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10年5月14日

(2010-05-16 11:06:10) 下一個

  【華盛頓消息】據報道,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5月15日將率龐大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作為奧巴馬執政後第一個由內閣部長率領的貿易代表團,美國政府希望以此推動美中雙方在清潔能源等眾多領域內的合作。

  按照目前的行程安排,駱家輝及其代表團在中國將造訪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多個城市。與之前多是官員相隨不同,這次同行的還有24家美國企業的高管,包括美國通用電氣、波音、杜邦和杜克能源等公司負責人。清潔能源合作是他們這次中國之行的重點,其實也是未來中美合作的一個重點。

  美國要抓住的是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巨大商機。駱家輝12日表示,全球能源領域市場總額達6萬億美元,綠色能源是其中發展最快的一個領域,而美國在這方麵擁有領先的技術。

  駱家輝親自出馬推銷美國清潔能源技術,一個重要的背景是落實奧巴馬政府的“國家出口倡議”戰略。按照奧巴馬這一戰略,在未來五年內,美國出口額要翻一番,並為美國創造兩百萬個就業崗位。在金融危機導致各國購買力下降的情況下,美國出口最大的指望無疑就是中國。

  雖然遭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美經貿仍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目前兩國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

  中美加強經貿合作,尤其是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將有利於推動中美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駱家輝說,美中在清潔能源領域深化合作,將取得多方共贏的結果,既能給美國企業創造更多利潤和就業機會,也有助於中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要實現中美貿易平衡,終級之道,不能依靠限製中國對美出口,而應擴大美國對華出口。駱家輝此次率領美國貿易代表團訪華就是其中重要一環,通過充分發揮美國的科技優勢和中國巨大的市場優勢,雙方將能找到並擴大契合點,取得共贏的結果。

  同時,美國必須在放寬出口管製政策上做出實質性努力。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鍾山3月份訪美時就指出,美對華出口管製政策是典型的冷戰產物,不僅對中國不公平,也嚴重製約了美最具競爭力產品的對華出口,導致美國企業錯失良機。

  對於中方的這一要求,駱家輝也表示了部分認同。在行前的記者會上,駱家輝表示,美國正在審核出口管製政策。他預計美方將在幾個月後公布新的出口管製目錄。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按照目前的行程安排,駱家輝及其代表團在中國將造訪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多個城市。與之前多是官員相隨不同,這次同行的還有24家美國企業的高管,包括美國通用電氣、波音、杜邦和杜克能源等公司負責人。清潔能源合作是他們這次中國之行的重點,其實也是未來中美合作的一個重點。

  ●美國能源部長曾經公開念過這樣的一番“生意經”

  我們知道,就在正式動身之前,在5月12日,這位“有著一張華裔麵孔”的美國能源部長曾經公開念過這樣的一番“生意經”:全球能源領域市場總額達6萬億美元。綠色能源是其中發展最快的一個領域,而美國在這方麵擁有領先的技術。

  顯然,就如我們在第一時間所解讀的那樣:該“生意經”有四個要點:

  第一,是“......有6萬億美元的市場”;

  第二,是“......綠色能源是其中發展最快的一個領域”,

  第三,是“.......美國有這方麵領先的技術”;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揣著這個“生意經”,駱家輝準備造訪的是中國、而不是其它;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在電視上公開算過這樣“一筆賬”

  我們同樣知道,在此之“前”,也準備開始澳大利亞之行的、有著“一張非裔麵孔”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曾經在電視上公開算過這樣“一筆賬”,他說:如果10多億中國人也與美國、澳大利亞同樣生活水平,那將導致人類悲劇與災難,因為地球將無法承受。

  事實上,也如我們在第一時間裏所強調的那樣:“這筆賬”也有四個要點“

  第一,是“10億多中國人......”;

  第二,是“.....過與美國、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水平”;

  第三,是“......地球無法承受”。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算著“這筆賬”,奧巴馬準備訪問的“不是中國”、而是“其它”;

  ●“一筆賬”與“生意經”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矛”與“盾”的關係upiup

  兩相對比,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問題之所在,即:“一筆賬”與“生意經”之間的關係似乎是“矛”與“盾”的關係。也就是說,分別嵌在那張“非裔麵孔”與那張‘華裔麵孔”的嘴巴中吐出來的內容,隻能一個是真、一個是假。

  然而,作為美國政府的“兩位最高級別的公務員”,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裏,奧巴馬與駱家輝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如此重大的“矛盾”,顯然與“中歐美俄”、以及印度、日本、巴西等世界大國之間、通過注入一係列“重大變量”、緊急展示的又一種“排列組合(有關排列組合這個概念的相關討論請參閱之前的討論紀要)”緊密相關。

  在具體展開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幾則新聞片段。

  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地區衝突已造成20人受傷

  【綜合消息】據外電14日報道,發生在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城市的衝突已經造成了20人受傷。

  報道稱,400至500名前總統巴基耶夫的支持者和數千名臨時政府支持者在賈拉拉巴德市政府大樓門前發生激烈衝突,20人在騷亂中受傷,警方甚至通過朝天鳴槍來維持秩序。

  據悉,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統巴基耶夫在該國南部地區有眾多的支持者。在被迫前往白俄羅斯流亡之前,巴基耶夫一直在該地區尋求避難。

  本周初,吉臨時政府正式要求白俄羅斯引渡巴基耶夫。吉爾吉斯斯坦總檢察長指控巴基耶夫及其親屬在4月的騷亂中指使安全部隊射殺了80多人。

  伊朗希望與土耳其和巴西達成核燃料交換細節共識

  【德黑蘭消息】據伊通社13日報道,伊朗外長表示希望在伊朗、土耳其和巴西三方會談上就核燃料交換細節達成共識。

  穆塔基12日晚在同剛果外長共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在巴西總統盧拉和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即將對德黑蘭的訪問期間,三方舉行的會談能夠就核燃料交換細節達成共識。

  他指出,有關核燃料交換的議題為有關各方打破僵局和建立互信提供了機會。

  穆塔基表示,時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的巴拉迪提出了核燃料交換的建議,有關各方在過去的幾個月裏也就這個議題展開了各種各樣的談判,維也納集團也成為這個議題的主要解決方。

  他指出,六國集團的成員以及安理會也可以在這個問題上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溫家寶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北京消息】女士們,先生們,

  曆經滄桑巨變,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中阿兩大民族曾經有過輝煌的過去,我們也一定能夠通過不懈努力,贏得新的榮耀和尊嚴。麵對國際格局的深刻演變,中阿雙方的共識在增多,共同利益在增加,相互需求在增強。全麵提升中阿各領域關係,符合雙方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願同阿拉伯國家一道,秉持和平、發展、合作理念,把雙方關係不斷推向前進。

  我們要大力加強戰略協作。密切高層交往和戰略磋商,交流治國理政和發展經驗,增進雙方政治互信。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相互配合,共同應對重大全球性問題。中方重申將繼續支持“阿拉伯和平倡議”,願同阿方及國際社會一道,推動中東問題早日得到全麵、公正、合理解決。

  我們要全麵拓展經貿合作。雙方應積極擴大貿易規模,規範貿易秩序,優化貿易結構。中方願繼續穩定與阿拉伯國家的石油、天然氣及其產品貿易,擴大進口阿方非石油產品,同時增加向阿方出口附加值更高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繼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赴阿拉伯國家投資興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也歡迎更多阿方企業來華發展。中方願意推進雙方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支持雙方企業參與電力、鐵路、公路等項目建設,深化在油氣上下遊一體化領域的合作;拓展雙方金融領域的合作,加強在環保、防治沙漠化等領域的合作與對話。

  我們要積極開展人文交流與合作。阿拉伯有句諺語:“一棵無花果樹看著另一棵無花果樹,就變得碩果累累”。中華文明與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加強對話與交流,相互學習和借鑒,可以使本民族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繁榮興盛。中國歡迎雙方舉辦展覽、文藝演出、文化日和文化周等活動,共同辦好今年即將在北京和上海舉辦的第二屆阿拉伯藝術節。鼓勵雙方互派更多留學生,在中國大力推廣阿拉伯語教學,增加有阿語教學院校的數量。中方將在未來三年內,每年為阿方培訓1000名各類人員。支持雙方企業建立旅遊投資項目,歡迎尚未列入中國公民境外旅遊目的地的阿拉伯國家提出申請。雙方還要鼓勵翻譯、出版對方的優秀文藝作品。通過開展上述活動,使中阿友好深入人心,世代相傳。

  女士們,先生們,

  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曾經成為聯結中阿人民友誼的紐帶,給中國和阿拉伯世界帶來和平與繁榮。麵向未來,讓我們攜起手來,沿著曆史的足跡,順應時代的潮流,朝著持久和平與繁榮興旺的光明之路繼續前進。

  謝謝大家!

  【時事點評】我們先來關注吉爾吉斯“突然而起”的“南部衝突”。

  ●針對吉爾吉斯不久前發生的政權更替,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組觀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吉爾吉斯不久前發生的政權更替,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組觀點,即:

  第一,在對吉爾吉斯最具影響力的“中美俄”、對“吉爾吉斯可以發生點什麽”達成了至少是“不阻止”之“默契”的背後,是在吉爾吉斯、在整個中亞有巨大利益的“中美俄”、自信自己能在“吉爾吉斯事件後續發展”中強化“自己整體利益”的、或多或少的“自信心”。

  第二,我們認為,“中美俄”所達成的“上述默契”應該隻限於“吉爾吉斯可以發生點兒什麽”之前,而在“發生點兒什麽”之後,則基於戰略利益取向的不同,而立刻有所分化。

  第三,我們認為,就目前而言,更多地是“中俄”達成了“發生了什麽的吉爾吉斯、現在必須盡快穩定”的“默契”,這一點,從吉爾吉斯強力部門“集體、且迅速轉向”、吉爾吉斯局勢大體穩定(當然,這可能是暫時的、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會有反複的)的情況就可以看出。

  至於是什麽樣的討價還價?東方評論員認為,恐怕是“美俄”之間就圍繞“俄羅斯通道”與美國駐吉爾吉斯軍事基地“之間的“屬性關係”進行的討價還價。

  第四,我們認為,由於中亞能源與中國從中東、非洲通過海路獲取境外能源的方式不同,是中國陸路獲取境外能源的主要通道,因此,對“亡我之心”不死的“某些人”而言,由於時間緊迫(必須在最近幾個月裏決定“美國南亞政策”的最終選擇),必須盡一切可能迫使中國在伊核問題上讓步(或者用‘更沉重的重大變量’威、逼、利、誘歐盟跟進美國南亞政策,韓國沉艦事件隻是暫時遲緩了歐盟向中國靠近的腳步),如此一來,僅僅為了在“中國連接裏海的油路”與“中國通往中亞的商路”上(注,不僅僅是吉爾吉斯、最關鍵的是哈薩克)製造出一個“亂”字、以實現嚴重擾亂中國經濟正常運轉、製造中國社會不穩定的目的,它就情願付出某種慘重代價。

  ●在吉爾吉斯發生的事情中,也與歐盟“有心”登陸俄羅斯的另一側--朝鮮半島有關

  第五,在吉爾吉斯發生的事情中,也多多少少與歐盟“有心”登陸俄羅斯的另一側--朝鮮半島、從而對“期盼盡快啟動俄歐新關係進程”的俄羅斯形成一定刺激有關,但更多的是歐盟“試探”參與東北亞經濟整合,“試探”支持中國的“北上戰略(向中國更大限度地開放高科技技術)”,以換取中國(人民幣)對歐盟(歐元)的支持之“動向”,對嘴巴上追求G2,實際上“仍然嚴格禁止向中國輸出高科技”、始終不願意實現朝美關係正常化(實質性解除對朝鮮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封鎖)、繼續給東北亞經濟一體化製造障礙的美國形成的強大壓力有關。

  ●在“吉爾吉斯前政權”轉土重來、局勢再次不穩的背後,有這樣幾重因素在交織、攪動著

  顯然,如果我們從上述這組觀點的基礎上去觀察吉爾吉斯近日“突然而起”的“南部衝突”,也就不難明白,由於吉爾吉斯與哈薩克都是“上合組織”與“集安組織”的成員國,因此,在“吉爾吉斯前政權”轉土重來、局勢再次不穩的背後,有這樣幾重因素在交織、攪動著。

  其一,是已經將“吉爾吉斯前總統”從哈薩克“弄到了”白俄羅斯、從而控製在“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手中,將“吉爾吉斯政權更替”弄成了個“集安組織內部問題”的俄羅斯,意圖用“吉爾吉斯前總統”這一因素敦促“吉爾吉斯臨時政府”在美國駐吉爾吉斯軍事基地的問題上“盡快”做出有利於“俄羅斯通道盡快投入實質性運營”的決定。

  其二,是“不同意”將“吉爾吉斯前總統”留在“上合組織內部(哈薩克)”、從而拒絕讓“吉爾吉斯政權更替”成為“上合組織”之內部問題(殘酷的國際現實令必須以“上合”為戰略依托的俄羅斯轉而將吉爾吉斯前總統從哈薩克轉到白俄羅斯)的中國,“無意”以“上合”的名義幫助俄羅斯敦促“吉爾吉斯臨時政府”在美國駐吉爾吉斯軍事基地的問題上“盡快”做出有利於“俄羅斯通道盡快投入實質性運營”的決定。

  其原因很簡單,就如我們之前所一再指出的,一旦“美國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意味著:盡管俄羅斯將就此掐住美國南亞戰略、甚至全球戰略的咽喉,但美國也決心“實質性落實大規模增兵阿富汗”,從而將“明修棧道層麵的南亞破局”提升至“決心實施階段”,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激活印度的投機衝動,對巴基斯坦國內局勢、克什米爾局勢形成重大壓力,這本身對中國視為“重中之重”--南亞方向的穩定並不利。

  ●將“吉爾吉斯政權更替”弄成了個“集安組織內部問題”

  其三,是已經將“吉爾吉斯前總統”從哈薩克“弄到了”白俄羅斯、從而控製在“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手中,將“吉爾吉斯政權更替”弄成了個“集安組織內部問題”的俄羅斯,意圖用“吉爾吉斯前總統”這一因素敦促“吉爾吉斯臨時政府”在美國駐吉爾吉斯軍事基地的問題上“盡快”做出有利於“俄羅斯通道盡快投入實質性運營”決定的同時,還要盡快“同意俄羅斯主導的集安組織在吉南部設立軍事基地”的決定,從而強化“集安組織”對中亞、南亞方向的影響力,“相對弱化”俄羅斯對“上合組織(也就是中國)”的依賴度,站在俄羅斯的角度上,試圖盡快形成“集安組織(也就是俄羅斯)、上合組織(也就是中國)、北約(也就是美國)在中亞、南亞方向進行角力的格局”。

  ●值得補充的四個細節

  在吉爾吉斯問題上,值得補充的四個細節是:

  1):吉爾吉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既有美國軍事基地又有俄羅斯軍事基地的國家;

  2):在坎特基地的使用問題上,俄希望將該基地的使用期限由目前的15年延長到49年,而俄媒體於2009年6月初對外發布了相關信息,但吉爾吉斯國防部馬上予以否定,並澄清說:吉俄之間未就此事達成協議,相關談判仍在進行中;

  3):2009年7月17日,時任吉總統的巴基耶夫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吉俄正在就在吉南方建立反恐中心進行磋商。隨後,他又於7月20日在吉首都比什凱克回答英國媒體提問時,駁斥了有關俄將在吉南方設立軍事基地的傳聞。他說,俄在吉南方設立的不是軍事基地,而是用於培訓軍事人員的訓練中心。

  4):2009年7月29日,俄羅斯總統助理普裏霍季科在莫斯科宣布:俄羅斯同吉爾吉斯斯坦就在吉南部設立俄軍事基地的問題已經協商一致。普裏霍季科說:“實質上,這不是俄羅斯的基地,而是在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構想的框架內配合組建集體快速反應部隊的努力。”

  5):在我們之前的相關討論中,我們曾經給出一個觀點,即:俄在吉設軍事基地,雖然有打擊阿富汗境內毒品走私的考慮(台麵上的動機),更有試圖通過擴大俄羅斯在中亞國家的軍事存在,推進與中亞各國的一體化的戰略意圖,其目的旨在抗衡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大國在該地區的影響,防止北約組織(美國、歐盟)、上合組織(主要是中國)等將中亞納入其勢力範圍,進而繞過俄羅斯獲取當地豐富的能源資源。

  通過這四個細節,我們不難明白俄羅斯在“吉爾吉斯政權更替”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難明白之前“默認”吉爾吉斯“可以發生點兒什麽”的北京,為什麽最終“不願意”將吉爾吉斯前總統留在“上合組織(哈薩克)”,不願意“上合”為“日後還有可能發生的吉爾吉斯政權更替(或者其它上合成員國發生政權更替)”進行背書,而隻同意俄羅斯在“集安組織(白俄羅斯)”的框架內去打“吉爾吉斯前總統牌”的原因了。如果俄羅斯將“已經發生的、或者還準備發生的吉爾吉斯政權更替”硬性解釋為“專門針對美國駐吉爾吉斯軍事基地去留問題”之行為的話。

  ●在其三的基礎上,俄羅斯獲得的戰略好處在於

  其四,在其三的基礎上,俄羅斯獲得的戰略好處在於:

  首先,在中亞方向,俄羅斯可以依托“集安組織”、借助北約(主要是美國)在南亞方向對中國的壓力,隻要運用得當,在中國也需要“上合(也就是俄羅斯)”從而也不會立刻導致“上合”瓦解的前提下,慢慢將“中國影響力”實質性擠出中亞五國;

  其次,在東歐方向,俄羅斯又可以依托“上合組織(主要是中國)”,借助北約(主要是歐盟)對美國的不滿、以及北約(主要是美國)對“上合組織(主要是中國)”的顧忌,在慢慢瓦解北約(激化歐美矛盾)的努力中,慢慢牽動“俄歐新關係框架進程”,從而慢慢將“美國影響力”實質性擠出東歐。

  再次,在中東方向,俄羅斯可依托“俄歐新關係框架進程”、“上合組織(主要是中國)”,通過即與歐盟一道為“地中海計劃(或者歐元)”提供軍事支撐、又與中國一道為“伊朗安全”提供軍事支撐的“雙重身份”,繼續牽動、或者強化自己在“俄歐新關係框架”及“上合組織”中的地位,並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抵消“首先”與“其次”對“中俄”與“俄歐”關係所帶來的消極因素。

  最後,在南亞方向,俄羅斯就可以憑借自己“掐住北約(主要是美國)阿富汗駐軍的生命線”的身份,同時“交替依托”“集安組織”與“上合組織”的力量,再借助北約組織的力量(近期,俄羅斯聲稱可能加入北約反導計劃,並聲稱將向歐美靠近就是一個標誌),同時巧妙運用“上合(也就是中國)”在中亞、南亞、特別是西亞方向(伊朗)對北約(歐盟與美國)的遏製,就可能在“中歐美”的中亞、南亞、西亞戰略、以至全球戰略中“全線吃重”,為俄羅斯的複興徹底打開戰略空間。

  ●在吉爾吉斯南部衝突“突然而起”的背後

  因此,在“吉爾吉斯臨時政府”已經由直接、或者間接形式,分別為“中美俄歐”所一一承認之後,在吉爾吉斯南部衝突“突然而起”的背後,是在吉爾吉斯都有軍事基地的“俄美”圍繞“俄羅斯通道”與美國駐吉爾吉斯軍事基地“之間“屬性關係”所進行之“討價還價”的激化所致。

  顯然,表麵上是“俄美”間在討價還價,實際上卻是“俄美”都在駐吉軍事基地的“去或留”、“增或減”的問題上,逼吉爾吉斯臨時政府盡快表態。與此同時,由於吉爾吉斯局勢的穩定與否也是“上合(中國)”所看重的,而美軍駐吉爾吉斯軍事基地一旦被俄羅斯拔除、或者被“俄羅斯通道”以某種形式所“收編”,導致“現有駐阿美軍”必須依賴“俄羅斯通道”,繼而幹脆“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的話,北約對中國重中之重的南亞方向的戰略壓力就將“立刻現實化”,在“其三”的基礎上,俄羅斯理論上可以獲得的“戰略好處”也將“立刻現實化”。

  ●美國、特別是俄羅斯,在進一步測試中國在“中亞穩定”與“南亞穩定”之間的戰略取舍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特別是俄羅斯,在“逼”吉爾吉斯臨時政府盡快表態的同時,也是在拿“吉爾吉斯穩定問題”進一步試探中國的“吉爾吉斯政策”、從而進一步測試中國在“中亞穩定”與“南亞穩定”之間的戰略取舍。

  而在美國、特別是俄羅斯進一步測試中國的同時,在“吉爾吉斯政權更替”已經轉為“集安組織內部”問題,且俄羅斯也必須依托“上合組織”的情況下,也不妨靜觀“俄美”之間在駐吉爾吉斯軍事基地問題上的“討價還價”,看看俄羅斯有沒有能力憑借自己的力量“翦除”、或者以某種形式“收編”美軍駐吉爾吉斯基地,從而迫使駐阿美軍不得不依賴俄羅斯、或者幹脆“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如果美國即不想從阿富汗撤軍、也不想“向北京借道(意味美國南亞政策向中國妥協,與中國一道共同維護巴基斯坦局勢穩定)”的話。

  ●俄羅斯、美國、中國分別麵臨著一個選擇問題

  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在吉爾吉斯南部衝突“突然而起的”的背後,“中俄美”其實都麵臨著一種選擇,即:在“吉爾吉斯局勢的亂與不亂的問題上”,在“是否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的問題上,在“中亞穩定”與“南亞穩定”之間的戰略取舍問題上,俄羅斯、美國、中國分別麵臨著一個選擇問題。

  ●中國將選擇“南亞穩定”壓倒一切!

  以俄羅斯為例,如果能拿“吉爾吉斯局勢的亂”來迫使“希望中亞穩”的中國,合力施壓於吉爾吉斯臨時政府,一道努力“拿掉”美軍的吉爾吉斯軍事基地,從而迫使美國不得不依賴“集安組織”進行補給、或者“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也就達成了第一步目的;

  但問題在於,在中國進行選擇的時候,如果必須二者選一,是否一定就將“中亞穩定”置於“南亞穩定”之上?如果中國不是這樣選擇,而是選擇“南亞穩定”壓倒一切,以“上合組織”的身份,靜觀“集安組織(俄羅斯)”與北約組織(美國)在中亞(吉爾吉斯)鬥法。

  事實上,根據我們的觀察,中國將選擇“南亞穩定”壓倒一切!

  ●隻要“俄美”在“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的問題上一天“談不妥”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隻要“俄美”在“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的問題上一天“談不妥”,那麽,對“俄羅斯經濟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俄羅斯拿經濟實力迅速坐實烏克蘭政權交替不可或缺”的國際石油價格就一天不可能脫離“70美元一桶的中軸線”實質性向“上”;

  ●隻要“俄美”在“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的問題上一天“談不崩”

  同時,我們仍然認為,隻要“俄美”在“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的問題上一天“談不崩”,對“中國經濟低成本運行至關重要、減低輸入式通脹壓力非常關鍵”的國際石油價格也就一天不可能脫離“70美元一桶的中軸線”實質性向“下”。

  ●華盛頓能否從“亂了的吉爾吉斯”牟取想要的戰略利益,恐怕已經是個“未知數”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盡管“吉爾吉斯政治穩定(中亞)亂了”對中國的“中亞能源管道”是個非常不確定的問題,但對美國吉爾吉斯軍事基地的“去留”也是個非常不確定的問題,同時,在俄歐新關係遠未成型、北約仍未解體的情況下,對“上合組織(俄羅斯)”與“集安組織(俄羅斯)”的穩定也是個非常不確定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在北約(歐美)因希臘危機已經“公開撕裂”的大背景下,麵對一個與“俄歐新關係”越走越近的歐洲、一個與北約越走越遠的歐洲,特別是一個對“中國支持”日益渴望的歐洲,再加一個迫切想掐住美軍中亞、南亞、甚至全球戰略咽喉的俄羅斯,以及一個及”朝鮮兩次核爆”、外加一次“中段反導”一再明確絕不容忍“破壞南亞穩定”之態度的中國,華盛頓決策者必須明白,自己能否掌控“亂了的吉爾吉斯局勢”、能否從“亂了的吉爾吉斯”牟取想要的戰略利益,恐怕已經是個“未知數”了。不僅如此,甚至有可能“不收其利、反受其害”。

  ●站在美國利益的角度看問題,“吉爾吉斯政權更替”應該放在“希臘危機”之前才符合“棋理”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站在美國利益的角度看問題,“吉爾吉斯政權更替”應該放在“希臘危機”之前才符合“棋理”。

  在我們看來,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還沒有與美國(美元)公開撕裂的歐盟(歐元)”,在吉爾吉斯局勢亂了的時候,其中亞、南亞、特別是東北亞政策的選擇空間,就會比“希臘危機”愈演愈烈、“其後續發展”已經直赴“歐美各自命門”的今天、要靈活得多,歐美之間可妥協的空間就大得多,“北約組織(歐美)”與“集安組織(俄羅斯)”對中國中亞、特別是南亞政策的壓力也要大得多。

  因此,這也更加說明了一個問題,即:至少在表麵上,為什麽這次“吉爾吉斯政權更替”是俄羅斯、而不是美國“公開認領”的了?為什麽中國也事前“默認”了吉爾吉斯的政權更替?

  毫無疑問,俄羅斯是根據自己利益、而不會按美國利益的步調確定行動時間的。如果“政權更替之前”的吉爾吉斯一定要發生點兒什麽的話!

  ●在歐盟做出決定之前,這是中國可以施展的、最“實實在在”的“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政策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盡管“吉爾吉斯局勢”因“俄羅斯的私利”可能“再次混亂”,盡管“吉爾吉斯局勢混亂”對中國中亞能源通道安全是個巨大威脅,但在美國從“亂了的吉爾吉斯”牟取想要的戰略利益已經是個“未知數”的情況下,特別是,在“歐美”已經因希臘危機而“公開撕裂”的情況下,中國大可毫不猶豫地選擇“南亞穩定壓倒一切!”,從而一邊靜觀“美俄”在吉爾吉斯的“鬥法”,一邊向巴基斯坦、印度、伊朗、歐盟、俄羅斯、美國等所有相關國家發出明確的信號,中國將繼續將主要戰略資源集中在南亞方向,隻有“有效防止”美國決策層在南亞方向的“狗急跳牆”,在此基礎上,就可最大限度地拉高美國與歐盟在“中東利益與南亞利益”之間,在“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之間進行戰略交換的“戰略成本”。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歐盟(歐元)最終做出“決定登陸朝鮮半島、參與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決定之前,這就是中國可以施展的、最“實實在在”的“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政策。

  ●再次強調一個觀點

  再次強調,所謂歐盟(歐元)“決定登陸朝鮮半島、參與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隻是個“態度”、或者形式,要想中國拿出“更加實實在在”的“扶弱(歐元)鋤強(美元)”政策,歐盟就得以“實質性行動”支持、而不是妨礙中國的“北上(產業升級)與南下(南南合作)戰略”。

  至於什麽才算得上是“實質性行動”?一個是解禁對華軍售政策(這是歐盟對華政策的態度問題,是虛的層麵,是歐盟與美國對華政策徹底劃清界線的政治原則問題),再一個,也是最為關鍵的,是實的層麵,是實質性向中國開放高科技輸出,向中國轉移歐盟相對美國、日本已不具備競爭力、但中國尚缺的生產與技術,從而在“中美”、“中日”之前,盡快實現“中歐經濟結構全麵互補”,甚至“中歐俄”、以至歐亞大陸經濟互補,從而將雙方、三方、甚至歐亞經濟圈的多方“最最核心”的核心利益交織在一起,彼此為對方的政治、經濟、金融提供戰略支撐。

  ●歐盟的戰略構想的確不錯,但時間不允許,“中俄美”也都不允許

  在這裏,我們想提醒歐盟決策層注意的是,“希臘危機”已經、且將繼續證明,那種想用“東歐、南歐”去匹配“西歐”、以替代“中歐經濟結構互補”、“歐俄經濟結構互補”,從而為“歐元”慢慢搶占美元市場、“先實現美元、歐元兩分天下,最後取美元而代之”的局麵,提供“政治、經濟、軍事等戰略支撐的戰略構想,的確不錯,但時間不允許:東歐的政治、經濟現實不允許!歐盟的政治、經濟、軍事現實不允許!特別是,東歐旁邊的俄羅斯不允許,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不允許、即便與歐盟在地理上隔得最遠的、彼此間地緣戰略衝突最小的中國,也不會“樂見”!

  ●歐美第二輪金融危機是否爆發已經不是問題,世界經濟是否二次探底也不是問題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其實想說明一個問題,即:盡管近日來泰國局勢已經走向內亂(這對中國力推的東亞經濟一體化、及各種次區域經濟合作是個威脅),但是,也有“美國宣布延長對緬甸製裁”的消息傳來;盡管日本近期一再拿“中國軍艦在東海進行遠程訓練”說三道四,但也有日本有意軟化之前的、“日本必須以‘對等股份’參與‘共同開發’東海春曉等油氣項目”的立場,從而務實地放出“願意以‘較少的股份’參與‘投資開發’中國東海春曉等油氣項目”的“務實態度”;盡管巴西、印度等南方經濟體一度在美國的利誘之下,附和美國對人民幣匯率說三道四,但在美國總統公開算了”那筆峰“,且又“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胡說什麽“中國、印度買了太多的汽車導致石油價格上漲”之後,巴西總統也站在南方經濟的角度上,對美國總統的“一係列不實之說”進行了公開反駁,並要求美國對金融危機負責,在我們看來,所有這些都說明,在以美國高盛公司、美國三大評級公司為代表的美國金融霸權一手導演、並激化“希臘危機”之後,歐美第二輪金融危機是否爆發已經不是問題,世界經濟是否二次探底也不是問題,“三邊撕裂”全麵爆發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爆發”與“探底”之後的結果是什麽?是“美元本位製”的消失、還是“歐元”、“日元”的硬通貨的消失、更或者是南方經濟體的集體淪陷?

  ●不論是對美元、歐元還是日元、其“生”也在東北亞、其“死”也在東北亞

  顯然,不論是“美元本位製”還是“歐元”、日元,隻要它們不想消失,最現實的做法就是搶在對方之前,與印度、巴西、俄羅斯、特別是中國實現“經濟結構的全麵互補”,以搶在對方之前,為自己的經濟、特別是貨幣找到“戰略支撐”。

  有意思的是,不論是對美元、歐元還是日元,在如何與中國實現“經濟結構的全麵互補”,在如何搶在對方之前,為自己的經濟、特別是貨幣找到“戰略支撐”的問題上,關鍵點都落在了東北亞、都落在了朝鮮半島。也就是說,其“生”也在東北亞、“死”也在東北亞。

  ●人民幣應該準備以“教科書都沒有的方式”進行國際化

  最後,作為一種探討,我們想補充一點:歐盟“成立7500億歐元(10000成美元)的援助基金”已經公布了,我們想指出的是:

  第一,這個“7500億歐元”與美國解決次貸危機所提出的“7000億美元”的性質與意圖都一樣,都是要“開動印鈔機”,因此,原來是一家(美國)在印鈔,現在,成了兩家(歐美)在印鈔,再加上一個早已經臨近破產、負債高得驚人的日本,可以說有三家(歐美日)在比賽著印鈔。

  第二,美元、歐元、日元都是硬通貨,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根據現行的國際金融遊戲規則,是否印鈔、印多少鈔,那是它們的權利。可問題在於,它們印的鈔是否有人願意接收,換句話說,是否有人願意用自己的產品換取這些鈔票。

  第三,如果有人不願意用產品直接換,而願意用貨幣間接換,且“這種貨幣”又的確可以用來購買“相應的產品”,那麽,那三家印製的鈔票也就等於有人願意用產品去交換了,也就相當於發行出去了。

  第四,基於“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政策,我們假設中國(人民幣)願意做“第三種嚐試”;

  第五,在第四的基礎上,美元就不說了,因為中國現在願意用自己產品來換它意願越來越低,日元也不說了,因為日元已經與人民幣之間簽了“貨幣互換協議”,我們想說說歐元。

  顯然,在我們的評估中,如果歐盟(歐元)能下決心登陸朝鮮半島,下決心全麵解除對朝鮮(也就是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經濟、特別是金融製裁,並對中國實質性開放高科技,進一步開放市場,那麽,中國可以考慮以“人民幣與歐元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形式,一邊接收更多的歐元作為中國的外匯儲備,一邊準備以“教科書都沒有的方式”進行國際化。在“歐美日”都在大印、特印鈔票、且負債累累的今天,一個現在還不能自由兌換、資本項下進行管製,但以包括歐、美、日元一籃子貨幣確定匯率的人民幣,假以時日,在中國龐大生產能力、龐大市場、強大軍事力量的支撐下,在歐美第二輪金融危機後,隻要運用得當(比如與美元、歐元、日元進行大規模的貨幣互換),是“有可能”突破“即有經濟學原理(現有經濟學許多就是根本錯誤的)”的框架、以“教科書都沒有的方式”,成為最為穩定之硬通貨幣的。

  ●再談“韓國天安艦神秘沉沒、且又遲遲拿不出真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三點”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提出了一個觀點,即:

  通過前麵的有關“韓國天安艦神秘沉沒、且又遲遲拿不出真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三點”的相關討論,我們是不難看出北京對韓國人的軟硬兼施概不理會的真實用意,與美國可謂針鋒相對。

  美國的用意在於:隻要“有心避險”的韓國李明博政府就此止步,那麽,在目前國際局勢的大背景下,“唯一有動機”製造韓國“天安艦”沉沒的華盛頓,就可以憑此“變相”阻止東北亞、特別是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變相”阻止“歐盟經濟(歐元)”登陸朝鮮半島,變相阻止中國在東北亞、中亞、東南亞方向的經濟整合進程,基於“第四”,也就可以配合“美國南亞政策”,以期在“南亞破局之暗度陳倉的層麵(經濟、特別是金融手段破局,相當討論請參閱之前的點評)”,對中國經濟、特別是金融最大限度地施加戰略壓力。

  而如果“有心避險”的韓國李明博政府在“韓國經濟根本利益”的牽引下“無法就此止步”,那麽,掌握著“所有細節”的華盛頓,如果戰略上需要,就可以通過將“製造韓國天安艦沉沒”的主角“劃到”朝鮮名下的手段,將“南北雙方”一把推到戰爭的邊緣,同樣基於“第四”,也可以配合“美國南亞政策”,以期在“南亞破局之明修棧道的層麵(政治、軍事手段破局,相當討論請參閱之前的點評)”,對中國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施加戰略壓力。

  因此,盡管遠離南亞,也被封鎖於國際經濟、特別是金融體係之外,作為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地理中心”,“朝鮮半島經濟”能否果敢地與中國經濟整合、歐盟經濟(歐元)能否通過“朝鮮半島經濟”登陸東北亞、並以此彰顯“中歐經濟戰略合作”、對中國放開高科技出口,支持中國“北上與南下戰略”,從而搶在美國之前與中國經濟形成全麵互補的誠意與決心,也就成了破解美國針對“中歐俄”之“連環棋”的關鍵。

  ●相對美元、歐元、日元的“死生之處”的東北亞而言,這些方向都不是“焦點”

  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已經不難明白,盡管吉爾吉斯風雲變幻、盡管美國衝著巴基斯坦警告不斷,盡管泰國有可能走進內亂,但是,隻要美國不敢在南亞親自上陣,瞄著伊朗,以巴基斯坦為目標,在政治、軍事層麵進行南亞破局,那麽,在美國拿出“高盛”也不行、從而不得不將摩根財團(摩根大通、摩根史丹利)也拿出來說事,但也絕不放過“德意誌銀行”等歐洲金融機構,進一步擺出隨時可能製造“雷曼兄弟第二”的姿態,進一步說明“歐美”之間圍繞希臘危機進行的金融角力已近白熱化的今天,相對美元、歐元、日元的“死生之處”的東北亞而言,這些方向都不是“焦點”。

  事實上,這也正是“韓國天安艦神秘沉沒、且又遲遲拿不出真相”的“最大意義”,也正是政治生命已經“被美國人掐在手心中”的韓國李明博政府,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軟硬兼施、始終不肯放棄讓中國說服朝鮮默認肇事者,以尋求解套”的原因。

  ●今天的南亞局勢,更加需要一個穩定的東北亞局勢

  至於金正日在成功訪華、獲得中國的“安全背書”後,正是基於形勢發展至今,朝鮮問題已經成為美元、歐元、日元“死生之處”的充分認識,更是“悍然”製造了一條“朝鮮成功掌握核聚變技術(注,這可是一種即在和平利用核技術的框架內、但又顯然有軍事想像力的說法)”的衝擊性新聞,從而徹底封殺了“政治、軍事上想信賴美國、做亞洲領導國家的大頭夢,在經濟上又“有心避險”、準備一旦歐美第二輪金融危機爆發、就轉向依靠中國、東亞經濟繼續生存下去之韓國政府的“投機空間”,也再次以“核”為手段,不失強硬、卻又策略性地回應了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強烈警告。因為今天的南亞局勢,更加需要一個穩定的東北亞局勢。除非有人將戰爭強加到巴基斯坦與朝鮮身上。

  ●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最新消息是,韓國媒體報道稱:韓美雙方已經認定,天安艦沉沒於朝鮮魚雷的攻擊。

  但我們也注意到,韓國宣布將在5月20日正式宣布調查結果。

  顯然,上述“韓國媒體的報道”、所謂“韓美雙方已經認定.....”不過是“進退失措”的韓國李明博政府想避免下台、在為“解套”而做“最後的試探”。

  至於李明博政府如何宣布調查結果,那是韓國人的事情,在這裏,我們隻想強調一點,如何韓國政府沒有信心、沒有力量打一場上規模的戰爭,那就不要將“肇事者”貼在朝鮮的身上,否則的話,本因為韓國經濟“有心避險”為美國所不滿才招來的“天安艦不妄之災”,最終卻可能導致一場韓國沒有能力應付、也不可能打贏的朝鮮戰爭,從而提前讓韓國經濟徹底崩潰。真到了那個時候,韓國政府也就應了一句老話: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

  而對美國人而言,一旦李明博政府自感這種遊戲繼續玩下去,其實就是韓國整個國家、整個經濟的死亡遊戲,而就此中止,則隻是自已政治生命的終結,從而寧願下台,也最終要做出“令美國失望”的宣布,那麽,親手毀掉這個“骨子裏親美的李明博政府”的美國政府,恐怕也應了那句老話: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

  ●美國已經在為拉高“歐盟(歐元)登陸朝鮮半島”的“登陸成本”做前期準備了

  事實上,美國政府似乎也看到了這種危險,盡管美國政府口口聲聲強調“在天安艦真相出現之前,不會進行朝核六方會談”,而沒有恢複朝核六方會談,自然更不會有“朝美關係正常化”的可能了,但從駱家輝忽略奧巴馬的“那筆賬”、反揣著那個“生意經”準備造訪中國的情況來看,華盛頓對受到“天安艦事件”警告的李明博政府,最終能否完成“阻止歐盟(歐元)登陸朝鮮半島的任務”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從而已經在為拉高“歐盟(歐元)登陸朝鮮半島”的“登陸成本”做前期準備了。

  顯然,在美國已經準備向中國輸出“環保高科技”,且“駱家輝表示美國正在審核出口管製政策。預計美方將在幾個月後公布新的出口管製目錄”的新情況下,較美國環保技術更加先進、且早就想在歌本哈根氣候峰會上立下低碳經濟遊戲規則,並也準備據“領先的環保技術”將“美元本位製”趕下台的歐盟,也就因此而突然尷尬了:我可以拿什麽去登陸?向中國轉移自己準備賴以翻身的環保技術?當然不行!

  不過,美國人恐怕也有點兒尷尬,不是嗎?美國總統剛剛說了,10多億人過上美國人那種生活,地球承受不了;而美國部長的“生意經”似乎又偏偏矛盾地寫道:如果中國有了美國的綠色能源技術,10多億中國人過上美國人那種生活,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到底哪個說的是真話呢?在我們看來,兩個人說的都是假話!

  特別是駱家輝的“生意經”,恐怕還暗藏一個意圖,就是警告正在北京開會的、“窮得隻有石油的阿拉伯國家”,在中東一籃子問題上,不要離中國太近,不要“逼”美國向中國出售這些“可以降低石油需求的能源技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