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10年3月12日
(2010-03-14 06:50:09)
下一個
李毅中:穀歌中國若取消搜索結果限製後果需自負
【北京消息】據報道,3月12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主題為“工業結構升級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集體采訪。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出席集體采訪並回答問題。
有記者提問,如果說“穀歌”在中國的網站取消對它搜索結果的限製的話,就像他們說的那樣的話,中國政府會有什麽樣的做法?
對此,李毅中表示,其實剛才我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再說得深一點也沒有什麽意思。我希望穀歌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尊重中國政府的法律、法規。如果你非要做出這種違背違反中國法律法規的事,我再重複一遍,你是不友好的,是不負責任的,後果你自己要負責的。
【時事點評】我們知道,11日,早已經與“視顛覆中國政府為已任”的美國中情局“公開合作”的穀歌公司,其高層在美國國會的廟堂之上,正式發出兩點聲明:
第一,穀歌將不再應中國要求過濾網站的搜尋結果;
第二,如果北京要求穀歌必須審查網絡搜尋結果,或是選擇退出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國網絡市場,穀歌準備撤離中國。
●再談“穀哥事件”
對於穀哥事件,在爆發的第一時間裏,東方評論員就已經定性:
其一,這是中美間的一場政治事件而不是一個商業糾紛;
其二,一手挑起這場衝突的美國,意圖在於將這一政治事件從“中美之間的問題”提升、擴大至“整個西方與中國之間的問題”;
其三,在如何做到“其二”的問題上,美國決策層的企圖心是昭然的:由於“穀歌”在顛覆中國社會製度、破壞中國社會穩定的“任何計劃”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穀歌”不僅應該、且可以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張王牌,如果歐盟、甚至日本也及時跟進的話,它也應該、且可以成為“西方對華政策”的一麵旗幟。
●美國製造“穀哥事件”的戰略企圖,在於打造一個“新平台”,建立一個“新標準”
也就是說,美國製造“穀哥事件”的戰略企圖,在於打造一個“新的西方通用平台”,建立一個“新的西方製華標準”,一句話,由於形勢的迅速發展,在中國相對實力、絕對實力都有質的提高的今天,在“三獨牌”副作用巨大,不要說歐盟、日本,且美國自己“都感覺使用不便”的情況下,弄出一個“新的通用平台”,建立一個“新的製華標準”,也就非常有必要了。
●具體而言,美國製造“穀哥事件”的現實目的,大致有這樣兩層
其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支持“三獨”、及“三獨勢力”的最終目的是什麽?就是對中國的外部空間進行遏製,對中國社會穩定進行破壞,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直至地理等“結構”進行“全方位的肢解”!
至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在支持“三獨”時曾經使用的手段又有哪些?那就是“不顧起碼的良知、也要不擇手段”!在這問題上,西方國家及馬英九政權在西藏暴亂、新疆暴亂期間的言行舉止已經說明了一切。
因此,對比“三獨牌的戰略目的”,具體而言,美國製造“穀哥事件”的現實目的,大致有這樣兩層:
第一層,在宏觀層麵上,在於打造一個“通用的反華平台”,在微觀層麵上,在於建立一個“新的製華標準”,顯然,這個“製華標準”將涵蓋政治(所謂西方式的網絡民主與自由)、經濟(確保西方的虛擬經濟利益)、軍事層麵(發揮西方的網絡戰爭優勢)等主要層麵;
●於“以實際行動”發出必要時不惜向中國進行網絡戰爭的“戰爭警告”
第二層,與“美國府、院”相繼通過了對台軍售“愛國者3”案,相繼同意“將中國台灣納入美國針對中國的反導係統“,從而以實際行動“正式向‘不同意以美國條件製裁伊朗’的中國發出戰爭警告”非常類似的是:美國製造“穀哥事件”的一個現實意圖,也在於“以實際行動”發出“必要時不惜向中國”進行網絡戰爭的“戰爭警告”
●美國通過“穀哥”發出的戰爭警告,本質是“經濟、特別是金融戰爭”層麵上的戰爭警告
值得強調的是,表麵上看,美國通過“穀哥”發出的戰爭警告似乎隻是一種“非傳統戰爭形式的戰爭警告”、也就是所謂的“網絡戰爭”,但由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特別是金融運行都非常依賴於美國製造的計算機、網絡核心設備、特別是網絡標準,因此,美國通過“穀哥”發出的戰爭警告,本質上是一種在“經濟、特別是金融戰爭”層麵上的戰爭警告。
而這種“經濟、特別是金融戰爭”的“戰爭形式”與破壞力,在歐美聯手強迫日本簽下“廣場協議”之後的日子裏,在歐美聯手刮起一陣“98亞洲金融風暴”的曆史中,人們已經充分地認識到了這種戰爭形式的巨大破壞力與掠奪性。
●“明修棧道層麵”的“戰爭警告”被中國的“中段反導”迎麵攔截、且公開蔑視
如果您一直在關注《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那麽,對我們的一個觀點應該非常熟悉,既:我們一再強調,“美國南亞政策”的核心意圖之一,恰恰在於“明修棧道(在政治、軍事層麵保持對中國的攻擊姿態)、暗渡陳倉(威、逼、利、誘歐盟與美國聯手、從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攻擊中國)”,因此,我們認為,消停了一段時間的美國穀歌公司,其管理高層選擇在美國國會的廟堂之上,正式發出的兩點聲明,其本質上就是:通過“愛國者3”於“明修棧道的層麵”向中國發出“戰爭警告”的美國決策層,在“該警告”被中國的“中段反導”迎麵攔截、且公開蔑視之後,終於在“暗渡陳倉的層麵”向中國發出了“戰爭警告”。
●即便在“暗渡陳倉的層麵”,中國政府也不接受威脅。
在搞清楚這一層之後,我們也就不難明白: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公開警告“穀歌中國”若取消搜索結果限製後果需自負的意義了:顯然,即便在“暗渡陳倉的層麵”,中國政府也不接受威脅。
●不能簡單看待、或簡單理解的幾個問題
如果在這一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我們也就既不會簡單地看待“穀哥事件(它根本就是個政治事件)”、也不會簡單地看待“網絡戰爭(它將涉及到經濟、特別是金融的穩定運行問題)”了,亦不會簡單地理解“穀哥威脅退出中國(涉及到美國從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攻擊中國的具體手段)”了,更不會簡單地理解“中國要穀哥後果自負(如果美國單獨對中國的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顯然會對中國經濟、特別是金融造成重大傷害,但這種傷害也必將反過去、演化成對美國經濟、特別是金融的‘加倍損害’)”了。
在這裏,我們想再次強調一點,中美間任何“實質性的經濟、特別是金融戰爭”,如何僅在金融層麵考慮問題,那麽,其後果是必將導致美國國內利率、特別是長期利率的大幅提高、甚至失控,而建立在“美國長期利率可控基礎”上的“華爾街永動機”,屆時就有可能走向徹底崩潰,至於“苟活”在“華爾街永動機”的美國經濟模式,也會跟隨著土崩瓦解。
●令美國決策者“真正兩難”的是
顯然,基於我們之前的討論,我們不難明白,對美國決策者而言,真正兩難的是:要想對中國發起有效的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且避免自己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在攻擊中被加倍損害”,唯一的辦法就是拉上歐盟、再加上日本,並吸引俄羅斯、印度等“跟風”(企圖做到這一點,恰恰是美國南亞戰略的核心意圖之一),且還得有效防止歐盟、日本、俄羅斯、或者印度的“中途跳車”、甚至是“反戈一擊”(無法切實排除這一可能性,又是奧巴馬訪華失敗後立刻宣布大規模增兵阿富汗,卻遲遲不敢實質性落實,遲遲不敢“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的主要原因)!
●“自信心”的缺失,美國一係列的“威、逼、利、誘”之手段都顯得那麽蒼白
而不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事實”中,我們都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美國遲遲不敢“實質性落實”大規模增兵阿富汗,又是其“威、逼、利、誘”歐盟、印度、俄羅斯、日本“效果很差”的主要原因。試想,在美國自己都不敢將其“奧妙無窮的南亞戰略”徹底走實的“不自信”下,歐盟、俄羅斯、日本、特別是印度,又怎麽肯將自己“正在享用的戰略回旋空間”給一步走死呢?一個任何人都不難看清楚的事實就是:由於“自信心”的缺失,美國一係列的“威、逼、利、誘”之手段都顯得那麽蒼白!特別是,在中國“中段反導”成功之後,這一切也就更加凸顯出來。
●在“吸引”與“有效防止”的問題上,美國人仍“沒著沒落”、甚至離目標“漸行漸遠”!
真實的情況就是:局勢的最新發展說明,不論是在“吸引(準確地講,是威逼利誘)”方方麵麵“跟風”的問題上、還是在有效防止方方麵麵“中途跳車”、甚至是“反戈一擊”的問題上,美國人不僅仍然“沒著沒落”、甚至還離目標“漸行漸遠”!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新聞。
英國首相布朗:對歐盟能就對衝基金新規則抱有信心
【倫敦消息】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周五(3月12日)表示,他對英國在未來數天內與歐洲國家就歐盟(European Union)最新的對衝基金規則達成協議抱有信心。
在參加完在倫敦召開的一次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布朗與法國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 kozy)均表示,雙方周五進行的會談並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布朗表示:"我們已經就這樣議題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對於我們能夠在未來數天內就我們的討論內容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非常有信心。" 薩科齊表示,英國和法國將就這項新的歐盟對衝基金規定繼續進行合作。英國此前稱這項新規定給對衝基金行業帶來嚴重威脅。不過,薩科齊則表示,他並不希望看到"倫敦金融城"受到任何危害。薩科齊還表示,他希望達成一項解決方案,既能確保對衝基金行業的透明度,又能保證"倫敦金融城"不會受到衝擊和威脅。歐盟各國財長將於下周一(3月15日)和周二(3月16日)在其月度會議上就新的對衝基金規則進行討論。布朗表示,英國和法國正在就在全球範圍內對銀行業展開征稅方麵展開合作。他指出:"二十國集團(G20)必須下定更大決心,保持更強的一致性,並加快速度在這方麵展開合作。" 而且他表示,英法兩國政府均已下定決心保持現有措施以支持經濟的增長。布朗表示:"我們兩國均對經濟複蘇的脆弱性表示擔憂,我們為創造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的決心沒有絲毫動搖。"
日本首相稱公開日美核密約是新政權重大成果
【東京消息】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12日就外務省專家委員會證實日美之間存在三項密約一事表示,公開原本保密的文件是新政權取得的重大成果。
他同時表示相信日美關係不會因為密約被公開而受到影響。
日本外務省第三方專家委員會9號提交的調查報告顯示,日美兩國間存在允許美軍載核艦船進入日本港口等3份密約。密約的內容與日本政府奉行的“無核三原則”相矛盾,有輿論批評此前自民黨曆屆政府在此問題上集體欺騙了國民。
拜登指責以色列定居點擴建計劃損害以巴互信
【綜合消息】正在以色列訪問的美國副總統拜登11日譴責以色列批準在東耶路撒冷新建猶太人定居點住房的決定,稱這一舉動有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和平進程中的互信。
拜登當天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發表演講時說:“在我看來,這一決定損害了展開富有成果的談判所必需的信任,我應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要求當即予以明確譴責。”這番話在會場內引起一陣熱烈掌聲。
拜登還督促以巴雙方今後避免做出任何有可能造成局勢緊張、進而影響和談進展的聲明和舉動。
以色列內政部9日批準在東耶路撒冷一個猶太人聚居區新建1600套住房。在以方宣布這一決定的前一天,美國中東問題特使米切爾剛剛宣布以巴同意啟動間接和談,並希望這次複談能夠促成雙方早日進入直接談判。
以色列東耶定居點擴建計劃引起巴勒斯坦方麵和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巴方11日宣布暫停與以方的間接和談,直至以方撤銷東耶擴建計劃。
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計劃成立反對派政府
【基輔消息】據俄新網11日報道,在第二輪總統大選中失敗的烏克蘭前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不打算離開政界,她計劃成立反對派政府。
3月11日在最高拉達(議會)成立的新聯盟批準尼古拉•阿紮羅夫出任政府首腦。
季莫申科在11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很遺憾,我沒有時間休息,我將捍衛烏克蘭應該保留的東西。”
她說,自己將領導反對派、“季莫申科聯盟”政黨和“季莫申科聯盟”議會黨團。
季莫申科警告總統亞努科維奇不要放鬆。她說:“他將不得不每天在公眾麵前為自己不符合憲法的行為負責。”
季莫申科聯盟認為,吸收無黨派議員參加聯盟的法律違反憲法,這項法律使得在拉達成立新聯盟成為可能。
新執政聯盟當中,亞努科維奇領導的地區黨成員占172名,烏克蘭共產黨有27名,利特文聯盟占20名,這些議員組成的黨團總人數為219人,以個人名義加入聯盟的有16名議員。聯盟總人數為235人,占議會超過半數席位。
【倫敦消息】在之前的點評中,圍繞中美關係、歐洲話題、希臘危機,我們曾經提出這樣一組觀點:
●重要變量與重要參數
第一,圍繞美國常務副國務聊的“緊急訪華”的整個過程,出於對各自核心利益可能受損的擔憂,或在“言”的層麵、或在“行”的層麵,“方方麵麵”對這次“緊急訪問”給予了“極大關注”,並在全球各地“緊急地注入了”一批“重大變量”,
第二,而“正準備訪華的”英國外相所說的“不想看到G2”....“英國要加強與歐盟合作”等等,就是一個“重要變量”。歐洲的比利時、德國、盧森堡、荷蘭和挪威5個北約成員國的高級外交官共同致信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要求北約討論在核裁軍問題上的立場、要求美國從歐洲境內撤出核武器,也是一個“重要變量”;
第三,我們也認為,在美國副國務聊“緊急訪華”中進行“緊急對話”的中美,也在分別針對上述“重大變量”、適時地拋出了一些“重要參數”,以將這些“被緊急注入”的“重大變量”盡可能導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並最大限度地影響、敦促拋出這些“重大變量”之方方麵麵做進一步決策。
●最新重要參數與最新重要變量
顯然,在方方麵麵緊急注入一係列“重要變量”的基礎上,美國副國務聊展開了“緊急訪華”,然而在“緊急訪華”失敗之後(注:這本身就是中美拋出的一個重要參數),上述四條新聞片段,可以說是“方方麵麵”在“最新重要參數”的基礎上,或緊急注入、或自動演化出的最新“重要變量”。
●美常務副國務聊“緊急訪華失敗”,標誌中國適時、且明確地拋出了一個“最為重要的參數”
基於之前的討論、通過上麵的內容,我們也就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這些個“最新重要變量”或者“最新重要參數”的真實意義:
第一,我們知道,圍繞希臘債務危機(準確地講,是圍繞歐美金融危機),美國常務副國務聊“緊急訪華失敗”、從而標誌著中國適時、且明確地向“方方麵麵”拋出了一個“最為重要的參數”,既:
首先,在政治與軍事層麵,盡管以色列、美國高級外交官員相繼訪華“溝通”,但中國仍然不同意“以美國條件”製裁伊朗,即便這必將導致美國軍售台灣法案在美國國會的程序中自動生效;
有必要指出的是,對台軍售、特別是宣布售台“愛國者3”,除了報複中國“拒絕以美國條件製裁伊朗”、並向中國正式發出“美國不得已就準備南亞破局”的“戰爭警告”之外,就手法而言,它根本就是美國為達“非份之目的”、而“一手憑空製造問題、一手又無成本解決問題、從而做夢解決‘真正問題’”的又一案例。
值得強調的是,上述所謂的“真正問題”,是指:
其一,美國企圖動用所有可以動用的戰略資源(包括向俄羅斯、歐盟做出某種重要戰略退讓、以換取俄羅斯、歐盟的支持),在伊核六方框架內,以最大限度施壓中國、最大限度地孤立中國。
其二,最大限度施壓中國、孤立中國的目的,又在於:一舉解構交織在伊核問題上的“中歐俄”戰略協調關係、交織在共同的中東、中亞利益上的“上合組織(中俄戰略合作關係)。
顯然,如果施壓、孤立成功,則可在聯合國通過“雖是製裁伊朗、卻是製裁中國”的“伊朗製裁案”,從而實質上令“中國全球戰略”自廢武功,並將“中國經濟政策”全部納入“美國全球戰略”的軌道,再反手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戰略資源(包括向俄羅斯、中國做出某種重要戰略退讓、以換取俄羅斯、中國的配合),外加“美元本位製”與美國軍事力量的威力,一舉擊潰歐元、瓦解歐盟。
其三,在其二的基礎上,全麵改組北約組織,再將美日軍事同盟、美韓軍事同盟等“美國私有安全資產(相對目前的北約組織而言)”注入其中,形成一個完全聽命、並服務於美國全球戰略的“新北約組織”,外加一個屆時將不再擔心歐元的“美元本位製”,徹底解決“中國問題”與“俄羅斯問題”。
●本質上在給美國金融管理當局眼中至關重要的“利率控製”製造困難
其次,在經濟、或者金融層麵,中國拒絕無條件支持美元,拒絕按“美國國債發債節奏、利率控製的計劃”去增持、或減持美國國債,從而本質上給美國金融管理當局眼中至關重要的“利率控製”製造困難。
事實上,這也是我們之前一再強調:如果沒有大的變化,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既不要大規模增持美國國債、也不要大規模減持美國國債,隻需保持一種“動態持有(規模上這個月減下個月增、或今天增明天減)、動態調節(今天短期減持長期增持、或者暌長期增持短期減持)的原因。
而對那個暫時用“新會計準則”按住的美國金融危機,其危險性美國金融管理層更是心知肚明:一旦美國利率、特別是長期利率失控,將是“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保險絲”被徹底擊穿的那一刻。
●在這一“最為重要參數”的“政策指引”下,歐美間的金融鬥法“立刻白熱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也正是在這一“最為重要參數”的“政策指引”下,在歐美金融危機以來一直處於經濟、特別是金融對峙狀態的歐美,其之間的金融鬥法“立刻白熱化”。
毫無疑問,在這個問題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歐美”在CDS監管問題上的公開交鋒:歐盟金融官員公開放話“將對對衝基金(主要指美國的)實施更加嚴格管理”,甚至公開揚言:歐盟正在考慮禁止投機性主權債務信用違約掉期(CDS)交易。
歐盟的“放話”與“揚言”,立刻激起美國的反擊,之前口口聲聲支持改革美國金融監管的美國財長蓋特納立刻跳出來、並以“書麵方式(信件)”對歐盟表達強烈不滿,稱:歐盟旨在加強對投資基金管理的新規則將產生廣泛影響,相關方案可能會限製美國對衝基金、私募股權機構及銀行在歐洲開展業務的能力,將對美國對衝基金及私募股權機構的經營造成打擊。
●兩個“絕非巧合”
然而,我們也注意到,日前訪問美國、但訪問期間並未開口向美國直接求援的希臘總理,似乎也站在歐盟一邊,指責市場炒家與對衝基金,稱:希臘今天的困境是市場炒家一手造成,如果不遏止這類投機活動,金融危機可能會卷土重來。並說,“無恥投機客通過炒作希臘債務危機,每天牟取好幾億的暴利”。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絕非巧合的是,類似的話,在98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後,時任馬來西亞總理的馬哈蒂爾就說過。當時,馬哈蒂爾在說那番話時,矛頭是直指國際金融炒家索羅斯。
同樣絕非巧合的是,在時間過去了近十年之後的今天,在歐洲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的對衝基金,仍然在以那位索羅斯為典型代表。我們知道,以索羅斯為首的美國金融炒家、對衝基金,不久前“衝著”歐洲大陸開了一個“公開會議紀要”的“秘密會議”,說是“已經準備好,一要狙擊歐元、二要獵殺英鎊”。
●又一場“全球性經濟、或者金融戰爭”,似乎已經拉開了序幕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繼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80年代“廣場協議”、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的又一場“全球性經濟、或者金融戰爭”,似乎已經拉開了序幕,隻不過“序幕”發生在大西洋兩岸,表現為歐美經濟”已經在隔著大西洋“公開叫戰”。
●(英國、歐盟)基於“美國次聊緊急訪華失敗”、中國適時拋出“上述重要參數”,再次注入的一個“重要變量”
在搞清楚這一變化之後,我們再來閱讀“英國首相布朗:對歐盟能就對衝基金新規則抱有信心”的新聞素材,也就不然看出,這正是“方方麵麵(英國、歐盟)”基於“美國次聊緊急訪華失敗”、中國適時拋出“上述重要參數”的基礎,再次注入的一個“重要變量”。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
薩科齊表示,英國和法國將就這項新的歐盟對衝基金規定繼續進行合作。英國此前稱這項新規定給對衝基金行業帶來嚴重威脅。
不過,薩科齊則表示,他並不希望看到"倫敦金融城"受到任何危害。
薩科齊還表示,他希望達成一項解決方案,既能確保對衝基金行業的透明度,又能保證"倫敦金融城"不會受到衝擊和威脅。
●“一係列交換、保障”的背後,極可能是“有關英國回歸歐盟之合同的核心條款”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英國之前因擔心自己利益受損而反對”、薩科齊說“他並不希望看到倫敦金融城受到任何危害”、且“他希望達成一項解決方案,既能確保對衝基金行業的透明度,又能保證倫敦金融城不會受到衝擊和威脅”、特別是“英國首相布朗對歐盟能就對衝基金新規則抱有信心”等“一係列交換、保障”的背後,極可能是“有關英國回歸歐盟之合同的核心條款”。
●一旦......那麽,“該合同”將隻有一個打擊與限製對象,這就是美國資本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英國首相布朗對歐盟能就對衝基金新規則“的確”抱有信心,如果“(歐盟)既能確保對衝基金行業的透明度,又能保證倫敦金融城不會受到衝擊和威脅”,結合美國財長的“書麵不滿”,我們已經不難看出,一旦“美英資本”之“英國資本”在這份“既能確保對衝基金行業的透明雅、又能保證倫敦金融城不會受到衝擊與威脅”的“合同”上簽字劃押,那麽,由於“美英資本”在針對歐元的問題上一向是“公不離婆、稱不離砣”,因此,“該合同”將隻有一個打擊對象,這就是美國資本。
而這一旦成為現實,也就等同於抽去了“華爾街金融永動機”正常運行的“主要材料”,也難怪蓋特納像被燙了擬的立刻跳了起來。
●盡管英國人的“這份姿態”已經“越擺越真實了”,但本質上講,它仍然處於“一張牌”的層次
從這個變化來看,主動在美國後院--南美挑起馬島爭端的英國,其“萬不得已就回歸歐洲”的“戰略姿態”已經“越擺越真實了”。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方方麵麵”還將有更多的“重要變量”與“重要參數”會被適時注入與拋出,因此,盡管英國人的“這份姿態”已經“越擺越真實了”,但本質上講,它仍然處於“一張牌”的層次。距離“坐實”還有一段距離。這一點,我們必須心中有數。作為現代實力外交的鼻祖,英國人掌握“不見兔子不撒鷹”之“火候”的問題上,是極其老道的。
在討論了“美英資本”之“英國資本”後,我們再來看看“美日軍事同盟”之日本的動向。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日本民主黨也好,鳩山由紀夫也罷,都是打著“回歸亞洲”、“爭取更平等美日關係”的牌、推翻日本自民黨上台執政的,因此,在鳩山堅持徹查“美日核密約”、且最終將之公布於眾的背後,是日本現政府於“萬不得已”之中,將“回歸亞洲”、“爭取更平等美日關係”這張“牌”慢慢“坐實”的“轉化過程”。
顯然,美國出於一已私利(不論是出於南亞戰略的需要、還是出於拯救美國汽車產業的需要,本質上都一樣),對豐田(也就是日本經濟)生存空間的極力打壓,已經激起日本政府的強烈反彈。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仍然強調,隻要日本“不跟風”美國的南亞政策,中國就可以給豐田(也就是日本經濟)一條生路。
●恰到好處地撬鬆了”美日軍事同盟”、並對“美韓軍事同盟”起著“腐蝕作用”
從日本調查、並公開“美日密約”的情況來看,中國對豐田事件保持低調的態度,以及中國正式展開“歐亞高速鐵路建設藍圖”、中國租用朝鮮羅津、與俄羅斯協商共建高鐵等一係列旨在“啟動東北亞經濟合作,甚至歐亞大陸經濟大合作”戰略動作,都恰到好處地撬鬆了”美日軍事同盟”、並對“美韓軍事同盟”起著“腐蝕作用”。
大家不要忘記了,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多次提及“日本至朝鮮半島的海底遂道”、以及“韓國至中國的海底遂道”項目,而在這兩個項目“建成”之前,中國租用韓國羅津的“交通意義”在於,為已陷於“迷茫之中”的美日軍事同盟,在日本海上,提前準備了一條“新通道”。
●我們同樣要保持足夠的清醒
當然,我們仍然要強調一句,盡管日本下處於將“回歸亞洲”、“爭取更平等美日關係”這張“牌”慢慢“坐實”的“轉化過程”之中,但是,它離“真正坐實”也有一段距離。我們同樣要保持足夠的清醒。
值得強調的是,這條極可能橫跨整個歐亞大陸(包括英國、日本這兩個島國)、甚至延伸至非洲大陸的高速鐵路網,除了對美國經濟不利之外,對誰的經濟都會有利。在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中國、歐盟、俄羅斯、甚至日本、印度經濟在美國經濟模式極可能崩潰的時候,共同求生的一條“高速通道”。在這條“高速通道”中,俄羅斯的利益在於“承擔歐亞經濟交通運輸角色”。種種情況來看,俄羅斯一邊在從美國嘴裏“掏”烏克蘭利益,一邊已經對“這一新角色”表現出濃厚興趣了。
●時勢比人強!
下麵,我們再來看看美國另一個鐵杆盟友--以色列的態度。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美國副總統拜登譴責以色列批準在東耶路撒冷新建猶太人定居點住房的決定,稱這一舉動有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和平進程中的互信,盡管美國主流媒體(比如《紐約時報》以悲憤的態度、不滿以色列羞辱了美國,但是,我們必須指出的是,這是一出表演得維妙維肖的、“現代國際關係版”、“令人感歎不已”的“周瑜打黃蓋”!
顯然,一個曾經豪言“不是美國的朋友、就是美國的敵人”的“美帝國”,在“威、逼”歐盟不成,居然淪落至要與自己“最小的小跟班”去演“對手戲”、“唱雙簧”、且還不得不扮演“挨打的黃蓋”,挨自己小跟班的“打”,真可謂應了一句老話:時勢比人強!
非常清楚,之所以要玩這出“周瑜打黃蓋”、一則是對歐盟的“威、逼(希臘危機)”手段在效果上“適得其反”,轉而打算以“中東和平進程”再去“利、誘”歐盟的“現實需要”,更重要的,恐怕是基於土耳其這個“地方王”正在“得勢”的焦慮。
●美國在自己傳統勢力範圍的影響力已經開始受到“地方王”的公開挑戰
就目前而言,隨著土耳其、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等“地方王”在製裁伊朗問題上的不合作,特別是,以土耳其準備在中東區域、與伊朗、敘利亞等合作、以發揮更大作用,巴西正式宣布對美國進行經濟製裁為標誌,美國在自己傳統勢力範圍的影響力已經開始受到“地方王”的公開挑戰。
而這,既是美國“前倨後恭”轉而“利誘”歐盟的原因,更是以色列也開始“心理活動”的原因,在那出表演得維妙維肖的、“現代國際關係版”的、“令人感歎不已”的“周瑜打黃蓋”中,作為周瑜的扮演者--以色列,已經“初步有了”羞辱美國的本錢。
●英國、日本的行為,已經為以色列提供了榜樣
顯然,被羞辱的美國決策者知道,如果對以色列相逼過甚,歐盟、特別是英國、日本的行為,已經為以色列提供了榜樣。
在這種情況下,與自己“最小的小跟班”去演“對手戲”、且還不得不扮演“挨打的黃蓋”,挨自己小跟班的“打”,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隻要以色列願意做出一定的讓步,將巴勒斯坦“騙回”談判桌前、繼續中東和平進程,在此基礎上,美國再去與歐盟商量“南亞配合”的問題就成。至於“美帝國”的麵子,也就一時顧不上了。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想說的其實就兩句話:
第一,已經發生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第二,盡管都是真實的,但都是“待變”的,至於向什麽方向演變,那就要看看“方方麵麵”還會注入什麽“重要變量”、拋出什麽“重要參數”了。
事實上,通過“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計劃成立反對派政府”,我們已經不難看出,即便是美國於不得已中向俄羅斯交割了“烏克蘭利益”,但是,這並不代表俄羅斯已經“徹底吃下了”“烏克蘭局勢”。
至於俄羅斯準備如何“徹底吃下了烏克蘭局勢”?首席評論員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站在俄羅斯決策者的角度上看問題,要想“徹底吃下了烏克蘭局勢”、最高效、最安全的辦法就是“誘使美國盡快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隻有這樣,俄羅斯才算掐住了、足以對美國欲取予求的“美國七寸”。
●一切都已經開始,但一切都不確定
總體而言,在結束今天的“焦點點評”時,我們想強調的是:局勢已經進入撲朔迷離的時間段,一切都已經開始,但一切都不確定。
我們認為,如果其它方麵、特別是中國在“應對的層麵”出現較大的偏差,那麽,這場已經在大西洋上空(歐美之間)拉開序幕、原本也應該在大西洋上空、在“三邊撕裂”的框架內展開的“經濟戰爭、或者金融戰爭”,就可能“轉身”在太平洋上空(中美之間、或者東亞經濟與歐美經濟、更或在‘南北撕裂’的框架內”“展開劇情”。這是值得中國、東亞(包括日本與韓國、東盟)、以至整個亞洲經濟(包括印度、中亞國家),甚至所有“南方經濟(包括巴西、俄羅斯、南非等)高度警惕的。
●如何防止出現“較大偏差”?
至於如何防止出現“較大偏差”,我們認為,一是不能絕不能允許出現“實質性製裁伊朗”的惡劣局麵(必要時可動用否決權,這也是歐盟與俄羅斯“願意考慮”製裁伊朗、以換取最大利益的原因,特別是俄羅斯,它知道中國不可能同意,除非美國同意實質性修改條款、並撤回對台軍售愛國者3);二是,盡管在戰術層麵可以有些出入、利用,但在戰略方向,必須牢牢堅持“聯歐(歐元)製美(美元)、扶弱(歐元)鋤強(美元)”、以及“尊王(土耳其等地方王)攘夷(美國這個外來夷)”、和諧世界的大方向。
●“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
最後,也是非常關鍵的,那夷是套用毛澤東主席的一句名言,所謂“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在與美國繼續角力、甚至全麵角力的今天,隻要美國不敢親自在南亞破局,隻要美國不敢親自客串“海盜”,就要在做好“進行軍事鬥爭、網絡戰爭(經濟與金融戰爭)”的一切準備的基礎上(這是核心),繼續全力發展經濟、努力調整經濟結構,處理好輛問題,從而不為當前局勢所羈絆。
隻有這樣,才能在這種“一切都有可能發生的局勢(甚至包括美國也可能最後向中國妥協,與中國共同維護巴基斯坦穩定)”之中把握主動。
至於局勢如何發展,我們將與大家一起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