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2010年01月29日
(2010-01-31 10:54:22)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10年01月29日—星期五70國代表聚首倫敦探討阿富汗前景 發表公報 【倫敦消息】據報道,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於當地時間28日在倫敦閉幕,會議發表了題為《阿富汗領導、地區合作、國際參與》的公報。 公報表示,國際社會將保持對阿富汗重建的長期援助,支持聯合國在促進阿富汗的安全、穩定及繁榮進程中的主要作用。 公報說,阿富汗在政治、經濟、發展以及安全領域麵臨的諸多挑戰相互關聯,國際社會將與阿富汗政府一道共同尋求解決途徑。同時,阿富汗政府也將依據憲法在民主問責製、人權、男女平等、良好的政府管理及政府服務、經濟發展等方麵做出更大努力,造福阿富汗人民。 來自70個國家以及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了當天的會議。中國外長楊潔篪與會,並闡述中國在阿富汗重建問題上的4點主張。 【時事點評】對倫敦的這個所謂的“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我們並不想多說什麽,由於實在是不值得過多關注,因此隻想強調這樣幾點: 第一,如果僅就國際社會“是否重視阿富汗問題”而言,這是一次盛況空前的國際會議:顯然,多達70個與會“單位(國家及國際組織)”齊聚倫敦的場麵,就足見國際社會對“阿富汗問題”的“極其重視”。 ●與不久前“本質上基本開成了茶話會”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非常類似 第二,然而,我們也認為,盡管國際社會對“阿富汗問題”的表麵得“極其重視”,但就性質而言、這種“極其重視”又與不久前“本質上基本開成了茶話會”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非常類似。 ●再談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實質 就如在我們之前點評中所說的那樣:國際社會(包括中國)對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那是“非常重視”,對“碳排放”那更是“相當地重視”,因為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碳排放”內嵌著“核心國家利益”,事關大國在“某種版本”的“國際經濟遊戲、特別是金融遊戲規則”中的角色問題,因此,著眼於長遠的考慮,如果 “根本不重視”這些無異於“非常的愚蠢”,而基於現實的無奈---“三邊撕裂(主要是歐美)”之間、“南北撕裂(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之中又有許多短期內根本無從調和的戰略矛盾,如果“過於重視”這些則又無異於”十足的笨蛋”! 事實證明,從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那令人眼花繚亂的會議過程、特別是從那個“令歐洲人哭笑不得的”會議結果來看,相關國家(特別是“高調減排”但又堅持自己原則立場的中國與誌在攪局的美國)“都”是“諳習”這個道理的。 ●就形式而言,“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幾乎就是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翻版 第三,如果對“第二”進行展開,我們對“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的觀感就是: 首先,就形式而言,它幾乎就是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翻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也是各國首腦雲集一堂,為了一個所謂的“共同的高尚目標”、開得好不熱鬧! ●就本質而言,兩者之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本質區別 其次,就本質而言,“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與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相比,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本質區別。 我們先來談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實質,在於歐盟想憑借自己在環保節能產業上的優勢,打著“北方(歐美日等)經濟體的共同利益”之旗號,想聯合並借助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力量,共同對“南方(中印巴等)經濟體”施加強大的壓力,一旦得手,就企圖“以之為基礎”慢慢製定出一個讓“北方經濟體”可以憑借“ 環保優勢”大力限製“南方經濟體”發展空間的“遊戲框架”來。 ●對“美元本位製”而言,歐盟的“宣傳手冊”更像是一個圈套 顯然,在歐盟“精心撰寫”並用以“鼓動”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宣傳手冊”上,這個所謂的“遊戲框架”顯然被“有意識地”描繪成“有利於維持‘北方經濟’繼續淩駕於“南方經濟”之上、從而也就有利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美國主導的)”的美好景象。 然而,作為現有國際秩序(特別是國際金融秩序)的最大受益者,擁有美元霸權的美國清楚地知道,這個被歐盟精心描繪的、旨在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美國主導)的“美好景象”,不過是一個旨在用“非美元本位製(比如碳本位製、或者特別提款權、更或者歐元)”慢慢替代“美元本位製”的圈套,一個“陰謀將美國賣掉還幻想讓美國幫著數錢的”圈套而已。 擁有美元霸權的美國還清楚地知道,對歐盟而言,至於那個準備用來替代“美元本位製”的所謂“非美元本位製”是否為“宣傳手冊”上所注明的“碳本位製” 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壓在歐元頭上的、且時刻想置歐元於死地的“美元本位製”最終被替換掉就行,且最好是由“歐元本位製”來替換它。 顯然,在歐盟主要國家看來,這種替換將在歐盟經濟取代美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領導者的“過程”中逐漸實現,而在這個過程中,“碳經濟”顯然被精心設計成為主要推動力了。 ●在“中美之間的吵吵鬧鬧”中,被歐盟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最終開成了一個“傳說” 也正因如此,一場被歐盟寄予厚望、形式上“好不熱鬧”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在中國拒絕接受“歐美聯手製定的碳遊戲框架”的情況下,在美國深知歐盟“精心撰寫”的那份“宣傳手冊”不過是個“圈套”的情況下,在“中美之間的吵吵鬧鬧”中,最終開成了一個“傳說”。 ●就會議結果而言,“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其實也開成了一個“傳說”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同“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非常類似,就會議結果而言,“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其實也開成了一個“傳說”。 我們知道,“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發表公報說:“阿富汗麵臨政治、經濟、地區安全等一係列挑戰,而且這些問題相互關聯。為解決這些問題,與會各方認為應該從安全、發展與治理,地區合作和國際援助三方麵著手努力。” 請大家注意,公報在談到美國所需要的“國際援助”之前、還“插”進入中國、俄羅斯、甚至伊朗、巴基斯坦所需要的“地區合作”。 另外,東方評論員也注意到,公報表示:“國際社會將保持對阿富汗重建的長期援助,支持聯合國在促進阿富汗的安全、穩定及繁榮進程中的主要作用”。 請大家注意,“上述說法”顯然在強調“聯合國應取代北約發揮主導作用”; ●聯合國主導、地區合作、阿富汗(多邊)安全框架 還有,中國外長楊潔篪與會時闡述了中國在阿富汗重建問題上的一係列主張,並將其高度概括為“阿人治阿”,顯然,不論是“地區合作”、還是“聯合國應發揮主導作用”、更或者是“阿人治阿”,沒有一個是“美國占領者”願意聽的。 顯然,如果加上幾個字將上麵幾條有機地串連起來,也就可以形成這樣一種說法,既:“聯合國應發揮主導作用”去組織“地區合作”,以盡快確定一個“阿富汗(多邊)安全框架”,在此基礎上,國際社會才有可能提供“有效的”“國際援助”,以盡快在阿富汗實現“阿人治阿”的局麵。 可以肯定,這是美國人更加不愛聽的說法。 ●對美國人而言,在倫敦舉行這樣一場“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對美國人而言,阿富汗問題是如此地重要,在倫敦舉行這樣一場“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也是如此的重要,華盛頓對它是寄予了厚望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它們與“碳經濟”對歐盟的重要性、及歐盟對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所寄予的厚望非常類似。 ●歐美在掩飾自己不良動機的思路上,可謂是“半斤八兩” 非常清楚,與會者(特別是中歐俄美)都明白,由於阿富汗緊靠伊朗,阿富汗問題本質上原本就從屬於“內嵌有國際新秩序”之核心要義的伊核問題,事關重大,而“重建阿富汗”與“碳減排”的概念一樣,都是“人類非常高尚的行為”,因此,70個國家、組織的首腦對“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是“非常地重視 ”,對“重建阿富汗”更是“相當地重視”。 因此,我們也就可以看到,不論美國人是否愛聽,為了確保會議的順利進行,為了借機將“令人詬病的阿富汗戰爭”轉化成“道德高尚的阿富汗重建”(這種手段非常類似歐盟將“不得人心的、旨在維持西方統治地位的國際秩序的不很動機”掩飾為“保衛人類環境的碳減排”,在思路上可謂是“半斤八兩”),什麽“地區合作”、什麽“支持聯合國在促進阿富汗的安全、穩定及繁榮進程中的主要作用”、以及“阿人治阿”等等“新概念”,都還得硬著頭皮往下聽,有些內容甚至還得 “暫時同意”白紙黑字地寫在會議公報裏。 ●“兩會(或者兩個問題)”的不同之處 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列舉了“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或者阿富汗問題)”與“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或者碳減排問題)”諸多相似之處,下麵,我們再來討論“兩會(或者兩個問題)”的不同之處。 ●最大的不同在於“中歐俄美”在“兩個問題”上的處境不同、由此所扮演的角色反差巨大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兩會”最大的不同在於“中歐俄美”在“兩個問題”上的處境不同、由此所扮演的角色反差巨大。 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或者碳減排問題)”上,大家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向來不甘寂寞的俄羅斯似乎在會議上“失蹤”了,為什麽?原因很簡單,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談的是氣候變暖的問題、玩的是“碳減排、新能源”概念,作為全球能源的最大出口國,俄羅斯對“這些玩意兒”是“天生地不高興”,但由於“碳減排 ”占據的是“保衛人類環境”的道德高地,因此,不高興的俄羅斯倒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地說什麽。 如果在這個層麵去考慮問題,那麽,“俄羅斯黑客”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之前“突然”拿到並立刻公布英國科學家在氣候變暖問題上的“假數據”也就非常有意思了。 還有,對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寄予厚望的是“準備拿那份‘宣傳手冊’聯手美國、手擎環境道德大旗、迫使中國等南方經濟體就範的”是歐盟,而會前就在減排指標上“爭先恐後”進行高調的中國與美國,其真實態度就是“既不能太愚蠢、也不能太笨蛋”,再加上一個“台麵上不說話、台下盡搗蛋”的俄羅斯,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開成一個傳說也就成了必然。 ●這個情況在“阿富汗問題”或者“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卻出現了巨大變化 顯然,這個情況在“阿富汗問題”或者“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卻出現了巨大變化。 由於阿富汗問題從屬於伊核問題,而在美國力推的、歐盟、俄羅斯也不反對的,但已經過了期限的“能源交換協議”遲遲不能執行的真正原因,表麵上是“中國的反對”,但實際上卻是交織在伊核問題上的“中歐俄”戰略協調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損害。 ●歐盟與美國的真實角色,與歐盟與美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歐盟求美國全力配合)剛好掉了個個 另外,阿富汗問題事關南亞局勢穩定,而南亞方向是中國全球戰略的重中之中,受困於“伊阿兩戰”、受製於“兩核問題”的美國、急於在南亞破局,並急需得到北約(實際上是歐盟)的大力配合,因此,在相當程度上,在阿富汗問題上(或者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歐盟與美國的真實角色,與歐盟與美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歐盟求美國全力配合)剛好掉了個個。 在把握了這一點的基礎上,我們再去觀察,也就不難明白,由於這“兩個問題(或者兩場會議)”也事關俄羅斯的全局,但由於阿富汗問題(目前更多對視南亞方向為重中之重的中國有巨大壓力)並非俄羅斯的重中之重、且可以大力利用(美國借道),因此,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時“台麵上不說話、台下盡搗蛋”的俄羅斯,也就有足夠的本錢轉持“既不能太愚蠢、也不能太笨蛋”的態度了。中國不能公開說什麽,但也絕不能無所事事 而對中國而言,由於阿富汗問題關乎南亞局勢的穩定,在如何解決阿富汗的問題上,盡管“美國拉歐盟”一道將“阿富汗戰爭問題”華麗包裝成“阿富汗重建問題”,中國不能公開說什麽,但也絕不能無所事事,因此,才有“中段反導試驗”的軍事手段在前,亮出“阿人治阿”之“道義大旗”的政治手段在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軍事手段還是政治手段,具體到阿富汗問題,其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既打且拉”地將事情給攪黃了。 ●再談“中段反導試驗”的戰略意義 我們再次強調,“中段反導試驗”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意圖多樣,怎麽評估都不為過(詳細內容參見之前的《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具體到阿富汗問題、或者南亞方向,其一個重要意圖在於“配合”中國足以摧毀美國數百座城市的全球核戰略打擊力量與在中國周邊地區不懼怕任何勢力的常規軍事力量,全麵“軍事威懾”有可能“為美國南亞破局提供政治、特別是軍事配合”的任何勢力,特別是印度、也包括歐盟、日本、韓國等,並為巴基斯坦、伊朗、與中國關係密切的中亞國家之“對華政策”提供“戰略支撐”。 事實上,正是基於中段反導的重大意義,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在某種程度上講,事先被美國寄予厚望的“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其實早在1月11日就已經被“中段反導試驗”中的“動能彈頭”提前“撞毀”了! ●針對美國的“911事件處理路線圖”中的“阿富汗要素”,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組觀點 而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美國的“911事件處理路線圖”中的“阿富汗要素”,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組觀點:既: 第一,對華盛頓決策者而言,阿富汗作為一個要素,所起的作用是綜合的(詳細內容見前麵部分); 第二,對美國的這一綜合意圖(以阿富汗為支點,遏製中國),歐盟也好、俄羅斯也罷,都是“樂見”並有心加以利用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些正是美國借助“911事件”、打出反恐的道義大旗,在北約(歐盟)與俄羅斯的配合下,順利“蛙跳”進入阿富汗,在中國的身邊成功“戰略紮釘”的“大背景”。 值得補充的是,在“美國人民”遭遇“911”重大傷亡的背景下,出於“人類道德”的原因,對美國“蛙跳”進入阿富汗,中國也不能公開說什麽。 ●美國途中突然“放下”阿富汗戰爭、轉身按“原計劃”去打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動機” 而歐洲經濟(歐元)“全麵利用”“美國需要歐盟支持其進行阿富汗反恐戰爭”、且美國“新經濟”泡沫破滅“這組因素”轉身走強,又是美國途中突然“放下 ”阿富汗戰爭、轉身按“原計劃”去打伊拉克戰爭、意圖通過石油武器徹底打垮歐盟經濟(歐元)、擺平俄羅斯、控製中國的主要動機。 顯然,在美國的這份“主要動機”中,美國無法忍受歐盟在對“阿富汗反恐戰爭”、或者對“歐盟中亞存在”的“全麵利用”中去損害美國的核心利益占了相當的比重。 ●對歐盟而言,於萬裏之外牟取一份中亞存在的“用意”也是綜合的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詳細討論了美國借911事件“蛙跳”進入阿富汗的綜合意圖(詳細內容見之前的《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 而對歐盟而言,當時在“如何利用”美國“蛙跳”進入阿富汗的層麵上,至少有兩層意思: 首先,瞄著美國要想打贏阿富汗戰爭、從而有效控製中亞、南亞局勢,就必須以北約(歐盟)全力配合為“前提條件”這一要素,借助北約這個戰略平台,歐盟直接在萬裏之外就實現所謂的“中亞存在”,並順勢提高歐盟在北約內部的決策地位(削弱了美國的主導地位)、也極其有效地提高了歐盟在“中俄”麵前的戰略地位。 其次,在“首先”的基礎上,在“阿富汗戰爭的後續發展”之中,歐盟就可以隨時拿北約(歐盟)“是否提供阿富汗配合”來逼迫華盛頓在歐盟東擴、歐盟政治統一的問題上不得設置戰略障礙,並“替”歐盟承擔由此而產生的、來自俄羅斯的主要戰略壓力。 在這個問題上,能歐盟在“將歐盟東擴至烏克蘭”的問題上所遭遇的“俄羅斯抵抗”、較北約在“將北約東擴至烏克蘭”的問題上所遭遇的“俄羅斯抵抗”要“弱”,就可以觀察出來。 顯然,在歐盟的“阿富汗算盤”中,打到最後,即便“北約無法東擴至烏克蘭”,但隻要能拿到“歐盟東擴至烏克蘭”,也算是不錯的結果了。 最後,瞄著中國,借助北約這個戰略平台、通過阿富汗這個緊鄰中國新疆與中國西藏、且可直接威脅巴基斯坦的戰略觸點,難歐盟就有本錢衝著中國正式開打“ 疆獨”與“藏獨”牌、並拿巴基斯坦問題在“中美”之間“玩通吃”,一旦有機會,還可操起“台獨”牌,從而在地中海方向(包括中東方向與科索沃方向)為自己榨取最大的利益。 不難看出,對歐盟而言,借助北約這個平台,通過阿富汗戰爭這個點,於萬裏之外牟取一份中亞存在,其“用意”也是綜合的。 ●針對歐盟的這份“綜合用意”,美國的對策就是“打包”解決 而針對歐盟的這份“綜合用意”,美國的對策就是“打包”解決:要麽就歐美聯手,直接上檔次,一次性解決“俄羅斯問題”--也就是根本不用理睬俄羅斯的心情,直接玩“北約東擴至格魯吉亞、特別是烏克蘭”的遊戲;要麽,“美國東歐政策”就直接向“俄羅斯南亞政策”進行戰略妥協--也就是默認“俄羅斯對格魯吉亞與烏克蘭、甚至原東歐國家、波羅的海國家強化影響力”、從而讓“歐盟東擴”也成為“竹藍子打水一場空”。 眾所周知,自格魯吉亞戰爭之後,在俄羅斯果斷反擊、武力肢解格魯吉亞、從而以戰爭的方式明確警告烏克蘭與北約(歐盟與美國),絕對沒有“北約和平東擴 ”的可能性之後,隨著“歐美東歐政策”的公開分裂,“俄歐新關係框架”已經被“俄歐”共同描述為“未來歐洲新安全框架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兩根支柱據說是歐盟組織、北約組織。 因此,對美國而言,總之就是一句話:絕不給“歐俄”一個建立“俄歐新關係框架”的戰略妥協空間,否則,對美國而言,上述兩個“要麽”之外的任何一種選擇,實際上都等同於送給了“準備在歐洲安全框架內取代北約地位”的“俄歐新關係框架”一瓶“粘合劑”與一副“推進器”。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近來的局勢發展來看,美國東歐政策似乎在進一步明朗。 下麵,再來閱讀兩則新聞片段,之後,我們將繼續這個話題。 俄羅斯駐北約代表羅戈津:“美軍很快將穿越俄領空向阿富汗運輸軍用物資” 【莫斯科消息】據報道, 俄羅斯駐北約代表羅戈津29日說,美軍通過俄羅斯領空向阿富汗運輸軍用物資的工作很快將啟動,目前隻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 羅戈津當天在莫斯科說,俄美已多次討論在接受檢查的情況下,美軍通過俄領空向阿富汗運輸軍用物資的問題。如今隻與阿富汗鄰國還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一旦美方解決了這些問題,運輸工作將很快啟動。 格魯吉亞總統稱北約可利用格領土打擊塔利班 【第比利斯消息】 據報道,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日前表示,北約可利用格領土作為打擊阿富汗塔利班的“跳板”。 薩卡什維利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格願開放港口供北約艦船停靠,並願提供機場為北約軍用飛機加油或進行技術保障。這樣,北約將擁有一條從格魯吉亞、經中亞地區至阿富汗的武器裝備補給線。薩卡什維利稱,他的建議不會引起俄羅斯不滿,理由是俄同樣希望阿富汗反恐行動取得成功。 另據格媒體報道,美國五角大樓官員表示,美方已獲知格總統的上述建議,但尚未就這一建議進行具體研究。 【時事點評】通過上麵兩則新聞,在東歐方向,在“俄格(其實是俄美)關係”上,我們再次看到了一個非常“難以解釋”且“過於矛盾”的事情:一方麵,是俄羅斯希望美國“ 盡快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的迫切心情,而另一方麵,是格魯吉亞(其實是美國)拿“北約與格魯吉亞之間的關係”去惡心俄羅斯。 ●“美國東歐政策”已經擺出了“最終不得不”向俄羅斯戰略妥協的“戰略姿態” 然而,如果站在“俄羅斯真正的紅線”--烏克蘭問題上去觀察,那麽,我們可以清楚地看這樣幾點: 其一,從烏克蘭“親俄”政治勢力已經占據烏克蘭選舉主動、而美國“至今未以激烈手段”幹預烏克蘭選舉局勢的情況來看,盡管“俄美的東歐與南亞戰略交換”又有起伏,但“美國東歐政策”已經擺出了“最終不得不”向“俄羅斯南亞政策”進行戰略妥協的“戰略姿態”。 其二,隻要美國沒有“實質性向阿富汗大規模境兵計劃”,那麽,華盛頓在擺弄上述“戰略姿態”的過程中,不論其“姿態”擺得多麽優美、多麽動人,其本質仍然在於以“最接近真實”的方式、進一步強烈地“警告歐盟”、不顧一切地“支撐印度”,從而試圖最有效地“威懾巴基斯坦、伊朗、特別是中國”。 而在“盡可能貼近真實”地實現上述意圖的同時,美國人為了強調“自己仍然有選擇權”,又同時施展了一套“組合動作”,以求讓“方方麵麵”強烈地感受到這麽一點,既:盡管美國“已經接近於”做出最終選擇、但事實是,美國“仍然沒有”做出最終選擇。一句話:美國人就是想讓“方方麵麵(歐盟、印度、俄羅斯、特別是中國)”小心一點兒:不要逼美國最終做出不利於它們各自核心利益的決定。 ●對俄羅斯而言,在利用“阿富汗戰爭”的層麵上,也有多層意義 另外,對俄羅斯而言,在利用“阿富汗戰爭”的層麵上,也有多層意義。 除了上麵討論中所涉及的、在“歐美”關係的層麵上“充分利用”之外,俄羅斯還可以在“中美”關係、“中印”關係的層麵上充分利用。 顯然,在堅決依托“上合組織(實際上也就是堅決維持中俄戰略合作關係、以確保美國繼續陷在伊核問題、及阿富汗戰爭之中而無法自拔)”的基礎上,一個願意向美國“借道”的俄羅斯,其“算盤”在於既要能掐住“美國中亞戰略、南亞戰略”的生命線,又要能借助“美國中亞戰略、南亞戰略”、最大限度地遏製中國向中亞、中東方向輸出影響力,特別是將“美國南亞戰略”作為“俄羅斯南亞戰略”的組成部分。 對俄羅斯而言,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既能維持“上合”的基本穩定以抑製北約(歐美聯手)在東歐方向“一次性解決俄羅斯問題”的戰略衝動,又能借助美國的力量(特別是經濟上的)有效防止中國在中亞方向通過“中亞經濟整合”這一手、慢慢“將自己整合成”為“上合組織”的“唯一主導力量”,還能假手中國的綜合實力(政治、軍事、經濟)、在中亞(特別是阿富汗)、南亞(特別是巴基斯坦)、中東方向(特別是伊核問題)全麵消耗美國的綜合力量。 ●“巧實力”架構下“精確計算”的“愚蠢問題” 毫無疑問,在中亞、南亞、中東、東亞方向、甚至全球層麵上,一個相對實力與絕對實力都已經全麵下降,且正被中國、歐盟、俄羅斯通過伊核問題這個戰略支點所全麵消耗的美國,也就不得不考慮諸如“向俄羅斯借道、或者向中國借道”、從而“將自己的中亞、南亞戰略”生命線交由俄羅斯、甚至中國“掐著”的“愚蠢問題”。 值得強調的是,雖然我們說美國向“中俄”借道是個“愚蠢問題”,但就如我們在之前點評中一再強調的:這個看擬“愚蠢”的問題,卻是美國決策層在“巧實力”的架構下經過了一番“精確計算”的,其用心始終在於:瞄著中國的重中之重--南亞方向,在給歐盟與俄羅斯一份“充分利用”之希望的同時,伺機“解構” 中歐俄“交織”在伊核問題上的戰略協調。 在“如何解構”的層麵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威逼利誘”印度出頭為美國直接“南亞破局”、從而迫使北京讓步的努力是之;美國四處嚷嚷著借道俄羅斯,準備用“美國東歐利益”與俄羅斯交換“南亞配合”、從而瓦解上合的努力是之;美國放風向中國借道、準備向中國的南亞政策妥協、從而間接向歐盟、俄羅斯、印度施加壓力的努力也是之; ●讓俄美雙方彼此都能拿到將來可以威脅對方安全的一張牌 根據我們的觀察,在東歐方向,美國旨在向方方麵麵施加壓力的動作顯然包括有這幾樣: 一是格魯吉亞公開要當北約攻打阿富汗塔利班的“跳板”、從而有意將格魯吉亞與北約綁在一起。這對俄羅斯是一個試探:看看“希望美國盡快啟用俄羅斯通道、從而好將美軍生命線扣在自己手心中”的俄羅斯,在美國做出“烏克蘭讓步”之後,是否也願意做出“格魯吉亞讓步”,從而有利俄美雙方進一步建立戰略互信(讓俄美雙方彼此都能拿到將來可以威脅對方安全的一張牌),這樣既有利於美軍盡可能地放下包袱、盡快地啟用俄羅斯通道,也有利於俄羅斯“盡快”通過俄羅斯通道向美國、歐盟、也包括中國“榨取”最大的戰略利益。 ●俄羅斯也想為“俄美之間的東歐與南亞利益交換”營造一個“最貼近真實的交易氣氛” 二,至於格魯吉亞日前偷偷炸毀第二塊境內前蘇聯紅軍紀念碑、及美國放風準備3月份在波蘭部署“愛國者3”、其意圖也大致差不多。顯然,俄羅斯對這兩種事情的反應並不強烈:針對格魯吉亞日前偷偷炸毀第二塊境內前蘇聯紅軍紀念碑的動作,俄羅斯方麵似乎“沒有聽見”,而針對美國準備3月份在波蘭部署“愛國者 3”、俄羅斯的反應不過是“那個考慮欠妥當”。 非常清楚,在俄羅斯對這兩件事“均保持相對低調”的背後,是俄羅斯也想為“俄美之間的東歐與南亞利益交換”營造一個“最貼近真實的交易氣氛”。 ●在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爭準備”中、已經包含了隨時“製造台獨重大事變”的台獨選項 如果從東亞方向去觀察,那麽,這些動作顯然包括有這幾樣: 一,由於中國至今仍然“拒絕按美國條件製裁伊朗”、因此,華盛頓不顧北京一再警告、執意向台灣出售可以納入美國戰區反導係統的“愛國者3”,本質上不過是將著眼於南亞破局的、針對中國的“戰爭準備”準備得“盡可能地貼近真實”而已。 非常清楚,在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爭準備”中、已經包含了隨時“製造台獨重大事變”的台獨選項。 二,美國還擺出一副準備不惜一切代價鞏固“美日軍事同盟”、“美韓軍事同盟”,並以此為支點,再擺出一副“美國準備建立一條從韓國、日本、中國台灣、越南、印度、在阿富汗對接北約組織、從而組合全球反華體係”的戰略態勢,顯然,美國人這樣做的意圖也很清楚: 一方麵,如果這個反華體係最終構建成功,那麽,就可以以“體係”的名義、盡可能地消除“中國中段反導試驗”對日本、韓國、歐盟、特別是印度所帶來的巨大軍事衝擊力; 另一方麵,如果這個反華體係最終並沒有構建成功,那麽,對美國而言,作為一種戰略意圖,整個“構建過程”也可以視為“戰爭準備”的一部分,針對中國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懾效應”。 ●我們再次強調我們的一組觀點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隻要中國拒絕“以美國條件製裁伊朗(這意味著美國為達目的,隻能繼續在南亞方向向中國施加戰略壓力、並尋求戰略破局)”,美國叫囂向台灣出售“愛國者3”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因此,我們再次強調我們的一組觀點,既:在美國叫囂向台灣出售“愛國者3”的背後,是中國拒絕“以美國條件製裁伊朗”;而在美國要求中國“以美國條件製裁伊朗”的背後,是要求“中國全球戰略”自廢武功;至於美國尋求南亞破局的背後,則是想以攻擊手段,全麵破除“中國全球戰略”的布局;而美國致力於南亞破局、從而全麵破除“中國全球戰略”布局的背後,則是著眼於“911事件處理路線圖”之“阿富汗元素”的“綜合意圖”,意在先迫使中國全麵轉入美國軌道(比如G2模式)、為美國下一步“無風險地”全麵瓦解歐盟、廢掉歐元創造“無風險條件”;而在美國全麵瓦解歐盟、廢掉歐元的背後,是美國全麵鞏固“美元本位製”的地位、繼續領導並全麵改組北約(將美日軍事同盟、韓日軍事同盟也納入其中),繼而依靠北約的軍事優勢、輔之以美元本位製的經濟優勢,相繼瓦解俄羅斯、中國,直至最終實現獨霸全球的終極目標。 如果在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我們就不難看出,美國最終實現獨霸全球終極目標的關鍵一環,恰恰就在於美國能否如願地解決伊朗問題。 而從歐盟、俄羅斯在“阿富汗元素”上的“綜合意圖”來看,特別是,依照“歐美俄”達成的伊朗核燃料交換協議,歐盟、俄羅斯是可以控製伊朗核燃料的,在這一前提下,歐盟與俄羅斯已經沒有理由繼續反對製裁伊朗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既是美國對歐盟、俄羅斯的一種“戰術性妥協”,也是針對中國精心設的一個局:由於中國並沒有參與其中,這樣,如果“沒有參與製訂協議的中國”也不敢反對製裁“拒絕該協議的伊朗”,那麽,這無異於中國默認自己在“伊核六方框架”中的邊緣化,以巴基斯坦-伊朗這個方向為戰略支點的“中國全球戰略”也就此自廢武功;如果中國強硬拒絕製裁伊朗,那麽,站在美國的角度看問題,這無異於選擇與美國公開對立。 事實上,根據我們的觀察,歐盟、俄羅斯在與美國搞那份“伊朗核燃料協議”時,也有看看北京如何選擇的心思。非常清楚,站在它們的角度看問題,如果中國強硬拒絕製裁伊朗,那麽,就無異於“排除了G2的可能性”。 ●在關鍵時刻,如果需要,中國並不回避與美國公開對立,也願意進一步證實中國對G2毫無興趣 顯然,局勢的發展已經證明,由於事關中國全球戰略全局,在關鍵時刻,如果需要,中國並不回避與美國公開對立,並進一步證實中國對G2毫無興趣。 在此,我們也再次強調兩點: 第一,這才是美國近期宣布向台灣出售“愛國者3”,且作為“隱獨”的馬英九政權也“必須買”,從而“公開協助”美國著眼於針對中國的南亞破局、並進行“戰爭準備”的真正原因。 第二,中國於1月11日進行“中段反導”,與美國近期宣布向台灣出售“愛國者3”有點兒關係,但並非關鍵因素,從本質上講,“中國中段反導試驗”打的是歐盟、特別是印度借“美國之需”趁機榨取中國的“軍事本錢”,從而“拆”的是美國意圖南亞破局、且“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全盤戰略部署,“毀”的是美國全球反導絕對優勢的神話,“提”的是美國說服其盟友“戰略跟進”的戰略成本。 顯然,結合上麵的討論,我們認為,經此一役,中國強硬拒絕製裁“拒絕接受核燃料協議的伊朗”,不僅無損伊核問題之“中歐俄”戰略協調,從本質上看,反而會更加強化這一戰略協調關係,這一點,將在今後的局勢發展中、將在中東問題、南亞問題、南美問題等方向慢慢得到證實。 ●“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與“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也就注定要“形似神也似”了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麵去觀察,我們也就不難明白,“受驚過度”的印度就不用說了,在阿富汗問題上,對阿富汗戰爭有著綜合意圖、也深知美國也有著綜合意圖的歐盟,其“阿富汗態度”、“伊核態度”也明顯受到“中國中段反導”的影響。 值得強調的是,就如我們在之前點評中所說的那樣,“中國中段反導”之後,在美國國防部長訪印“不順利”、並在印度領土上放出“準備與中國進行軍備談判”的背後,有著拿“如若不然,美國南亞政策就不排除向北京妥協”去警告歐盟、特別是印度的意味。 而“中國中段反導”之後,俄羅斯也立刻宣布“俄美戰略武器談判有望取得重大進展”,在所有這些的背後,我們不難看到軍事實力最弱之歐盟與印度的尷尬,顯然:在美國警告歐盟與印度的“字裏行間”,在“C-NMD”、“NMD”及“俄美軍備談判”、“美國願意與中國進行軍備談判”等一係列名詞下麵,掩蓋的是另一個戰略組合,那就是“太空俱樂部“。 似乎是受到了某種刺激,歐盟中唯一擁有自主核打擊力量的法國,日前宣布成功試射了M51潛射洲際核導彈。顯然,“以此明誌”的歐盟是不甘心被邊緣化的。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直被美國領導的北約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歐盟,如果想在國際重大問題上保持足夠的影響力,繼續依靠北約、跟著美國是不行的(這已為過去的曆史、特別是科索沃戰爭所證明),因此,與中國、俄羅斯一道,支持諸如土耳其、伊朗等國家,支持它們去建立某種“戰略支點”、並運營“地區性國家利益”,並在此基礎上,一邊削弱美國對某個地區的影響力,一邊去運營“歐盟的全球性國家利益”,這恐怕才是一條正道。 ●有幾個動向似乎證明這條“正道”已經納入了方方麵麵、包括歐盟的視野 值得強調的是,有幾個動向似乎證明這條“正道”已經納入了方方麵麵、包括歐盟的視野。 第一個動向,是希臘的債務問題近來造成了歐元兌美元和英鎊匯率的下跌,已經有人就此預測歐元可能在兩年內夭折。但歐洲央行高官卻表示“歐洲的單一貨幣並沒有危險”。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希臘債務問題不過是“迪拜世界倒債”的“後續發展”之一,至於“西班牙債務問題”、“羅馬尼亞債務問題”等等,也已經陸續浮出水麵,因此,如果沒有中國、俄羅斯的通力配合,導演了“迪拜世界倒債”的美元霸權,是有機會“夭折”歐元的。 在這個問題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提到這樣一個觀點,既:基於慢慢擠掉“美元本位製”的根基的長遠目的,對“中歐俄”而言,持有支持、至少是默認土耳其、或者伊朗等國建立“上述戰略支點”的態度,通過支持、至少是默認土耳其、或者伊朗等國通過“上述戰略支點”運營他們的“地區性國家利益”的策略,從而實現“中歐俄”的“全球性國家利益”的戰略目標,絕對是可以接受的。 ●在之前的點評中,東方評論員曾經強調 另外,在之前的點評中,東方評論員曾經強調:在中國進行中段反導試驗之後,除了“被打痛了”的美國人吵著要“中國給出詳細說明”之外,歐盟、印度、日本等,其官方基本上保持著低調,顯然,這些正被“美國南亞政策”極力爭取的國家是看懂了“試驗目的”、從而繼續與“美國南亞政策”保持著一定距離。 這樣一來,“美國南亞政策”無非就是兩種選擇: 第一個選擇,繼續與北京為敵,從而“明走棧道(單獨在政治與軍事上在南亞搞事)”,這樣,美國就勢必“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並“實質性落實”向阿富汗大規模增兵,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而言,危險的是,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局勢就有可能出現大亂,但對美國而言,後果就是,巴基斯坦通道可能會立刻阻絕,並立刻讓俄羅斯的角色吃重,並立刻向俄羅斯“交割”東歐利益。 第二個選擇,是轉身在地中海沿岸(中東、特別是科索沃方向)找歐盟的麻煩,從而向北京“正式申請”借道補給,一如我們之前強調,這是個形式,因為一旦如此,就意味著所謂旨在威脅中國南亞穩定的大規模增兵阿富汗的計劃將不了了之,且美國為了確保補給的高效率,“必須協助中國”維持巴基斯坦通道的基本穩定。 ●走那條“正道”或許就是歐元(歐盟)避免夭折的唯一出路 東方評論員認為,如果“美國南亞政策”不敢選擇“第一個選擇(盡管俄羅斯迫不及待想將美國裝進俄羅斯通道,但美國是否實質啟用俄羅斯通道還需要觀察)”,而選擇“第二個選擇”的話,那麽,對於準備漁利而未果的歐盟、甚至俄羅斯而言,在“伊核戰略協調的框架內,與中國也是可以找到“共同利益”的,那就是,共同支持支持、至少是默認土耳其、或者伊朗等國建立所謂“戰略支點”,在他們運營其“地區性國家利益”的基礎上,去實現“中歐俄”的“全球性國家利益”。 我們認為,在中國貨幣政策總體奉行“聯歐(元)製美(元)、遠交(歐元)近攻(美元)”的情況下,“中歐俄”的共同利益,就在於將美國的“第二個選擇 ”死死拖在地中海沿岸的中東方向,而這,恰恰是土耳其、或者伊朗等國準備合夥建立所謂“戰略支點”、並運營其“地區性國家利益”的地方。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走那條“正道”或許就是歐元(歐盟)避免夭折的唯一出路。 ●西班牙聲稱“希望在任期之內解禁歐盟對華軍售”,當然有著經濟問題上的考慮 第二個動向,是中方要求歐盟立即解禁對華軍售,而這一要求得到歐盟輪值主席國西班牙、與剛剛試射潛射洲際導彈的法國的“公開響應”; 顯然,西班牙聲稱“希望在任期之內解禁歐盟對華軍售”,基於第一個動向,當然有著經濟問題上的考慮,而法國的附合,除了經濟上的因素之外,更多是全球戰略上的考慮。 ●中國近段外交的著力點 第三個動向,是1月26日,在伊斯坦布爾舉行了一場“土耳其阿富汗問題地區峰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外長楊潔篪還將於1月25日至2月6日對土耳其、塞浦路斯、法國進行正式訪問。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中國外長楊潔篪訪問行程來看,從中國支持“土耳其阿富汗問題地區峰會”的力度來看,將法國(歐盟)從美國寄予厚望的“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峰會”直接拉進土耳其、伊朗等中東國家寄予厚望的“土耳其阿富汗問題地區峰會”,應該是中國近段外交的著力點。 ●令人高興的是,中國已經和包括歐盟在內的其他海軍達成一致 第四個動向,繼中國國防部正式表態“中國提出的亞丁灣分區護航有可能在今年內實現“之後,1月29日,中國國防部官員透露稱:中國有可能會領導各國在索馬裏海域護航。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這位官員同時表示,中國已經和包括歐盟在內的其他海軍達成一致,即在亞丁灣國際推薦航行通道內實現分區護航。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也曾經強調: 首先,在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表示“分區護航有望於今年實施”的背後,恰恰是中國在“幫助朋友們”去運營各自“戰略支點”的基礎上、才有望獲得的回報。 其次,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至於“意大利國會議員代表團訪問朝鮮”,這不過是“如果美國繼續以朝核問題為由反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中國就將歐盟介紹進朝核問題、從而將歐盟經濟引入亞太經濟圈”的“後續發展”,它也是中國所提“分區護航”有望今年付諸實施的一個推動力。 最後,東方評論員認為,真正要實現有效的“分區護航”,歐盟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令人高興的是,中國已經和包括歐盟在內的其他海軍達成一致,即在亞丁灣國際推薦航行通道內實現分區護航。 ●我們非常關注第五個動向 也正因如此,我們也就非常關注第五個動向。 第五個動向,朝鮮軍方連日來接連炮擊朝鮮半島雙方有爭議的西部海域。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是之前“導致朝鮮部分人員傷亡的韓朝雙方軍事衝突”的“後續發展”,也就是說,這是朝鮮方麵用炮聲告訴韓國那場“有人員傷亡的韓朝軍事衝突”還沒有結案。 而對那場由朝鮮方麵主動挑起的“韓朝雙方軍事衝突”,我們的定性是:這既是用“小規模軍事衝突”警告韓國:一旦這種“小規模軍事衝突”從海上擴散到陸地上,並維持一段時間,韓國經濟就很可能轉而向下;也是在為“歐盟以解禁金融製裁朝鮮為條件、介入朝鮮半島事務,取代美國充當雙方軍事調停人”製造機會。如果美國在“朝美關係正常化的問題上”繼續拖延的話。 ●阿富汗問題、或者南亞局勢其實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通過上麵的五個動向,我們不難明白:自“中國中段反導”試驗在“軍事戰略層麵”強勢彈壓住印度的政治野心,並將“中國軍事防禦前沿陣地”正式“推出境外”,且為土耳其、伊朗等國建立“戰略支點”、運營“區域性國家利益”提供戰略支撐之後,以“土耳其阿富汗問題區域峰會”及“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峰會”為標誌,阿富汗問題、或者南亞局勢其實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顯然,這種“實質變化”在“上述五個動向”已得到充分體現。 ●一演化趨勢令我們再次想到了一年前的一段討論紀要 就目前而言,這種“實質變化”仍在演化之中,並未最終定型。但這一演化趨勢令我們再次想到了一年前的一段討論紀要。既:亞丁灣上的萬國軍艦是繼續“單獨行動”各自護航、還是“成群結夥”的區域聯防、是以北約為單位、還是以上合為標準、或者是以“美日、美韓軍事同盟”、或者以西歐、東亞、更或者是以“歐亞大陸”為“核心”進行聯合護航,必將為我們提供一幅“全球角力”之“全新麵目”的參考圖,顯然,一旦這幅“參考圖”的最終確定(注,日後需要護航的地方可能會隨局勢的發展而擴展至印度洋靠近印度方麵),那就是一個全世界諸國的“戰略交集顯示圖”。 ●這段紀要非常前瞻地描述了這一“實質變化”的核心要義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段紀要非常前瞻地描述了這一“實質變化”的核心要義,既:一旦中國和包括歐盟在內的其他海軍達成一致,在亞丁灣國際推薦航行通道內實現“分區護航”的話,那麽,以“歐亞大陸”為“核心”進行聯合護航,也就必將為我們提供一幅“全球角力”之“全新麵目”的參考圖。 ●那時候的美國人,恐怕親自出馬當海盜的心都會有了 顯然,由於中國真心實意地支持土耳其、伊朗、沙特、埃及、巴西、古巴等亞、非、拉核心國家建立自己的“戰略支點”、運營“各自的區域國家利益”,一旦歐盟、俄羅斯最終也在“共同利益交集(打倒美元本位製、從各個地區的層麵一點點兒地削弱美國影響)”的驅動下參與進來,那麽,可以預期的是,在亞丁灣國際推薦航行通道內、甚至在南中國海,印度洋、大西洋沿岸,就會出現一隻真正意義上的、以歐亞大陸國家為核心的“萬國護航艦隊”。當然了,美國人可能除外,那時候的美國艦隊不僅不會參加護航,恐怕親自出馬當海盜的心都會有了。●作為中國進行戰爭準備的一部分,中國必然在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方向進行相應反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基於上述討論,特別是基於伊核問題在“局勢如此演化”中的核心價值,我們不難想像,如果美國最終將“愛國者3”賣到台灣,並將台灣納入針對中國的戰區反導係統,那麽,在堅定不移、繼續推進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區域政治、經濟、安全合作”、繼續實質性削弱美國影響的同時,作為中國進行戰爭準備的一部分,中國必然在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方向進行相應反擊。 ●隻要記住一句話,馬英九是“李登輝第二” 對於馬英九的所作所為,在此,我們不想多提,隻想重複兩點: 第一,馬英九是個“隱獨”分子,是美國手上的一枚“高效棋子”。這一觀點,自馬英九首次當選國民黨主席(後退位)起,我們就沒有改變過。 第二,所謂國民黨近期選舉一敗塗地,不過是馬英九政權在美國的指導下精心運作的結果。在這個問題上,隻要記住一句話,馬英九是“李登輝第二”,李登輝對“當時不可能敗選的國民黨”最大的貢獻是什麽?就是用一切手段分裂、弱化國民黨(當時迫使宋楚瑜出走就是一例),從而讓“台獨”的民進黨有機會“上位 ”! 而今天馬英九做“李登輝第二”的目的,就是弱化國民黨的優勢,最終達到讓“致力於與大陸進行三通、甚至統一的深藍勢力”最終因國民黨優勢不再,而不得不受製於“台灣台獨意識”。 ●美國選擇這個時候公布這次試驗錄像,其原因在於“非常在乎”“C-NMD”的先進性 至於如何反擊美國對台軍售,我們認為,將中國的戰區導彈防禦係統(C-TMD、紅旗九)賣到伊朗是一種選擇,賣到古巴、委內瑞拉也是一種選擇,至於放鬆對便攜式對空導彈、便攜式反裝甲武器的“出口去向”管製,則更是一種選擇。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美國導彈防禦局透露,美軍近日成功進行了空中激光反導試驗,並公布了一段半分鍾左右的試驗錄像。根據美國的說法,試驗日期就是1月10日(美國時間),幾乎與中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時間(北京時間1月11日)同步。 顯然,美國選擇這個時候公布這次試驗錄像,其原因在於“非常在乎”“C-NMD”的先進性,且“傷了自尊”,從而需要給自己、也給美國盟友們打氣、壯膽。 ●美國剛剛公布的“激光反導”也不是什麽神話 不過,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如“美國NMD”一樣,幾年以來,我們從來就不認為那是個神話,同樣,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一向認為美國剛剛公布的“激光反導”也不是什麽神話。 就如“NMD”一旦需要就可以被“C-NMD”給“拆”了一樣,我們相信,如果需要,美國剛剛公布的“激光反導”也可以被“C-激光反導”給“拆”了。 當然,由於過去戰略上的失誤,暫時沒有大飛機的中國還不可能像美國那樣進行機載激光反導,但是,由於中國眼前最需要維護的是中國周邊的核心利益,且“ 陸基激光反導”在能源上更能得到保證,在中國周邊較那種所謂“將對方導彈擊毀在上升段的”機載激光反導更具實戰性,因此,如果哪天中國突然進行陸基激光反導試驗,就如中段反導試驗一樣,我們將不會意外。 事實上,早在神州7號升空之前,由於國際局勢非常詭秘,據國內一家公開發行的媒體報道,就有中國科學家公開暗示“如果發射過程中出現意外,將動用激光......”。 不過,如果著眼於在戰術層麵反擊美國向台灣出售“愛國者3”,中國不妨考慮擇機出手、直接“從技術層麵”扯下“F-22隱形神話”的“底褲”,讓美國 “隱身神話”也像“反導絕對優勢”一樣,在世人麵前、特別是在美國盟友麵前“裸奔”。我們認為,這應該有助於“萬國聯合護航艦隊”的早日編成。