原罪”而已。
●兩個測試結果也為“中俄”所即時接收!
就如我們之前“猜測”的,敘利亞“不會一點兒核項目都沒有”,但是,敘利亞的核進
程,遠不足以激起“美以”軍事打擊敘利亞境內目標的動機;而擊毀伊朗、敘利亞用於
軍援哈馬斯、真主黨武裝的軍備及途徑,並“以事實來代替口頭警告”,是一個重要動
機。
但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最大的動機來源於“一個非常敏感的測試”:“美以”是想
以這種“朝鮮正在向中東進行核擴散”、從而“既然敘利亞有可能,伊朗則更有可能同
時跨越歐美、甚至阿盟的紅線”,因此,美國必將激烈反應,對跨越紅線的目標進行軍
事打擊,緊接著中東即將爆發新一輪衝突,最後中東有可能陷入大亂的“真實性”,去
測試“伊核問題之中俄歐”的真實態度。
顯然,美國、也包括以色列想知道歐盟、阿盟是否容忍“美以”軍事打擊敘利亞?如果
敘利亞有跨越歐美、甚至阿盟的紅線的嫌疑、從而引起“美以”的“提前反應”的話!
但測試結果似乎是“沒有反應”。
值得強調的是,這一測試結果也為“中俄”所即時接收!
同時,在“美以”不僅敢,而且“已經開始軍事打擊敘利亞”的新情況下,美國想知道
歐盟、阿盟是否願意幫助美國“更嚴厲地製裁伊朗”(對中俄、美國人是不指望了),
測試結果似乎在華盛頓正在舉行的伊核六方會談、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隱隱約約地
傳來了,既:“以後再說”。
同樣值得強調的是,這一測試結果也為“中俄”所即時接收!
既然如此,也就立刻傳來下麵這兩條新聞。由於華盛頓向來霸道,因此,美國國會弄出
“第一條”不出人意料;而站在阿盟的立場上,立刻用“第二條”進行反擊,也是“理
所當然”。
美參議院通過伊派係衝突解決方案決定肢解伊拉克
【華盛頓消息】美國參議院當地時間26日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案,建議仿效波斯
尼亞模式,在一個聯邦體製下,將伊拉克分為庫爾德族、什葉派與遜尼派三個實體分治
,以解決伊拉克國內危險的宗教派係鬥爭,並盡快讓美軍撤離,又不至留下混亂的爛攤
子。
據報道,美國參議院當天以75票讚成、23票反對,通過這項決議案。
支持這項提案的議員認為,這是唯一的希望,可以讓伊拉克走出派係鬥爭,組成一個聯
邦政府;也是引導伊國政治解決派係紛擾的最佳方案。
這項措施將不會強製改變布什總統的伊拉克戰爭策略,但可以將這個吸引華府政界人士
興趣的構想,提供一項重要的測試。
這個計劃可按國防政策法案修正案的方式進行,主張根據伊拉克憲法,在一個聯邦體係
下,將伊拉克分為庫爾德族、什葉派與遜尼派三個實體,在巴格達的聯邦政府主管邊界
安全與石油收入。
這項提案主張,是在伊拉克憲法架構下解決政治紛爭,避免伊拉克淪為失敗國家。
提案並建議,透過讓遜尼派分享石油收入,增援重建計劃,增加融資貸款等方式,以解
決伊國派係暴力,並且透過國際外交努力,集合世界強權國家以及伊拉克鄰國力量,共
同支持伊拉克新的聯邦運作。
此案由民主黨籍參議員、總統參選人拜登領銜提出,可提供一個途徑,嚐試讓伊拉克問
題政治解決,並讓美軍早日撤離伊拉克而不致留下一片混亂。
阿盟譴責美參議院通過企圖分裂伊拉克的決議案
【埃及中東通訊社消息】據埃及中東通訊社27日報道,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阿拉
伯關係部主管兼伊拉克事務負責人阿裏•格魯什當天發表談話,嚴厲譴責美國參
議院26日通過一項企圖分裂伊拉克的決議案。
格魯什說,他對美國參議院通過這種決議案感到震驚,阿拉伯國家應該幫助伊拉克應對
該決議案,因為它圖謀分裂伊拉克,從而損害阿拉伯世界的利益。
格魯什呼籲要堅決反對這種“破壞性的陰謀”,盡力幫助伊拉克人民恢複國家穩定、維
護主權完整,同時讓外國部隊早日撤出伊拉克。
據報道,美國參議院26日以75票讚成、23票反對通過一項非約束性決議,提出把
伊拉克按民族和宗教派別分成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三個實體,在首都巴格達的聯邦
政府則隻掌管伊拉克石油收入並負責邊界安全。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參議院的這種公然分裂一個主權國家的行為,算
是讓國際社會“大開眼界”了:為了一已之私,當然了,也是因為“內急”得厲害,一
張被塗抹了千百次的民主之“臉”,原來也可以象“手紙”一樣、“下賤得”用來“救
急”。
●“三分伊拉克”的主張,終於從民間、從幕後走到美國的廟堂之上
顯然,“三分伊拉克”的主張,終於從民間、從幕後走到美國的廟堂之上;從“竊竊私
語”公然進入了美國的立法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此案是由民主黨籍參議員、總統參選
人拜登領銜提出的。
非常清楚,這位向來自我標榜為“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美國民主黨人,在關鍵時刻,為
了美國的國家利益,一樣可以與共和黨人“同流合汙”,對這麽個“提案”,還美其名
為“可提供一個途徑,嚐試讓伊拉克問題政治解決,並讓美軍早日撤離伊拉克而不致留
下一片混亂”。
在此,我們也再次提醒那些寄希望民主黨上台後就會從根本上調整美國全球戰略的人們
一句,在美國,不論是誰上台,都不會改變其獨霸全球的野心,調整的充其量不過是“
手段”而已。這一點,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美國參議院“決定肢解伊拉克”的法案是個赤裸裸的要挾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參議院“決定肢解伊拉克”的法案是個赤裸裸的要挾,對阿盟
而言,更像是一種敲詐。其意思非常清楚:盡管北京在“入聯公投”問題上已經接球,
並已經正式祭出《反分裂國家法》,且付出有決心、有能力、也有準備隨時解決台灣問
題,且得到諸多大國、相關國家的理解與支持;盡管依據“拉氏備忘錄”打造的“中東
試驗室”仍然“缺磚少瓦”,盡管“大國”、特別是歐盟對“美以”通過以色列的軍事
行動所傳遞的“美國有決心軍事打擊哈馬斯、真主黨,甚至敘利亞”的信號“不作反應
”,那就怪不得美國“心狠手辣”了。
●如果伊拉克鄰國支撐不下去了........就意味著中東機會“自動回來了”
顯然,依據拉氏備忘錄的理論,繼打造“中東試驗室”之後,“三分伊拉克”是第二步
,緊接著,將美軍與伊拉克反美武裝脫離接觸,並撤至伊敘邊境、兩伊邊境一帶威懾敘
利亞與伊朗,從而與以色列軍隊在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一側的行動遙相呼應,並
在“邊境摩擦”中、慢慢“欣賞”伊拉克內亂是如何擴散至伊拉克鄰國的、特別是敘利
亞、伊朗、甚至是沙特阿拉伯的,則是第三步;
最後,如果伊拉克鄰國支撐不下去了,“恭請”美國人出山、以維持伊拉克、甚至整個
中東的和平與穩定,那麽,對華盛頓決策者而言,這就意味著中東機會“自動回來了”
;如果伊拉克內亂輻射效應“不足以”讓機會自動回來,那麽,軍事打擊哈馬斯、真主
黨武裝、以至直接軍事打擊敘利亞,進一步逼迫歐盟、阿盟;甚至軍事打擊伊朗,都將
成為最後的選擇。
●中國身邊的緬甸,在“歐美”的互相利用中,其局勢也就越演越烈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華盛頓將軍事打擊目標首先對準敘利亞,由於敘利亞“掩護著”歐
盟在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利益,是歐盟在中東利益的“側翼”,因此,對華盛頓而言,
本質上看,可謂是避實(中俄歐)就虛(歐盟、阿盟);但對歐盟而言,如何讓華盛頓
不得不將戰略注意力集中在另一個方向,也就是伊核問題上、甚至是阿富汗問題、巴基
斯坦問題上,讓“中俄”多出點麵,多費點心,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根據我們的觀察,華盛頓對歐盟的這些心思當然心知,也正因如此,中國身邊的緬甸,
在“歐美”的互相利用中,其局勢也就越演越烈。
●圍繞“敘核問題”所展開的戰略測試,與“入聯公投”一樣,是針對全球一係列重大
問題的綜合測試
第二,是所謂的“一係列重大問題”。在我們看來,大國、及相應的國際組織,圍繞“
敘核問題”所展開的戰略測試,與中美在“入聯公投”公開較量一樣,是針對全球一係
列重大問題的綜合測試,但其“測試項目”則顯得更加具體,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一
點,非常突出地表現在經濟層麵。下麵,我們先通過幾則消息了解一下緬甸局勢的最新
發展。
美國凍結緬甸領導人資產布什希望中國介入
【華盛頓消息】美國政府對緬甸軍政府鎮壓民主示威的行動作出響應,於當地時間27日
下令對緬甸實施新的製裁措施,包括凍結軍政府領袖丹瑞和另外13名高級官員的資產。
布什27日還會見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希望北京運用影響力,協助緬甸和平過渡。
據報道,美國財政部轄下的外國資產控製辦公室的主任舒賓27日正式宣布:“我們今天
對緬甸政府的一批高級官員,頒布製裁措施。”舒賓指出:“總統布什清楚表明,當緬
甸政權企圖利用高壓和恫嚇的手段製止緬甸人民發出聲音時,我們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布什政府希望借著這些行動,向緬甸軍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停止使用武力對付和平
示威人士。
國際除了持續譴責緬甸政府的鎮壓行動,也施壓與緬甸友好的中國發揮影響力,美國國
家安全顧問哈德利27日在白宮與中國外長楊潔篪見麵。其後,布什邀請楊潔篪到總統辦
公室麵談,感謝中國協助促成聯合國特使甘巴裏訪問緬甸。布什要求中國運用影響力,
協助緬甸和平過渡到民主。
【時事點評】前麵說了,整個事件是“中歐俄美”在東起東北亞的朝核問題、日本問題
、途徑南亞、中亞的巴基斯坦問題、阿富汗問題,西至伊朗問題,再輻射至伊拉克問題
、敘利亞問題、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和平問題、以及土耳其問題,最後再到東歐問題、直
至跳躍至非洲問題等一係列焦點問題進一步演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也是“大國”就自
己的“全球最核心的利益”進行公開較量、相互測試、互相策應的一個“必然環節”、
而非“偶然環節”。
顯然,順著上麵的鏈條,我們不難看出,它包括了伊核問題、伊拉克問題、阿富汗問題
,巴以和平問題,巴基斯坦問題,甚至是台海問題、朝核問題,當然了,隨著南亞方向
緬甸局勢、因其國內經濟因素的風雲突起,“大國”在緬甸問題上的真實立場,也被納
入“考察”之中。
●直至目前為止,歐盟、日本與“美國的緬甸政策”都保持著一種距離
非常清楚,美國人又是“下令對緬甸實施新的製裁措施”、又是“凍結緬甸領導人資產
”的,還言之鑿鑿地“絕不袖手旁觀”,未了,布什還親自出麵,“高調地” 呼籲“
中國運用影響力,協助緬甸和平過渡到民主”,大有一吐“之前灰土灰臉之晦氣”、給
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然而,從英、日兩國(在大國中,英國、日本是最靠近美國的,因此它們的反應極具代
表性)的具體反應來看,盡管布朗也要口口聲聲希望北京“為緬甸問題的妥善解決、實
現和解並開始政治進程,繼續發揮積極影響力”,盡管日本有一名記者喪生,日本準備
調查此事,但是,它們並沒有“立刻”追隨華盛頓,“立刻”對緬甸進行“新的經濟製
裁”。
至於法國的態度,則較英國要“更加謹慎與小心一點兒”,而俄羅斯的態度,則與中國
幾乎保持了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剛剛因所謂“重視宗教、人權”而會見達賴、受到中
國重批的德國,在緬甸僧侶示威、且緬甸武裝力量開槍之後,盡管也“要求中國作為緬
甸的最大鄰國、要盡快承擔起責任來”,但是,也沒有“立刻”追隨華盛頓,“立刻”
對緬甸進行“新的經濟製裁”。非常清楚,直至目前為止,歐盟、日本與“美國的緬甸
政策”都保持著一種距離。
●我們也不妨透過經濟去看本質
表麵上看,緬甸事件是因為民眾不滿汽油、天然氣大幅漲價等經濟原因引起的,因此,
我們也不妨透過經濟去看本質。
真實的情況就是,隨著“敘核問題”從空而降之後,曾經與“布什政策”走得非常近、
且“非常理解”華爾街的遊戲規則、“非常精通”美國這個“世界第一石油金融運營商
”運作機製的美國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雖“出人意料、卻又情理之中”地做了三件事:
其一,是“公開反對”布什目前這套、旨在緩解美國次貸危機的貨幣政策,理由是“降
息”必將導致美國通貨膨脹的急劇上升,並反過來推高美國長期利率(格林斯潘悲觀地
預測長期利率有可能升至“雙位數”)、從而重創美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數年之前,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其大幅降息的貨幣政策
正是造成今天美國次貸危機罪魁禍首,但是,這一點兒也沒有妨礙這個老頭兒將所有過
錯都歸結為“布什政府錯誤理解了他的貨幣政策”。
●美國國內利益集團在“就算是不顧美國經濟的穩定,也要準備發動一場大規模中東衝
突、以最終實現美國的全球霸權”的問題上,呈現出明顯的分歧
其二,是“公開揭露”布什“打伊拉克就是為了石油”。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上述的“其一、其二”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顯然,撇去浮在表
麵上的“純經濟因素”,以“其一、其二”為標誌,美國國內利益集團、或者 “世界
石油金融運營商”、國際金融寡頭之間,在“就算是不顧美國經濟的穩定,也要準備發
動一場大規模中東衝突、以最終實現美國的全球霸權”的問題上,呈現出明顯的分歧。
●美國內部的這種分歧,不是“最終目標”上的分歧,而隻是“具體手段”上的分歧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內部的這種分歧,不是“最終目標”上的分歧,而隻是“具體手段
”上的分歧。我們再來看看格林斯潘做的“第三件事”。
其三,是“公開讚揚”中國,大意是如果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將在2030前後將全球經濟
推到一個“繁榮的巔峰”。
●格林斯潘突然整出“這一大堆”的“核心”之所在
在我們看來,這個“其三”,才是格林斯潘突然整出這一大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
中”的“核心”之所在;同時,有必要強調的是,在“如果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將在
2030前後將全球經濟推到一個‘繁榮的巔峰’”的“大意”中,真正的核心要義又藏在
“如果中國能夠持續發展”的“假設”裏,顯而易見的幾層意思是:假設之一,“如果
”中國不能持續發展、那麽,2030年全球經濟是個什麽情況?假設之二,“如果中國能
夠持續發展、並‘如期’地在2030前後將全球經濟推到一個‘繁榮的巔峰’、那麽,中
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又是個什麽地位?”
●僅從“經濟層麵”去咀嚼,我們不難從格林斯潘的“公開讚揚”中聽到這樣一種弦外
之音
非常清楚,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去看問題的話,對所有“大國”而言,恐怕除了被
格林斯潘“寄予厚望”的中國會對“假設之二”非常滿意之外,對“上述兩個假設”中
的任何一種結果,將“沒有任何人”會由衷地感到“非常滿意”。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僅僅從“經濟層麵”去咀嚼,我們不難從格林斯潘的“
公開讚揚”中聽到這樣一種弦外之音,那就是:既然假設之一、假設之二都無法令人滿
意,那麽,維持目前的“現狀”、或者對“現狀”進行某種改良,應該成為“我們”的
首選。
非常清楚,這個“我們”的“核心內涵”就是“西方”。如果以“經濟霸權”為依據,
將其“外延”具體一些,就是歐美;如果以“民主標準”為依據,將其“外延”具體一
些、就是“歐、美、日、印”;如果在“國家安全”、“民族利益”的層麵上將其擴大
一些,那就是除了中國、及中國影響力非常大的幾個國家之外的所有國家。
●格林斯潘以“經濟學家”的身份拋出這份東西、在“理論”上並不新鮮
事實上,就“意圖”而言,格林斯潘以“經濟學家”的身份拋出這份“拿中國經濟前景
”說事兒的東西、在“理論”上並不新鮮。早在幾個月前,也是為了這點事兒,美國軍
方高導就曾經拋出過類似的東西,既:“美國理解中國建造航空母艦的意願,並願意提
供幫助.....”,不僅如此,“美國也願意看到中國的航空母艦航行在西太平洋上.....
.”。
●歐洲也狡猾得可以,最後是嘿嘿一笑,根本就不接美國“這個茬”
顯然,與格林斯潘先生類似,從“軍事層麵”說事兒的美國太平洋司令也屬於“專業人
士”,盡管這位軍方專業人士“精心”擺出了一副“萬不得已、美國願意接受與中國‘
平分’西太平洋”的“無奈”,但是,就目前而言,在軍事上根本就無力與美國相抗衡
、且必須依靠中俄的軍事力量才得以在伊核問題上玩協調的歐洲,也狡猾得可以,最後
是嘿嘿一笑,幹脆以“就算進入了‘西太平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艦隊也離‘大西洋
’太遠”作答,根本就不接美國“這個茬”。
通過對上段討論紀要的回顧,我們不難看出,3年前的這段討論紀要,仍然可以在下麵
幾個層麵、非常好地闡述今天的“國際形勢要點”,既:
第一,3年前,美國參議院“決定肢解伊拉克”的法案,對歐盟、阿盟都是個赤裸裸的
要挾,而3年後,借口敘利亞向黎巴嫩真主黨提供導彈,以色列則是公開叫囂“要將敘
利亞炸回石器時代”。
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美國在製造天安號事件之後,轉身去激化中東局勢的真實用心
,既:以色列(有能力)對“取代了伊拉克”的敘利亞(而不是對伊朗)進行的軍事打
擊,將可能導致中東大亂,並將“中東大亂”作為一種即將到來的現實扔在“全球國際
組織”--歐盟與“地區國際組織”-阿盟的麵前,並加蓋上“最後態度 ”的“印章”,
從而迫使歐盟、阿盟麵對現實,在盤算出各自核心利益之後,各自做出選擇。
第二,3年前,針對所謂“敘利亞核問題”,針對以色列空軍襲擊敘利亞核設施,並將
敘利亞核問題與朝鮮聯係起來,意圖測試“中歐俄”與阿拉伯聯盟的用心,我們曾經說
過: .......
美國人精心製作的這個球沒有人去接,結果就是,從“美國人的意願”去看,令其失望
的是,朝核六方會談、朝核問題、或者說是朝鮮,仍然與“敘核問題”沒有任何關係,
歐盟也無意立刻撈上美國人“有意拋出的”這根稻草、以“調查敘核問題”為名,殺入
朝核問題,至少目前是這樣的。因為歐盟想介入朝核問題、繼而介入東亞經濟、擴大自
己在亞洲的影響,還有“歐亞大陸共同利益”這一條路可走。
......
3年後,由於次貸危機、歐美金融危機的爆發,“三邊撕裂”再次激化已經成為事實,
當年就想介入朝核問題,但卻沒有接“美國人拋出之敘利亞核問題這個球”的歐盟,在
希臘危機的逼迫下,甚至一度“有心”走“歐亞大陸共同利益”這條路、以殺入朝核問
題、登陸東北亞,但卻遭遇了“天安號事件”的阻擊。
因此,作為一種可能,如果“第一”最終向美國期望的方向演進的話,那麽,敘核問題
就有可能與朝核問題聯係起來,甚至最終與伊核問題聯係起來,從而將“敘核問題”、
也就是將敘利亞問題伺機塞進伊核問題,或者將“朝核問題”塞進中東問題,用“美國
、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在中東、東北亞的“利益公約數”,將北京的手腳徹
底捆住、將中國的戰略資源徹底捆住。
●中國決策者必須高度警惕的
第三,請大家再次閱讀3年前這段討論紀要中的這一段文字,既:格林斯潘突然整出“
這一大堆”的“核心”之所在...........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格林斯潘突然整出“這一大堆”的“核心”之所在,在於這
個“我們”的“核心內涵”,在於這個“核心內涵”就是“西方”。
如果以“經濟霸權”為依據,將其“外延”具體一些,就是歐美;如果以“民主標準”
為依據,將其“外延”具體一些、就是“歐、美、日、印”;如果在“國家安全”、“
民族利益”的層麵上將其擴大一些,那就是除了中國、及“中國的影響力非常大的幾個
國家(比如朝鮮、巴基斯坦、緬甸等)”之外的所有國家。
非常清楚,上述“核心內涵”正是“東西方冷戰”的理論基礎與陣營劃分標準。
3年後,“天安號事件”在東北亞方向再次給了美國決策者一個為“東西方冷戰”招魂
的機會。我們也不難想像,一旦美國以“軍事打擊敘利亞”為要挾,再加上“天安號事
件”給歐盟、日本、韓國、甚至俄羅斯提供的“戰略騰挪機會”,一旦歐盟、日本、韓
國、甚至俄羅斯、阿拉伯聯盟、印度等的戰略投機心理被“利誘、激活“,一旦“美以
”成功地將“3年前的那樁陳年舊案”成功地炒作起來,那麽,“天安號事件”與“伊
朗嚴厲製裁案”將對中國構成極大的壓力。
這是中國決策者必須高度警惕的。
第四,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天安號事件”之後,準確地講,在李明博政府完全按照
美國的需要將“肇事者”的標簽貼在朝鮮身上之後,“美以”是可以打“第三”的算盤
,然而,我們也注意到,“天安號事件”之後,不論是歐盟、還是俄羅斯,起碼直到目
前為止,並沒有像日本、韓國那樣急不可待地“按美國調門”起舞。
顯然,我們的觀感是,比起日本、韓國這些個“地區性力量”而言,歐盟、俄羅斯這些
個“全球性力量”自然有著更大的利益需要考慮,與美國、中國之間有更重的利益需要
爭取,因此,一方麵,是俄羅斯突然加強與土耳其、敘利亞關係,為此,以色列甚至一
度最強烈抗議俄羅斯與敘利亞出售導彈技術;
另一方麵,是歐盟突然加強與巴西、敘利亞的關係。
再就是,阿拉伯聯盟對“巴以和談”因猶太定居點問題仍然遙遙無期、更是衝美國表達
出“強烈不滿”,歐盟影響力極大的黎巴嫩與以色列之間也是頻生齷齪,巴勒斯坦哈馬
斯認為時機可行、再次恢複襲擊以色列目標,等等;
所有這些都說明,“美以”想借“天安號”之機炒“3年前的那樁陳年舊案”是一回事
,至於能否炒起來、恐怕是另一回事!
第五,在第四的基礎上,我們再來閱讀3年前那段紀要的“最後一段”,既:
事實上,就“意圖”而言,格林斯潘以“經濟學家”的身份拋出這份“拿中國經濟前景
”說事兒的東西、在“理論”上並不新鮮。早在幾個月前,也是為了這點事兒,美國軍
方高導就曾經拋出過類似的東西,既:“美國理解中國建造航空母艦的意願,並願意提
供幫助.....”,不僅如此,“美國也願意看到中國的航空母艦航行在西太平洋上.....
.”。
●歐洲也狡猾得可以,最後是嘿嘿一笑,根本就不接美國“這個茬”
顯然,與格林斯潘先生類似,從“軍事層麵”說事兒的美國太平洋司令也屬於“專業人
士”,盡管這位軍方專業人士“精心”擺出了一副“萬不得已、美國願意接受與中國‘
平分’西太平洋”的“無奈”,但是,就目前而言,在軍事上根本就無力與美國相抗衡
、且必須依靠中俄的軍事力量才得以在伊核問題上玩協調的歐洲,也狡猾得可以,最後
是嘿嘿一笑,幹脆以“就算進入了‘西太平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艦隊也離‘大西洋
’太遠”作答,根本就不接美國“這個茬”。
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由於歐盟、俄羅斯、阿拉伯聯盟等不僅至今無意提前執行“美版嚴
厲製裁伊朗案”,且“至今未對”韓國的“天安號調查報告”正式定調“支持”;特別
是,由於巴西、土耳其這兩個“地方王”依然強烈反對製裁伊朗,被“新邪惡軸心國”
隱隱鎖定為軍事打擊目標的敘利亞依然強硬,這樣,作為“天安號事件”的真正策劃者
,“新邪惡軸心國”名單的最後敲定者,美國仍然處於一種與3年前一樣的尷尬之中,
既:歐洲、俄羅斯也狡猾得可以,最後是嘿嘿一笑,根本就不接美國“這個茬”。
至於中國的態度嘛,那就更加有意思了,一方麵,是在第二次中美戰略對話上與美國“
什麽都好說”,但“什麽都說不定”,另一方麵,是堅決否認“中國有意重新審視歐元
資產”的傳聞,從而在“中歐美”關係上,再次強調了中國仍然奉行“扶弱(歐元)鋤
強(美元)”的原則。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麽我們對奧巴馬的第一份國
家安全戰略報告”做如下定性了,既:
第一,奧巴馬正式出版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意圖、不僅不在於放棄“單邊主義
”和“先發製人”戰略,反而恰恰在於向方方麵麵發出如下警告:不要逼美國重返“單
邊主義”,不要逼美國“先發製人”。
第二,顯然,所謂不要逼美國重返“單邊主義”,是專門說給“傾聽主義”的“傾聽對
象”--歐盟聽的,而所謂不要逼美國“先發製人”,則是專門說給“單邊主義”的“打
擊對象”--所謂“邪惡軸心”聽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隻有掌握了上述兩個定性,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麽剛剛策劃了“天
安號事件”的奧巴馬政府,卻不得不在他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加上“這一段
意思”,既:奧巴馬呼籲將美國的合作對象從傳統盟友擴展到中國、印度等正在崛起的
大國。該報告說,美國將和中國在共同關切的問題上進行合作。
我們認為,奧巴馬最後加上的“這一段意思”,其實是出於“實力不逮”的無奈,是既
讓美國所謂的“傳統盟友”沒有了意思,也讓“天安號事件”整個計劃“沒有了意思”。
顯然,距離“天安號事件”最近的日本、特別是韓國,正是在這種“沒有意思”的背景
下,繼續與“中美”大玩“政經分離”,並與中國坐下來繼續商討“三國經濟合作”以
防範“歐美第二波金融危機”之大事的。
這反過來,在中國“拒絕接受韓國天安號調查報告”、朝鮮“以核武器威懾韓國”的背
景下,“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的如期召開,又令將“美國經濟的成功視為美國維護
在世界影響力至關重要”的奧巴馬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沒有了意思!
總之,在我們看來,“天安號”與敘利亞之間的話題顯得非常款泛,由於時間與篇幅的
關係,今天的“焦點點評”就到這裏,時事評論員們有許多觀點尚待進一步展開。我們
計劃在下周數期的“焦點點評”中、結合相關最新新聞、繼續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