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曆史,人生天天新開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員,導演還是觀眾?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10年3月19日

(2010-03-21 04:37:43) 下一個
法國外長表示目前無意與朝鮮建交

【東京消息】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正在日本訪問的法國外長庫什內18日在東京舉行記者會,解釋了朝鮮去年同意法國在平壤設立常駐辦事處一事。他稱“我們並不是設立大使館,而是開設辦事處援助在當地活動的非政府組織(NGO)”,強調法國現階段無意與朝鮮建交。

庫什內表示:“朝鮮向日本上空發射導彈的時候,我們建立外交關係顯然難以得到理解。”他未提及辦事處的開設時間。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庫什內表示:“朝鮮向日本上空發射導彈的時候,我們建立外交關係顯然難以得到理解。”

有必要指出的是,法國外長的這番解釋,針對的是“早前法國代表團訪問平壤、朝鮮同意法國在平壤設立常駐辦事處”的這段曆史。

●針對那段曆史,我們曾經多次給出的一個觀點

而針對“早前法國代表團訪問平壤、朝鮮同意法國在平壤設立常駐辦事處”的這段曆史,在之前的討論中、結合相關新聞,我們曾經多次指出:這是法國(歐盟)“有心獲取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門票、登陸朝鮮半島、參與東北亞(東亞)經濟,打破美國主導之亞太經濟圈(APEC)之‘經濟壁壘’”的一份“外交態度”。

●法國(歐盟)試圖取得日本的“最大限度理解”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法國外長庫什內一邊強調“法國現階段無意與朝鮮建交”,一邊又解釋說“我們並不是設立大使館,而是開設辦事處援助在當地活動的非政府組織(NGO)”的背後,是法國(歐盟)試圖取得日本“在上述問題上”的“最大限度理解”。

●三個要點

在具體展開這個話題之前,針對該話題我們還想強調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法國(歐盟)與日本同處“三邊撕裂(歐美日)”。眾所周知,就是在該框架之內,在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以“廣場協議”為標誌,日本曾經被“歐美”聯手攻擊、並得手,結果就是:直至今日為止,一個人均GDP一度大幅超過、GDP總值曾經接近美國的日本經濟,總體上已經“原地踏步”了近20年之久、並重新被美國經濟遠遠地拋在了身後。

盡管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

第二個要點,日本(日元)曾經被“歐美”聯手金融攻擊,歐盟(歐元)現正被美國(美元)攻擊,因此;

第三個要點,就法國外長的這次外交行程而言,我們想說的是:與其說是法國(歐盟)對日本的訪問、還不如說是對整個“東亞經濟圈”、特別是“東北亞經濟圈”的訪問來得準確。

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來閱讀三則新聞片段。

法國總統薩科齊將出席上海世博會、並訪問中國

【巴黎消息】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總統薩科齊將出席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並訪華,另外,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將出席“法國館日”活動。

韓法外長在首爾舉行會談 商討多項問題

【首爾消息】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柳明桓與到訪的法國外交部長庫什內今天(19日)在首爾舉行會談,商討G20峰會和兩國共同關心的問題。

據悉,在韓法外長會談上,韓方將提出奎章閣圖書的歸還問題,並將提議永久租借的歸還方案。

兩外長在會談上還將商討韓法高層之間的交流、擴大在經濟、科學和文化領域的合作、以及韓歐盟自貿協定等。

由於法國有望成為明年G8峰會和G20峰會的主席國,韓國作為今年G20峰會的舉辦國,韓法雙方將商討相關的合作問題。

韓國外交部的有關人士表示:“法國外長庫什內這次是時隔7年的對韓訪問。這次韓法外長會談將對有關G20峰會的合作、奎章閣圖書的歸還、兩國之間的懸案問題,以及韓半島和歐洲局勢等,交換意見。”

朝鮮稱若韓國不恢複旅遊項目將找新的合作夥伴

【平壤消息】據韓聯社報道,朝鮮18日通報韓方,為了對金剛山旅遊區內的韓方房地產進行調查,將召集房地產所有人到金剛山“報到”。

朝方還表示,若韓國政府不恢複開城和金剛山旅遊項目,將與其他企業簽訂合同,進而向朝鮮及海外開放開城、金剛山旅遊。

朝鮮亞太和平委員會最近向統一部和現代峨山發來電文稱,將從3月25日起對金剛山旅遊區內的韓方房地產進行調查,因此金剛山旅遊區內所有韓方房地產所有者和相關人員必須於25日訪問金剛山。

朝亞太委稱,有關當局和專家將在現代峨山等金剛山房地產所有者和相關工作人員全部在場的情況下,對韓方房地產進行調查。若韓方不予回應,將沒收房地產,並禁止相關人員今後訪問金剛山。

韓國統一部表示,朝亞太委還威脅說,若韓方遊客不能訪問金剛山,將從4月起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

此前,朝鮮於4日通報稱,將於3月和4月分別恢複開城和金剛山旅遊,若韓國當局阻礙旅遊項目,將采取“特殊措施”。“特殊措施”包括,撕毀有關旅遊項目的所有協議和合同,凍結韓方在旅遊區內的房地產。

美國希望借道俄西伯利亞等地向阿富汗運物資

【綜合消息】據俄羅斯《獨立報》3月19日報道,五角大樓官員日前表示,美國準備優先發展北方補給線,把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納入其中,從而替代不太安全的巴基斯坦補給線。

美軍運輸司令部司令麥克納布日前在美國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華盛頓對通過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西伯利亞向阿富汗運送物資特別感興趣。去年向駐阿美軍供應的物資中的80%是經過北方補給線運送的。

他說:“運輸司令部在完成保障阿富汗行動的任務時認為,繼續發展北方補給線是本部門活動的優先方向。北方補給線是可以替代巴基斯坦交通運輸動脈的關鍵性戰略線路。”

麥克納布指出,美國軍方正在考慮把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納入北方補給線的可能性,計劃開辟通過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過境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最後到達阿富汗的運輸路線。

國際觀察家們認為,美國之所以對北方的補給線,特別是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線路感興趣,可能與海路運輸經過的非洲之角和印度洋海域海盜威脅與日俱增密切相關。目前

美國向阿富汗運送物資的北方補給線共有兩條基本線路,一條是從拉脫維亞首都裏加經過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最終到達阿富汗,另外一條是高加索線路,即從格魯吉亞波季港經過黑海到達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然後經裏海到達哈薩克斯坦,再轉運到阿富汗。

從2009年3月起,美國共有8100多件集裝箱的非軍事物資經過鐵路、公路、航空和海運的方式經過北歐、俄羅斯、中亞和高加索運抵阿富汗。在美國決定增兵阿富汗後,北方補給線的重要性和地位進一步提升,預計2010年美國經過北方補給線向阿富汗運送物資的規模和速度隻會增加,不會減少。

【時事點評】首先,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韓國外交部的有關人士表示:“法國外長庫什內這次是時隔7年的對韓訪問。這次韓法外長會談將對有關G20峰會的合作、奎章閣圖書的歸還、兩國之間的懸案問題,以及韓半島和歐洲局勢等,交換意見。”

●時隔7年之後,促使法國外長首次跑到韓國去訪問的主要動機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時隔7年之後,促使法國外長首次跑到韓國去訪問的主要動機,絕對不是為了什麽“G20峰會的合作”,因為在G20峰會的主要議題上,“心比天高”的韓國還真說不上什麽話,盡管它是下次峰會的舉辦國。

另外,在時隔7年之後,促使法國外長首次跑到韓國去訪問的主要動機,更不是出於良心地發現、上趕著歸回奎章閣圖書,主動求解法韓之間的所謂“懸案”,即便是“就朝鮮半島與

歐洲局勢交換意見”的說法,也更加適合去描述“法國外長對‘三邊撕裂’之日本的訪問”,要拿來形容其韓國之行則顯得“過於勉強”。

●由於時局的迅速發展,法國(歐盟)終於想“就朝鮮半島問題”與韓國“交換意見”了

顯然,促使法國外長7年之後重訪韓國的真正話題,其實隻有一個,那就是:由於時局的迅速發展,早在去年就已與朝鮮“就朝鮮半島問題”交換過意見的法國(歐盟),現在終於想“就朝鮮半島問題”與韓國“交換意見”了。

●法國這一連串外交動作的真正重心,是法國總統、法國議長即將對中國展開的訪問

事實上,我們還想指出的是,在法國外長接連訪問日本、韓國的背後,真正的重心是法國總統、法國議長即將對中國展開的訪問,也就是說,在法國外長順次訪問日本、韓國,法國總統隨後訪問中國的的背後,其真正意思在於:法國(歐盟)終於想“探討中歐進一步戰略合作的可行性問題”了。

●一年多前,就是這個法國(歐盟),也曾經做過“一組”非常類似的事情

我們知道,一年多前,就是這個法國(歐盟),也曾經做過“一組”非常類似的事情:

一方麵,是法國外長庫什內訪問日本,在“達賴牌”問題上“被美國最終賣掉了”的法國,就法國與朝鮮是否建立外交關係問題,當時在日本可不是今天這種說法,當時他說:“如果朝鮮的核計劃申報內容通過徹底調查並得到認可,法國有可能與朝鮮構築新的關係”。國際社會普遍確認:在庫什內當時的發言中,充滿了這樣的暗示,既,法國將根據核申報內容考慮使兩國關係正常化,屆時法國將成為第一個與朝鮮建立外交關係的歐洲國家。

另一方麵,就在法國外長庫什內一年多前訪問日本(那次可沒有安排韓國之行)的當天,法國總統特使(請大家注意這一特殊身份)-法國總統府秘書長蓋昂動身對利比亞進行了工作訪問。

●利比亞的最終態度取決於“中美俄”中的“大多數”

顯然,就如我們當時所說:法國總統薩科齊在這個時候派特使趕赴利比亞,意圖隻有一個,就是說服受“中俄美”影響很大的利比亞減低反對“地中海聯盟”的調門。

而我們始終認為,在是否實質性支持“地中海計劃”的問題上,利比亞的最終態度取決於“中美俄”中的“大多數”,而不在於利比亞自己。

因此,就當時而言,在法國總統薩科齊派特使趕赴利比亞、說服卡紮菲“這一表象”的“背後”,本質上就是想“獲得”“中美俄”中“大多數”的支持。

●法國(歐盟)要想獲得“中美俄”中的“大多數”,就隻能尋求“中俄”的支持或者理解

然而,那段時間內,取代“歐盟內最先對中國打達賴牌”的德國(默克爾政府,後在北京的強烈反擊下偃旗息鼓)、成為歐盟對外政策新旗手、且不顧德國的不滿、以歐盟的名義、強行打出“地中海計劃”大旗的法國,當然知道,指望美國的理解(更別提支持了)是根本不可能的了,因此,要想獲得“中美俄”中的“大多數”,就隻能尋求“中俄”的支持或者理解。

●最終決定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法國(歐盟),當時主要是得拿到俄羅斯的理解與支持

眾所周知,在薩科齊上台之前,中法關係基本上沒有大的問題,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甚至一度說出了“法國未來大國地位將構建在中法戰略合作關係基礎之上”的話,再加上中國也的確需要“盡可能地維持一個良好的中歐關係”去“有效對衝”“必將緊張、對立的中美關係”,且歐洲對中國的威脅遠不如美國,因此,法國(歐盟)要想在這個問題上得到中國的理解或者支持,隻要真心實意地放下達賴牌、就沒有太大的問題。至少在公開層麵是這樣的。

因此,最終決定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法國(歐盟),當時主要是得拿到俄羅斯的理解與支持。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的那段日子裏,正是俄率先拿“石油美元結算體製”說事兒的高潮時期

但是,我們知道,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的那段日子裏,正是俄羅斯率先拿“石油美元結算體製”說事兒的高潮時期(至於為什麽?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有過詳細的論述,在此不再重複),也是俄羅斯向歐盟兜售“俄歐新關係框架”的最初階段。

當時,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就公開聲稱:

第一,歐洲任何一個組織都無法解決歐洲安全問題。包括歐安組織、歐盟和北約組織等。

第二,他說:歐洲整體安全是不可分割的。歐洲安全不能依靠個別的集團和聯盟,並由幾個國家來保障,因為這涉及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

第三,歐安組織與歐盟也都無法解決安全問題。

●所謂的“新的俄歐關係”,梅德韋傑夫的話已經再清楚不過了

顯然,梅德韋傑夫的話已經再清楚不過了,北約不可靠,因為有美國的存在;歐盟、歐安也不可安全,因為沒有俄羅斯的參與,這樣,俄羅斯眼中的“俄歐新關係”也就呼之欲出了,既:一個將俄羅斯包括進去、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安全層麵”整體考慮的“整體歐洲”,就是俄羅斯所謂的“新的俄歐關係”。

●俄羅斯實現全麵複興的宏偉藍圖

非常清楚,在俄羅斯設想並兜售的“新的俄歐關係”中,讓俄羅斯取代“非歐洲人”--美國,承擔起歐洲的能源、軍事的安全責任、並以此作為“資本金”、“注資、入股”歐盟政治、經濟圈,一邊向歐盟提供其急需的能源、特別是軍事安全保障,為“地中海計劃”提供戰略支撐,一邊幫助歐元取代美元的全球霸權,或者讓俄羅斯能源最終有機會擺脫“石油美元結算製”的桎梏,讓俄羅斯經濟徹底擺脫“被美元會計”的尷尬,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全麵複興俄羅斯的宏偉藍圖,這本就是一個“完整計劃”。

不難看出,僅就“俄歐新關係”的設想而言,在美國次貸危機已然爆發、且“美國一旦掩蓋不住,就準備將其演化成歐美金融危機(事實證明,雷曼公司倒閉就起著這個作用)”的前夕(北京奧運會前後),它是有足夠的吸引力的,因為歐盟(最可能受到衝擊的歐元)與俄羅斯(被美元計價的俄羅斯能源)似乎都能從中得到“自己最想得到的”東西。

因此,即便僅僅從經濟層麵考慮問題,由於俄羅斯(能源價格)與歐盟(歐元地位)、中國(產業要升級、人民幣要走出去)的確有“未雨綢繆”的戰略需要,“俄歐新關係談判進程”終於在俄羅斯的“拚命兜售”、歐盟的“積極配合”、中國的“樂觀其成”中,在“上述背景”下、正式啟動了。

●“所有這些”恰恰就是導致格魯吉亞戰爭的主要原因

值得強調的是,就如我們當時所指出的:“所有這些”恰恰就是導致格魯吉亞戰爭的主要原因,至於“拚命兜售”的俄羅斯,也就理所當然地被“美元本位製”、或者“石油美元結算製”選擇為“反擊對象”了。

●“地中海計劃(歐元)”與“大中東計劃(美元)”的第一次“正麵交鋒”

如果在這個層麵上去觀察問題,那麽,在當時法國(地中海計劃)被美國(大中東計劃)所出賣、導致率先打“奧運牌”的法國總統薩科齊最後不得不自打耳光、最終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且一方麵“追認”中法關係已經又步入了正常的軌道,一方麵又在奧運會開幕式當天爆發的格魯吉亞戰爭“後續發展”中、與德國等重要北約成員國一道,在北約的框架內“實質性拒絕”為美國格魯吉亞政策“背書”,在歐盟層麵上總體上傾向於俄羅斯格魯吉亞政策,並放話“考慮與朝鮮建立外交關係”的背後,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美國次貸危機”已經爆發、但“歐美金融危機”暫未全麵爆發的背景下的、“地中海計劃(歐元)”與“大中東計劃(美元)”的第一次“正麵交鋒”。

●“美國次貸危機”全麵爆發成“歐美金融危機”,其實意味著三件事

由於格魯吉亞戰爭本質上是一場格魯吉亞(美國)主動挑起的、針對率先要打倒“石油美元本位製”的俄羅斯、而發動的一場旨在“想繼續捂住美國次貸危機”這隻膿包的金融反擊戰,因此,於2007年8月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於格魯吉亞戰爭(北京奧運會)之後全麵爆發成“歐美金融危機”,其實意味著三件事:

首先,意味著“美國的格魯吉亞政策(包括烏克蘭政策)”徹底失敗,意味著烏克蘭“和平加入北約”的可能性被徹底消除。

其次,當時,也意味著:盡管美國也不想次貸危機演化成一場“令美國經濟、特別是金融模式不再為人相信”的金融危機,但由於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有能力為之買單,美國次貸危機已經“引而待發”、不得不“擇機深化”了。

●作為東道主的北京,在格魯吉亞戰爭的“後續發展”中,表現出了一種“大體的平衡”

最後,如果僅從“歐美”角力的層麵考慮問題,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為標誌、無法繼續捂住美國次貸危機這隻膿包的美國,或出於對“歐盟格魯吉亞政策”的報複也好,或出於將歐洲金融也拖下水的意圖也罷,作為“一早就肯定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小布什(美國)”與幾經反複、最終也終於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薩科齊(歐盟)”之間那番角力的“最終結果”,還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盡管過程周折,但由於代表“歐、美、俄”的決策者(法國薩科齊--當時替代了德國默克爾成了歐盟對外政策的旗手、小布什、普京)最終“一個都不少地”出現在鳥巢,因此,作為東道主的北京,在格魯吉亞戰爭、特別是格魯吉亞戰爭的“後續發展”中,表現出了一種“大體的平衡”:既沒有像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所說的“應‘某個大國’的要求一同拋售美國國債”而立刻攻擊“美國長期利率(請注意,在那個時候拋售美國國債,準確地講,主要著眼點不在於攻擊美元幣值,而是推高美國長期利率,這對當時的“美國房屋次貸危機”才是最具殺傷力的)”,也“沒有應俄羅斯的期望而正式承認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肢解”,當然,更沒有像“主動挑起戰爭的那一方”所“想當然地”那樣:因有台獨問題的顧忌、中國更應該公開譴責俄羅斯對格魯吉亞領土主權的分裂,反而以‘上合’的名義,對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軍事行動予以了充分理解”。

●“美國被英國欺騙了”?還是被“整個歐盟”報複了?

在這裏,東方評論員再次強調,盡管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書中點名“某個大國”就是俄羅斯,但東方評論員認為,即便俄羅斯在格魯吉亞戰爭期間曾經大量拋售美國國債,但恐怕也隻是大量拋售者之一,且並非主要的一個,基於這個曾執掌高盛公司、“金融道行”極深、時任美國財長的保爾森後來公開聲稱“美國被英國欺騙了”,一種觀點是,在那段日子裏,

如果保爾森(美國)果真被誰、誰、誰欺騙了,那恐怕也是“整個歐盟”對“美國在達賴牌問題上出賣歐盟、迫使‘歐盟當時的外交旗手薩科齊’自打耳光、不得不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所進行的一種報複。

有意思的是,格魯吉亞戰爭後,成功肢解格魯吉亞、從而令“美國這個東歐國家安全保護神”“無地自容”的俄羅斯,由於石油價格被“華爾街的石油美元”從140多美元一桶的高位打至30多美元的水平,俄羅斯經濟、特別是金融上受到重大打擊,在這個時候,盡管歐盟也因美國“定向”讓雷曼公司倒閉(非美國投資者、特別是歐洲投資者損失最大)所引發的一係列問題而陷入了金融危機,但是,歐盟內部的不統一、特別是東歐國家的強烈反對,令“俄歐新關係談判進程”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在這個問題上,“俄歐”雙方都堅持讓對方做出更大的讓步、或者戰略補償、以令談判進程取得進程。

●歐盟針對中國、俄羅斯、特別是美國、正式亮出了一係列的選擇牌、特別是“東北亞牌”

事實上,根據我們的觀察,也正是在這種“三邊撕裂”框架內施展“報複”、或者“另找出路”的心態下,2008年8月底,歐盟先是聲稱“準備解禁古巴”、接著歐盟(法國外長)一邊聞著格魯吉亞戰爭的硝煙、一邊來到了“三邊撕裂”之日本、並在東京放話“......(法國)準備與朝鮮建立正常關係”的,從而針對中國、俄羅斯、特別是美國、正式亮出了一係列的選擇牌、特別是“東北亞牌”。

一如我們當時所說,在當時背景下,通過法國外長的那番話,即“如果朝鮮的核計劃申報內容通過徹底調查並得到認可,法國有可能與朝鮮構築新的關係”,我們也就不難看出,作為歐盟的外交旗手,法國也在玩手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歐盟(法國)提出與朝鮮建立正常外交關係、與歐盟解禁古巴一事、暫停俄歐新關係框架進程談判,其實質都是“反手一擊”:“中美俄”不是都在“逼歐盟表態、做選擇題嗎?那好,歐盟(法國)也精心設計了一道選擇題,既:

第一,歐盟一向就站在“朝核六方會談”向門內“張望”,在伊核六方會談中,“中俄美”都是“雙會員”,歐盟是卻“單會員”,與朝核六方會談中的日本類似。因此,拿到朝核問題的“會員證”,其動機是強烈的。

第二,朝核問題與全球性的伊核問題不同,本質上是個區域問題,準確地講,是個“亞太經濟圈”的內部問題,而將歐盟經濟遮斷於亞太經濟圈之外,本就是美國組織亞太組織的宗旨之一。

第三,朝核問題與全球性的伊核問題不同地方還在於,對中國而言,它是個“家門口”的“安全與經濟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講,它與美國的後院--南美洲問題,歐盟的前院--科索沃問題、俄羅斯的自留地-烏克蘭問題等、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它們都是相關國家的核心戰略地帶。

●在當時背景下,“中俄美”的共同態度就是:都不急於答題

通過上麵的“第二、第三”,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就當時(2008年、格魯吉亞戰爭後)的國際局勢而言,不論是對北京、還是華盛頓,這道題還真不好答,對北京而言,“同意”就意味著讓歐盟的手伸進自己的家門口,對華盛頓而言,同意則意味著將歐盟經濟遮斷於“亞太經濟圈”之外的構想出了個大窟窿,最後,對俄羅斯而言,一旦歐盟在東北亞(、朝鮮半島、俄羅斯的遠東)登陸,在“俄歐新關係框架”還沒有著落的時候,這不僅意味著自己在東北亞影響力可能邊緣化,反過來、還會弱化自己在“上合”內部的話語權、並最終影響自己在烏克蘭問題上、在俄歐、俄美關係上的話語權,繼而在“俄歐新關係框架”的談判過程中陷入被動。

因此,在當時背景下,“中俄美”的共同態度就是:都不急於答題。

●“上述選擇題”已經由“2008年版、北京奧運版”升級到“2010版、上海世博版”

然而,“上述選擇題”都是“2008年版本”、或者“美國次貸危機版”、“北京奧運版本”、“格魯吉亞戰爭版本”的,隨著“歐美金融危機”進一步深化到令歐洲資本損失巨大的“迪拜世界倒債”、特別是有可能動搖歐元根本的“希臘危機”,隨著法國外長再次來到日本辯解“當年準備與朝鮮建立外交關係”的“原意”、且“7年來首次願意”與韓國“就朝鮮半島問題”交換意見,特別是法國總統薩科齊即將參加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且計劃訪中國,“上述選擇題”顯然已經升級至“2010版”、或者“希臘危機版”、“上海世博版”、“烏克蘭政權交替版”的了。

●“2010版”與“2008版”最主要的不同,在於“歐美金融”之間的“攻守互異”

顯然,“2010版”與“2008版”最主要的不同,在於“歐美金融”之間的“攻守互異”:如果僅從經濟層麵考慮問題,那麽,在2008年,世界聚焦的是美國次貸危機,擔心的是美國次貸危機引暴歐美金融危機、繼而形成世界經濟危機;

而在2010年的今天,國際社會聚焦的則是希臘危機,擔心的是希臘危機導致歐元解體、歐盟瓦解,並以這種可能為導火索,引暴暫時被“新會計準則”按住的“歐美金融危機”、將世界經濟推一場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戰爭、特別是金融戰爭,極端情況下,在某些個戰略核心區域,因一時無法打破貿易戰爭、特別是金融戰爭的戰略僵局,或可能形成一場軍事意義上的、具高烈度的局部戰爭,從而形成更大規模、破壞力更加巨大的歐美、甚至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或者直接由“上述貿易戰爭、特別金融戰爭的戰略僵局”階段,直接跳躍、形成更大規模、破壞力更加巨大的歐美、甚至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2010版”與“2008版”也有一個最大的相同

然而,東方評論員想指出的是,“2010版”與“2008版”也有一個最大的相同,那就是中國的經濟依然保持著近乎9.00%的高增長率,盡管中國為這個增長率“付出的代價非常之大”、從而令中國的“南下與北上”之產業升級戰略沒有實現“最佳轉換點”。

這一點,在房地產問題上表現得特別明顯。顯然,中國政府在推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同時,終止了房地產調控政策,其結果就是:在房地產拉動了本該升級的中國既有經濟結構、繼續在目前結構上穩定運行的同時,付出的代價就是房地產價格一年來上漲過快,房地產形成的巨大風險向本來非常穩健的金融係統加速擴散、並累積成經濟、社會不穩定因素。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必須、也確實保持著高度警惕。

●將“歐美金融危機”最大限度地約束在“三邊撕裂”的框架之內

然而,在歐美金融危機的陰影下,在過去的一年裏,中國經濟近乎9.00%的高增長率,最大的戰略收益在於拉動、至少是維持了大多數“南方經濟體”、甚至少數“北方經濟體(比如日本、澳大利亞)”的“經濟穩定”,配合建國60周年大閱兵、特別是“中段反導”的“戰爭準備式”的“戰略宣示”,起碼至目前為止,成功地將中國的重中之重--南亞局勢基本穩定住了,從而成功地將被無恥至極的《新會計準則》“暫時、技術性按住”的“歐美金融危機”、最大限度地約束在“三邊撕裂”的框架之內。

●“歐美日”不得不在“三邊撕裂”的框架內一輪接一輪的撕裂著

由於歐洲、特別是美國,出於各自的戰略私心,始終無法實現將“南北撕裂”於“三邊撕裂”激化“之前”先行激化的戰略目的(這也是美國南亞戰略的核心意圖之一),在“歐美金融危機”中始終處於“金融對峙”之中的歐美經濟,在“三邊(歐美日)”中競爭的“歐美日經濟”,不得不在“三邊撕裂”的框架內一輪接一輪的撕裂著。

也正因如此,近段以來,豐田事件(美國針對日本經濟)、希臘危機(美國針對歐盟金融)、歐盟不僅在“穀歌事件”上保持低調,甚至數個歐洲國家趁機對穀歌公司展開調查(歐盟針對美國經濟)等“殘酷撕裂”、是一一上演。

如果在這個層麵上觀察問題,那麽,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在法國外長庫什內時隔一年多之後再訪日本、且“解釋”朝鮮去年同意法國在平壤設立常駐辦事處一事、並“坦承”“朝鮮向日本上空發射導彈的時候,我們建立外交關係顯然難以得到理解”的“背後”,是作為“三邊之一”的歐盟(法國)、在向同為“三邊之一”的、也正承受美國經濟攻擊的日本“示好”。

●朝鮮在這個時候向中國出租羅津、及一係列小島,有兩層意義

但是,首席評論員就指出,法國(歐盟)的“示好”在性質上並非“道歉”、而是意在“必要時與朝鮮建立關係正常化”的問題上,取得日本的理解,如此類推,法國外長7年來首次訪問

韓國,其意圖更加彰顯,既:想在“與朝鮮建立關係正常化”的問題上、與“不願意中國主導朝鮮半島經濟整合的主導權(注:朝鮮也不願意、這是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的根本原因)、但在中國租借朝鮮羅津之後,已經無可奈何的”韓國“協調政策”。

值得強調的是,朝鮮在這個時候向中國出租羅津、及一係列小島,有兩層意義:

第一,標誌著朝鮮已經不願意再等待下去了、即便中國主導朝鮮半島經濟整合的主導權;

第二,“第一”的內容本身就是對韓國的警告,意思是:如果韓國再不跟進,對韓國成就其亞洲領導者角色、成為世界有影響力大國的美夢至關重要的“朝鮮半島經濟主導權”而言,就必然為中國所掌握。對此,民族主義也非常強烈的朝鮮政府、在經濟的壓力下,也將無可奈何!

●一連串的事情

在搞清楚這些背景之後,我們再來觀察這一連串的事情,既:

一,法國外長訪問日本與韓國,特別是法國總統即將對中國的訪問;

二,歐盟在如何救助希臘危機問題上仍然“尚未定案”,德國堅持保留將破壞歐元穩定的成員驅逐出去的權利,並與法國一道力主成立一個與美國主導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別苗頭的“歐洲貨幣基金組織”、以防止美國假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趁希臘危機之“機”、插手歐盟內部事務。

但希臘政府已經公開威脅,如果歐盟不盡快提供“足夠的”援助,將被迫向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救、且堅決不退出歐元區。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旦希臘向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救、且堅決不退出歐元區,如果德國等國家也拒絕讓步,就必將引起歐盟內部的分裂、動搖歐元貨幣體製的基礎、重創歐元信譽。

三,烏克蘭整體親俄、但將歐盟作為出訪第一站的“新政府”成立後,新組建的議會執政聯盟於3月16日表示:“將通過一項法律,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等軍事聯盟”;

我們注意到,“歐美”均對這一重要消息表示低調,在“歐美”因希臘問題“金融角力”時、“歐美”顯然需要用“這種低調”來展示自己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誠意,以換取俄羅斯的“戰略滿意”。

當然,“歐美”另一個用來展現這一誠意的方式,是“高調譴責”與格魯吉亞政府關係密切的電視台假造“俄羅斯再次進攻格魯吉亞”的新聞。

四,報道稱,瑞士政府同意賠償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之子;

注,一如之前所說,利比亞的態度取向,對地中海計劃的成功與失敗至關重要;

五,3月17日,伊朗政府表示:願意一次性地交出1200公斤低純度濃縮鈾來換取核燃料,但交換條件必須在伊朗境內進行。

六,針對歐洲媒體“伊朗可能在2010年造出核武器”的報道,幾乎在伊朗願意“一次性”完成核燃料交換的同時,美國駐中東地區最高指揮官在美國國會表示:伊朗在獲取核武器的努力似乎有些滯後,德黑蘭不太可能在2010年造出核武器。

●在俄羅斯看來,美國人似乎還得往外掏東西

七,在美國國務聊飛到俄羅斯,出席中東問題四方會議期間,俄羅斯在製裁伊朗的問題上,在時間極短的時間內,出現了極度搖擺,這說明,即便為了拿到俄羅斯同意“靈活地製裁伊朗”之態度,美國人在掏出了“烏克蘭親美政權”、兌現了俄羅斯經格魯吉亞往亞美尼亞的通道、等“關鍵性政治要價”之後,似乎還得往外掏東西,還得掏什麽呢?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還得掏的”恐怕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既:必須將石油價格慢慢推上了80美元一桶的水平線,起碼推上100美元一桶才行。

然而,由於美國經濟遠未複蘇,這集中表現在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官方公布數據是10%,有研究認為,實際數據已經近18%),美國房地產市場仍然在往下走,因此,要滿足俄羅斯的這一“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正為“醫療改革計劃”能否通過而“不敢出國訪問”的奧巴馬政府,即便有心兌現這一承諾,恐怕也得看看時機,不然的話,高企的油價不僅會激起“平均起來、幾乎家家都有親人失業的”美國民眾的憤怒,更會令“號稱正在複蘇”的美國經濟,因經濟數據不再容易修飾、而“更加難以繼續號稱正在複蘇”、繼而影響美國國債的發行,影響至關重要的美國市場利率。

●要想將這些“虛”的東西坐“實”,俄羅斯需要一段時間

然而,俄羅斯決策層當然明白,在歐盟、特別是美國的默認下,烏克蘭換成了親俄總統、烏克蘭議會準備通過“禁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法律”,這些都不錯,都很爽!但是,與“實實在在”的石油價格相比,在一定時間段之內,這些政治上的東西雖然至關重要、但都是虛的。

要想將這些“虛”的東西坐“實”,俄羅斯需要一段時間,不然,國際局勢稍有變化,歐盟、或者美國中的任何一家,都有能力在烏克蘭重續“顏色革命”、讓一切回歸從前。

因此,在製裁伊朗的問題上,俄羅斯不反複、不擺動,行嗎?

●對俄羅斯而言,“盡快坐實”烏克蘭政局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經濟手段

而對俄羅斯而言,“盡快坐實”烏克蘭政局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經濟手段,而這恰恰需要大把的美元、或者歐元、當然人民幣、盧布也行。問題是,仍然把持著國際石油價格的華爾街,願意、或者還有“能力”向俄羅斯“支付”這一坐實烏克蘭局勢的“經濟手段”嗎?

在東方經濟評論員看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歐元兌美元在1.3500至1.3700區域盤整了一個月的時間,歐元與英鎊的淨空頭還比較大,有數據顯示,做空歐元的資金似乎還虧損了一點,但圍繞1.3500這一線,大資金仍然在殘酷博弈著,這從側麵說明:在歐盟金融管理層已經放話要“嚴格外來投機資金清算、保證交易的透明度”的“高度警惕”下,原本可以通過“國家洗錢”向市場迂回注入“計算機符號(美元)”的“美國資本”,現在想憑借“美元本位製”的優勢、肆意賣空歐元的計劃,真正實施起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麽容易。

推而廣之,如果歐盟、中國在國際金融監管、國際大宗商品的問題上充分進行合作,美國在向俄羅斯兌現石油價格的問題上,恐怕也有點兒吃力。

●這樣一種方案可供“方方麵麵”去選擇

這樣,在伊朗突然宣布“願意一次性地交出1200公斤低純度濃縮鈾來換取核燃料,但交換條件必須在伊朗境內進行”的背後,也就有了這樣一種方案可供“方方麵麵”去選擇:

第一,是伊朗擺出的“願意”滿足法國、俄羅斯想賺取核燃料交換這筆錢之經濟要求的態度;

第二,是法國(歐盟)、特別是俄羅斯想在“第一”的基礎上,繼續“爭取時間”的策略。

對俄羅斯而言,既然伊朗“願意一次性地交出1200公斤低純度濃縮鈾來換取核燃料,那麽,剩下的事情,本著“伊朗有可能在2010年造出核武器”的巨大危險,美國也應該為防止這一危險而做出必要的讓步,比如,同意“交換在伊朗境內進行”。

這樣,不僅伊朗、美國兩邊都有交代,特別是對“絕對不能破裂”的“中俄關係(上合)也是個最好的交代。還有,70至80美元一桶的石油價格雖然不能令俄羅斯決策層興奮,但足以維持俄羅斯經濟的正常運轉。

●對法國、德國(歐盟)而言,也可在“第一”與“第二”的基礎上,繼續“爭取時間”

對法國、德國(歐盟)而言,也可在“第一”與“第二”的基礎上,繼續“爭取時間”,在維持伊核問題之“中歐俄戰略協調”的基礎上,繼續在“俄歐新關係”與“登陸朝鮮半島”的問題上“尋找戰略合作模式”,比如,由俄羅斯為“地中海計劃”提供能源支撐,由中國為歐元區提供實物產品支撐,如果這個問題能夠談妥,就可以由“中國、俄羅斯、歐盟、甚至印度、日本”一道,通過海上聯合護航、推動地區區域戰略合作等方式,共同向“歐亞大陸經濟整合”提供軍事支撐。

●在“這一可能性”下才能發生的“重要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向俄羅斯出售軍艦,德國建議將俄羅斯納入到歐洲統一武裝力量中去,特別是,歐盟已準備成立歐洲的貨幣基金組織,都是在“這一可能性”下才能發生的“重要新聞”。

通過“上述羅列”與注解,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在法國外長接連訪問日本、韓國,分別尋求“諒解”與“交換意見”的背後,真正的重心是法國總統即將對中國展開的訪問,也就是說,在法國外長順次訪問日本、韓國,其真正的目的在於為“中歐可能在朝鮮半島經濟整合、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問題上進行合作“放出信號”。

而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地中海計劃”與“大中東計劃”角力的主戰場之中東和平進程、巴以問題再起波瀾也就不足為奇了,歐盟能“敦促”瑞士“妥善解決與利比亞的糾紛”也是理所當然。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法國(歐盟)於“兩個戰略方向、在兩個美國痛點”上“同時動作”的背後,是法國(歐盟)在東北亞戰略上的一種“非正式公開宣示”。

如果在這個層麵上來看問題,那麽,還有幾件事情幾乎就是上述討論內容的邏輯發展:

第一件事是:美國近來對中國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匯率戰”,威脅要在下個月將中國正式列入“匯率操縱國”,並向部分中國輸美產品額外征收高達27%的關稅。

第二件事是,盡管中國總理溫家寶明確表示“人民幣沒有低估”,但美國主導的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高層,近日分別附合美國的腔調稱:人民幣仍處於低估狀態,從而與美國政府一道向人民幣施加壓力。美國所謂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甚至叫囂“要對中國打一場經濟戰爭,直至拿下中國”。

第三件事,繼希臘危機之後,是美國三大評級機構近期開始注意保加利亞、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的債務問題;

第四件事,是歐盟主要國家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保持低調,而“歐盟組織”高層則在公開場合表示“美國施壓人民幣匯率的做法不妥”。另外,被美國經濟攻擊、靠著中國市場苦苦支撐的日本政府也持與歐盟相擬態度,其金融高官公開表示“不支持對人民幣施加壓力的做法”。

●歐盟駐華大使安博就傳出兩個信息

第五件事,也是最為微妙的,近日來,英國外長、德國外長、瑞典勞動部國務秘書幾乎同期訪華,而歐盟駐華使館也在第一時間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其中,歐盟駐華大使安博就傳出兩個信息:

一是,他認為,“中歐”在哥本哈根確實發生了一些誤會。

二是,他透露,下月巴羅佐主席訪華時,中國與歐盟能源中心將在北京成立。這個雙方投入巨資、設在清華大學的中心旨在促進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技術轉讓,會涉及有關清潔煤、碳捕捉與碳存儲、可再生能源等一係列高端技術。

●歐盟終於“願意考慮”在自己最寄希望的環保高科技領域,向中國轉移中國所不具備的技術

通過上述羅列,我們也不難看出,在法國外長訪問日本、韓國、法國總統準備訪問中國、準備與中國就“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行合作”的背後,是“中歐”願意消解哥本哈根發生的“一些誤會”,是歐盟終於“願意考慮”在自己最寄希望的環保高科技領域,向中國轉移中國所不具備的技術,以換取中國實物產品對歐元的支持。

當然,這隻是個開始,或者是個意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如果在這個層麵上去考慮問題,那麽,美國在這個時候放話準備通過俄羅斯遠東向阿富汗進行補給(這本質上是個俄羅斯能源向外輸送的方向),這根本就是在拉攏“準備在遠東

與中國進行大規模經濟合作”的俄羅斯,挖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牆角。

●兩條缺一不可的核心標準

但值得強調的是,迫使“金融對峙中的美國、歐盟”向中國轉移高技術,恰恰是我們一再強調的“中國北上戰略”的核心,這也“接納中國進入國際金融決策圈”的標準一起,恰恰構成了是衡量美國、或者歐盟是否“有誠意”支持中國“南下與北上戰略”的兩條缺一不可的核心標準。

●美國突然拿人民幣匯率說事兒,與其南亞戰略類似,本質上仍然是老一套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的評估是,美國在對歐盟、日本經濟發起攻擊的關鍵檔口,突然轉身合人民幣說事兒,與其南亞戰略類似,本質上仍然是老一套,除了想迫使中國在製裁伊朗問題上讓步之外,再就是,既想壓歐盟、日本同意與美國聯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更想壓中國不得在關鍵時刻支持歐盟與日本,從而好讓美國對歐盟、日本的經濟攻擊“產生效果”,一旦中國戰略誤判、並讓步,美國就會拿中國的錯誤、去迫使歐盟與日本與美國聯手,再轉身對中國進行經濟、金融攻擊,接著,如果中國再讓步,美國又會重複前麵的步驟,直至“美元本位製”地位得以徹底鞏固。

●到底是美國人傻,還是某些人士傻呢?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撕裂已經在“三邊撕裂”的框架內展開,中國的政治取向對美元與歐元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在歐盟已有意“攜支持中國的南下、北下戰略”來華商量戰略合作的背景下,就目前而言,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中國根本不必理會美國針對中國進行經濟、金融戰爭的戰爭叫囂:如果美國敢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並落實“征收27%關稅”的話,那是“美元本位製”在自取滅亡,誰也不會攔它、也攔不住。

可以這樣說,沒有“以中國製造這個平台”進行全麵整合之“東亞實體產品 ”的支持,建立在虛擬機製上的“美元本位製”一天都活不下去,一旦中美貿易戰、金融戰開打起來,隻要中國能保持國內局勢的穩定,先倒下去的必定是美國。那種“美國可以在中國之外尋找替代商品、而中國卻不能,所以一旦開打,中國必輸“的觀點是非常局限的,試問,假如美國可以在中國之外尋找到如此規模的替代商品,那麽,歐盟又去哪兒找替代品?如果美國真的願意最具競爭力的“中國帶領東亞”向歐盟為主、而不是向美國為主提供“實體產品”,自己還去尋找什麽“價格更高的”替代品的話,那麽,這本質就相當於“美元本位製”主動向“歐元本位製”讓位!到底是美國人傻,還是某些人士傻呢?

●“洗錢”也是需要時間的,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也是有個容量限度的

另外,我們再次強調,中國手中的巨額美國國債不能輕易出手,對這個“國家洗錢”的經濟體而言,盡管它今年需要拋出巨額美元流動性,一方麵維持經濟、軍事運轉,一方麵用以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其它經濟體,但是,“洗錢”也是需要時間的,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也是有個容量限度的。

因此,對中國而言,就目前階段,由於這筆足夠規模的巨額美國國債,是“通過市場利率形成機製”製衡“美國國家洗錢速度”的最好工具,中國需要做的,是做好“規模上的動態平衡,債券長、短期的動態調節”,再加上類似溫家寶總理那種“非常、非常擔心美元的穩定,非常、非常擔心美國國家信用”的“擔心神態”,結合對歐盟另立“金融中央(歐洲貨幣基金組織,這也是一種‘尊王攘夷’的策略)”的支持,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幹擾“美國國家洗錢”的“洗錢效率”,最後,迫使“不堪忍受低效率的華爾街”去找“那個曾經非常喜歡玩傾聽、現在/卻什麽也解決不了的”奧巴馬去“說事兒”,至於會什麽樣的說話方式呢?我們認為,恐怕什麽樣的方式都是可能的、包括將他趕下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